书城亲子家教父母巧转变,孩子更优秀
44970500000019

第19章 溺爱孩子不如严爱孩子

佩琪从小就在爸爸妈妈和奶奶的呵护下成长。

佩琪上学后,家长对她照顾得更加周到了,尤其是妈妈和奶奶。每当佩琪写作业的时候,奶奶忙着端水拿糕点,总怕她渴着、饿着。每次佩琪考试前后,妈妈对她也总是百依百顺,佩琪想要什么,想吃什么,妈妈总会想办法满足她的要求。

平时,妈妈从不让佩琪做家务,只是让她好好学习。如果佩琪在学校受到什么委屈,妈妈也总会给佩琪的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让老师主持公道。

爸爸觉得这样下去对女儿的成长不利,因此决定严格教育她。一次,晚饭后爸爸让佩琪洗碗,可是佩琪却撇撇嘴说:“我才不洗呢,又脏又累,那是妈妈和奶奶的活。”爸爸说:“你这孩子,都快上初中了,该帮助妈妈做一些家务活了,不然长大以后你连碗都不会洗。”

结果,还没等佩琪动手,奶奶就说:“孩子这么小,只管学习就行了,桌子还是我来收拾吧。”说完,奶奶就把桌子收拾了。

在奶奶和妈妈的溺爱下,佩琪变得越来越娇弱、任性了。

杠杆定律:严爱教子成才,溺爱致子成祸。

目前,“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使得孩子的地位上升到了特殊的高度,家长溺爱孩子的行为也随之有所强化,不仅孩子的事情包办代替,而且对孩子过于包容与袒护,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专家指出,家长溺爱孩子,表面上看是一种无私的爱,但从长远来看,其实是对孩子的祸害。溺爱孩子,会让孩子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的不良个性,变得任性、骄横,甚至做出危害别人的事情。相反,如果家长给孩子严格的爱,不仅不会伤害到孩子,而且还利于孩子的成长,教子成才。王羲之小的时候父亲严格要求他习字,结果王羲之成为了一代书圣。

家长爱孩子无可厚非,但这种爱不应该是束缚孩子成长的樊笼。所以,家长应该严格要求孩子,把对孩子的爱转化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当孩子任性时给他以严厉的目光,当孩子懒散时频频叮嘱,当孩子犯错时要谆谆教诲……这样,家长才能帮孩子改正缺点,孩子才能成人、成才。

父母1%的改变

1.要严而有爱

家长严格要求孩子,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爱护。所以,家长应该把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相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

昊霖是家里的小皇帝,爸爸妈妈对他百般呵护、百依百顺。在爸爸妈妈的精心照料下,昊霖生活得非常得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由于平时妈妈做事总是以昊霖为主,因此昊霖觉得大家都应该让着他。所以吃饭的时候,昊霖总会在其他人下筷子之前,把所有的菜翻一遍。这让爸爸觉得不能坐视不理了,应该对孩子严格要求。

于是,爸爸和妈妈商量后决定,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由爸爸来教育儿子,妈妈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关心儿子的精神生活上。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下,昊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了:吃饭的时候要等全家人到齐了才能动筷子;放学后要帮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能只顾着看电视;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

当爸爸管教儿子的时候,妈妈不会插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却更加关心昊霖的生活了,妈妈经常会抽时间和他聊天,给他买一些好看的课外书,等等。

在爸爸的严爱和妈妈的慈爱下,昊霖的不良个性逐渐得到改善,现在他也成了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了。

昊霖的爸爸妈妈经过调整后,寓严于爱,寓爱于严,严爱相济,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2.要严而有理

有些家长认为,“严格”要求孩子,就是要让孩子害怕家长,因此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非打即骂,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给孩子严爱,家长要严而有理。严格要求孩子没有错,但家长需要注重教育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严格要求孩子也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子昂是一个动手能力非常强的小男孩,这和妈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妈妈对子昂的要求非常严格,并且根据他的年龄、性格、能力等来教育他。

子昂7岁的时候第一次学擦地,刚开始妈妈只是帮他把墩布涮好,并没有告诉他应该怎样擦地。因此,子昂拿着墩布,并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他只好这边拖两下,那边拖两下。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地板仍然拖不干净,上面还留下了一摊摊的水印。

妈妈看着地板上的水印,便拿起墩布给子昂示范:“儿子,来,你看妈妈是怎样拖地的。墩布涮好后,要从房间的一边开始拖,然后顺着一个方向……”在妈妈的耐心指导下,子昂终于学会了正确拖地的方法。

通过这件事,妈妈也反思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到在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也要注重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刚开始妈妈严格要求子昂,让他学擦地,但并没有告诉他具体的方法,结果子昂做得并不成功。后来,妈妈用合理的方式教育他,不仅给他做示范,而且还耐心地告诉他擦地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才是比较合理的教育方法。

3.要严而有格

严格要求孩子,家长还要严而有格。这就要求家长在要求孩子的时候,必须要有明确的原则、标准。当然,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定的标准和原则要适孩子而定,过高或者过低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筱雨很喜欢吃甜食,结果不到8岁的她就已经有两颗蛀牙了。因此,妈妈严格要求筱雨的饮食卫生,要求筱雨每天最多只能吃两块糖,晚上睡觉前不能吃零食。

一天晚上,筱雨睡觉前突然想吃东西了,她对妈妈说:“妈妈,我饿了,我想吃块蛋糕。”可是妈妈却拒绝了筱雨的要求:“丫头,你马上就要睡觉了,不能吃东西了。这是妈妈对你的要求啊,你忘了吗?”筱雨向妈妈撒娇:“不嘛,妈妈,我就要吃,我就要吃。”她以为这下妈妈会答应,可是妈妈仍然无动于衷。

无奈之下,筱雨使出了“撒手锏”——她哭了起来,可是妈妈却没有理会她。趁着擦眼泪的时候,筱雨偷偷地从手缝里看妈妈,她发现妈妈并没有妥协的意思。这时候,妈妈看筱雨没再出声哭,便告诉她:“丫头,如果你想吃,明天早上可以多吃点,但是今天晚上不能再吃了。”

最终,筱雨向妈妈投降,乖乖地去睡觉了。

筱雨妈妈的做法非常科学:面对筱雨的过分要求,妈妈做到了严而有格,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有向孩子妥协。爱孩子,家长就要像筱雨的妈妈那样,严格要求孩子,坚持自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