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最应该做的事
44969400000007

第7章 二十几岁应该掌握成功的品质

要想成功,首先必须建立起自信心,而你若想在自己内心建立信念,即应像打扫街道一般,首先将相当于街道上最阴湿黑暗之角落的自卑感清除干净,然后再种植信念,并加以巩固。建立信念之后,新的机会才会随之而来。

成功需要阿甘精神

及时决断才能成功,要做到这一点,容易犹豫的年轻人尤其要注重培养决断魄力。

有一道题问:如果漂流到一个荒岛,只能带3样东西,你会带什么?许多人回答:一棵柠檬树,一只鸭子,一个傻瓜。为什么不带聪明人而带傻瓜?因为聪明人会砍掉柠檬树,吃掉鸭子,甚至最后害了主人。只有傻瓜,才能执著地拼命努力,最后能种瓜得瓜。

生活中,人们需要这种傻瓜精神。有傻瓜精神的地方往往会发生奇迹。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在人们的眼中一度像个白痴一般,但是他却干出了伟大的事情。阿甘出生在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绿茵堡镇,由于父亲早逝,他的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

阿甘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小的时候受尽欺侮,他的母亲为了鼓励他,常常这样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接下来的一颗会是什么味道。”他牢牢地记着这句话。

在社会中,阿甘是弱者,他几乎没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于是,他选择命运为他做出安排。

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凭借跑步的天赋,他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并参了军。在军营里,他结识了“捕虾迷”布巴和神经兮兮的丹·泰勒中尉。随后他们一起开赴越南战场。战斗中,阿甘的小分队遭到了伏击,他冲进枪林弹雨里搭救战友,丹中尉命令他乖乖地待在原地等待援军,他说:“不,布巴是我的朋友,我必须找到他!”虽然没能最终挽救布巴的生命,但至少,布巴走时并不孤单。

战后,阿甘决定去买一艘捕虾船,因为他曾答应布巴要做他的捕虾船的大副。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丹中尉时,丹中尉笑话他:“如果你去捕虾,那我就是太空人了!”可阿甘说,承诺就是承诺。终于有一天,阿甘成了船长,丹中尉当了他的大副。

阿甘和女孩珍妮青梅竹马,可珍妮有自己的梦想,不愿平淡地度过一生。于是,珍妮让阿甘离开自己远远的,不要再来找她,可阿甘依旧会在越南每天给珍妮写信,依旧会跳进大水池里和珍妮拥抱。珍妮说,阿甘,你不懂爱情是什么。阿甘说,不,虽然我不聪明,但我知道什么是爱。珍妮一次又一次地离开,但阿甘从未放弃过她。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傻瓜的天性里含有一种自然的忍让、宽容和视而不见,一种精明人很难达到的境界。傻瓜由于自身的特点,目光往往是不够尖锐的,这样他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挑剔。一个不去挑剔生活和别人的人,是幸福的。而生活中的糊涂智慧就是这样。

阿甘总是那么快乐、那么勇往直前,我们以为他不知道自己和别人不同,没想到,原来他一直都承受着因歧视而带来的痛苦,从而不希望他的孩子同自己一样,原来他不是不知道,只是装糊涂,不计较。也正是这种“傻”让他变得不计较输赢得失、勇敢和执著,从而得到了人生真正的成功。

二十几岁,我们需要有一种“傻瓜精神”,以一种糊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未来,这种精神需要你的开朗和乐观,只要掌握了这种傻瓜精神,你的前途将是永无止境的。

成功需要比别人多做一点点

“每天多做一点”的工作态度能使你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个成功的推销员用一句话总结他的经验:“你要想比别人优秀,就必须坚持每天比别人多访问5个客户。”“比别人多做一点”、“比别人勤奋一点”这几乎是事业成功者高于平庸者的秘诀。

英国剑桥大学也对从本校毕业的曾获诺贝尔奖的专家进行过调研,结果显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非天才,只是在少年时代学习勤奋努力,顺利考上剑桥;大学时代大多也是埋头学业,成绩优异;工作后,有的潜心科研,有的将科研与商业结合,但基本仍是兢兢业业,钻研不止,最终走向辉煌,名利双收。

某位成功学家曾说过这样的话:事业上的成功不单纯靠能力和智慧,更要靠敬业和勤奋。而事实给了这句名言有力的支持。

比尔·盖茨在创业阶段,他和助手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6小时以上,就是功成名就后,他仍然乐此不疲地每天在自己的工作室孜孜“劳作”。

亨利·瑞蒙德在美国《论坛报》做责任编辑时,刚开始他一星期只能挣到6美元,但他还是每天平均工作十几个小时,往往是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走了,他还在工作。“为了获得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更扎实地工作,”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我的伙伴们在剧院消遣时,我必须在房间里;当他们熟睡时,我必须在学习。”后来,他成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总编。

当今世界上最出色的田径运动员——肯尼亚的长跑选手达尼尔·科勒,在近几年的各大比赛中,他在1500米、3000米、10000米、一英里这四项中都连创佳绩。很多人以为这样的成绩来自于非凡的天赋,可却鲜有人知,天赋的背后付出的是惊人的勤奋。达尼尔·科勒出生于东非高原的一个偏僻乡村,为了练习长跑,他坚持每天比别人多跑上二十多里路上学、回家。

美国著名出版商乔治·W·齐兹十几岁时曾在费城一家书店当营业员,他工作很勤奋,而且常常积极主动地做一些分外之事。他说:“我不仅仅要做好我分内的工作,我还应该努力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工作,并且是一心一意地去做。我想让我的老板承认,我是一个比他想象的更加有用的人。”

在工作中,与其花精力去考虑怎样去应付老板,不如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小聪明可以骗得过老板,却骗不了你自己,要知道你的每一分付出都是在给自己积累财富,每天多做一点点,保持勤奋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你就会得到他人的称许和赞扬,就会赢得老板的器重,只要你愿意在工作上比别人勤奋一点点,成功就会向你招手。

真正的成功是一个过程,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每天的生活中的过程,而率先主动是一种极珍贵、备受看重的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二十几岁正值年轻的时代,是需要更加努力的时代,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每天多做一点”的工作态度能使你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成功需要趁早立志

人在年轻时有了自己的目标,就会减少盲目行事的可能。也只有确定了人生目标,才会有动力。

张爱玲曾说过“成名要趁早”,也有许多成功学家告诉我们“立志也要趁早”,许多人在年轻时没有奋斗的目标,所以将大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无意义的琐事上;反之,一个能力尚可的人,如果首先制定出一个好计划,并且放弃一切可能令他分心的娱乐活动和其他事务,然后集中精力追逐目标,把实行这一计划作为他唯一的事业来对待,那么,他定能在自己的人生中取得巨大的成就,实现自己的梦想。

纵观古今名人,多数都在青少年时就有了明确的志向。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有更大的志向。青年时,陆羽执意下山求学,立志要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后来,陆羽历经数年,终于撰写出了广为流传的《茶经》。

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拯,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因他的父亲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断案知识,那时他就立志长大当一名能为民除害的官员,后来,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终于成了一名断案如神、为民做主的一代清官。

南宋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亲友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树立了金榜题名的志向,努力多年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尽如人意。后来,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在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的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人总是活在失意之中,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对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总是走一步算一步,得过且过,他们可能一辈子没做过一件引以为豪的事,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才能,也不是因为天时地利不好,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方向,就不谈不上“向着成功的方向”努力了。

事实证明,早些立志并努力去实现梦想的人更容易成功。这是因为,人在年轻的时候有了自己的目标,就会减少盲目行事的可能。也只有确定了人生目标,才会有动力。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可能也会发生变化,但这并不影响尽早地制定自己的目标。

同时还要注意,在确定目标时,对自己的兴趣、素质、特长等,都必须慎重予以考虑,以便把自己定位在最佳位置,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而且,你的目标不能是空泛的,诸如“我要成为有钱人”等口号,你要将他们具体化,比如,我应该努力成立一家软件公司;我应该在30岁之前达到什么样的年薪标准。既然确定了目标,就不能再把它们当做幻想,想好了就一定要去做,去争取,去完成。

二十几岁确定理想就好像选择了一条路,你越早做出选择就越早出发,只要你能持续前进,不被路上的沟壑与荆棘吓倒,那么就一定能比别人更早地到达目的地,更早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凡事适可而止

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走向成功。

有一个小孩,大家都说他傻,因为如果有人同时给他5毛和1元的硬币,他总是选择5毛,不要1元。有个人不相信,就拿出两个硬币,一个1元,一个5毛,叫那个小孩任选其中一个,结果那个小孩真的挑了5毛的硬币。那个人觉得非常奇怪,便问那个孩子:“难道你不会分辨硬币的币值吗?”

孩子小声说:“如果我选择了1元钱,下次你就不会跟我玩这种游戏了!”

这就是那个小孩的聪明之处:如果他选择了1元钱,就没有人愿意继续跟他玩下去了,而他得到的也只有1元钱!但他拿5毛钱,把自己装成傻子,于是傻子当得越久,他就拿得越多,最终他得到的将是1元钱的若干倍!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妨向那“傻小孩”看齐:不要1元钱,而取5毛钱!

几个人在岸边垂钓,旁边几名游客在欣赏海景。只见一名垂钓者竿子一扬,钓上了一条大鱼,足有一尺多长,落在岸上后,仍腾跳不止。可是钓者却用脚踩着大鱼,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进海里。

围观的人发出一片惊呼,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可见垂钓者雄心之大。

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渔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还是一条一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看一眼,顺手扔进海里。第三次,钓者的钓竿再次扬起,只见钓线末端钩着一条不过几寸长的小鱼。众人以为这条鱼也肯定会被放回,不料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地放回自己的鱼篓中。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钓者为何舍大而取小。

钓者回答说:“哦,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一尺长,太大的渔钩回去,盘子也装不下。”

俗话说,贪图小便宜,终究是要吃大亏的。

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后,一位农夫和一位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他们发现了一大堆未被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

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贪婪的商人将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重负让他气喘吁吁、行动缓慢。

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

突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家了。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富足起来。

贪婪的人往往很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迷惑,甚至难以自拔,时过境迁,后悔晚矣!

现代社会的人们总是认为:人际关系一次用完,做生意一次赚足!以为自己这样做是聪明,殊不知这都是在断自己的路!我不希望你有这种聪明,而希望你能一直拥有那个小孩一样的“傻”,因为这会让你得到更多回报。

10个5毛钱多,还是一个1块钱多?你自己算算吧!

欲望的永不满足不停地诱惑着年轻人追求物欲的最高享受,然而过度地追逐利益往往会使人迷失生活的方向,因此,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走向成功。

在细节上多下工夫

在小事上多下点工夫,在细节上多做些准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

日本东京贸易公司有一位专门为客户订票的小姐,经常给德国一家公司的商务经理预订往来于东京和大阪之间的火车票。不久,这位经理发现了一件看似非常巧合的事:每次去大阪时,他的座位总是在列车右边的窗口,返回东京时又总是靠左边的窗口。有一次,这位经理把这件事告诉了订票小姐。小姐说:“火车去大阪时,富士山在你的右边,返回东京时,它则是在你的左边。我想,外国人都喜欢日本富士山的景色,所以每次我都替你买了不同位置的车票。”

就这么一桩不起眼的小事使德国客户深受感动,并促使他把与这家公司的贸易额由原来的400万马克提高到了1000万马克。

一张小小的车票居然价值600万马克,这样一个小的细节体现了一个人的信念坚守,坚持做好每一个细节。

所以,不管你正处于“蘑菇”时期,还是你做的工作本身就包括许多小事,你都应该全心全意做好,这样才会使自己得到成长,才会有加薪和晋升的机会。一个推销员,如果希望有一天能当业务经理,首要条件是把推销员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使业绩超过所有的人,才有希望获得经理职位。

大事是由众多的小细节积累而成的,忽略了细节就难成大事。从细节开始,逐渐锻炼意志,增长智慧,日后才能做大事,而眼高手低者,是永远干不成大事的。通过一个细节,可以折射出你的综合素质,以及你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只有赢得了人们的信任,才能得到干大事的机会。

很多的时候,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或者一个毫不起眼的变化,便改变了一场战争的胜负。

一位妇女每星期都固定到一家杂货店购买日常用品,在持续购买了3年后,有一次店内的一位服务员对她态度不好,于是她便到其他杂货店购物。10年后,她再度来到这家杂货店,并且决定要告诉老板为何她不再到他的店里购物。老板很专心地倾听,并且向她道歉。等到这位妇女走后,他拿起计算器计算杂货店的损失。假设这位妇女每周都到店内花20美元,那么10年她将花费1万多美元。

只因为10年前的一个小小的疏忽,导致了他的杂货店少做了1万多美元的生意!

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而工作态度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一个人轻视他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得很粗陋,那么他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工作琐碎、辛苦,那么他在工作中也就无法发挥他内在的特长。要把自己做的工作看成是创造事业的要素和发展人格的工具,而不要把工作单纯地作为衣食住行的供给者,是生活的代价和不可避免的劳碌,这样才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在开学第一天,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并做了一遍示范。“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一年之后,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全班却只有一个学生坚持下来。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大哲学家柏拉图。

“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这正是许多人的心态。但结果又如何呢?许多与我们同时起步的人,和我们一样做着简单的事情,后来逐步晋升于我们之上,原因之一是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并且坚持不懈地永远做了下来。

在一个企业中,大量的工作其实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如果你轻视小事、忽略细节,就永远成不了大事。所以,在工作中,对于小事、细节尤其要做好准备工作。正因为它小,才容易被忽视;正因为它细,才更容易出纰漏。在小事上多下点工夫,在细节上多做些准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学会经营自己的天赋

下定决心去完成自己的信念,去发挥自己的天赋,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有动力去做好工作。

如果你想要享受百分之百的成就,就必须投入百分之百的时间与精力,唯有完全沉浸在其中,你才能领略丰富之美。

毕加索在他还没学会讲话以前,就从父亲那里接触到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各种各样的画笔画具,五光十色的颜料,焕发着艺术光彩的美术作品,都使他耳濡目染,给了他深刻的影响。他还没有上学,就深深地爱上了绘画。趁家人不在的时候,他常拿起父亲的画笔作画,先在纸上画人物、房子、树木、小猫、小狗、小鸡、小鸟,虽然不怎么像,可他自己却非常欣赏。

毕加索10岁时由于家境贫寒,全家移居巴塞罗那,从那时起父亲正式教毕加索学画。父亲教育他:“绘画是一门艺术,不能乱画,要学会观察、思考,要苦练出扎实的基本功,不断探索绘画艺术的真谛。”在父亲的教育培养下,毕加索的艺术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素描画画得相当好。14岁时,毕加索的父亲看到儿子的绘画水平越发出众,就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心爱画笔送给他,对他说:“孩子,努力吧!希望你用这支笔画出更新更美的画!你一定会比爸爸更有出息!”毕加索知道父亲对自己寄予无限的希望,学画更努力了。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在巴塞罗那美术学院任教的父亲,亲自带他去参加学院的入学考试,没想到老师在黑板上出了几道数学题,毕加索绞尽脑汁连一道也算不出,急得满头大汗。这时老师递给他一张纸,对他说:“答案全在上面。”多亏了这位老师的帮助,毕加索才考进了美术学院。

尽管毕加索的计算能力极差,但在绘画方面却显示出非凡的才能。父亲教他学习美术的初等课程,随后让他参加了静物画、模特画、油画的学期考试,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让人吃惊的是,他只用一天的时间就神奇地学完了一个月的课程。面对这样绝顶聪明的学生,美术学院的教授几乎不知道教什么好了。

当时才十多岁的毕加索的作品已几次在马拉加和马德里获奖。在勤学苦练中,毕加索特别注意观察生活。他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经常深入到他们中间去体验生活。

一天,毕加索看到一个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男丐,手里拿着一个破碗,弯着腰,正在向行人讨钱。他出神地望着这个乞丐,对乞丐的衣着打扮、一举一动都细细地加以观察,久久不愿离去。回家以后,毕加索便创作出一幅乞丐行乞的人物肖像画。他还观察流浪汉、走江湖的马戏演员等形象,并把这些人物惟妙惟肖地画出来。这些画的代表作有《少女肖像》、《穷人的进餐》、《卖艺人一家及猴子》等,较好地体现了他早期作品注重写实的风格。

天赋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仅仅拥有天赋是不够的,你要有自己的信念,去坚持经营自己的天赋,在自己年轻的时候,要下定决心去完成自己的信念,去发挥自己的天赋,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有动力去做好工作。对于一个只有天赋却无信念的人而言,只有一事无成。

凡事要全力以赴

态度是养成的,一旦养成了全力以赴的态度,人其实是很容易成功的。

每个人都有惰性,而且善于为自己寻找借口。许多人做事凭着自己的3分钟热情,没有恒久的毅力,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小事,这种热情绰绰有余;做事业,这种热情远远不足。做不成功,他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尽力了。”

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一丝不苟。能做到这一点,就不用为自己的前途操心。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到最后,就算事情失败,也不会觉得问心有愧,也不需要找任何理由来掩饰自己的失败,更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

马林只会说几句英语,他前往美国某家大型的餐饮连锁店应聘。经理看他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起了怜悯之心,也就不因为他不会说英语而拒绝给他工作的机会;经理顺口便问:“刷洗厕所的工作你愿意做吗?”

马林的态度很认真,勉强听懂了经理的话,连忙点头说道:“好的!好的!谢谢你!谢谢你!”说完,便到总务那儿领了刷子和清洁剂,开始去清洗厕所。

说了也许难以令人相信,经过马林用力刷洗后的厕所,进去一看,所有瓷砖就好像镜子一样,亮晶晶地闪烁着光芒。

有一天,这家餐饮连锁店的总裁到这家分店来巡视。经验丰富的总裁根本不急着看店内的其他地方,而是径直便往厕所走去。

进了厕所,总裁很惊讶,竟然是如此干净明亮。他巡视过的几百家分店,从没见过这么耀眼动人的厕所。

当下总裁马上询问经理:“这厕所是谁打扫的?”经理回答:“是个新来的杂工马林。”于是,总裁第一时间召见他,问他说:“你的工作只是扫厕所,做出这样的成果,对你来说,会不会觉得太过分了?”

马林立刻回答:“不会,我觉得很高兴啊!我认为厕所是每个人、每天都必须去好几次的地方,所以我愿意全力以赴地来刷洗,希望能让每一位使用厕所的人都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总裁一听之下,心想小事情都能做得这么好,如果让他当上经理,整个分店一定会更好。所以马上将他调了职,到邻近业绩最糟糕的一家分店担任经理,果然,几个月后,马林负责的那个分店成为餐饮连锁店业绩最好的分店之一。

的确,凡事全力以赴,不仅能给自己带来满足的成就感以及无比的好运道,同时也能够影响到周遭的许多人,让他们也可以拥有赏心悦目的激励。

不管做什么事情,最终都会在生命旅程里留下沉淀的东西,在你将来生活的某一刻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对你将来的工作都是有帮助的。如果在每一个阶段,你留下的印记都不清晰,那么,这段生命对你而言有什么意义?假如你一辈子都没有找到所谓你想做的事,那你一辈子岂不是稀里糊涂地就过完了?老的时候,你会怎样的后悔呢?认真对待今时今日每一刻,才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所以,二十几岁还年轻,凡事一定要全力以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而态度是养成的,一旦养成了全力以赴的态度,人其实是很容易成功的。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你才能成为自己的冠军。

不跟对方硬拼,以自己之强攻其弱,你就能夺取冠军。学会选择,懂得放弃,你才能成为自己的冠军。

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

出乎意料,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全力出招攻击。当对方打到了中途,搏击高手意识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中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有选择地打中自己。

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个搏击高手惨死在对方手下,也无法得到冠军的奖杯。

他愤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师父,一招一式地将对方和他搏击的过程再次演练给师父看,并请求师父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他决心根据这些破绽,苦练出足以攻克对方的新招,决心在下次比赛时打倒对方,夺取冠军的奖杯。

师父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道线,要他在不能擦掉这道线的情况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

搏击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有像师父所说的办法,能使地上的线变短呢?最后,他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思考,转向师父请教。

师父在原先那道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比较,原先的那道线看来变得短了许多。

师父开口道:“夺得冠军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如果你不能在要求的情况下使这条线变短,你就要懂得放弃从这条线上做文章,寻找另一条更长的线。那就是只有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就如原先的那道线一样,也就在相比之下变得较短了。如何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根本。”

徒弟恍然大悟。

师父笑道:“搏击要用脑,要学会选择,攻击其弱点,同时要懂得放弃,不跟对方硬拼,以自己之强攻其弱,你就能夺取冠军。”

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在夺取冠军的道路上,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需要我们去跨越、去征服。人们通常走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学会选择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正如故事中的那位搏击高手,可找出对方的破绽,给予其致命的一击,用最直接、最锐利的技术或技巧,快速解决问题。另一条路是懂得放弃,不跟对方硬拼,全面增强自身实力,在人格上、在知识上、在智慧上、在实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变得更加成熟,变得更加强大,以己之强攻敌之弱,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发挥对生命的热情

坚持自己的信念,冲破一切借口与困难,便会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传奇的人生。

古今中外,有多少伟人一生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文天祥死前哀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陈词,诸葛亮是为实现抱负而最终累死,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坚持自己的信念,你会拥有一个充实美好的人生。

自己的成绩是不需要别人说出来的,当你认为自己好的时候,那便是好,不需要听取别人的批判或赞美,这就是信念。

奥立佛在英语剧坛叱咤风云50年。从凡人到宙斯,从牧师到纳粹党人,各种角色他无所不能。但他最大的成就是一系列莎士比亚戏剧。在莎翁的世界里,奥立佛几乎只手撑天,无人可与之匹敌。借助舞台与电影表演,他引导现代观众步入莎翁艺术的殿堂。中国观众熟悉的《王子复仇记》是他1948年的杰作,曾获当年奥斯卡大奖。1954年,他在《理查三世》一片中集制片、导演、主演于一身。该片在电影和电视上同时首映,观众多达2500万人,超过莎剧观众的总和。今天,任何莎剧演出如果偏离奥立佛立下的标准,就显得荒腔走板。

奥立佛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年轻时,他对莎剧大胆独到的诠释常被讥为哗众取宠。一次,奥立佛饰演《奥塞罗》中的亚古,他采用亚古爱上主人的弗洛伊德式的解释,亲吻奥塞罗的嘴唇。此举令观众大为吃惊。饰演奥塞罗的演员只好无奈地挣脱身体,然后喃喃低语:“好了,好了,别这样。”

在现实生活里,奥立佛也充满精彩段落。他曾与女明星费雯丽各自抛下原配相恋结婚。以后,又因费雯丽精神失常而离异,几百万影迷为此大为叹息。1961年,奥立佛与女演员琼·普洛莱结婚。普洛莱觉得奥立佛难以捉摸,说他永远都在演戏。他经常借化装、易容等手段施展他所谓“由外及内”的功夫。他似乎一直觉得无法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所以必须不断改造自己。

1965年,奥立佛在伦敦扮演奥塞罗。有天晚上,他演得实在太精彩了,全体演员为他鼓掌道贺,但奥立佛却冷漠地把门关上拒绝称赞。有人不解地问及原因,他回答:“我知道我演得好,去他的。问题是我不知怎么演出来的,所以,我怎么有把握下次还演得这么好?”他的下一次当然还是这么好。奥立佛的演技无人能及,他是剧坛唯一获得上院爵位的演员。现在,他去世了。剧院的灯光将永远不会再像往日那般明亮。

难忘那年轻的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的布鲁诺,他真正是用了血肉之躯去浇灌了黑暗笼罩下不见光彩的科学之花。

李时珍可以说是一位典型的博爱者,一本《本草纲目》让他踏遍全国,尝尽苦寒,受尽挫折。不是对生命怀有敬畏,怀有热爱,又怎会有不曾动摇的信念去践行这理想?坚持自己的信念,冲破一切借口与困难,便会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传奇的人生。

善始善终地做事情

能处处以主动尽职的态度工作,即使从事最平庸的职业也能增添个人的荣耀。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如果没有了职责和理想,生命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无论你身居何处(即使在贫穷困苦的环境中),如果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最后就会获得经济自由。那些在人生中取得成就的人,一定在某一特定领域里进行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萨克斯·康明斯是一位相当称职的、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的编辑家。有人曾赞美萨克斯编辑水准的不凡:“他用蓝铅笔一挥,光秃秃的岩石也能冒出香槟酒来。”

萨克斯在30岁时,就已对编辑业务运用自如,他具有真正的文学感和渊博的文学知识,而且更掌握了许多具体的出版工艺:从设计、出书,直到发行工作。这些确实不易。因为他仅仅是个编辑。

哥伦比亚大学的莫里斯·瓦伦西教授把他的书稿《第三重天》送到萨克斯供职的兰多姆出版社。萨克斯审阅了这部著作。他认为“对我来说,大著是一部明达而深入的研究著作,在内容、风格和学术方面都很丰富,完全应该出版”。他肯定地说:“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如果我们不出版这部书,别的出版家也会出版这本书。但是我们是第一个读到这本书的出版社。”尽管萨克斯对《第三重天》抱有如此充分的自信和热情,《第三重天》还是被他的同事所否定。按一般常规,责任编辑的推荐、力争,了无其效,书稿退回作者就行,起码也就无愧于心了。然而作为编辑的萨克斯并没有就此撒手,他不忍心于一部确有价值的书稿的埋没。在给莫里斯的信中,他仍然鼓励作者:“我个人认为,你的著作会使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书目为之生色不少的,我大力请求把稿子寄给他们。实际上,我很愿意向那个出版社推荐你的书稿。”

畅销书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完《在滨水区》的初稿,正要润色付印时,该小说的电影拍摄权已卖出去了。这时,就有个小说、电影一决先后的问题,急如星火,分秒必争。按我们的一句俗话来说,“萝卜快了不洗泥”,萨克斯完全可以尽快推出小说:印小说毕竟要快于拍电影吧!然而,他不,他认为“清样送来了,还得仔细校阅,特别要核实滨水区流行的那些行话是否真有那么回事”。于是,他越俎代庖地把给巴德提供过滨水区真实情况的码头工人布朗请来。“办公室里太乱,人们又太好奇,根本没法工作。在家里干,有这个码头工人在身旁,校对工作的进展会快得多,清样马上就能送出去。”他这样打电话给夫人。于是,一应食宿,均在其家。在这里,作者、编辑、作品素材提供者,融为一体。它体现了作为一个极端负责任的编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心里只有作者、作品和读者。对三者的无丝毫怠慢,正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编辑最可贵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

一旦你领悟了全力以赴地工作能消除工作的辛劳这一秘诀,你就掌握了获得成功的原理。即使你的职业是平庸的,如果你处处抱着尽职尽责的态度去工作,也能获得个人极大的成功。如果你想做一个成功的值得上司信任的员工,你就必须尽量追求精确和完美。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是成功者的必备品质。

无论做何事,务必竭尽全力,因为它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败。也就握住了成功之门的钥匙。能处处以主动尽职的态度工作,即使从事最平庸的职业也能增添个人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