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低调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在面对荣辱时也要做到随遇而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低调更深层的境界。林语堂曾说过:“一个强烈的决心,以摄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热的欲望,以享乐一身之所有。但倘令命该无福可享,则亦不怨天尤人。”这就是对低调精神的精辟解释。
及时克服心中的怯懦感
如果不能及时克服心中的怯懦感,它就会像影子一样处处跟随着你,处处坏你事。
北美印第安人喜欢这样一句话:“不敢正面面对恐惧,就得一生一世躲着它。”每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生命的前途中都充满着许多未知和阻力,与其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可避免的怯懦和恐惧,当它们如蛛丝般缠着你时,怎样选择和面对,往往就成为一个左右你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著名作家萧伯纳是个自信心极强的人,他笔锋犀利,辛辣无比。谁又能想到他曾经也是一个怯懦的人呢!
萧伯纳年轻时,有一次有一些重要的事需要得到校长的支持,他自己练习了多次,终于来到了校长室门前,想敲门进去,可手刚刚举起又放了下来,他的怯懦感浮上心头,怕还没开口就被校长骂出来,可走了又觉得不甘心,犹豫了一阵,还是决定要见校长。可没走几步,他又折了回来,就这样几次三番,他在校长室门前徘徊了半个多小时,最后才鼓足勇气敲响了校长室的门。
那件事以后,他发现自己常常会有这样的担心:“我说这话,人家会笑话我吧?”“该不会让人以为我在出风头吧?”诸如此类的想法每时每刻地都在折磨着他,而这种怯懦也扼杀了他无数的构想!因此,他下决心要从怯懦中自拔出来。
首先,他试着在众人面前讲话。起初,他浑身都在发抖,而后,他便有意识地摆出一副自信的样子,不断延长自己的讲话时间。他从怯懦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终于成为具有坚定信念和充满自信的人。
怯懦是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会让你更弱。如果不能及时克服,它就会像影子一样处处跟随着你,处处坏你事。其实,之所以很多年轻人容易被怯懦所左右,主要是因为他们在面对未知情况时,人为想象和夸大了许多假想的困难,这种不确定性就会不断地蚕食你面对未知的勇气,直到你决定放弃。这也正是命运的强者和弱者最根本的区别。
克服怯懦其实很容易,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变换一下面对未知状况的姿势,变后退为前进,变仰视为俯视,变被动为主动就可以了。许多时候仅仅只是变换一下看待问题的角度就可以克服怯懦。
比如,我们初学游泳,这些想法就很可能让我们打退堂鼓:“万一下水后被淹怎么办”、“学不会被人家嘲笑多难为情呀”……其实换个角度想,呛着了无非就是难受一小下;被人嘲笑一下也不过是一笑而过,自己尝受到了游泳的乐趣和好处才是实实在在的收获。而事实证明,勇敢地尝试下水的人多数会成为游泳高手,而心怀怯懦与恐惧的人永远都学不会。
人总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其实,自己的内心才是自己人生和命运的主宰者和舵手,告诉自己,你要做生活的强者,你就将会是一个强者。你的勇气将会使怯懦自惭形秽、无地自容,你将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怯懦”这个失败者的面前,而你此时也已经成功地晋升为主宰自己生命的舵手了,此时再回头看那些曾经让你感到压力的小事早已轻松无比了。
切莫成为“忧虑”的牺牲品
一个人可以由努力提升自己的潜力,倘若我们有心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迈进,成功将会属于你。
卡耐基曾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忧虑那样使人老得那么快。忧虑会危害你的容颜,僵化你的表情,逼出你的皱纹,催白你的头发,破坏你的风采。”
电影明星梅尔·欧伯格说:“我坚决不忧虑,因为这会夺去电影明星最大的财产——美貌。所以我绝对不让自己陷入忧虑。当我决心在电影界闯出个名堂时,心中充满恐惧和忧虑。我从远方只身来到伦敦,人生地不熟,却想进入演艺界。我和好几个导演见过面,却没有一个人肯用我,身上的钱也恰恰用完了。两个星期都是靠着盐饼和开水维生。在饥饿和不安情绪的双重打击下,我对自己说:‘你真是个大傻瓜,除了有个好脸蛋之外,连一点舞台经验也没有,有谁肯用你!’我站在镜子前仔细端详自己,看到的是因为忧虑而凹陷的脸颊、无神的双目及平添的皱纹,我再次警告自己说,‘你唯一值得骄傲的财产就是自己的容貌,再这样下去,你就破产了!’”
因为持续不断地忧虑、烦躁、毫无信心,会把身体拖垮,使你不能好好工作,好好思想。人在焦虑中往往不用头脑去想,总是会闹情绪,让消极的情绪,特别是恐惧任意调侃自己,虐待自己。
有时候想象力会装上轮子任意奔驰。当晚上醒来时,往往周身冒汗,你心里恐惧的东西会一幕一幕出现在眼前,让你翻来覆去,看了又看。这样下去,自然使你筋疲力尽,白天也不能好好工作了。一个人如果不能控制情绪,就会一败涂地。
你想赞颂人生吗?你想健康长寿吗?阿艾克斯·卡罗医生的话也许能帮你达到这个目标。他说:“在现代喧嚣的都市生活中,保持心理平静祥和的人,能免于精神性疾病。”
布兰姆医生则总结出如下生活警语:“平静心情、养精蓄锐最有效的方法,不外乎有健康的信仰、睡眠、音乐和欢笑。信仰神、足够的睡眠、爱好美妙的音乐、面对人生诙谐快乐的一面。如此,就可获得健康与幸福。”你实际上是不是也能如此呢?如果你是个健康者,你会肯定自己能保持心理的安宁。其实你比自己想象中来得坚强,你蕴藏从未使用过的内在精神资源。梭罗的不朽名著《瓦尔登湖》中说:“一个人可以由努力而提升自己的潜力,倘若我们有心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迈进的话,成功将会属于你。”
欧雅·贾文有着坚强的意志,即使在非常悲惨的环境中,他也能克服忧虑。以下是欧雅·贾文讲述的故事:“几年前,我被宣判死刑——罹患癌症,就连我国医学最高权威梅佑兄弟判定也是如此。我惶然无助,死亡正在一步步逼近。我还年轻,应是前景无限,因此不甘心这样早逝,绝望中我疯狂地打电话给我的主治医师,告诉他我无力承受这种绝望。医师带着严厉的语气责备我:‘什么事呀!欧雅,你已经没有奋斗的能力了吗?你这样一味地哭,是只有战败的了。诚然,这是个很糟的状况,但正因为如此,你更要好好面对现实。别再让忧虑折腾你,努力去克服才是。’听了医师的话之后,我马上发起非常郑重的誓言:‘我绝不再忧虑,没什么值得哭的,我要战斗,我要活下去!’”
“后来病情恶化到了无法用放射疗法来治疗的地步。一般人通常使用的X光照射量,一天为10分30秒,以30天为一期。至于我的情形则是一天4分30秒,得持续照射49天之久。如此下来,我已被折磨得皮包骨头,两脚铅一般重,但是我绝不呻吟、哭泣,而坚持以笑迎人,因此我总勉强让自己微笑。”
“我当然不至于天真到认为笑脸就可以治好癌症,但我相信鼓舞自己的朝气和活力,有助于和病魔对抗。确实我也亲身体验了一段奇迹。数年来,我一直很健康。感谢医生给我的那番话:‘面对现实,停止忧虑,努力去克服。’”
所以请记住,当你面对忧虑束手无策的时候,你的生命就可能成为它的牺牲品;而当你坚强地对忧虑说“不”时,你的生命则会因此而获得一种改变现实的力量。
经常性的忧虑,不信任一切,被恐惧控制,久而久之,忧虑变成一种恶势力。这样不仅仅会打击我们的士气,还会把你变成一个无用之人,甚至夺走你的生命。因此,你一定要尽量挣脱忧虑的束缚,如同挣脱病魔的束缚一样。
发泄是排遣情绪的最好方法
只有将心中所有不良情绪及时恰当地发泄出来,你的身心才能保持健康,工作和生活才会顺利。
发泄是人类情感的一种需要,每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都需要将不良的情绪发泄出体外。
这个时代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无论你是羚羊还是狮子,你都必须奔跑。”
的确如此,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节奏也在加快。各行各业的人无不卷入这场快速奔腾的洪流中,各种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
出入写字楼的年轻白领们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他们因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下,而又得不到应有的调适和发泄,身心过度疲劳,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焦虑不安、抑郁症、精神障碍等心理问题和疾病,而且长期精神高度紧张也会使人们内分泌功能失调、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各种生理疾病的产生,甚至会劳累致死。
在生意场上的精英们很多犯有急功近利的毛病。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他们往往是拼命地工作,自我不断加压,尽管超过了自身能力所及,仍是苛求自己,从而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不能自我满足,就容易导致他们心理失衡。
对从事投机如买彩、炒股等的投资人群来说,如果他们的长期投资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回报或者投资受损,他们必然会产生挫折感和心理不平衡。这些投资人士心理长期焦虑不安,波动起伏不定或处于失衡状态中。
莘莘学子面对着紧张繁重的学习任务、家长老师的殷切期盼、自身一举成名的梦想,他们也肩负着巨大的压力,甚至考试重压所引发的反应迟钝、过激、焦虑不安、恐惧症、臆想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和疾病已被专门命名为“考试综合征”。
正如人们常说的:“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永远休息。”房奴、车奴们在每月贷款的重压下苟延残喘;写字楼里深夜依然灯火明亮,加班的人熬红双眼盯着桌上厚厚的文件;上下班时间,公路上车满为患,公交地铁挤得水泄不通。
整个城市就犹如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运转频率越来越高的都市节奏,已经让跟随它的都市人多少显得有些紧张和疲惫。四面八方的压力和烦恼如潮水一般不断向他们涌来,这样的生活看来毫无尽头,毫无希望。这便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其实,很多人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他们产生不良情绪时,没有及时地发泄出来,后来这些不良情绪越积越多,逐渐使他们失去了理智,最后当他们再也无法自抑时,他们就选择了一些极端的发泄方式来个总爆发。而这样的结果却是我们所不愿看见的,可以说,忽视发泄,不会发泄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而且还会给别人甚至社会带来伤害。
所以,无论你是贫是富,无论你是男是女,无论你是老是少,无论你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你都需要找到一种自我调节的有效方法,自我发泄无疑是一个最为简单也最为常用的方法。有的人感情上出现了问题,发泄一下,坏心情也许就会烟消云散;有的人工作上有压力,找个方法放松一下身心,再投入工作,也许就会事半功倍;甚至,有的人感到空虚寂寞,只要找个合理的发泄渠道,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寂寞也许就此别过,所以说,现代社会几乎人人都需要发泄。
28岁的外企销售经理小李从小学习就很出色,从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某外企工作,从普通的销售员做到销售经理,收入很高。但是她却一直感觉心里很压抑,心烦意乱,甚至觉得生活没有乐趣。后来,由于工作繁忙,她一时忽略了与男朋友的交流和相处,男朋友终于离她而去,她非常痛苦,并且一直没有开始新的感情,一旦闲下来,她就会感到孤独和寂寞,而且,除了工作,小李很少与人交往,心里的压抑和烦恼一直都得不到发泄和排遣。所以,小李的生活似乎有着截然相反的两面,在外人眼里她一直都很出色,生活也很幸福,然而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心里有那么多的烦恼,她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后来再也无法忍受的小李竟然在家中打开天然气阀门自杀了。
其实,小李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不了的事,让她非得走上那条绝路呢?没有,根本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她的工作很好,人也很出色,本来过着很幸福的生活,但却仅仅由于长期以来郁积在心里的情绪得不到宣泄而走上了那条不归路。如果她能及时地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重视心理健康,恰当地将心中的各种不快发泄出去,那么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在生活和工作中,你也许会有一些感情方面的烦恼,也许会因小事而感到不快,也许会被某人某事激怒,也许会因工作的压力而感到心理疲惫,也许偶尔还会经历失败的打击,等等。实际上,无论你处于哪种情况下,你需要的只是将坏情绪好好地发泄出去。
我们应该知道,发泄是人类情感的必需,我们每个年轻人都需要发泄。而发泄又分为消极发泄和积极发泄,消极的发泄方式,比如吵架、打架,甚至更加恶劣的行为,对人对己都有很大的害处,所以我们不提倡,我们提倡的是积极的发泄方式。积极的发泄方式既能让人发泄,又不会伤人伤己。当然,这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做到的,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学习一下积极发泄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大声喊、唱歌,运动,找人聊天等都是不错的方式。
只有将心中所有不良情绪及时并且恰当地发泄出来,你的心灵和身体才能保持健康,你的工作和生活才会顺利。对于每一个年轻人而言,学会发泄、学会自我调节是人生的重要一课。
摆脱悲观,迎接阳光
在想问题时把你的头抬起来,走出悲观的阴霾,获得坚实、理性的乐观。
悲观情绪,由精神引起而又会影响到组织器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可以证明这一点。一位铁路工人,意外地被锁在一个冷冻车厢里。这位工人清楚地意识到:他是在冷冻车厢里,如果出不去,就会冻死。不到20小时,冷冻车厢打开了,那位工人死了。医生证实是冻死的。可是仔细检查了车厢,冷气开关并没有打开。那位工人确实死了,因为他确信,在冷冻的情况下是不能活命的。所以,在极端的情况下,一个极度悲观的人会导致死亡。
失败者通常有一个悲观的“解释事物的方式”,即悲观者遇到挫折时,总会在心里对自己说:“生命就这么无奈,努力也是徒然。”由于常常运用这种悲观的方式解释事物,无意识中就丧失斗志,不思进取了。看待事物也就会从不好的一面去看。
乐观者与悲观者在争论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希望是什么?
悲观者说:是地平线,就算看得到,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是启明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
第二个问题:风是什么?
悲观者说: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乐观者说: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第三个问题:生命是不是花?
悲观者说:是又怎样,开败了也就没了。
乐观者说:不,它能留下甘甜的果。
突然,天上传来一个声音,也问三个问题。
第一个:一直向前走,会怎样?
悲观者说:会碰到坑坑洼洼。
乐观者说:会看到柳暗花明。
第二个:春雨好不好?
悲观者说:不好!野草会因此长得更疯!
乐观者说:好!百花会因此开得更艳!
第三个:如果给你一片荒山,你会怎样?
悲观者说:修一座坟茔。
乐观者说:不!种满绿树。
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只不过他俩都不知道,在空中提问的是上帝。
他们更不知道,就因为这场争论,上帝给了他们两样不同的礼物。
给了乐观者勇气,给了悲观者眼泪。
那么你呢?你是哪一个?
悲观者的悲观性格,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后天养成”的。人类的悲观是学习得来的。
有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3组狗分别放在不同的笼子里,一组可以用自己的行为控制科学家给出的电击,几秒钟之内它们发现跳过笼子里面的栅栏就可以逃避电击。而另外一组狗即使跳过去,栅栏的那边也还是有电击的,也就是无论它们做什么都不能逃脱电击。另外一组是正常的,从未受到电击的狗。
然后科学家把这3组狗都放到可以逃避电击的笼子里,第一组很快就跳过了栅栏逃避电击,第三组也很快发现了这个奥秘,只有第二组的狗没有跳,停留在笼子有电流的这一半,没有试着逃避。
显然,动物可以在实验中得知它们的行为只是徒劳。因此它们变得被动,不再主动去做任何事情。有人把电击改成了噪音以这种模式转移到人的身上,也发现了同样的结果——人也学习到了悲观和被动,受到一点打击就觉得永远不能逾越,再也不试图去改变。
悲观不是天生的,那就有改变的可能。事实上,悲观者可以改变悲观,学成乐观。“思维心理学”大师史力民博士指出化悲观为乐观的3个原则。
1.不要扩大事态
如果你做一桩生意失败了,不要说:“所有生意都难做,以后还是收山好了。”你要对自己说:“这一桩生意失败了。我学到了些什么呢?我下一次应该怎样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呢?”
2.不要“人”与“事”混淆
当一件事失败的时候,不要说:“我是失败者。”这样你便将“事”与“人”混淆了。你要对自己说:“我做这件事总有不当的地方,才会出了这么大的错。我下次该怎样做才合适?”
3.不要夸张渲染
当有不如意时,别老是对自己说:“我时时都是倒运的。”你要对自己说:“似乎很多时候我做事都不大如意,到底原委何在?”
心理学家发现,悲观主义者眼睛往下看,他们的大脑工作很慢;乐观主义者向上看时,他们的大脑会转得更快。也就是说,低头想问题容易滋长人的悲观情绪;而抬头想问题则有助于人们进行乐观的思考。
这一发现表明,因痛苦而引起的典型的畏怯表情确实会对人起作用,他们也许有悲观的思想,但是如果他们抬头向上看的话,就不会那么悲观地思考问题了。所以,在想问题时把你的头抬起来,走出悲观的阴霾,获得坚实、理性的乐观。
少一点抱怨,多一分热爱
不管现实怎样,都不应该抱怨,不如换种想法,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并获得幸福。
我们都知道,抱怨不是好习惯。在几千年前,荀子就说过:“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应当让人懂得,他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人,对于世间一切不幸他都有责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荣誉也属于他。”因此,面对工作中暂时不完善的地方,不要牢骚满腹,不要怨天尤人,不能像裁判员、检察官那样居高临下地评判、抨击和指责别人,应当看到自己的责任,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勇气来。
对工作和公司产生种种抱怨情绪,甚至采取一些消极对抗的行动,这是人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一味地抱怨,那么不仅什么都改善不了,还会失去更多的东西。
有一位资深人士准备到一家新公司应聘,在众多竞争者中他的工作经验最丰富,学历最高,工作成绩也最显著。经过复试,他本已脱颖而出,却没想到最终被录用的竟不是他,他很惊讶,到这家公司问个究竟,得到了这样的回答:“的确,您的经验能力是最突出的,但从你对你原来的公司的形容中,我们发现您是一个很喜欢抱怨的人,抱怨中午的工作餐不是人吃的,抱怨工作差、工资少,抱怨空有一身绝技却没人赏识……您口中的前公司那么差,而据我所知,我们两家公司的规模和体制差不多,我想你到我公司来也一定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
所有公司的领导都会认为,抱怨只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工作中不可能事事如意,也许暂时会有不顺,但不可能永远地失衡下去。只有将之化为动力,才能真正地提高工作效率,收到实际的效果,才会得到领导的认可。
某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关于抱怨的心理测试,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一切都会成为抱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
有位成功人士说得好:“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我认为,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其实,这个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还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何况,一味地抱怨不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所以,不管现实怎样,都不应该抱怨,不如换种想法,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并获得幸福。
比如,我们应明白骑在驴上才可以找马这个道理。现在这份工作的经验,是你开始另一份更适合你工作的垫脚石。没有一份经历是全然失败的,这份工作至少让你多了一个总结经验的机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不断的调整中才有可能寻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可这个前提是你得首先有个位置作为坐标。
还有,不要浪费过多时间在无聊的事情上。如果你的工作让你一点成就感也没有,那就赶紧想办法另谋高就,而不是不停地抱怨,抱怨不会提高你的口才,也不会让你得到什么有益的经验。只会使你浪费更多时间,从而错失更多机会。
另外,不抱怨就是给自己良性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我们都知道良性心理暗示的正面作用,可很少去想不良心理暗示的负面作用。当人忧郁、气愤、心情不佳时呼出的气体是有毒的,这你知道吗?长期的抱怨会侵蚀你的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如果你还没有学会给自己良性的心理暗示,至少你不应该用不良的暗示迫害自己吧。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你真的要发泄或抱怨,那么你必须要分清场合,看清对象,你可以和家人或真正的好朋友说说,他们是真正关心你的人,会用心地倾听,并且可能会给你一些好的建议。切忌同那些交情一般且有工作关系的人去抱怨,否则,只会给你带来不利。
记住,在工作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你不能适应,不能调整心态,就永远无法摆脱烦恼。对生活中的困难和人生中的困惑,只要你坚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充满信心,咬紧牙关,少一点抱怨,多一分热爱,一切都会变好的,所有美好的都将属于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追求低调是人生一大乐趣,面对荣辱时都要做到随遇而安,这正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现在社会上的人大多都抱怨活得很累,有的甚至是达到不堪重负的程度。我们自己都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前进,而人的负荷却越来越重,精神为什么却越来越空虚?
确实,社会在不断前进,变得更加文明了。然而,这样一个文明的社会还是有弊端的。社会的文明造成了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使人类陷于世俗的沼泽而无法自拔: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等,这都够让人殚精竭虑的了。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人生的希望就会落空成幻影,乃至失落、失意甚至失志。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低调,只有做到了低调方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此时的低调是对生命透彻的领悟;对一切烦恼的顿悟;对生命真谛的领悟……以一颗低调的心善待一切是一种境界,那你就不必为一时的平淡或寂寞而急躁以至抱怨,也不必为一时的辉煌而诚惶诚恐或欣喜若狂。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历史上并称为“三苏”。苏轼少年得志,二十几岁便入京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曾断言说:“此人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事实正如欧阳修所断言的那样:论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诗方面,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论词方面,他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论书法方面,他是“宋四家”之一。可以说苏轼确实是古今文人中声誉最高的一个艺术天才了。
然而,和他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比较起来,苏轼的仕途就显得不是那么顺畅了,可以用危机四伏,甚至是九死一生来形容了。但面对这些,他总能宠辱不惊,淡然处之。21岁时,苏轼就考中进士。他看到王安石变法当中有些问题欠考虑,产生了一些弊端,变法的本质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了。于是他就站了出来,反对新法。结果遭到多次贬谪。两次被贬杭州,他也不以为意,而是认真地做起了小官,领人在西湖筑堤,这就是有名的“苏堤”。从杭州他又到过密州、徐州、湖州。就在湖州,苏轼被捉拿到御史台审问。原来,一些反对苏轼的人在他的诗文里断章取义地摘取一些句子对其设计陷害。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以为自己这次必死无疑。于是告诉为他送饭的弟弟说,平时不要送鱼,若听说我要被判处死罪再送鱼。有一次,他弟弟病了,托人送饭,那人不知情,送了鱼,害得他虚惊了一场。后来还是王安石一句话:“哪有盛世而杀才士乎?”苏轼才得以出狱。
出狱之后,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表面上虽然是个官员,实际上处于地方官的监管之下。言论行为都受到束缚。他的散文代表作前、后《赤壁赋》都是在偷偷摸摸的情况下写成的,“必深藏之不出也”,一般人是难以见到的。
后来,哲宗即位,太后听政,司马光掌权,苏轼被召回朝廷。司马光全盘否定变法内容,这时,苏轼又站出来了,认为变法中有些内容还是值得参考的。结果是,他又被下放。7年后,太后死,哲宗亲政。宰相是从前主张变法的章敦,于是,又打击司马光那一派的人。苏轼因为在司马光时代被召回朝廷做过翰林,因此又被当做了打击的对象,被贬到惠州。因为看到苏轼字子瞻,紧接着又被贬到了儋州(现海南)。一直到66岁遇到大赦天下才被调回。但是还没有走到朝廷就死在了江苏常州。
在死前两个月,苏轼被大赦天下而调回,途中路过镇江,看到李龙眠为他做的画像,即刻写了一首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以被贬的3个主要地方的地名来作为自己平生功业的总结,其中的悲苦自然是难以言传的,但是苏轼还是那么的潇洒、从容、寡淡、旷达,这就是苏轼。
苏轼的人生历程中,有辉煌,也有平淡,但他没有为一时的辉煌而诚惶诚恐或欣喜若狂,也没有为一时的平淡或寂寞而急躁以至抱怨。苏轼一生甘于寂寞,一切都淡然置之,这就是他对人生的领悟。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志士,都是笑看人生荣辱。
低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有些困难的。在这个大千世界里,多姿多彩令我们大家怦然心动,名和利都是你我所欲望,又怎能不喜不悲呢?这关键是你如何去看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心中无过多的私欲,那就不会患得患失了;其次,要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
追求低调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在面对荣辱时也要做到随遇而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低调更深层的境界。林语堂曾说过:“一个强烈的决心,以摄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热的欲望,以享乐一身之所有。但倘令命该无福可享,则亦不怨天尤人。”这就是对低调精神的精辟解释。
放弃抱怨和指责
不要在怨气与怒气正盛时轻易说话或行动,因为这时的人根本不能理性地看待问题。
当人们处于不快的状态中时,抱怨就会随之出现,而且它还会与怒气联起手来,把人搅得思维混乱。其危害性就如同数学中的平方,这种几何升级常打得人措手不及。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不快进行开方处理,那么结果总会风平浪静。
一个人因为一件小事和邻居争吵起来,争论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步。最后,那人气呼呼地跑去找牧师,牧师是当地最有智慧、最公道的人。
“牧师,您来帮我们评评理吧!我那邻居简直不讲理!他竟然……”那个人怒气冲冲,一见到牧师就开始了他的抱怨和指责,正要大肆指责邻居的不对,就被牧师打断了。
牧师说:“对不起,我现在正有事,麻烦你先回去,明天再找我说吧。”
第二天一大早,那人又愤愤不平地来了,不过,显然没有昨天那么生气了。
“今天,您一定要帮我评出个是非对错,那个人实在是太不像话了……”他又开始数落邻居的劣行。
牧师不快不慢地说:“你的怒气还没有消除,等你心平气和后再找我说吧!正好我的事情还没有办好呢。”
一连过了好几天,那个人都没有来找牧师了。碰巧,牧师在前去布道的路上遇到了那个人,他正在农田里忙碌着,心情显然平静了许多。
牧师问道:“现在,你还需要我来评理吗?”说完,微笑地看着对方。
那个人羞愧地笑了笑,说:“我现在已经心平气和了!想来也不是什么大事,根本就不值得生气的。”
牧师仍然不快不慢地说:“这就对了,我之所以不急于和你说这件事,就是想给你时间消消气啊!记住:不要在气头上轻易说话或者行动。”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很多人总是为了一点小事而生气,不是不停地抱怨,就是针锋相对地指责,最终酿成大的过错。当我们在怒火正旺的时候,不妨告诉自己:等3天之后,再想这件事情吧。其实,如果真的等到心平气和的时候,我们会发觉根本就没有什么是值得抱怨的,也没有什么值得生气。
进行开方处理就是不要在怨气与怒气正盛时轻易说话或行动,因为这正是人思维混乱的时候,根本不能理性地看待问题,总是将事情的严重性夸大,往往酿成大的过错,尤其是脾气暴烈的人更应该慢慢学着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以化解不快。
在遇到事情给自己难堪时,我们还可以采用一种迂回的方式,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小伙子是怎么把不快进行开方处理的。
在一辆人员拥挤的公交车上,司机紧急刹车时,一个小伙子猛地撞到一个姑娘身上,姑娘误会了,以为是小伙子故意使坏,骂了一句:“瞧你那德性!”在当时那种场合小伙子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清的,但聪明的他大声说:“姑娘,你错了,这不是我的德性,是车的惯性。”全车顿时一片笑声,缓解了车内紧张的气氛,聪明的小伙子用幽默的语言说明了眼前发生的事情,既让自己摆脱了窘态,也让姑娘明白了真相,避免了一场意外的误会,还成全了姑娘的面子。
被人在公开场合侮辱,任何人都难免产生不快,可是这个小伙子却用幽默化解了这种不快,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这是对世界入木三分的洞察,含蓄诙谐,寓意微妙深邃,这是一种机智地处理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能以惊人的自制能力防止在对方刺激下诱发出不良情绪,使双方的对抗情绪得以缓解,它是人们化解不快的一种好方法。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遇到别人给自己的难堪,我们还可以用机智去化解不快,即使是僵局也会获得新生,既给自己挽回了尊严,也给了对方一个台阶。
美国总统林肯正在演讲,一个青年递给他一张纸条。林肯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一个单词:“笨蛋。”林肯脸上掠过一丝不快,但他很快恢复了平静,笑着对大家说:“本总统收到过许多匿名信全部只有正文,不见写信人的名字,而今天正好相反刚才这位先生只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却忘了写正文。”
林肯面对这样的“羞辱”并没有火冒三丈,将事情扩大化,不仅体现了自己的智慧、机敏和胸怀,也在暗中“教训”了那个青年。
纵观那些成功的人,无不是心胸开阔、襟怀坦荡,他们不会因为细微小事而斤斤计较、抱怨指责、针锋相对、大动肝火,而是凡事抱着达观随和的态度,轻松自如地化解了矛盾。不据理力争并不是懦弱忍气吞声,而正体现了一个人的涵量和修养,化干戈为玉帛代表着智慧,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因此,在遇到让我们不快的事情时,要学着放弃抱怨和指责,不要求全责备,考虑能否用其他更好的方法解决,从而才能取得化干戈为玉帛的圆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