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岁以后一定要上的88堂成功课
44969200000093

第93章 凡事犹豫不决,就等于浪费时间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敢于决断的勇气,总是左顾右盼、思前想后,从而错失成功的最佳时机。成大事者在看到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到来时,敢于作出重大决断,因此取得先机。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知道,时光匆匆,没有太多的时光让你犹豫。

在非洲草原上,金合欢树尽情地舒展开树冠,犹如一把硕大的遮阳伞。树下鲜嫩的青草吸引来了一群黑斑羚。在不远处的草丛中,埋伏着一头猎豹。

猎豹心想:“数量这么多,我到底应该盯住哪一只呢?那边的那只只顾着低头吃草,暂时丧失了警惕,就去抓它吧……哦,不,在它身旁,还有一只雄性的,头上仅剩下一只犄角,想必这羚羊的反抗能力会大大下降,大概不难捕捉……嘿!还有更好的呢,那只倚在树干上的羊,膘肥体壮,看,它身上的肉多么厚实。捕猎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吃到更多的肉嘛,我杀死了它,就能饱饱地吃上一顿,两天内都不用再为进食发愁了……再等等,还有更合适的吗?……”

这时,树顶的狒狒们居高临下,它们发现了猎豹的身影,便立即发出警报。黑斑羚顿时集合在一起,朝一个方向撒腿猛跑。猎豹见此情景,只得遗憾地接受眼前的事实。它明白,追捕已经来不及了,而出其不意的伏击及短距离冲刺才是它的杀手锏。

猎豹来到树下,仰面指责狒狒们多管闲事,使它失去了几乎到手的美餐。其中一只狒狒回答道:“你真活该!谁让你犹犹豫豫的,在草丛里蹲了这么半天,也不发动攻击。假如你能找准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你此刻早就尝到羊肉的滋味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做事的道理,做事情不要犹犹豫豫,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让机会从你的指缝间溜走,到最后后悔莫及。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遇事反反复复,犹犹豫豫,总拿不定主意的现象,是意志薄弱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认知障碍。对事物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所谓“吃不透,摸不准”,从而使人拿不定主意。

△情绪刺激。俗语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曾经有过过强的情绪刺激,一旦遇到类似的刺激情境,便会产生消极的条件反射,使人踟蹰不已。

△性格特征。一般说来,遇事犹豫不决者多具有以下性格特点: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易受暗示、在集体中随大流、过分小心谨慎等。

△缺乏训练。这种人从小在备受溺爱的家庭中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成生活,一旦独自走向社会,就会束手无策,遇事犹豫不决。

△训练过度。这是指家长从小管教太严,这种教育方式教出来的人只能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情况发生变化,他们就担心不合要求,于是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

既然知道了原因,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要克服这种性格缺陷,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充实知识经验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决策水平与其所具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关系。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其决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有胆有识,有识有胆”的意思。

⊙加强思维训练

对事情的深思熟虑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当机立断的心理前提。对此,拿破仑曾深有体会地说:“我能够在别人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话和采取什么行动,这完全不是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才给我的突然启示,而是我的思考给我的启示。”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时多开动脑筋,经常思考问题,进行思维训练,这是关键时刻有主见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冒险就没有收获

有时,担心一切潜在的问题往往会让人犹豫不决。而不曾想过问题可能就是机会。一个犹豫不决的人总看到决策的弊端。然而,放更多的心思在解决问题的潜力上,则会让人更加果断,机会也将随之而来。

⊙学会遇事冷静

实践表明,遇事犹豫不决也常是紧张、着急、焦虑等不良情绪干扰认知过程的结果。越是着急越拿不定主意,越拿不定主意越是着急,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恶性循环。因此,为了克服遇事犹豫不决的毛病,必须学会遇事冷静。遇事冷静才能排除外界的干扰与暗示,才能稳定情绪,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性思维,从而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

总之,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当面对抉择的时候,不要再犹豫不决,因为犹豫不决就等于浪费时间。所以,你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提高自己的决断力,克服这一性格缺陷,从而建立起决断制胜的自信心。

图书信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