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岁以后一定要上的88堂成功课
44969200000076

第76章 请相信,经验不总是正确的

成功的经验大体相似,但失败的理由却五花八门。别人介绍的成功经验,大多是经过理性思考、系统归纳的,条理化、概念化,使人一看便知,但有时学起来怎么也不灵。究其原因,这些经验是不完整的、不具体的,因为成功与失败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我们光看正面,并没有看到反面。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正的行家里手,能从对手的出招中找到破绽,从而找到化解之妙法。如果一味地按经验介绍的去做,并不能保证实现应有的效果。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请相信,经验并不总是正确的。

有一对新婚夫妇。一天,妻子让丈夫去肉店买火腿,丈夫很快就买来了。妻子一见到火腿就很生气,问丈夫为什么不叫店主把火腿的末端切下来。丈夫很奇怪,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她的母亲就是这样做的,这就是理由。

第二天,恰好岳母来看他们,小两口就问她为什么总是切下火腿的末端。母亲回答说,因为你们的外婆就是这样做的。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三个人一起去拜访外婆。外婆听了他们的问题,差点儿笑出了眼泪。她答道,她之所以切下火腿的末端,是因为当时她家里的烤炉太小了,放不下整只火腿……

原来,被家族几代人遵守的规矩,居然是由一只或许早已不见踪迹的小烤炉引起的。这个笑话反映的正是传统与经验的力量。经验在延续的过程中成为一种传统,甚至是权威。然而,就算是这种成为权威的经验也并不都是正确的。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初涉人世,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于是习惯于对他人的经验实行“拿来主义”,借以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经验其实是一柄双刃剑,它作为现实的反映,虽然对二十几岁年轻人的人生在一定条件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过分依赖它,则会对年轻人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初涉人世的二十几岁的你该如何才能做到不机械地照搬他人的经验,而是在生活中灵活慎重地应对一切呢?

首先,要明白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有的年轻人认为,既然经验是他人从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那么自己为什么不能用来指导实践呢?我们说经验作为一种现实的反映,对年轻人的处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归根结底是属于他人的东西,是他人从其自身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由于人与人的出身、性格、经历及所受教育的不同,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实践,因而,把他人的经验完全套用于自己的实践,显然是不合适的。

其次,要懂得生活是最好的“经验之师”,所以要注重自身磨炼。

初涉人世的年轻人要想在生活中灵活应对一切,就不能畏缩不前,而应当“积极入世”,大胆投身于复杂的社会,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验。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朋友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但“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也唯有如此,自己的经验来得才真实可信,用起来才切实可行。

一位读者在参加某报开展的“生活是否需要技巧”的讨论时说:“生活需要技巧,但忌模仿。《办公室兵法》之类的书籍总结的是特定人的处世经验,一味地效仿,就失去了做人的本色,也永远不会真正获得成功。其实,生活的技巧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只有勇敢地面对生活,敢于碰壁,明白为什么碰壁,才能避免在相同的地方再次碰壁,这本身就是技巧、经验。”

再次,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说话办事要注意场合因素。

经验是特定场合的产物,而每个人的交际场合不是完全相同的,且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因而,要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当时的交际场合,就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处理,而不能拿别人的经验“对号入座”。

例如,有些人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为人要真诚,不能说谎话”的经验。这种说法总体看来没有错,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应用,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如到医院里看望重病号,你就不能“实话实说”,说出对方病得不轻,活不了多久之类的话来,而应说些“美丽的谎言”以淡化病情,减轻对方的心理压力。唯有如此,你的话才能符合当时的场景,不至于被别人视为“没有眼色”。

最后,要明白实在地做人才是交往的最高境界,所以要提高综合素养。

如果说经验对年轻人有一定积极作用的话,那它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技巧,只有综合素养才是最本质的东西。有的年轻人之所以抱着他人的经验不放,其中重要一点就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技巧只能维持一时,而综合素养才是最持久的魅力。因此,他们虽然暂时取得了交际的成功,高朋满座,但只能算是“虚假的繁荣”,其背后必然隐藏着人际交往的危机。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不要盲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经验。不要对过去的经验盲目崇拜,因为,经验也并不总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