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岁以后一定要上的88堂成功课
44969200000061

第61章 多角度思考,不要在得到一个答案时就止步

犹太人有这样的思维习惯,倘若有一个人说出了一种观点,那另一个人必须反对他,因为一个人的意见一定是不客观的。所以,当两个犹太人在一起的时候,就至少会有三种观点,而三个犹太人在一起的时候,就至少会有四种观点,这样,他们才觉得是比较全面的观点。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习犹太人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不要在得到一个答案时就止步。

核物理学之父欧尼斯特·拉瑟福在担任皇家学院校长时,有一天接到一位教授打来的电话:“校长大人,我有个不情之请,拜托你帮忙。”

“大家都是老同事,干吗这么客气。”

“是这样的,我出了一道物理学的考题,给了一个学生零分,但这个学生坚持他应该得到满分。我和学生都同意找一个公平的仲裁人,想来想去就阁下你最合适……”

“你出的是什么题目?”

“题目是:如何利用气压计测量一座大楼的高度,校长大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

“这还不简单,用气压计测出地面的气压,再到顶楼测出楼顶的气压,两压相差换算回来,答案就出来了。当然也可以先上楼顶量气压,再下到地面量气压。”

“是的,但这个学生回答说:先把气压计拿到顶楼,然后绑上一根绳子,再把气压计垂到一楼,在绳子上做好记号,把气压计拉上来,测量绳子的长度,绳子有多长,大楼就有多高。”

“哈,这家伙挺滑头的。不过,他确实是用气压计测出大楼高度的,不应该得到零分吧。”

“他是答出了一个答案,但这个答案不是物理学上的答案。”

拉瑟福第二天把学生找到办公室,给学生六分钟的时间,请他就同样的问题再作答一次。拉瑟福特别提醒答案要基于物理学角度。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拉瑟福看学生面前的纸上仍然一片空白,便问:“你是想放弃吗?”

“噢!不,拉瑟福校长,我没有要放弃。这个题目的答案有很多,我在想用哪一个来作答比较好,你跟我讲话的同时,我正好想到一个挺合适的答案。”

“对不起,打扰你作答了,我会把问话的时间扣除,请继续。”

学生听完,迅速在白纸上写下了答案:把气压计拿到顶楼,丢下去,用秒表计算气压计落下的时间,再套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大楼的高度。

拉瑟福转头问他的同事,说:“你看怎样?”

“我同意给他九十九分。”

“校长,教授,我接受这个分数。”

“同学,我很好奇,你说有很多答案,可不可以说几个来听听。”

“答案太多了。”学生说:“你可以在晴天时,把气压计放在地上,看它的影子有多长,再量出气压计有多高,然后去量大楼的影子长度,按比例就可算出大楼的高度。”

“还有一种非常基本的方法,你带着气压计爬楼梯,一边爬一边用气压计作标记,最后走到顶楼,你作了几个标记,大楼就是几个气压计的高度。”

“还有复杂的办法,你可以把气压计绑在一根绳子的末端,把它像钟摆一样摆动,通过重力在楼顶和楼底的差别来计算大楼的高度。或者把气压计垂到即将落地的位置,同样像钟摆般摆动它,再根据‘径动’的时间长短来计算大楼的高度。”

“好孩子,这才像上过皇家学院物理课的学生。”

“当然,方法是很多,或许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气压计带到地下室找管理员,跟他说:先生,这是一根很棒的气压计,价钱不便宜,如果你告诉我大楼有多高,我就把这个气压计送给你。”

“我问你,你真的不知道这个问题传统的标准答案吗?”

“我当然知道,校长。”学生说,“我不是没事爱捣蛋,我是对老师限定我的‘思考’感到厌烦。”

拉瑟福遇到的学生名叫尼尔斯·玻尔,是丹麦人,他后来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在1922年获得诺贝尔奖。

这个小故事再次告诉我们,成功者都是善于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他们不会满足于用一种答案解决某一个问题。

因此,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遇到任何问题时,都要向成功者那样,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而不要找到一个答案就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