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办好蟹养殖场
44928100000032

第32章 石壁土池育苗怎样投饲

河蟹的各期蚤状幼体都是杂食性的,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也摄食有机碎屑。无论是单一饲料品种,还是各种饲料混合使用,均能育成大眼幼体。大量试验表明,幼体食谱极为广泛,包括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舟形硅藻、扁藻、蓝藻、鞭藻、角毛藻等单细胞藻类;轮虫、沙蚕幼体、面盆幼虫、担轮幼虫、盐水丰年虫无节幼体等动物饵料;还有豆浆、白蛤肉浆、豆腐以及人工微粒配合饲料等,总共不下10余种。但在大规模的幼体培育过程中,满足饲料的供应,往往是一个大问题。由于适口饲料量跟不上需求,结果造成幼体生长停滞,变态不遂,使成活率很低。

①“先肥后清”的投饲培育方法。在河蟹幼体培育过程中,采用“先肥后清”的综合投饲放肥的育苗办法,远较单纯“肥水”育苗的效果好。所谓“先肥”,就是在河蟹幼体孵出前4~5天,在育苗池注入经过严密过滤的海水,每亩施放化肥硝酸铵1~1.5千克,同时接种事先培养好的单细胞藻液于池中。这样,当幼体孵出时,就可以吃到水体中已繁殖到一定数量的单细胞藻类。如遇天气阴雨,藻类繁殖不佳。可用1~1.5千克/亩熟豆浆泼洒肥水,这阶段称之为“先肥”。待蚤状幼体进入第二期时,即停止施肥,开始交换池水,一般每天交换~,保持池水清新,同时投喂盐水丰年虫无节幼体,供应蚤状幼体摄食需量。由于经常交换池水,以及不再施肥,使池水逐渐变清,这后阶段称之为“后清”。如果单纯采用肥水育苗,当天气晴朗时,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生长,池水PH急剧上升,在PH达9.3以上时,蚤状幼体便有死亡的危险;当连续阴天时,藻类繁殖不出来,幼体缺乏饲料,也会造成生长停滞,成活率下降。此外,由于水质过肥,还容易造成水质恶化,聚缩虫大量繁殖,增加了蚤状幼体的病害威胁。

②盐水丰年虫无节幼体“先适后足”的投饲育苗方法。在第一期蚤状幼体孵前的1~2天,在培育池中,先一次投放适量盐水丰年虫卵,丰年虫无节幼体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5万只左右。在第四期蚤状幼体至大眼幼体的后期阶段。逐日投足丰年虫无节幼体和专池培养的大个体盐水丰年虫,使饵料密度为河蟹幼体的3~10倍,以保证幼体摄食到充足的饵料。“先适后足”的投饲方法的缺点是首批投放的适量标准难以掌握,如果丰年虫过剩,便会在培育池中泛滥成灾,丰年虫占压倒优势,与蚤状幼体,这样既可避免丰年虫争空间、争饲料,从而使蚤状幼体成活率大大下降。为此,在生产实践中,为稳定起见,往往是在培育池中,已开始孵化出蚤状幼体时,再开始少量投喂经过卵壳分离的纯净无节幼体,这样,既可避免过量投放而泛滥成灾的恶果,又可减少丰年虫卵沉底败坏池底底质的风险。

总之,投饲是幼体培育中极重要的一项措施。原则是“适时、适口、适量”,能够或者大体上做到这“三适”,才能指望幼体培育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单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