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鱼种放养模式。根据河蟹喜水质较清的特点,鱼塘养蟹要减少上层鱼种放养数,增加草、鳊、鲫鱼种放养量,少放鲣鱼种。具体做法是:每亩放尾重500克的鲢、鳙鱼分别为50尾、150尾;尾重100克左右的鲢、鳙鱼分别为60尾、200~250尾;尾重1千克的草鱼60~70尾,尾重100克草鱼90尾;尾重100克的鳊鱼80~90尾;每千克60尾的鳊鱼400尾;尾重100克鲣鱼50尾;尾重50克的鲫鱼300尾。
②蟹种放养。每年5月底至6月初亩放每千克20只左右的蟹种5~10千克。需注意的是放养蟹种时间要集中,蟹种规格要整齐。
③防逃设施。塘堤用砌块作护坡,在做护坡的同时,结合养蟹的特点,在砌块护坡顶上平放一层砌块,砌块向塘内倾出15~20厘米,并在其外侧贴上一层玻璃,用于防止河蟹外逃。
④管理。在河蟹生长期间,在塘埂边放入适量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之类,为河蟹蜕壳、栖息提供一个较安全场所。每年4~9月,每月每亩用15~20千克的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既可改善水质,又利于河蟹蜕壳。在蟹种放养前,主攻肥水,促使上层鱼迅速生长。蟹种放养后,精料、青料并用,做到青料尽量、精料定量,并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兼用动物性饲料。即在主投菜饼的情况下,投喂小麦、死猪、死鸡及熟的番薯和死鱼。注意时间差,上午投菜饼,下午投其他精料。根据鱼体活动情况、活动季节、蟹的吃食情况,定期或非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敌百虫防治鱼病、蟹病。结合换水,保持水质适当的浓度。
⑤适时捕捉。河蟹有钻泥挖洞的习性,不易捕捉,根据河蟹这一生物学特点,采取先钓后捕、钓捕结合的方法捕捉河蟹,可提高回捕率。9月至10月中旬,应当以钓为主,因为这个时期河蟹为适应冬季消耗营养的需要而大量觅食以积累体能。10月下旬开始,西北风刮起,河蟹爬上岸而欲外逃,此时适宜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