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其他类型的听课活动中也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但在评比性听课中,这一特点更为突出。所以,听课者会尽可能地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节课。
由于是选拔性或做定性评价的听课活动,同时听课者往往不是同一个单位或同一个地区,这样公正性的特点就能充分得到体现。
3.比较性
听课者对每一位上课的教师不仅要有定性的分析和评价,而且要对上课教师进行横向的多角度的比较分析,如对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学生能力的培养等进行比较。
比较性的特点在这类听课中也是很明显的。在某种意义上讲(特别是优质课的评比),对教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是通过对教师的比较分析后得出的。
(三)评比型听课的要求
1.要认真了解和掌握评比的目的、要求和相关规定
对不同的评比课或考核课的目的、标准、要求等是不同的,对听课者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优质课的评比同有关优秀学科教师等考核的侧重是有明显差别的,这就要求听课者事先要认真地学习和理解把握,为听课的客观、公正奠定基础。
2.对课的内容要熟悉
一般评比型课的内容是提前确定的,有些考核性质的课有可能是临时随堂听课,但作为听课者虽然是某一方面的有威望的教师或专家,但不一定都对所要听课的教材内容十分熟悉,有时候可能还没有接触过,如高中教师就不一定熟悉初中、小学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等,反之亦然,有些专家对教学的思想、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要求等宏观方面可能很有见解,但对教学的内容、教材的处理等微观方面可能就不一定熟悉。所以,如有可能,听课者要尽可能多地熟悉听课的内容,以保证评比的公正,尽可能使个人的评价符合被评价对象的实际及同其他听课者的评价相一致。
3.要做详细的比较性记录
听课笔记虽然应有详略,但在这类听课中要特别详细地记录各位教师的特殊之处,做比较性的记录和思考。因为,要分出等级,重要的方面就是听课者要对所有教师的课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区分出层次及做出定性的评价。
4.要客观公正地听每一节课
参评的教师或被考核的教师应该都做了一定的准备,有些还做了大量的准备,甚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各校的教学条件、教师层次、教学资源等是有很大差别的,你所听到的课就可能同这位教师平时的课有很大的出人。
特别在评比型听课活动中,一般教学手段都比较新颖、教学形式都比较活泼、教学设计都比较到位,但这些都应该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服务作为听课者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公正地听好每一节课,特别是在对被评价教师的比较中,要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相关的教学要求,全面地去思考,克服片面性,防止被表面的一些东西迷惑。
如有些教师使用多媒体,很吸引学生,知识的容量也很大,却成了电脑操作员,而有些教师可能很少甚至还没有接触到多媒体,但课上得很实在、很新颖;有些教师的鼓动性很强,而有些教师的逻辑性很好。我们认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要认为使用多媒体了就一定比不使用好,有些课不一定适合多媒体,有些课使用与不使用的效果差别不大,有些课用传统的讲解和分析效果可能更好。听课者要全面完整地把握和评价
5.要对听课人员进行选择
在这类听课活动中,听课者的个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后定性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在评比型听课(特别是有些考核课)中,听课者不一宁都是所听学科的专家,但至少要做到基本能听懂上课者的上课内容,如果对上课内容一窍不通,即使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再高,也难以说到点子上;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及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没有教学理论修养和教学经验,那么,即使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了,也不能评价到位
听课的组织者要根据评比或考核的要求,选择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有一定经验和威望的人员负责听课。
三、观摩型听课
(一)什么是观摩型听课
观摩型听课是为了总结、推广、交流及学习教学经验和方法等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包括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等
(二)观摩型听课的特点
1.示范性
活动的组织者和在通常情况下将这种课作为典型、示范来看待。和这类课一般是由特级教师、名教师、优秀教师或某一方面有特色、有创新、有经验的教师上的课。
2.推广性
在这种听课活动过程中,辅之以一定的形式和要求,帮助那些有经验、有特色的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层次,特别是目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往往将那些年富力强、有创新和活力、在实施新教材中取得一定成功的青年教师作为观摩的对象,推广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影响。
3.学习性
任何听课都是一个或主动或被动的学习过程,但在观摩类型的听课活动中,学习性的特点最突出。听课者的学习目的是十分明确的。有位中学老师说:“我听完一堂好课,常有这样的体会:就如深山探宝,心头甜滋滋的,讲课者的思想激情、艺术魅力,给我留下了长远的记忆。有时即使是不理想的课,某一方面也会有深刻的启示。”
(三)观摩型听课的要求
1.要端正学习的态度,认真地听和看
在这类听课活动中,听课的人数往往比较多,有时候活动的组织者也往往将听课、会议、考察参观、旅游等结合在一起安排。在这类听课活动中听课者既不参与课堂教学的讨论,又不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通常被公为是与课堂教学不发生关系的人员,如果听课者的学习要求再不迫切、学习态度再不端正,就不可能去认真地观摩学习,也学习不到什么东西。
另外,由于许多条件的不同和情况的变化,加上听课者的自身素质和学习需求不一样,即使被观摩对象是特级教师、名教师等,也不一定完美无缺或使每个听课者满意。实际上能听出“问题”,就是自己水平提高的另一种书现形式。
作为听课者,一定要态度端正,要虚心,要认真仔细地、全神贯注地去听和看,要认真地记录。即使课上得“很差”,也可以从中知道“差”的原因。
2.要认真仔细地记录有特色、有创新的地方
课程既然被观摩,一般总是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有值得听课者学习的翅方,有时候可能是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材处理、教学手段等宏观方面有时候可能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句话等微观的方面。
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要特别将与众不同的地方记录下来,虽然与众不同的地方不一定都是成功的方法或经验,但从听课中发现不足和错误、思考其形成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也是学习和提高。
3.要与自己的课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
比较的方法是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有效方法。学生听课完全是为着准确而充分地接受、理解和加工教学信息,而教师听课则是把教学信息作为凭借条件,并思考其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是否有特点等,通过比较分析,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者就可以比较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他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这个问题为什么可以那样理解、这样提出问题好不好、学生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出现学习困惑等,这时候思考问题的角度要尽可能小,要与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思考,并记录下来(此时的思考往往是创新的火花、自我提高的关键)。
听完课后,要整理听课记录,对有关的记录应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比较性的思考,比较一下自己如果上这节课将怎样上,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值得自己学习的,自己的课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在比较中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
四、调研型听课
(一)什么是调研型听课
调研型听课是为了研究、探讨有关教育教学问题或了解教学改革实验进展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动。研讨课、实验课、调研工作中的听课等就属于这个范畴。
(二)调研型听课的特点
1.目的性
作为这类听课者,无论是教学研究人员,还是学校领导和一般教师,其听课的目的都是十分明确的。在事前往往对调研的问题进行反复的论证,解决为什么要进行调研?怎样去调研?调研后怎么办等问题。由于目的明确,其主动性、积极性和针对性就很强。
2.探讨性
这类听课活动往往是实验研究性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虽然可能有比较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比较成熟的做法与经验,而且在一定范围已经研讨过一段时间,但作为听课者来说,其听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评价教师,而是与授课者一起探讨某些问题。同时,作为组织者也是期望听课者共同进行探讨,因为随时都可能发现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但值得研究的问题.有时候授课者事前是知道听课的有关要求的,也积极参与到有关的调研过程中去。
3.选择性
教育教学中需要调查或研讨的问题很多,对问题的探究方法和途径也很多,将哪些问题作为调查或研讨对象呢?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调研?这就要进行选择;听哪些人员的课需要选择,一般选择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作为听课对象;让哪些人员来参与听课调研也需要进行选择,往往选择那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在某方面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专家及同教材的教师或对这间题有研讨兴趣的教师来听课。
4.导向性
虽然是调研性质的听课活动,但组织者或听课者对调研的问题往往是经过认真的筛选论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探讨,而且至少在这个问题上大概存在什么问题已经有所了解或对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只不过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明确,需要在调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所以,这类听课活动交流和研讨的导向性是比较明确的。
5.反复性
这样的听课活动往往不是一次两次,需要多次的反复。如这次调查或研讨的问题,可以在不同的学校重复,可以让不同的教师上课,可以让不同的教师听课。但听课者中的一部分人员是应该相对固定的,他们与授课者往往共同讨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共同切磋问题,共同反思,共同总结,经过这样多次的反复,逐步完善提高调研的质量。
(三)调研型听课的要求
1.要做好调研的准备工作
研讨什么问题,为什么将这一问题作为研讨的内容,有关这一问题在当前理论和实践上的进展状况如何,要学习和掌握有关的一些理论知识,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要选择或设计好调研材料和调研工具,如调查表格、评价等级量化表、录音录像设备等,并且要熟悉使用的方法和技巧,要掌握调查或记录的原则和标准。同时,要对调研的有关问题进行自己的思考,带着问题听课,要尽可能预先设想在调查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等,以保证调查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师生互动调研的问题:讨论——讨论是如何发起的;对教学的目的和纲要学生是否清楚;教师是否鼓励学生提问。各种问题——问题是否具备修辞性和真实性;一次提一个还是多个问题;教师是否使用中心问题(继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探究性问题(来要求学生超越肤浅的和未完成的答案)或者转向性问题(来要求别人的阐述或认同)。
问题的水平——教师所提问题的水平如何;低水平问题一般有“正确”的回答以及要求学生回忆或列举事实,高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概括、比较或者分析信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如何反应和处理;回答的问题是否礼貌和热情地被接受。教师如何处理学生的反应——教师候答的时间有多长(明确的叙述答案对于困难的问题来说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教师是否使用口头强化;是否有非语言的反应(微笑、点头);教师对于学生的建议或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是否持接受态度。(陈瑶:《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58页)
2.要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在这类听课活动中,听课者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否则,就无法也不可能全神贯注地了解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就无法获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真实的表现,也就达不到研讨的目的。
有时候可以将调研的目的、要求、方法等告诉上课的教师,因为有时候需要教师的配合才能达到调研的要求或完成调研的任务,所以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甚至可以同教师一起备课和商讨教学中的有关问题。
3.要主动和虚心听取教师的建议和要求
在课前或课后,听课者应该将自己的调研主题和设想等告诉上课教师及其他听课教师,使他们对调研的有关问题有所思考,以便交流时提高针对性。我们要主动、平等地对调研的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及通过听课的有关认识和建议等同教师们交换看法,同时积极主动征求教师们对调研的有关问题的建议,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等,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调研思路,提高调研质量。
4.写出调研报告
无论是集体调研,还是个别调研;无论是组织安排的调研,还是自己主动参与的调研,每一次调研听课后,都应该及时地整理好有关的调研材料,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完善下一次的调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