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大国思维
44884900000044

第44章 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中国需要认识自己和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一个更真实的中国。研究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课题。目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面对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拥有超过1兆9000亿美金外汇储备的中国是否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出手?如何出手……

随着中国的壮大,中共和中国民众如何看待国际问题,对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关键,也使得源自中国的新闻,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全球市场必须参考的信息。

随着中国的不断努力,如,奥运会、国际学术论坛、国际文化交流……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中国和平崛起的大国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的认可。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和平崛起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

增加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世界对中国的了解甚少

中国正在发展崛起,而且将日益强大,一个正在站起来的巨人会让一些人感到害怕。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也不了解中国在国际上日益重要的地位。

如今,依然有许多国家不了解中国,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只停留在50年前,根本就不知道中国的现状。正是因为不了解,他们对中国有了许多偏见。比如,在一些国家,当地人甚至会对刚刚到他们国家的中国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怎么没梳辫子啊?”“在中国用卫生纸吗?”可见,这么多年,这些国家的媒体是怎么宣传中国的,他们的政府又是如何欺骗自己的国民的。

这里有一个经典的故事:一个在印度留学的中国学生,有一次,他听到一个印度同学说中国是如何如何的落后。当时,这个中国留学生走到他们的面前,笑了笑说:“这个暑假到我们中国来玩吧!吃住没问题,一切我包了。”听到这里,那个印度同学几乎不敢相信,爽快地答应了。直到有一天,当这个印度同学从上海下了飞机,行走在路上时,嘴巴就再也没有合起来过,因为他目瞪口呆了。好一会儿,他对着那名中国留学生大叫起来:“喂!你有没有搞错,你怎么把我给带到纽约了?”

中国需要认识自己和世界,世界更需要了解一个更真实的中国

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见证并参与了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中国不仅参与到全球化的浪潮中,成为游戏规则的受益者,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对于这一点,似乎整个世界都准备不足。然而,中国并不管这些,中国的经济仍然快速行驶在路上。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GDP仅占世界的不足 2%,而今天,中国的GDP提高到约占世界的 4%~5%,出口产品增加到约占世界的 6%~7%,制造业产品更是提高到占世界的 9%左右。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的贸易顺差于2006年6月份,再次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面对中国的巨变,不仅仅是西方,全世界都感到震惊。对于后WTO时代的中国来说,前30年依靠劳动力成本积累的国际竞争力也面临新的挑战,完成从“工厂”到“市场”的转变充满了现实意义。

“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China Economist主编金碚说道。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也发表声明:向全球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是中国媒体和中国经济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2008年10月17日,临近半夜的时候,国家领导人在北京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此条例使北京奥运期间媒体对外开放的规定变得法制化,也正式取代了1990年类似的一些条例。

选择在国际媒体的持续追问,以及奥运采访临时规定失效的前一刻,公布新条例,可能意味着内部对于开放国际媒体采访仍然存在许多疑虑。但是,无论怎样,开放的力量占了上风,中国又往前挪了一小步。

负责国际宣传工作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曾在公开场合说:“新条例体现了中国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方针。中国政府欢迎外国媒体和记者来华采访,希望他们更多地向世界报道、介绍中国的情况。我们将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同时也希望他们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遵守新闻职业道德,更客观公正地进行采访报道,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了解与合作。”驻华外国记者协会会长沃茨也发表声明:“(新条例)如果执行得当,我们相信这将标志着中国媒体的环境又向开放迈进了一步。”可见,新条例也受到了国际媒体人士的欢迎,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缺少不了中国。中国想要发展壮大,需要摄取外域的新成分,以此来丰富自己,同时也需要把自己的新成就输送出去,贡献世界。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公元5世纪开始到公元15世纪,大约有1000年,中国一直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在这1000多年的时间里,她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历史,而且其光辉照耀全世界。人类要前进,怎么能不全面认识中国,怎么能不认真研究中国的历史呢?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说道:“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谁能够真正了解和理解中国,谁就可以把握世界跳动的脉搏。”

开放自己,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无论是中国国家主席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一周接受25家国际媒体集体采访,还是中国邀请国际媒体记者现场采访“神舟七号”发射,中国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世界近距离地观察中国,了解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而认可中国。用一句话概括即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了解与合作。道理非常简单,中国一开放,全世界的媒体都可以自由报导、采访,谎言自然会被捅破,通过他们这个桥梁,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自然对中国就会友好。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西方国家、欧洲人,特别是那些反对过中国政府的人重新认识了中国。这就是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没有任何力量阻挠得了,只有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才是西方各国的正确选择。

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互信也必须建立在中国更加透明的基础上。记者更加自由地报道中国,这不但会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而且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信任极为有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流行着粗糙的“中国威胁论”,然而,这在有经验的驻华记者眼中,恐怕都是根本不值一提的。这是因为,对深厚的中国知识的了解让他们明白,中国在壮大的过程中还面对着许多棘手的问题,面对这些急需处理的棘手问题,中国的决策者们是没有心思对外扩张的。中国总理温家宝接受外国记者采访,谈到这个问题时,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乘除法”,即中国的成就除以13亿不甚可观,但任何小问题乘以13亿都让人不能忽视。对于这些驻华记者而言,中国发展停滞不前恐怕才是对世界稳定更大的威胁。

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想发展壮大,想在世界上有影响力,就必须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真诚、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世界。而在这方面,中国做得怎么样呢?

奥运会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开放,我相信,今年8月的北京奥运会将是一个世界了解中国、中国拥抱世界的好机会。”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第29届奥运会向全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的窗口。

事实上,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盈利,更重要的是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让全世界的人民知道东方的文化。细心的中国人会发现,通过那些一直以负面形象报导中国的西方媒体了解中国、对中国吹毛求疵的人,这次亲自来到中国,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后,发觉他们以前并不了解中国,中国实际上并不是以前报道的那个样子,于是,奥运会开幕后,他们的腔调就变了。面对现实,虽然他们很不情愿,但还是对中国有了比较正面的、客观的评价。美国主流媒体不仅对中国的报道量大为增加,而且正面报道也远远超过了批评与责难。如,“破坏圣火、抵制奥运是错误的行为。”美联社驻北京的电视记者胡大卫说:“这样做既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违背了奥林匹克的精神。奥运会是象征团结、和平、友谊的体育盛会,北京奥运会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任何政治的因素都应该远离奥运会。”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奥运会正在让世界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通过北京奥运会,世界更了解中国。

对世界来说,奥运会绝不仅仅是一次体育盛会,它更让各国看到了中国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华盛顿邮报》报道,无论中国队是输是赢,中国观众都为运动员的表现而热烈欢呼,没有流露出任何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法国新闻社指出:“近乎完美的组织工作对于‘中国制造’品牌而言是一个16天的无价广告。”“数亿电视观众看到运动员们在闪耀的高科技体育馆内一较高下,这反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经济体的形象。”

英国对中国女运动员获得27枚金牌进行报道时,说:“无论你把视线投向何方,那里都有中国女性,安静地、坚毅地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正是奥运会,甚至整个体育运动女性化的一个小小侧面——美国方式(粗鲁、嘈杂、充满激情)正在被中国方式(温和、安静、充满优雅)所取代。”

一位美国的资深问题观察家指出了北京奥运会的深远影响:“中国因为成功举办奥运会而赢得了国际尊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领导人和人民更愿意信任世界其他国家。”

芝加哥大学政治系主任杨大力表示: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可以帮助中国摆脱以往的自卑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中国能做到,而且能做好的自信。

新加坡作者杨锦麟评说:“一个在开放道路上继续行走的中国,虽然并不完美,但却很真实。也因为还在继续开放,它会在彻底甩掉旧时代的羁绊后,迈向更有希望的未来。”

日本《每日新闻》社论在《中国应充满“和”的精神》中指出:这是一届弘扬国威的奥运会。国际舆论期待中国的是与举办“和平盛典”相称的软实力……开幕式表演中出现了一个“和”字,这体现了中国领导人争取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纽约时报》特别赞扬了奥运会的年轻志愿者,说他们的工作特别出色,与人接触时都是那么的开心、礼貌与友好,并且这种热情有礼并不限于奥运会场馆内,而是洋溢在整个北京城乡。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事件,它也是一个文化事件;中国的和谐社会和集体主义理想,可能会与美国的光荣与梦想一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

通过奥运会,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而经历这次奥运会洗礼的中国政府和人民,已经表现出了泱泱大国的成熟与自信。以后,这种能增加世界对中国了解的机会,中国是决不会放过的。

开放文化,增加中国与世界间的文化交流

“伦敦中国文化节”、“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俄罗斯“中国年”、“感知中国?墨西哥行”、“挪威中国文化节”等一系列的大型活动,展现出了一轮又一轮的中国文化交流盛况。

这些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厚重魅力,而且更表达出了中国人民渴望了解与接触世界,以及希望世界了解和接触中国的信息,这些也都引起了积极反响。比如,在“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活动中,大型武术表演《武林?风少林寺 传说》受到了广大日本观众的热烈欢迎,而以“心的期待,新的未来”作为交流年的主题活动,则表达了两国人民对中日关系发展的共同期待;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更是亮点繁多,全方位推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对深化中俄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墨西哥,《天姿国乐》绘声绘色地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别具特色的乐器音乐,其悠扬的琴声向世界传递着古色古香、多姿多彩的中华之声;挪威,不仅是北欧国家中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而且也是中国在北欧的重要合作伙伴,两国共同举办的文化节活动,进一步拉近了两国人民之间的距离,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中国经济学人》——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

China Economist,即《中国经济学人》创刊于2006年3月,依托中国最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一个面向全球发行、一个开放的学术平台和传播媒介。不仅集纳中国学者和研究者的成果,而且也可以发表外国学者和研究者有关中国经济的研究成果。China Economist 是中国最权威的经济发展信息发布平台和经济研究中心,它的创办使命是: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经济,让中国走向世界;为那些真正了解中国经济,进而分享中国机会的合作伙伴提供一条直接沟通的渠道;为国际国内同行建立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为全球关注中国经济的投资决策者们建立一个活动交流平台,以及为全世界的读者打开一扇洞察中国经济的窗口。

China Economist 的读者来自全世界,或者是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研究人员,或者是国外经济界和企业界的高层管理者,或者是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院系的教师与研究生,当然更有关心中国经济的其他国际人士及国际传媒……这种金字塔顶尖的读者,不仅是全球政治、经济生活领域的中间力量,也掌握着重要的话语权。他们是中国的介质和传播者,是世界了解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为了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还需要不断地努力。

中国是最善良、最友好、最爱好和平的国家。国际上流传的一些关于中国的军事或者经济威胁论,其实都只是对中国的一些偏见。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应该如何让世界更了解自己,与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这是中国需要努力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打开国门,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过程中,难免会听到来自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时切不可冲动,应理智地对待。美国知名新闻奖普利策奖(Pulitzer)评委会原主席托平就说:“中国应该包容地接受外界的评价,不论是褒奖,还是批评。这正能显示中国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