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朝会”上,每周的周会上,大家都要唱《学习,学习,再学习》等革命歌曲。
春、夏、秋三季,师生们都喜欢去小河边、大树下、田野间上课,大自然为他们准备了宽阔而漂亮的大课堂。两位值日生抬着黑板,每个同学提着小马扎,背着小木板(木板架在双膝上当桌子,木板的背面钉着布,里面可放书和本子,当书包用),拎着墨水瓶,列队走向各班的上课地点。
这时,各条小路上的歌声此起彼落,给美丽的田野增添了蓬勃的生机。
凤翔城的东门外,有一个秀丽的东湖,湖的四周垂柳拂岸,湖中波光粼粼,岸边建有曲桥、亭台;出皇庙往东不远,还有一座烈女牌坊。节假日,同学们都喜欢到这些景色清幽的地方漫步、谈心。张寒晖老师也常和同学们到那里散步、讲故事,唱歌。清新、优美的歌声随着碧波荡漾,绕着古迹流连。
竞存中学每班都有歌咏队组织,全校还有校歌咏队。校门口那棵大槐树下,经常是张寒晖老师给大家教歌的地方,他往往随便拣起一根树枝当指挥棒,挥动着指导大家唱歌。
公路上来往的人群,常常被他们的歌声吸引而停下脚步。
竞存中学经常举行歌咏比赛,比赛时,各班都唱自己最拿手的节目,瞭亮的歌声表达了革命青年的热情和朝气。比赛结果,由张寒晖老师和其他老师、同学进行讲评,唱的最好的班级得到奖励——那是一张写着一个“瞭”字的大红纸,各班都以能得到这一张“嘹”字奖状为无尚光荣的事。
竞存学生最爱唱张寒晖老师创作的歌曲,正如后来竞存校友们经常说的:“张老师编的歌曲,反映了我们的生活,表达了我们的感情,它们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上,一辈子也忘不掉。”
由于《松花江上》的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地区流传着关于这首歌曲作者的传奇性的故事,有许多人更以一见《松花江上》的作者为自己强烈的愿望。
有一天。从凤翔城里来了两个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到竞存中学来拜访张寒晖。不巧张老师不在校内,就由一位女学生带领他们去找。路上,这两人告诉女同学:他们是从外地来办事的,到凤翔才听说《松花江上》的作者是张寒晖,而张寒晖就在东关外的竞存中学教书。他们由于特别喜爱这首歌和深受歌曲的影响,特意专程前来拜访歌曲的作者。
大街上,张寒晖正与老乡们蹲在一起谈心,两位来访者在学生的带领下找来了。他们先是流露出十分惊异的神态,大约眼前这位一身土气,跟老农民一个摸样的张寒晖与他们想象中的形象大相径庭吧!继而,他们向张寒晖谈起了自己对《松花江上》的喜爱,谈了这首歌曲给他们的深刻影响。
他们诚恳地对张寒晖说,“是您的《松花江上》启发了我们抗日爱国的思想,《松花江上》一直陪伴着我们走抗日救国的道路。您的《松花江上》是一首卓越的作品,您在音乐上的贡献,可以与聂耳的成就相媲美!”
张寒晖急忙摆手说:“不,不,不!聂耳多么伟大!我怎么能和他相比!”
44斗争策略的改变
随着抗日战争的持续进行和边区的巩圃发展,国民党顽固派加剧了它的反共反人民的活动。他们大肆叫嚣要“消灭边区”、“打御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掀起了新的投降反共的逆流。与此相呼应,反动派对竞存中学的迫害、摧残也加剧了。根据地下党的指示,为了应付白色恐怖日益严重的形势,竞存的斗争策略也得作些必要的改变。
兰九三九年下半年,陕西省委专门派来干部,协助竞存中学地下党改换斗争方法,要求每个地下党员成为长期隐蔽的、坚强有力的斗争骨干,要求他们会利用合法斗争的手段,团结群众,审时观变,等待时机。
当时,张寒晖已经担任了竞存中学的教务主任。车校长经常要到外地去为学校募捐,当校长外出的时候,就将竞存的校务委托给张寒晖、钱一粟等几位老师。张寒晖与车校长和师生们紧密团结,密切合作,为适合新的斗争形势作了多方面的努力。
他们清理了学校的图书馆和学生的课外读物。原先,由学生自己管理的学校图书馆里,公开摆着马列主义书籍和抗日进步书刊,其中有许多是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捐赠的。另外,地下党员手上都有《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党员学生王汶石的床底下,还存放着一箱子马列书籍,其中包括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论新阶段》等,由他推荐给进步学生传阅。现在,为了应付反动派的搜查,得把这些红色书籍都收藏起来——它们有的被送到乡下封存在破窑洞里,有的藏在纸坊街一个卖耪糟的老汉家中,在他家里,设立了一个秘密藏书处。女生指导王老师宿舍(在皇庙院内的五圣殿)的床底下,也挖了一个坑,用砖砌好,把一些进步书籍放在里面,上面摆稿破烂杂物掩盖起来。
他们整顿了教育。现在要提高竞存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地下党员、民先队员带头学好功课。张寒晖亲自设计了纪录学生上课情况的点名册,要各班总务(即班长)负责统计,由他每周综合公布学生缺课的情况。
竞存的教员不多,又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因此,有些课程时常缺教员任课。身为教务主任,负责全校课程安排的张寒晖,这时就主动去代课,缺什么就顶什么。他到竞存以后,一直负责教全校的音乐课,除此之外,他还教过国文,代过数学、历史、英语、化学等课。由于他准备得充分,教得认真,凡是他教过的课,都给学生们留下了生动、深刻的印象。
张寒晖经常在课堂上表扬那些学习认真主动的学生,他说:“这些同学自己看了很多课外书,对功课作了充分的预习,他们的学习常常走在教员教学的前头。他们在课堂上只要注意听他还不置的那些部分。因此他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成绩就必然会好。”张寒晖老师非常注重提高同学的理解能力,启发同学学习的自觉性。
张老师鼓励同学们刻苦学习,他对同学说:“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放弃时间的人,时向也放弃他’。你们必须珍惜可贵的时间,学好本领,将来才能为抗日救国有所贡献,有所帮助。”
在音乐课上,张寒晖加强了音乐理论的教育,他对同学们讲:“音乐是从劳动中产生的,音乐是从民间来的。”为了说明这一点,他唱了河北和陕西的各种劳动号子,打夯号子,还模仿各种叫卖声,来证明音乐与劳动生活的密切关系。当他以高亢的声音模仿凤翔当地的“卖油——”、“捞桶——”、“卖耢糟——”的吆喝声时,学生们都发出了愉快的笑声,他们都十分佩服张老师模仿声音、语调的能力,从而也理解了音乐源自劳动的道理。
竞存地下党大力利用合法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参加进步的活动。全校成立了学生自治会,还组织起各种研究组,如“东北问题研究会”、“宪法研究会”,这两个研究会是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前者由车校长亲自担任导师,活动开展得生动而多样,盾者纯粹是为了应付国民党的检查而搞的。此外,还成立了“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研究会”、“世界语研究会”,“时事研究会”、“文学研究会”、“音乐研究会”、“戏剧研究会”、“木刻、漫画研究会”……等。学校每天上午上课,下午有一至二小时各研究会活动的时间。老师们分别到各个研究会中任导师,学生中的党员,民先队员分别在各研究会中发挥作用。还有,竞存的歌咏队、“闪电”排球队和篮球队更是十分活跃的队伍,在与凤翔师范和县立中学进行的三校联赛中,他们经常取得好的名次,获得好评。
由于竞存中学适时地改变了斗争的策略,师生中的进步力量得到了保护,反动派妄想扼杀竞存,消灭竞存的企图一时难以下手。同时,由于认真地抓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加上竞存学生的学习十分勤奋刻苦,他们的学习成绩非常突出,在后来全省中学进行的会考中,竞存中学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的。
革命在走着坎坷的路,革命者的意志在经受着磨练,青年们的思想在承受着考验。
在困难的形势下,张寒晖真正发挥了一个有着十多年地下斗争经验的党员的战斗作用。他不断地思索着:应当怎样在青年中、在群众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应当怎样去以正确的方法影响青年,团结青年,推动青年前进,走抗日的道路。
这时,张寒晖又创作了歌曲《努力,咱们战斗下去吧》,这首鼓舞人心的歌曲,迅速在青年中传播着。
歌曲以强烈的切分音节奏,表达出革命青年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不管在任何狂风恶浪下,都要高举革命的火把,勇敢地战斗下去。歌曲还给年轻人指出了光明的斗争前程:
“过了这段坎坷的路,那边便是自由幸福的新中华。”这首充满乐观主义和必胜信念的歌曲,在险恶的政治气候下,给了青年人巨大的鼓舞力量。
新的政治形势要求每一个党员学会运用机智灵活的斗争手段,并妥学会与国民党内的民主派和地方实力派进行统一战线的工作。张寒晖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他丰富的斗争经验。
凤翔当时是陕西省第九行政专区(简称“九区”)专员公署所在地,下辖周围十个县。当时的专员姓王,东北人,具有抗日爱国的思想,对于竞存中学迁来凤翔给过一些实际的支持。王专员从车校长的介绍中,得知《松花江上》的作者也在竞存中学任教,他对张寒晖十分敬佩,并邀请张寒晖帮助专员公署办了个宣传抗日的小报。因此,张寒晖可以时常出入专员公署,对王专员作了一些统一战线的工作。王专员兼任着九区的团队司令,他曾通过张寒晖请竞存学生到县保安队去教唱过抗日歌曲。张寒晖的《松花江上》、《游击乐》等歌曲在九区团队中普遍传唱开了。
后来,张寒晖还应王专员的要求,专门为九区武装写了一首《九区团队歌》,歌中高唱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驱逐东亚侵略魔王!收复我们的失地,巩固我们的边疆!”
张寒晖通过这首歌曲,向国民党地方武装进行了抗日救国的宣传。
这首《九区团队歌》,在张寒晖的歌曲作品中也是比较独特的一首,它更多地是从外国革命歌曲中吸取了营养,如弱起的节奏,四度上行的跳进,以主三和弦为骨干音的旋律进行等等,使得这首歌曲具有了威武、坚定的气质,较好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它曾在八百里秦川的九区团队中广泛传唱过。王专员也很赞赏这首歌曲,他让人将《九区团队歌》的词、谱,用大字抄写在凤翔的城墙上,让人们一临凤翔,就感受到九区浩苗、威武的气抵“浩浩秦川八百里,九区虎视镇四方,咱这里地广人马壮,哪怕他敌人逞凶狂!”
45“叫我到哪里就到那里”
刘致锡院内张寒晖宿舍的对门,住着竞存的历史教员蒋老师。这位女老师由于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令”,一九三九年冬带着两个小孩从河南逃到西安,又由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竞存中学来隐蔽。
蒋老师的小女儿叫安琪,当时只有九岁。这个孩子年龄虽小,但由于战争的环境,也已经懂得了一些抗日、爱国的道理。她曾随一个战地服务团到城镇、乡村唱歌、演戏,宣传抗日救亡,还在电台演唱过抗日歌曲。她的母亲由于工作的关系,有时不得不扔下自己的孩子,四处奔走。安琪从小过着流离颠沛的生活,但她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始终没有改变,成天蹦蹦跳跳,歌不离嘴,就像一只天真可爱的小猫。竞存的师生们都喜欢她。
小安琪的经历和性格引起了张寒珲的创作联想。一九三九年冬的一天,张寒晖对安琪说:“小琪,你这么喜欢唱歌,张叔叔给你编一首歌,好吗?,“好!好!”小安琪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跳。
一两天后,张寒晖就教安琪唱一首他所编的歌曲。
安琪很快就学会了,从此,《小猫的歌声》就整天挂在她的嘴上,当时安琪在竞存小学上学,她曾代表竞存小学参加了凤翔县的唱歌比赛,演唱了《小猫的歌声》等抗日歌曲,获得了演唱一等奖。
后来,《小猫的歌声》在竞小学生中传唱开了,它的谱子又发表在《老百姓》报上,传播到了更广泛的地区,鼓舞着儿童们进行“唤醒同胞”的抗日宣传工作·一九四〇年暑假期间,国民党陕西省教育厅在西安兴国中学举办“暑期教师讲习班”。为了应付差使,竞存中学派了傅勤华老师去参加。国民党教育当局把这些受训的教员安捧在一所大饭厅中。夏季遇到连阴雨,结果房屋倒塌,傅老师不幸被砸死在那里了!
傅老师的牺牲在竞存中学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全校师生对此感到无比悲痛。傅老师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他遇难时年仅二十八岁,他的死完全是由于政府当局把教员的生命当儿戏造成的,这怎么能使人不感到哀痛和气愤!
傅勤华是地下党员,曾在北平、上海等地受过教育。他受党的指示来到竞存中学后,任国文教师,并担任过几个班的级任老师。他工作勤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为人正直热情,对学生关怀爱护,在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