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羊病防治实用手册
44879900000016

第16章 羊的传染病(2)

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为1~5年,临床特征是瘙痒与运动共济失调。病羊早期症状表现出敏感、易惊、高抬头、以高抬腿姿态行走或奔跑。痒病发展期,病羊表现出瘙痒,用后肢对胸侧、腹侧和头部进行搔抓,有时还会对腹肋部、股部或尾部进行啃咬,或在墙壁、树干等物体上摩擦患部,从而导致大量的被毛脱落、皮肤红肿发炎,甚至破溃出血。病羊一般体温正常,食欲照常,但身体却逐渐消瘦,因无法跳跃,遇到土堆、沟坡、门槛时,可出现反复跌倒的症状。本病有几周或几个月的病程,病死率几乎达到100%。

(三)病理变化

病羊尸体可见身体消瘦和皮肤损伤等,除此外内脏器官并没有明显可见的肉眼变化。病理组织学检查,可发现神经元的空泡变性与皱缩、胶质细胞增生、灰质发生海绵状疏松、轻度脑脊髓炎变化等。

(四)鉴别诊断

本病在鉴别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羊螨病、羊狂犬病、梅迪—维斯纳病、脑包虫病和李氏杆菌病进行区分。

1.羊螨病 镜检皮肤刮取物涂片,能够发现虫体的存在。

2.羊狂犬病 症状表现是急性的性欲亢进。

3.梅迪—维斯纳病 脑组织并不发生海绵样变性,主要表现出弥漫性脑膜炎变化,可出现细胞浸润和血管套现象,以及弥漫性脱髓鞘。

4.脑包虫病 病羊表现出头骨变薄、变软和皮肤隆起等症状,诊断时可根据变态反应进一步判断。

5.李氏杆菌病 采集血液或病变组织,如脾、肾、肝、脑脊髓液等做触片或涂片进行镜检,可发现革兰氏检测呈阳性,但可见并列或V形排列细小杆菌。

(五)预防

预防痒病灭蜱是主要措施之一,在蜱活动季节,定期通过药浴或喷雾杀虫对易感羊群进行消毒;发现病羊、隐性感染羊需要立即扑杀并焚化。在疫区可接种鸡胚化弱毒疫苗。对于羊、羊肉、羊的精液和胚胎等,严禁从痒病疫区引进。病死羊禁止加工成蛋白质饲料,反刍动物蛋白也不能对牛、羊进行饲喂。对市场和屠宰场的肉类应进行严格检疫,检出的病羊肉及时销毁,不得进入市场或流通领域。受到感染的羊及其后代必须坚决扑杀。定期对羊舍周围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常用的有:焚烧,5%次氯酸钠溶液作用2小时,5%~10%氢氧化钠溶液作用1小时,3%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浸入煮沸10分钟。

(六)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发现疑似病羊或已经发病的羊,迅速做出诊断后,应立即扑杀全群,并进行深埋或焚烧销毁等无害化处理。

§§§第五节 破伤风

破伤风也被称为强直症、锁口风,属于人兽共患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传染病,是由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导致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

破伤风杆菌仅在厌氧伤口内滋生,并不散播到别处,本病的特征主要为运动神经中枢应激性增高和肌肉强直性痉挛。

(一)病原

本病病原为破伤风梭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属于梭菌属的一种,菌体细长,长4~8微米。宽0.4~0.6微米。本菌形态上的特征为周身鞭毛,芽孢呈圆形,直径比菌体宽大,似鼓槌状。革兰氏染色阳性,带上芽孢的菌体易转为革兰氏阴性。

1.细菌的培养 本菌为专性厌氧菌,接触氧后可快速死亡。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环境为7.0~7.5,营养要求不高。在血液琼脂培养基可观察到4~6毫米的菌落形成,在菌落的周围可发现狭窄的茁溶血环。在疱肉培养基中培养,肉汤呈轻度浑浊,肉渣部分被消化,微变黑,有气体产生,生成甲基硫醇(有腐败臭味)及硫化氢。

2.抗原性 本菌有不耐热的鞭毛抗原,通过凝集试验可将其划分为10个血清型,其中第V型在我国最为常见。本菌能产生破伤风痉挛素和溶血素。破伤风痉挛素可导致神经兴奋和肌肉痉挛,溶血素能够溶解红细胞。

3.抵抗力 本菌繁殖体抵抗力与其他细菌大致一样,但芽孢型破伤杆菌比较强大。一般在在表层土壤中存活时间可达数年,煮沸1~3小时才能将其杀死。高压121℃温度下15分钟可将其灭活。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本病易感对象通常为羔羊及产后母羊。

2.传染源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破伤风梭菌,尤其要注意种植园中的土壤。病原一般经伤口进行传播。

3.传播途径 当羊带有适合破伤风芽孢发育繁殖的伤口极容易产生外毒素,例如病羊创伤深,创口小,创伤内组织有严重损伤,并有出血和异物,常易引发此病。羊经历钉伤、剪耳号伤、脐带伤、刺伤、阉割伤及手术伤后容易感染破伤风。羊经创伤感染破伤风梭菌后,再加上创伤内具备缺氧条件,在创口内的病原体不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刺激而发病。此外,很多病例在临床诊断中上常常找不出创伤,这可能是由于创伤在破伤风潜伏期中已经愈合,或者感染是经胃肠黏膜的损伤而引起。

4.传播方式 动物个体之间并不存在传播条件。

5.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并不存在季节性特征,多为散发。

(三)致病机理

伤口被破伤风梭菌芽孢感染后,菌体在有深创、水肿及坏死组织且缺氧的条件下不断发育繁殖,并产生毒素。毒素经外周神经纤维间的空隙及血液侵入到中枢神经系统,当与神经组织中神经苷脂结合时,可造成脊髓的抑制性突触封闭,抑制冲动的传递介质被抑制性突触末端不断释放出来,这样上神经元与下神经元之间的正常抑制冲动传递被中断,最终导致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和骨骼肌的强直性痉挛症状。长时间的强直症状可使循环器官出现损伤,血液动力学出现紊乱,并引发病羊死亡。

(四)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破伤风潜伏期一般为1~2周,时间短的只有1天。成年羊病初症状并不典型,有时只观察到自主卧下或起立困难。疾病的中、后期,特征性症状开始出现,逐渐发展为四肢强直,运步困难,高跷步态,饮食、吞咽困难,牙关紧闭,流涎吐沫,瞬膜外露,瘤胃鼓气,腹泻,角弓反张,全身僵直。病羊遇刺激则全身痉挛、卧地不起,摔倒后四肢呈木马样冶开叉,急于爬起,却又无法站立。母羊在产死胎或胎衣停滞后多发生强直症,产出的羔羊因发生脐带感染,病死率比较高。病羊体温一般正常,但死前体温可上升到42℃。本病病理变化并无典型特征性。

(五)诊断要点

破伤风的诊断可根据病羊的创伤史和临床破伤风综合症做出诊断。

1.细菌学诊断 采集创伤感染部位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动物接种试验等相关检验,最终可做出确诊。

2.鉴别诊断 要注意破伤风与马钱子中毒、癫痫、脑膜炎、狂犬病及急性风湿病的鉴别诊断。

(1)马钱子中毒 多为迅速发生,呈间断性,如果病羊没有快速死亡,即可快速恢复。

(2)癫痫 本病导致的痉挛症状为间歇性,病羊并不表现出牙关紧闭及反射兴奋性增高等症状。

(3)脑膜炎 本病可导致病羊精神沉郁,但并不表现出牙关紧闭。

(4)狂犬病 患有狂犬病后,羊并不表现出牙关紧闭和两耳竖直的症状。

(5)急性风湿病 急性风湿病可见僵硬部位有疼痛和肿胀出现,但并不表现出精神紧张,反射兴奋性也并无增高。

(六)防治措施

破伤风的治疗应采取护理、创伤处理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措施。

发生外伤时,需及时对伤口进行碘酒消毒。对羊进行去势、剪脐带、剪耳号等处理后,同样必须严格消毒。治疗羊破伤风病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有效的护理措施,要注意使病羊安静,确保休息环境通风良好,避光、避声,且清洁干燥;同时饲喂要保证营养充足,使羊尽快恢复身体,避免病羊摔倒、碰伤或者出现肺炎、肠炎等并发症。

对于受到感染的创伤,需经过严格有效的防腐、消毒处理,将脓汁、异物、坏死组织及痂皮等完全排除干净,然后对创面用3%过氧化氢溶液、2%高锰酸钾溶液或5%~10%碘酊进行消毒,之后可结合注射青链霉素到创伤周围,以将破伤风毒素来源彻底清除。

1.免疫预防 在临产前一个月,对妊娠母羊肌内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可促进机体抗体的产生,羔羊在吸吮母乳的过程中亦可获得一部分被动免疫。发病早期使用破伤风高免血清治疗效果较好,注射方法为,一次分点进行肌内注射20~80毫升,或分2~3次将20~80毫升高免血清注射到体内,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方法都能达到较好效果,破伤风血清在体内保留时间大约为两周。

2.治疗 用25%硫酸镁注射液10~20毫升进行肌内注射,从而有效缓解肌肉痉挛症状,或者进行静脉注射,但在注射过程中要谨慎行事,避免病羊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第六节 羊口蹄疫

口蹄疫是偶蹄类动物常感染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口蹄疫病毒导致。发病的典型特征为口腔黏膜和鼻、蹄、乳头等处皮肤遍布水疱和烂斑。本病传播途径为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羊口蹄疫全年均可发病,但秋、冬和春季更为常见。

(一)诊断要点

羊患病初期表现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拒食,精神沉郁,闭口、流涎,脉搏和呼吸加快。绵羊发病时在四肢的皮肤、蹄和蹄踵间常发生水疱和糜烂,可引起轻度跛行;山羊症状多见于口腔,呈弥漫性口黏膜炎,水疱见于硬腭和舌面,蹄部病变较轻。水疱经1~2天破裂并形成烂斑,然后可自行愈合。其他并发症出现的情况下,羊口蹄疫有良好愈后,死亡率较低。母羊感染常可导致流产。奶山羊有时在乳头上有病变发生,奶量也会明显减少。哺乳期羔羊是易感染群体,多有出血性胃肠炎出现,最终因心肌炎而死。病毒侵害心肌后可导致恶性口蹄疫,死亡率可达20%~50%。

病羊常在口腔和蹄部发生水疱和烂斑,此外,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前胃黏膜有时也可发生圆形烂斑和溃疡。小羊常患有血性胃肠炎。恶性口蹄疫主要症状为,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前胃黏膜形成烂斑和溃疡,心脏舒张脆软,心肌切面可见灰红色或黄色斑纹,或者有不规则的斑点,形成所谓的”虎斑心冶。

(二)用药指南

1.治疗 当发现口蹄疫病情后,需对病羊格外加强护理,例如圈棚要保持干燥,圈内通风要良好,供给柔软饲料(如青草、米汤等)和饮用清洁水,经常对圈棚进行消毒。羊口蹄疫常用治疗措施主要为以下方面:

(1)口腔 用清水、食醋或0.1%~0.2%高锰酸钾冲洗口腔后,将1%~2%明矾或碘酊甘油(碘7克、碘化钾5克、酒精100毫升,溶解后加入甘油100毫升)涂抹在糜烂面上。也可在口腔内撒布冰硼散(冰片15克、硼砂15克、芒硝18克,研成细末)。

(2)蹄部 将蹄子浸泡在3%臭药水或3%~5%硫酸铜药液中,擦干后将松硫油、鱼石脂软膏或氧化锌鱼肝油软膏涂抹于蹄部患处,并用绷带包扎好,也可将研成粉末的煅石膏与锅底灰各半,加少量食盐粉涂抹于蹄部的患部。

(3)乳房 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乳房,然后用青霉素软膏或其他刺激性小的防腐软膏涂抹乳房患处。为避免引起乳房炎,需要定期将奶挤出。也可使用中药治疗方法。

(4)恶性口蹄疫 病羊患有恶性口蹄疫时常有心功能不全的并发症出现,除局部进行治疗外,还应补液强心(用葡萄糖盐水、安钠咖),或口服结晶樟脑,每日2次,每次5~8克,治疗效果较好。

(三)预防

为了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可对羊注射与当地流行毒株同型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口蹄疫O型鼠化弱毒活疫苗可对4个月以上的绵羊、山羊O型口蹄疫进行有效预防。注射方法为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期持续6~8个月。

§§§第七节 羊肠毒血症

羊肠毒血症也被叫做软肾病冶”类快疫冶,是一种急性经过的散发性传染病,通常为感染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导致发病。膘情较好的绵羊在2~12月龄多易感染此病。流行特征为散发性流行。

(一)诊断要点

1.发病特征 本病为突然性发作,症状较少被发现,在观察到症状后羊的死亡也随即发生。早晨通常在羊圈舍中发现膘情好的羊已经死亡。可被观察到的症状为病羊四肢发抖、抽搐、头颈及四肢伸开、卧地、流涎、磨牙、转动眼球,有的会表现出厌食、停止反刍、腹痛、排稀粪且带恶臭味,病羊步态蹒跚,死亡常发生于1~2天后。死羊可观察到腹部膨大,口鼻有泡沫性液体流出或胃内容物为黄绿色。

2.病羊解剖特征 可观察到肠道鼓胀,小肠黏膜淤血、出血,严重情况下,整个肠段、肠壁呈血红色;肾脏呈红色乳糜状,软化如泥样,肾皮质部可见棉毛冶状坏死灶;心脏扩张,心内及外膜有出血点。

(二)用药指南

1.常规药物治疗 该病具有病程急的特征,多数情况下不能及时救治。病羊刚发病且症状较轻时可采用以下常规药物治疗方法:

一是青霉素160万国际单位或青霉素8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1克混合均匀并进行肌肉注射,接下来的注射量应减半,每隔4小时注射1次。结合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部分羊能够治愈。

二是患羊有脱水现象时,采取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500毫升及1%安钠咖5毫升,或生理盐水500毫升。出现腹痛症状时,可肌肉注射30%安乃近6~8毫升。

三是对怀孕2月以上并出现严重腹泻或出现腹痛的羊要保胎,可肌肉注射黄体酮20~30毫克,连用2~3天,每天1次。病羊病情严重时,可静脉输血150~200毫升,治疗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