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疾病诊治:常见妇产科疾病护理与诊治
44871400000042

第42章 分娩期并发症(1)

产科休克

【概述】

休克是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严重不足的反映。主要病理变化为神经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微循环障碍,从而引起组织灌注不足、缺血缺氧、代谢异常和细胞损害。产科休克以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最多见。

一、失血性休克

【临床表现】

1精神状态休克早期表现为兴奋、烦躁、口渴,失代偿后表情转为淡漠、意识模糊,直至昏迷。

2皮肤、黏膜逐渐发展为苍白、发绀、湿冷。

3脉率脉率加快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失代偿后发展为细、速、弱,乃至触及不清。

4血压收缩压低于原来的20%,脉压小于20mmHg可诊断为休克。

5尿量逐渐减少乃至少尿(17ml/h)、无尿(4ml/h),注意比重变化。

6呼吸休克时常伴有呼吸困难,注意并发ARDS。

7辅助监测在条件允许时可做以下辅助和特殊监测:

(1)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

(2)中心静脉压(CVP):动态监测指导补液,正常值为5~10cmH2O。

(3)肺动脉楔压(PCWP):监测肺循环阻力情况,仅用于严重休克病人的抢救。正常值为6~15mmHg。

(4)动脉血气分析。

(5)动脉血乳酸盐测定:直接反映无氧代谢。正常值为1~2mmol/L。

(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纤维蛋白原少于15g/L,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延长3s以上,副凝试验阳性(3P)等可确诊。

【治疗方案及原则】

早期发现、及时适当处理是抢救休克的关键,其中包括病因治疗、抗休克措施及防治并发症。

1紧急处理诊断与抢救同时进行。

(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是抗休克的关键。

①估计出血量,继续丢失应严格测量。

②扩容原则:先快后慢,先晶后胶,适时输血。在休克复苏中晶体液可有效补容。最初1h内快速输入1000~2000ml生理盐水或平衡液,若血压恢复正常,表明失血量较少。如失血量多,上述方法不能维持循环容量时,立即输新鲜全血或浓缩红细胞(Hb60g/L,HCT<25%时才需输血)。如果输入浓缩红细胞超过1000ml,需要检查凝血指标。发生DIC时应用新鲜冰冻血浆及其他凝血物质。右旋糖酐、低分子羟乙基淀粉等血浆增量剂可维持胶体渗透压,用量不宜超过1000ml。扩容量应为估计失血量的2~3倍。

(2)迅速取得病史,仔细查体,寻找出血原因及止血。

(3)监测生命体征。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氧。

2纠正酸中毒纠正酸中毒主要依靠补充血容量,恢复组织灌流。依据动脉血气酌情应用碱性缓冲液,适用于复苏效果较差的病人。

NaHCO3(mmol)=BE×体重(kg)/4。

3血管活性药物一般不用血管收缩药物,补足血容量后可慎用血管扩张药。多巴胺20mg加入5%葡萄糖液200~300ml中静滴,开始15~20滴/分[2~5μg/(kg·min)],以后视病情调整滴速。

4改善心功能休克时心脏功能有所减弱,甚至发生心衰,可酌情应用强心药,如去乙酰毛花苷04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5皮质类固醇一般用于严重休克,如地塞米松1~3mg/kg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24h内不超过2次。

6抗感染肾毒性类抗生素慎用。

二、感染性休克

【概述】

产科感染性休克常见于严重产褥感染引发的急性盆腔炎、腹膜炎、败血症等情况。多为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内、外毒素刺激细胞和血浆生成的多种内源性介质,使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高排低阻型(暖休克)皮肤温暖、色红,血压下降。

2低排高阻型(冷休克)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少尿、无尿。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抗休克。

2补充血容量以平衡液为主,配合适量的血浆和全血。

3应用心血管药物。

4皮质类固醇早期应用效果好,剂量宜大。

5酌情选用中药。

6控制感染

(1)处理原发感染灶。

(2)根据药敏培养结果,应用有效抗生素。

(3)改善一般状况。

羊水栓塞

【概述】

羊水栓塞系指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后引起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或骤然死亡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

高龄初产、经产、多胎为好发人群。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死胎、滞产、难产、剖宫产、引产、催产中或自发的宫缩过强、羊水胎粪污染、产道裂伤、子宫破裂、中孕钳刮等,常为羊水栓塞的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1分娩前、后突然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烦躁、寒战、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2呼吸循环衰竭发生、发展迅速。呼吸困难加重时肺部可闻及啰音,较早出现抽搐及昏迷,最严重的情况为心脏骤停。

3部分患者尤其胎儿娩出后发病者主要表现为产后子宫出血,继发出血不凝、全身出血倾向等DIC表现。

4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不全。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如有条件且时间允许时可做以下检查:

(1)血涂片:取下腔静脉血3~5ml放置沉淀,取上层羊水成分涂片染色,寻找胎儿上皮细胞、毳毛、黏液、脂肪及角蛋白等羊水有形成分。

(2)DIC实验室指标动态检测。

(3)X线胸片示双肺弥漫性、点片状浸润阴影,右心扩大。

(4)心电图示心肌劳损。

(5)血气显示PO2下降,pH下降,BE下降。

3死亡后诊断

(1)取右心室血做沉淀试验,血涂片寻找羊水的有形成分。

(2)子宫切除标本病理检查。

(3)尸检。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初步诊断、辅助检查、初级ABC急救措施同时进行。

2正压给氧(100%浓度氧气)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抗休克至少两条静脉通道积极扩容,首选晶体液。血管活性药物首选多巴胺静点。

4抗过敏可选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

5缓解肺动脉高压用罂粟碱30~60mg加入小壶,100~200mg静点维持,每日总量不超过300mg。氨茶碱250mg静滴等。

6纠正酸中毒。

7防治DIC。

8防治心衰及肾衰。

9预防感染慎用肾毒性类抗生素。

10产科处理尽快结束分娩。宫口未开全者立即剖宫产,宫口开全无头盆不称者产钳助产,产后子宫出血不能控制者行子宫全切术。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概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多种疾病引起,以广泛血管内凝血、消耗性低凝继发纤溶亢进、全身出血倾向为特征的病理过程。产科DIC常发生于感染性流产、胎死宫内、胎盘早剥、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肝病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时。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出血:产科DIC以子宫持续出血、血不凝为主要特点,严重情况可伴发全身广泛出血倾向,如皮肤出现淤斑、咯血、血尿、针眼渗血、伤口出血、渗血不止。

(2)休克:出现早,不易恢复,可与出血量不成比例。

(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微血栓形成和栓塞可引起脏器缺血坏死,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系统功能不全。

2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或进行性下降。

(2)凝血酶原时间大于15s或较对照延长3s以上。

(3)PT、APTT显著延长。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小于15g/L或进行性下降。

(5)血浆D-二聚体较正常升高4倍以上。

(6)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大于20mg/L,或3P试验阳性。

【治疗方案及原则】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注意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失衡。

3根据不同原因及病程的不同阶段实施个体化治疗(如抗凝、补充凝血因子、抑制纤溶等)。

4有效供氧,保证组织灌流,抑制炎性介质反应(如激素治疗),多器官功能支持。

5产后子宫出血不能控制者行子宫全切术、子宫动脉结扎术、髂内动脉结扎术或髂内动脉、子宫动脉栓塞术等。

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

【概述】

阻塞性难产时,随着子宫收缩的加强,子宫下段逐渐伸展变薄,如不及时处理,该处将破裂,此时称先兆子宫破裂;子宫下段或体部已发生破裂,称子宫破裂。

【临床表现】

1先兆子宫破裂

(1)病史:多见于阻塞性难产,如骨盆狭窄、胎位不正、胎儿过大,或胎儿畸形,包括脑积水、联体双胎等,临产后常有产程停滞或延长,也可发生在不适当使用缩宫素时。

(2)临床表现:

①产妇明显下腹痛,烦躁不安,呼叫,脉搏、呼吸加快,排尿困难,或可见血尿,可有阴道流血。

②检查:子宫下段膨隆拒按,变薄的子宫下段与增厚的子宫体之间出现病理性缩复环,并逐渐上移,可达脐平甚至脐上,整个子宫为葫芦形,胎心率改变或听不清。

③由于产程停滞延长,孕妇可有水、电解质紊乱。

2子宫破裂

(1)病史:子宫体部破裂可发生在妊娠晚期,多系子宫体部原有瘢痕,可无先兆而突然破裂。子宫下段破裂一般都发生在临产后,可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史,或此次临产有分娩梗阻,或临产后不恰当地使用缩宫素。

(2)临床表现:

①症状:在先兆子宫破裂的基础上突感下腹部撕裂样疼痛,随之强烈宫缩停止,疼痛暂时缓解,但很快出现持续性全腹痛,伴恶心、呕吐和阴道出血。

②腹部检查:全腹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胎心音往往消失。子宫轮廓不清,典型时可及缩小的子宫、胀大的膀胱及游离的胎儿三个包块。

③阴道检查:原已下降或拨露的胎先露部上升或消失。

【诊断要点】

1病理性缩复环的形成、下腹部压痛、胎心率的变化及血尿的出现,是先兆子宫破裂的四个重要症状。

2在先兆子宫破裂的基础上突然发生剧烈腹痛,有休克及明显的腹部体征,可诊断为子宫破裂。

【治疗原则及方案】

1明确为先兆子宫破裂时,应尽快行剖宫产术,同时迅速给予抑制子宫收缩的药物。

2子宫破裂的治疗应做到三早,即早诊断、早手术、早输血。明确诊断后应紧急剖腹探查,同时积极纠正休克及输血,预防感染。

3手术范围应根据破裂时间的长短、子宫裂口整齐与否、有无感染,以及当时当地的条件,决定行修补术、次子宫或全子宫切除术。

(1)子宫破裂时间在12h以内、裂口边缘整齐、无明显感染者,可考虑修补缝合裂口。

(2)子宫破裂口较大或不整齐,且有感染可能者,可考虑次全子宫切除。

(3)子宫破裂口不仅在下段,且向下延及宫颈管或为多发性撕裂,或已有感染者应考虑做全子宫切除。

(4)阔韧带内有巨大血肿而不易寻找到出血点时,可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随后寻找出血点,进行缝扎止血。

(5)手术中应仔细探察有无邻近脏器损伤。

4术后应用大量广谱抗感染药物。

脐带脱垂

【概述】

胎膜完整而脐带位于胎先露以下者,称脐带先露;胎膜破裂后脐带脱出于子宫颈口以下者,称脐带脱垂。多发生在胎位异常,如横位、臀位、羊水过多、骨盆狭窄或头盆不称等情况。

【临床表现】

1胎膜已破裂,在孕妇起床活动或改变体位时随羊水流出,或在胎膜破裂时阴道有一带状物脱出。

2阴道检查时发现阴道内有脐带;若胎儿存活,则可扪及脐带内有血管搏动;若胎儿死亡,则脐带血管搏动消失。

【诊断要点】

1胎膜早破、胎先露异常、头盆不称、低置胎盘、羊水过多等,都有可能导致脐带脱垂。

2临床表现。

3听诊胎心异常或胎心电子监护出现异常,提示脐带受压,应高度警惕脐带脱垂的发生。

4阴道检查待产中发现有原因不明的胎儿窘迫,特别是已临产而胎膜已破者,必须行阴道检查。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宫口已开全,胎儿存活,无头盆不称,先露部已较低者应头位可行手术助产,包括低位产钳助产,臀位则行臀位牵引术。

2宫口未开全,不具备经阴道分娩条件,胎心好,家属在场者应征得其同意,不在场时可向孕妇本人讲明情况,在取得同意和(或)签字后,立即行剖宫产术。这时孕妇取头低位,检查者以手上推先露,于原地迅速在局部麻醉或全麻下行剖宫产术。但在消毒皮肤前必须再听一次胎心。

3胎心及脐带搏动已消失,胎儿已死亡或濒临死亡,则经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概述】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一般多发生在产后2h内。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胎儿娩出后,阴道有活动性出血,超过500ml,根据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有不同。

(1)宫缩乏力出血:出血多为间歇性,血色暗红,有血凝块,宫缩差时出血增多,宫缩好时出血减少,有时阴道流血量不多,但按压宫底有大量血液和血块自阴道流出。若出血量多、出血速度快,产妇可迅速出现休克症状。检查宫底较高,子宫松软呈带状,甚至子宫轮廓不清,摸不着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