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过程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四大因素。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发生异常,以及四个因素间不能相互适应,而使分娩进展受到阻碍,称异常分娩,通常称难产。
产力异常
【概述】
子宫收缩是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分娩的主要动力,贯穿分娩的全过程,故产力异常主要表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子宫收缩力异常的具体分类如下: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协调性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协调性不协调性
一、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临床表现】
1宫缩乏力多发生在产程一开始(原发性宫缩乏力),也可发生在活跃后期或第二产程(继发性宫缩乏力)。
2宫缩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宫缩<2次/10分。
3子宫收缩力弱,宫腔内压<2kPa,宫缩高峰时宫体隆起不明显,以手指按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
4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不能如期下降,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产程曲线异常可出现下列一种或数种异常:
(1)潜伏期延长:潜伏期≥16h。
(2)活跃期延长:活跃期≥8h。
(3)活跃期停滞:进人活跃期后,宫口扩张停止达2h。
(4)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2h,经产妇超过1h仍未分娩。
(5)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达1h胎头下降无进展。
(6)胎头下降延缓:活跃晚期胎头下降速度<1cm/h。
(7)胎头下降停滞:活跃晚期胎头停留在原处不下降达1h以上。
(8)滞产:总产程超过24h。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潜伏期8h后仍未进入活跃期,或进入活跃期4h宫口尚未开全,或出现异常产程图应寻找原因,评估头盆关系。
2若存在头盆不称或严重胎位异常(高直后位或前不均倾),估计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应及时行剖宫产术。
3无明显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估计能经阴道分娩者,应给予镇静剂使孕妇得以充分休息后,行人工破膜催产。
4进入活跃期出现异常临床表现应积极处理,未破膜者可酌情人工破膜,了解羊水状况及观察儿头下降情况。处理后观察1/2~1h,宫缩仍不改善,可酌情加强宫缩。
5进人第二产程若胎头双顶径已通过坐骨棘平面,儿头骨质最低点达S+3,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出口前后径上,可行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助产,否则应行剖宫产。
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临床表现】
1宫缩乏力多发生在产程开始阶段。
2宫缩不协调宫缩时子宫底部弱,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完全松弛。
3产妇自觉下腹部持续疼痛,烦躁不安,可出现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胎儿窘迫。
4产科检查下腹部压痛,胎位不清,胎心不规律。
【诊断要点】
1常与不适当应用缩宫素有关。
2临床表现。
3产程图异常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或停滞。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处理原则阻断不协调宫缩。
2潜伏期可应用强镇静剂,使产妇充分休息。如有缩宫素点滴应暂停。
3经处理后,不协调性宫缩未能得到纠正,或伴有胎儿窘迫,或伴有头盆不称,均应行剖宫产术。
三、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临床表现】
1宫口迅速开张,分娩短时间结束,总产程不足3h为急产。多见于经产妇。
2可出现胎儿宫内窘迫。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子宫收缩过频(6次/10分),收缩力过强(持续时间60s)。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有急产史者应提前住院待产。
2有临产征象时,及早做好接生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准备。
3胎头娩出时,勿使产妇向下屏气。
4产后仔细检查软产道,及时缝合裂伤。
5因急产未消毒及新生儿坠地者,新生儿及早肌注精制破伤风抗毒素1500U,产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6新生儿肌注维生素K11mg/d,3天,以预防颅内出血。
四、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临床表现】
1强直性子宫收缩,子宫收缩极为强烈,宫缩间歇期短或无间歇。
2产妇烦躁不安,持续性腹痛,拒按。
3宫缩间歇期短或无间歇。胎位、胎心不清。
4子宫痉挛性狭窄环,不随宫缩上升,有时可出现病理性缩复环、子宫下段过度拉长、变薄、血尿等先兆子宫破裂征象。
5宫颈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停滞,胎心可不规律。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可见于不适当应用宫缩剂,头盆不称,或发生胎盘早剥。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强直性子宫收缩一旦确诊,应寻找原因,及时纠正,可给予镇静剂如哌替啶100mg肌注或地西泮10mg静注或肌注,必要时也可用硫酸镁40g缓慢静注,使缩窄环松弛。
2若属梗阻性原因,或出现胎儿宫内窘迫不能纠正,应立即行剖宫产术。
产道异常
【概述】
骨产道异常系指骨盆结构、形态异常或径线较正常短小,包括: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及出口平面狭窄,以及因发育或疾病、损伤所致的畸形骨盆等。软产道异常包括:外阴异常,阴道异常,宫颈异常,子宫下段异常。
一、骨产道异常
【临床表现】
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1)初产妇近预产期或已临产胎头仍未衔接,可有胎位异常悬垂腹,临产后可出现潜伏期及活跃早期延长。
(2)常伴有胎膜早破或继发性宫缩乏力。头盆不称时可发生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
2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1)中骨盆平面狭窄与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常同时存在。
(2)活跃期后期及第二产程延长,甚至第二产程停滞。
(3)多有继发性宫缩乏力。
(4)可有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
(5)狭窄程度严重宫缩又较强时。
3均小骨盆孕妇身材矮小、体形匀称。
4畸形骨盆
(1)孕妇可有脊髓灰质炎、脊柱和髋关节结核史或外伤史。
(2)孕妇可有跛足、脊柱及髋关节畸形。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骨盆测量
(1)腹部检查:胎头跨耻征可疑阳性或阳性。可能存在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2)骨盆测量:
①骶耻外径<18cm,对角径<115cm,为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②坐骨棘间径<10cm,坐骨切迹宽度<2横指,为中骨盆平面狭窄。
③坐骨结节间径<8cm,坐骨结节间径+出口后矢状径<15cm,为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④三个平面各径线均小于正常值2cm或更多,为均小骨盆。
⑤米氏菱形窝不对称:骨盆两侧斜径及同侧直径(同侧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间径)相差>1cm,为畸形骨盆。
3产程表现
(1)入口平面狭窄:产程中可以出现原发性宫缩乏力,潜伏期延长,儿头下降受阻在人口平面。
(2)中骨盆平面狭窄:产程中可以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活跃期异常,常伴持续性枕横(后)位。
(3)出口平面狭窄:常表现为活跃后期异常或第二产程停滞。
【治疗方案及原则】
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1)骶耻外径≤160cm,骨盆入口前后径≤85cm,胎头跨耻征阳性者,足月活胎不能经阴道分娩,必须行剖宫产术。
(2)骶耻外径165~175cm,骨盆入口前后径85~95cm,胎头跨耻征可疑阳性,足月活胎估计体重<3000g,可在严密监护下试产2~4h,如胎头仍不能人盆,应行剖宫产术。胎膜已破者应适当缩短试产时间。
2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1)如宫口开全,胎头双顶径达坐骨棘水平或更低,无明显儿头塑型,可经阴道分娩。
(2)如宫口开全,胎头双顶径未达坐骨棘水平,应行剖宫产术。
(3)骨盆出口平面狭窄根据胎儿大小,慎重试产。
3均小骨盆应根据胎儿大小、母体合并症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
4畸形骨盆
(1)根据畸形骨盆的种类、狭窄程度、胎儿大小、产力等情况具体分析。
(2)骨盆畸形严重,明显头盆不称,应行剖宫产术。
二、软产道异常
【临床表现】
1外阴异常包括会阴坚韧、外阴水肿、外阴瘢痕、会阴伸展性差,影响胎先露拨露。
2阴道异常包括阴道横隔、阴道纵隔、阴道狭窄、阴道肿瘤,影响胎先露下降。
3.宫颈异常多见于宫颈外口粘合、宫颈水肿、宫颈坚韧、宫颈瘢痕、宫颈癌、宫颈肌瘤,导致宫颈难产。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阴道检查可确诊。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外阴异常
(1)会阴坚韧:分娩时,应行预防性会阴侧切开。
(2)外阴水肿:分娩前,局部应用50%硫酸镁湿热敷。临产后,严重水肿可在严格消毒下进行多点针刺皮肤放液。分娩时,可行会阴侧切开。
(3)外阴瘢痕:瘢痕范围不大,分娩时可行会阴侧切开。瘢痕过大,应行剖宫产术。
2阴道异常
(1)阴道横隔:产程中当横隔阻碍儿头下降时,可在直视下切开。分娩后再切除并缝合残端。如横隔高且坚厚,应行剖宫产术。
(2)阴道纵隔:临产后,当纵隔阻挡儿头下降,可行切开,产后修剪并缝合残端。
(3)阴道狭窄:根据部位、程度决定分娩方式。
(4)阴道肿瘤:阴道壁囊肿较大时,行囊肿穿刺抽出其内容物,待产后再选择时机进行处理。阴道内肿瘤阻碍胎先露下降又不能经阴道处理者,应行剖宫产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