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主动免疫法:所有的新生儿均应注射乙肝疫苗,时间为出生当日、1个月及6个月各注射1次,共3次,对HbsAg及HbeAg均为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亦可同时在出生当日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1ml,以后3个月、6个月各注射05ml。
四、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
【概述】
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肝脏损害,其主要病变为妊娠期肝脏脂肪变性,起病急,病情凶,常伴有肾、胰、脑等多脏器损害。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大多在妊娠晚期32~38周间发病,一般为初产妇。
(2)起病急骤,大多突发恶心、呕吐,伴上腹痛等。
(3)发病1周左右出现黄疸,呈进行性加重。
(4)重症可有腹水及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常并发少尿、胃肠道出血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肝性脑病症候。大多在产后数日内死亡。
(5)轻症主要为腹痛、呕吐、黄疸,无少尿、腹水等表现。
(6)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辅助检查
(1)白细胞增高,达(20~30)×109/L,血小板减少;可见巨幼红细胞、血小板、嗜碱性细胞。
(2)血清胆红素增高>171mmol/L,尿胆红素阴性,血淀粉酶显著升高。
(3)丙氨酸转氨酶<300U。
(4)其他检测:低蛋白血症,可<15g/L(15g/dl);血尿酸升高;尿素氮增高;低血糖,可<055~22mmol/L;凝血酶原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
(5)超声检查:肝脏缩小,B超显示弥漫性回声增强,呈雪花状,强弱不均,远场回声衰减,特称亮肝。
(6)CT扫描显示脂肪肝图形。
【治疗方案及原则】
1综合治疗
(1)饮食:禁脂肪,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纠正低血糖。
(2)使用保肝药和维生素C、K、ATP、辅酶A等。
(3)输入新鲜血、血浆、血浆冷沉淀,以纠正凝血因子的消耗。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可补充凝血因子。输入人血白蛋白可纠正低蛋白血症,降低脑水肿的发生率。
(4)早期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每日200~300mg。
(5)防治并发症:
①产前发生DIC时可使用肝素抗凝疗法,然后补充凝血因子。
②肾衰竭时,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③纠正休克,改善微循环障碍。血管活性药物以多巴胺、苄胺唑啉、异丙基肾上腺素为宜。
2产科处理
(1)经积极支持疗法后,及早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后可减轻肝脏负担,有可能制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2)分娩方式:①剖宫产适用于短期内无分娩可能者。②引产适用于宫颈已成熟、胎儿较小、估计能在短期内分娩者。
妊娠合并肾脏疾病及急性阑尾炎
一、妊娠合并慢性肾炎
【概述】
多见于年轻妇女,常在孕前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史。急性肾炎可发展为慢性肾炎,但大多数患者于发现时已为慢性肾炎,并无急性肾炎病史。
【诊断要点】
1病史可有急性肾炎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史。幼年时有反复链球菌感染史。
2临床表现
(1)妊娠20周前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2)氮质血症症状。
(3)蛋白尿性视网膜炎或出血。
3尿毒症症状。
4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红细胞和管型。
(2)血常规:常有贫血,属正常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型贫血。
(3)24h尿蛋白量往往>05g/L。
(4)过夜尿浓缩试验:夜间禁水及食物8~12h,收集过夜尿测比重<1020时,示肾浓缩功能受损。
5血清尿素氮及肌酐测定
血清肌酐妊娠期平均值为53mmol/L(06mg/dl),若达796mmol/L(09mg/dl)示轻度肾功能损害,达1503mmol/L(17mg/dl)示肾功能明显受损,不宜继续妊娠。血尿素氮妊娠期平均值为340mmol/L(95mg/d),达464mmol/L示肾功能受损。有条件时可测定24h内生肌酐清除率或尿酸清除率、血BUN/肌酐比值等,以明确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5)眼底检查可见出血、渗出及符合肾炎的视网膜炎。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妊娠前期血压在150/100mmHg(20/133kPa)以上,或有氮质血症者均不宜妊娠,一旦妊娠需行人工流产术。
2妊娠期
(1)适当足够的休息,孕中期起多采取左侧卧位。
(2)注意适当营养,进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的低盐饮食,<5g/d。
(3)加强孕期监护,诸如胎儿生长发育、尿E3、胎动计数、胎心率监护,B超监测羊水、胎儿生长及5项生物物理指标测定。
(4)对胎龄不足又需终止妊娠者,有条件时行胎肺成熟度测定,可作为决定终止妊娠时的参考。
(5)妊娠期仅有蛋白尿或蛋白尿伴高血压150/100mmHg(20/133kPa)时,应在密切监护下继续妊娠。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血压,伴有氮质血症或提示胎儿有宫内缺氧时,应考虑终止妊娠。
(6)若孕妇尿蛋白质>5g/L,血肌酐>796mmol/L,于妊娠32周后做胎儿胎盘功能测定,并用地塞米松等促胎肺成熟,如血肌酐>97mmol/L,血尿素氮75mmol/L时,应择期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7)妊娠一般不超过36周,由于36周后往往血压剧增,有胎儿死亡及肾功能恶化的危险。
3分娩方式视孕周、宫颈成熟情况及胎儿储备力而定。多以剖宫产术为主,因胎儿呈慢性缺氧状态,难以耐受宫缩压力,易发生死亡、新生儿吸人性肺炎或胎粪吸人综合征。孕妇合并妊高征、胎儿胎盘功能低下以及慢性肾炎病情重者,常需提前终止妊娠,而此时宫颈常不成熟,因此难于经阴道分娩。
二、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
【概述】
急性肾盂肾炎是产科常见的内科合并症。由于妊娠期子宫增大及胎盘所产生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常导致输尿管扩张、肾盂积尿,易由细菌感染而致急性肾盂肾炎。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常于妊娠后半期或产褥期发病,起病急骤,可有寒战、高热(39~40℃)、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2)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3)腰酸、腰痛,检查时病侧肾区有叩击痛。
(4)继发性贫血。
2实验室检查
(1)中段清洁尿常规RBC>1个/HP,WBC>5~10个/HP,偶见少数颗粒管型,尿蛋白质常为±~++,若>+++应考虑为其他肾脏疾病。
(2)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105菌落/L,有诊断意义。
(3)12h尿沉渣计数RBC>(0~5)×105/12h尿,WBC>(3~10)×105/12h尿为阳性。现多改为1h尿沉渣计数代替12h尿沉渣计数,RBC>1×105/h尿,WBC>(4~10)×105/h尿为阳性。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有肾盂肾炎史者,初次产前检查时做尿常规及尿细菌培养,以筛选无症状性菌尿。如为阳性可在2周内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以防妊娠后期发生急性肾盂肾炎。
2急性期须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并给予多量水分,每日尿量宜保持在2000ml以上,以利肾盂和输尿管的冲洗和引流。一侧肾盂肾炎时,则向对侧卧,双侧肾盂肾炎时,则左、右侧轮换侧卧,以减轻对患侧输尿管的压迫。
3抗生素的应用
(1)无症状性菌尿选用副作用小、尿中浓度高的抗菌药,做短程3~5日治疗。
①头孢拉定胶囊:250~500mg,每6h一次,口服。
②阿莫西林胶囊(amoxicillin):05~01g,每日3次,口服。
(2)急性期病情较急者,则在检查尿的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首先给予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或广谱抗菌药物,待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提示敏感抗生素后再更改药物,一般以10~14日为一疗程。
(3)伴高热者,可选用下列药物:
①氨苄西林05~10g,每6h肌注一次;或2~4g加入5%葡萄糖液1000ml中静滴,每日1次。
②头孢拉定注射剂4~6g,加入5%葡萄糖液1000ml中静滴,每日1次。
③头孢噻肟注射剂4~6g,加入5%葡萄糖液1000ml中静滴,每日1次。
④头孢曲松钠(头孢三嗪)注射剂2g,稀释后每日静注1次。
⑤急性肾盂肾炎时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可联合应用抗生素,一般先用青霉素加头孢氨苄或氨苄西林,2周为一疗程;若治疗后细菌培养仍为阳性,需继续治疗,直至尿培养3次为阴性为止。
(4)对妊娠及胎儿有不良影响的常用抗菌药物需慎用或不用。
①碘胺类药物可致胎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估计在两周内要分娩者不用。
②四环素易致孕妇发生肝脏急性脂肪坏死,胎儿易发生黄齿综合征等,故禁用。
③氨基糖苷类可引起胎儿的听力及前庭损害。
(5)急性肾盂。肾炎经治疗3~5日后即使体温已下降至正常,仍不宜立即停用抗生素,须经多次培养均转阴后才可停药,一般持续用药10~14日。
三、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
【概述】
由于妊娠期腹腔组织疏松,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大网膜与肠段被妊娠子宫推向上方,故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常不典型,术前诊断率仅50%~75%,约20%并发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时才确诊,穿孔及弥漫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非孕期的15~3倍。
【临床表现】
1上腹部或脐部不适或腹痛,继而转移至右下腹。
2恶心、呕吐、发热,一般不超过38℃。
3右下腹麦氏点或髂嵴上压痛、反跳痛或伴有肌紧张。
4病情发展快,容易发生坏死和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
【诊断要点】
1可有慢性阑尾炎病史。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1)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呈动态升高。
(2)腰大肌试验可阳性。
4注意与先兆早产、胎盘早剥、附件肿物扭转、异位妊娠、肌瘤变性、妊高征合并HELLP综合征等鉴别。
【治疗方案及原则】
1一经诊断,应用广谱抗生素。
2急性发作者,不论是在妊娠的任何时期,均应手术切除阑尾。
3症状及体征不典型,但高度可疑急性阑尾炎时,亦是剖腹探查的指征。
4妊娠早、中期行阑尾切除术时,动作轻柔,术后应予安胎治疗。
5妊娠晚期合并阑尾炎时,胎儿已能成活,可先行剖宫产,最好以腹膜外剖宫产为宜,再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可做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为术后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提供参考。但原则上尽量不与剖宫产同时进行。
6一旦发展为阑尾穿孔,周围脓肿形成,术中放置引流条,术后应用大量敏感抗生素控制炎症。此时常影响母儿的预后。
妊娠合并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
【概述】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亦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以及妊娠期糖尿病(GDM)。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1979年WHO将GDM列为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类型,包含一部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但孕期首次被诊断的患者。
【诊断要点】
1糖尿病合并妊娠
(1)妊娠前已确诊为糖尿病。
(2)妊娠前从未进行过血糖检查,孕期有以下表现者亦应高度怀疑为孕前糖尿病,待产后进行血糖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①孕期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不升或下降,甚至并发酮症酸中毒,同时血糖明显升高,随机血糖在111mmol/L(200mg/dl)以上者。
②妊娠20周之前,空腹血糖(FBG)升高达70mmol/L(125mg/dl)以上。
2妊娠期糖尿病(GDM)
(1)50g葡萄糖负荷试验(50gGCT):
①50gGCT的时间:所有的非糖尿病孕妇,应在妊娠24~28周常规做50gGCT。具有GDM高危因素的孕妇,首次孕期检查时应进行50gGCT,血糖正常者,妊娠24周后重复50gGCT。GDM的高危因素如下: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孕期空腹尿糖阳性、反复VVC、巨大儿分娩史、GDM史、无明显原因的多次自然流产史、胎儿畸形史、死胎史以及足月新生儿RDS分娩史等。
②50gCCT的方法:随机口服50g葡萄糖(溶于200ml水中,5min内服完),服糖1h后抽取静脉血,查血糖。血糖≥78mmol/L(140mg/dl)为50gGCT异常,应进一步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h血糖≥111mmol/L(200mg/dl)的孕妇,应首先检查空腹血糖(FBG),FBG≥58mmol/L(105mg/dl),不必再做OGTT。FBG正常者,应尽早做OGTT。
(2)75gOGTT:50gGCT1h血糖≥78mmol/L(140mg/dl)~<111mmol/L(200mg/dl),或者50gGCT1h血糖≥111mmol/L(200mg/dl),但FBG正常者,应及时做OGTT。
OGTT前3天正常饮食,每日碳水化合物在150~200g以上,禁食8~14h后查FB,然后将75g葡萄糖溶于200~300ml水中,5min服完,服葡萄糖后1、2、3h分别抽取静脉血,查血浆葡萄糖值。空腹、服葡萄糖后1、2、3h四项血糖值分别为56、106、92、81mmol/L(100、190、165、145mg/dl)。
(3)GDM的诊断:符合下列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GDM。
①两次或两次以上FBG≥58mmol/L(105mg/dl);
②OGIT四项值中两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
③50gGCT1h血糖≥111mmol/L(200mg/dl),以及FBG≥58mmol/L(105mg/dl)。
④妊娠期糖耐量受损或减低(GIGT):OGTT四项值中任何一项异常。
(4)GDM的分级:A1级:FBG<58mmol/L(105mg/dl),经饮食控制,餐后2h血糖<67mmol/L(120mg/dl)。A2级:FBG≥58mmol/L(105mg/dl)或者经饮食控制,餐后2h血糖≥67mmol/L(120mg/dl),需加用胰岛素。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妊娠前咨询糖尿病患者妊娠前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确定糖尿病的分级,决定能否妊娠。糖尿病患者已并发严重心血管病、肾功能减退或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者应避孕,若已妊娠,应尽早终止。糖尿病肾病者,如果24h尿蛋白定量小于1g,肾功能正常者;或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已接受治疗者,可以妊娠。准备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妊娠前应将血糖调整到正常水平。在怀孕前口服降糖药者,应在孕前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2妊娠期治疗原则
门诊确诊为GDM者,指导病人控制饮食,并收入院。GIGT者可在门诊进行饮食控制,并监测FBG或餐后2h血糖,血糖仍异常者应收入院。
(1)饮食控制:妊娠期间的饮食控制标准为既能满足孕妇及胎儿能量的需要,又能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而且不发生饥饿性酮症。
孕期每日总热量:1800~2200kcal(1cal=4.2J,下同),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55%,蛋白质20%~25%,脂肪25%~30%。应实行少量、多餐制,每日分5~6餐。
饮食控制3~5天后测定24h血糖(血糖轮廓试验),包括0点、三餐前半小时及三餐后2h血糖水平和相应的尿酮体。严格饮食控制后出现尿酮体阳性者,应重新调整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