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重读《周易》智慧
44867900000037

第37章 富有之谓大业

富有与贫穷,对于正常的人、正常的家庭、正常的民族来说,选择前者是当然的事。

选择富有,首先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要正确认识“富”、“富有”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二是用什么方法致富,正道致富还是邪道致富?

中华民族的祖先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精力,把祖先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对于今天的子孙来说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一、《周易》论“富”

《周易》从经到传,一直主张“富”、“富有”与“富贵”。《周易》论“富”,集中在下列五句话中:

《周易·小蓄》:“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周易·家人》:“富家,大吉。”

《周易·小蓄·彖传》:“‘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周易·系辞上》:“富有之谓大业。”又曰:“崇高莫大乎富贵。”

《周易》经传里的“富”意义广大,但财富之“富”、致富之“富”,肯定在《周易》论“富”的范围之内。

在《周易》里,个人可以“富”,家庭可以“富”。增加家庭的财富,是一件大为吉祥的事。自己富裕了,不要“独富”,还应该照顾到邻居——“富以其邻”。“富有”落脚在“大业”二字上。创业就是要创出“富有”二字,无“富有”,何来的“大业”?“富有”之“富”,其含有两大内容:一是物质财富,二是精神财富。“富”与“贵”,所指的就是物资与精神道德两个层面。如果仅仅有物质财富而无精神财富,那就不是富而贵了,而是富而贱。

在这里,需要对“有孚挛如”做出解释:“孚”为诚信之意义。《周易》将“孚”与“富”联系在一起,就是告诉人们,诚信能够产生“富”。诚信之“富”,是真正的“富”、持久的“富”。相对而言,奸诈所产生出的“富”,则是虚假之“富”、暂时之“富”。“挛”,有连接、牵手之意。《周易》将“挛”与“富”联系在一起,就是告诉人们:自己富裕之后,牵手帮助邻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

二、《尚书》论“富”

《尚书·洪范》界定出人生“五种幸福”和“六种不幸”,五种幸福是:长寿,富裕,健康,遵行美德,善终。六种不幸是:早夭,疾病,忧愁,贫穷,邪恶,虚弱。

《洪范》是研究古代思想史与哲学史的重要文献,在这个重要文献里,将“富”定位于幸福,将“贫”定位于不幸。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这是尧、舜、禹之间交接班时的嘱托。尧、舜、禹把“四海困穷”看成是一种重大的社会责任。“四海困穷”的责任必须由治理天下的君王来承担。

三、《诗经》颂“富”

“万寿无疆”一词出自《诗经》,不过在早期的中华民族中间,“万寿无疆”不是用来赞颂君王的而是用于歌颂富裕生活的。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七月》)

祝愿幸福生活“万寿无疆”,是劳动者自己的事情。一取天时,二取地利,三有自己的辛勤劳动,取得丰收成果之后自娱自乐。《诗经》的“万寿无疆”,只是劳动者对未来生活的祝福,并不是对君王的歌功颂德。

四、《论语》论“富”

有些人把“为富不仁”的主张误解为是孔子的主张,实际上“为富不仁”是阳货的主张,阳货是孔子既看不起又反对的人物。那么,孔子对“富”的态度如何呢?实际上,孔子是赞成“富”、主张“富”的。孔子对待“富”的态度,集中在四句话中:

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持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

3.“不义之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孔子的四句话,从个人之“富”论及天下之“富”,从主张正道致富到反对邪道致富,只要正道上能致富,拿鞭子的活都可以干。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孔夫子。

五、正道求富

怎样致富、怎样去创业?用《周易》中的话说就是“日新之谓盛德”。更新知识,更新方法,更新工具,是创业者每天所应该考虑的。用自我更新的办法去创造富有之大业,这是《周易》指出的方向。在具体途径上,可以务农、可以务渔、可以务林、可以经商、可以发明创造先进工具。

在《尚书》、《周礼》中,可以看到在致富的道路上,中华先贤研究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研究五谷的种植,研究五畜的驯养,研究桑蚕吐丝,研究先进的劳动工具等等。治理国家,使天下人民致富,还有两条大政方针:一使农民拥有土地,二是轻税薄赋。

对君王而言,人民富裕之后有一个教育问题。富而教之,是孔子的主张。教什么?教文化,教礼仪,教道德!

对个人而言,自己富了,一定要带动左邻右舍,不能只是“独富”。

邪门歪道的富有,在中华先贤眼里是不屑一顾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的这句话,如果能够得到普及,可能会拯救许多处于非常状态的边缘人。

还需要申明的一点是,在中华元文化以及儒家文化里,没有“杀富济贫”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