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重读《周易》智慧
44867900000014

第14章 “朝乾夕惕”与“慎独”

一、朝乾夕惕

无论是崇拜上帝的宗教,还是崇尚自然的中华文化,都涉及了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如何做人?

做人必须懂得自律!

《周易》要求用“朝乾夕惕”哲理教育人自律:面对朝阳以自强不息的态度去做事,面对落山的夕阳进行认真的反思,这就叫做“朝乾夕惕”!

“朝乾夕惕”的哲理出于《周易·乾》卦之中。《九三》爻辞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终日者,整天也。乾乾者,健健也,自强不息也,奋发努力也。夕者,夕阳也;惕者,警惕也,反思也。这句爻辞的意思是,从太阳生起,君子就应该奋发努力、自强不息,太阳落山,君子就应该反省今天有没有过失、错误,如此才能突破困难险境而不至于遭受危害。

“朝乾夕惕”的哲理,在适用对象上具有广泛性,无论士农工商,无论平民与君王。

“朝乾夕惕”的哲理,在应用时间上具有延展性,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朝乾夕惕”的哲理都不会过时。

二、慎独

“朝乾夕惕”的哲理,在儒家文化中得到了继承与发展。《礼记·中庸》里提出君子应该“慎独”的主张:“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在独处之时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洁身自好。人前像个人样,人后还应该像个人样;人多的时候是君子形象,人少的时候还应该是个君子形象;公开的场合是个人,隐蔽的场合仍然应该是个人。

“慎独”的哲理和“朝乾夕惕”的哲理一样,在适用对象上具有广泛性,在应用时间上具有延展性。

“朝乾夕惕”的哲理,一方面要求人们自强不息,一方面要求人们谨慎反思。“慎独”的哲理,要求人们在大庭广众之下小心谨慎,要求人们在独处的时候也应该小心谨慎。

几千年前的人生哲理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一个人仅仅懂得自强不息的道理是不够的,因为自强不息后面还应该懂得“夕惕”的道理,只有这样才不会在辉煌后面又产生恐慌。

一个人仅仅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堂堂正正是不够的,大庭广众之后还应该堂堂正正,只有这样才不会产生乌纱变枷锁的悲剧。

现实中有一种说法叫做:“白天文明不精神,晚上精神不文明。”这种说法概括了某些人表里不一的行动与表里不一的心灵。如果不懂得“朝乾夕惕”与“慎独”这两条哲理且长期表里不一,那么这些人最后肯定会懂得这样一条哲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