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社会环境与自我保护(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44865700000007

第7章 春天里的劫难(2)

毒品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

一、要命的毒瘾

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在大量实验中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如果给一只白鼠注射吗啡,它会比平时显得更加活泼易动,在笼子里不停地跳跃翻腾,而且要持续一阵;但连续注射几天后,如果药量不变,白鼠在注射后的兴奋程度会越来越低;只有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多、注射量的增大,白鼠才会兴奋;假如突然给它停止注射,那么白鼠会在笼子里不停地乱窜,不进食不进水,有的甚至死亡;只有重新注射,白鼠才能停止乱窜。

一些科学家也曾对狗等动物进行过类似的实验,发现了同样的现象。这种现象便是人们后来所说的身体依赖性。

1936年,药理学家塞维尔斯通过给猴子注射不同剂量的吗啡,然后突然停止,观察到猴子的吗啡型戒断症状。他把这些症状分为4级:

甲:轻度。过敏表情,频繁打呵欠,流涕,流泪,浑身抖动,面部出汗,咬牙握拳。

乙:中度。意识震颤,食欲减退,竖毛,肌肉抽动并且僵直。

丙:重度。极度不安,奇异姿势,呕吐,严重腹泻,性勃起,持续嘶叫,明显痉挛。

丁:极重。完全丧失抵抗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斜视,脱水,体重减轻,循环虚脱甚至死亡。

初次使用毒品的吸毒者,在第一次使用毒品时常常伴有恶心和呕吐等明显不适,但同时也会有所谓“冲劲”和“麻醉高潮”的体验。随后,便转入身体抑制状态。吸毒者如果照常用初次的剂量,由于其身体已对毒品产生了耐受性,往往会觉得“不够劲”、“不过瘾”。为了重现初次的感觉,往往一次比一次加大用毒的剂量。一旦停止使用毒品,戒断症状立即来临:在停止用毒后的8~12小时,吸毒者往往涕泪横流,呵欠连连,出汗不止;12~16小时,吸毒者会陷入焦躁之中,并持续好几个小时;醒来后比以前更为不安,散瞳,激动,震颤。

如果妇女在分娩前吸毒,初生儿往往对毒品产生依赖性。这无辜的孩子刚刚来到世上,便会因戒断反应而竭力啼哭,呼吸频率增加,浑身发热,呕吐不止。在出现戒断反应期间,如果给毒,孩子上述症状马上会迅速消失。否则,这些症状只有在第7天以后才消失,但无力、激动等感觉将持续数周之久。

下面看看毒品给他们的“神力”。

在一个戒毒所,公安部门送来的强制戒毒者一个个躺在床上“嗷嗷”乱叫,吵着要打“杜冷丁”。一个男青年挽起胳膊,展示那密密麻麻的针眼。有人问:“血管硬化了怎么办?”他顿时兴奋起来:“那就往脸上打,再不行就用刀割开肉把白粉塞进去!全身划烂了等死。”他大叫:“把我的户口转到‘金三角’算了,可以吃个够,吃到死……”

为了取得“保外就医”的机会,有的吸毒者装病,甚至自残。兰州市大滩戒毒所的一名学员,假装阑尾炎发作,弯腰捂腹,在地上乱滚,嘴里“哎哟哎哟”地惨叫不已。经验丰富的所长和医生从种种迹象判明,此系伪装。他在地上滚了一天,最后自己爬起来,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一位男青年为“保外就医”,竟用木片划破血管,灌进污水,使血管呈红线状。医生拿不准,以为这是血液感染的病症,批了“保外就医”。于是,3天之内,7个学员的胳膊上出现了红线。

在广州戒毒所,一个少女千方百计哀求母亲前来探视。然而就趁大门敞开,让其母进来之际,她“噌”地窜出大门,飞奔遁去,对母亲不屑一顾。被抓回来不久,为了“保外就医”,她竟将一瓶滚烫的开水浇到自己的脚上。

在另一戒毒所,管教人员带3名戒毒者去打开水。3人串通妄图逃跑。他们将盛满开水的暖瓶毫不犹豫地砸到趋前阻止的管教人员身上。两名翻墙逃出,仓皇而去。最后一名被擒。

二、难于登天的戒毒

有人说,如果我沾上毒品我就不相信凭我的毅力会戒不掉它。但下面一些例子不知能不能让你心惊胆战。

有个小女孩吸毒史并不长。父母知道后立即把她送往戒毒所,等她出来后又把她送到山东农村的一个亲戚家,使其彻底戒毒。3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情况都很好。可那天在回家的路上,她怎么也搞不清自己了。那股似曾相识的白雾总是在她脑海中浮现。一回到家,当晚她就出去买白粉吸上了。可叹多少人的心血化为泡影。

一个毒贩10年徒刑刑满后卷起行李就要回家了。在路上,他同自己激烈地斗争着:是先回家看妻儿老少享受一下团聚的欢乐,还是先去吸吸毒过把瘾。他一会儿想先回家,一会儿想先去吸毒。最后,他终于什么也不想了,不顾一切地扔掉行李,在旅馆里吸了一个月的毒品才想起还有个家。

一个青年从五楼的窗户窜出,重重地摔在地上。警察赶到时,他已经断了气。法医诊断为自杀。但有一个疑点:不知为什么,死者在自杀前,左手已被利器斩断了。经过尸体解剖和刑事调查后,才弄清了跳楼的真相。死者是海洛因吸食者,已吸毒成瘾。家里希望他戒毒,他自己也决心戒毒。为此,经他本人同意,他家里弄来一副手铐把他铐在铁床上,希望以强制手段使他戒断毒瘾。但仅仅过了一天,毒瘾就使他难以自制。他竟奋力拉动铁床,一步步爬着,够到一把菜刀,把自己铐在铁床上的左手剁了下来,然后用一块毛巾裹住伤口,登上窗台,一跃而下。法医说,照这样看,他也许不能算是自杀,他跳楼的动机很可能是去找毒品。

三、导致犯罪

吸毒,尤其是吸食海洛因,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即使是有收入的人,每月的工资也不够他(她)吸两天的。个体户有钱,但所有吸毒的个体户都从家产万贯变得不名一文。因此,吸毒—弄钱—吸毒,成了一切吸毒成瘾者走不出的圈子。他们几乎不知道白天和黑夜,有了钱就去买毒品,或吸或注射,然后就昏睡,醒了再去弄钱,买毒品再吸。因此,弄钱成了吸毒者的唯一追求,直到死。

几乎所有的吸毒者都是骗子。他先花光了所有属于自己的钱,变卖掉所有值钱的东西,直到家徒四壁。吸毒者家庭的一般景象是:除了睡觉的木板床、棉絮外,什么也没有。这样卖光了所有自己家庭的东西以后,就开始骗钱。骗的过程是“从里到外”:先骗父母的,然后骗兄弟姐妹的,最后骗亲朋好友的。持续不断的欺骗需要编造各种各样的“理由”。而他们为了骗到钱,什么样的理由都能编出来。一些“骗才”能把父母、兄弟及朋友的所有钱财都骗到。

几乎所有的吸毒者都偷过东西。当有些做父母的不再上当后,他们就开始偷。先偷最值钱的戒指、项链等,然后偷不太值钱的各种家当,最后连父母养的花、奶奶用的痒挠都偷去卖了。如果一个吸毒者的家庭没被他骗光,一般都会给他偷光。

偷窃被发现制止后,吸毒者就抢。据说抢自己家的东西“不算抢劫”,吸毒者把他们的行径称为“拿”。

与吸毒者骗光、偷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相对应,吸毒者家长的认识一般也经历三个阶段。

先是“可怜”。发现自己孩子吸毒后,大多数家长会“管”。许多吸毒者,尤其是青少年,都是家里的“宝贝”,被宠惯了。在强迫自己孩子不再吸毒的过程中,看到孩子毒瘾发作的丑态,听到孩子的哀求,有时也慑于“不给吸就自杀”的威胁,当家长的就会可怜孩子,“让他再吸一次吧”!有的家长甚至流着眼泪给孩子找毒品。但家长很快就明白“孺子不可教也”。他们对吸毒子女的可怜是无用的,于是就进入威吓阶段。立下字据,“断绝关系”,但这种威吓仍然没用。然后进入家长不管阶段。

如果一个吸毒者骗光、偷光、抢光了自己的家庭和朋友而还没有吸死的话,那么,社会开始承受他的“三光政策”了。男性吸毒者开始到社会上偷盗、抢劫,甚至杀人;女性吸毒者大多数通过卖淫吸毒。所有的吸毒者都希望发展新的吸毒者,把自己本已经高价买来的毒品用更高的价钱卖给新的吸毒者,用买卖的差价来买更多的毒品供自己吸,这就是“以贩养吸”。于是,偷抢、卖淫、贩毒就成为吸毒者的“新三光政策”,并恶性循环。这时,等待他们的不再是教育和戒毒,而是追究刑事责任,视他们的罪恶程度依法判决。

吸毒,毁灭着吸毒者的家庭和我们的社会。对吸毒者的下场,昆明市强制戒毒中心的张所长是这样说的:“等待吸毒者的,除了彻底戒断很难之外,只有两条路:一是吸死,二是坐牢!”

四、残害身体致死

2004年6月,有一位记者来到陕西省蓝田县,走进了位于秦岭北麓的薛家村“西安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虽然当时是初夏时分,外面是山花遍地、阳光明媚,但戒毒所里面的所见所闻,却令该名记者的脊梁上,不由得泛起了一丝丝的寒意。

在戒毒所的一间办公室里,该记者看到了一排排医院用的玻璃柜子。柜子里,整整齐齐地陈列着十多瓶浸在防腐液里的人体器官标本。这些标本,都是一些从吸毒死亡者身上解剖发现的、遭受到毒品严重摧残的病变器官——有萎缩的大脑、硬化的肝脏、残缺的肾脏、扭曲的心脏,还有一个女吸毒者在怀孕期间流产的畸形胎儿。奇形怪状,触目惊心!

但最令人震惊的,还数那一个空空如也的、蜂窝状的肺部。

据戒毒所的医生介绍,这是一个男性青年吸毒者的肺脏标本。一般来说,青年人的各种内脏器官都应该是健康壮实的。但这个青年由于长期吸毒,呼吸系统遭受到严重的损伤和破坏。在毒品的不断侵蚀下,组织者的肺部组织会渐渐地发生病变,并伴随着吸毒者的咳嗽、咳血,一点点地咳出体外,最后,导致吸毒者整个肺部变成了一个蜂窝,整个呼吸系统都彻底衰竭而死亡。

在这个病变肺部标本的上部,人们还赫然看到有一个比核桃还要大的空洞——这是一个由毒雾挖出来的空洞这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黑洞!

睹物思人,但物是人非,当年那条鲜活的生命,如今到哪里去了?今时今日,这个犹如马蜂窝似的肺部标本,已成为了该戒毒所每一个新来的戒毒人员,都要来接受的“警示教育”的第一课。

据世界医学界的研究,毒品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它使吸毒者走向死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由于吸毒过量导致急性中毒而死亡;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严重受抑制,导致脑缺氧、昏迷、窒息、休克)

2.由于呼吸系统并发症而死亡;

(主要表现为肺结核、肺气肿、咳血)

3.由于消化系统并发症而死亡;

(主要表现为60%吸毒者患有肝炎)

4.由于循环系统并发症而死亡;

(主要表现为全身溃烂、脓肿)

5.由于神经系统并发症而死亡……

(主要表现为60%吸毒者有脑水肿)

而毒品对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危害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