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能力欠缺。青少年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青少年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自我意识强烈。“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青少年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青少年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青少年展现自我的平台。
青少年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社会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青少年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
家庭环境。当前我国青少年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青少年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青少年,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教育环境。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青少年则更多的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二、“网瘾”——健康新杀手
“网络成瘾”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杀手。专家说,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身心多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包括以下3大方面:
(一)躯体方面
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可导致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生物钟紊乱、睡眠节奏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减轻、进食过多而活动过少导致肥胖、体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均可严重妨碍他们的身体的健康成长。
(二)心理方面
患者一旦停止上网便会产生上网的强烈渴望,难以控制对上网的需要或冲动,这种冲动使其不能从事别的活动,工作、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感到记忆力减退;由于长期的视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活动迟钝;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兴趣减少,与现实疏远,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因不能面对现实,常常处于上网与不敢面对现实的心理冲突之中,情绪低落、悲观、消极。
(三)行为方面
患者表现为频繁寻求上网活动的行为。为了能上网,不惜用掉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借款,欺骗父母,甚至丧失人格和自尊,严重者偷窃、抢劫。网络成瘾青少年学生最为直接的危害是耽误了正常的学习,尤其是网络游戏,导致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甚至逃课、辍学。网络中各种不健康的内容,也可造成青少年自我过分放纵,法律以及道德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
三、迷失在“色情网络”的青春
在众多网络不当信息当中,网络色情最为常见。只要透过搜寻引擎,不难发现为数众多的成人网站、情色贴图区、交友讨论区都提供色情猥亵成分的文字、声音、图像或动画影片。这包括人体写真、偷拍或自拍裸露照片、性爱图片或影片、情色小说、援助交际及色情行业的资料等。这类内容所散发的是一种速成、享乐、放纵、性爱分离的性爱观。
15岁的陈力一直是聪明好学的学生,但是从初三开始,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而且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不好。看到,陈力萎靡不振的样子,父亲既担心又奇怪,他开始留心陈力的生活。父亲注意到,好几次晚上,他一进入陈力的房间,陈力就关掉电脑,并表现出慌张的神色。一天,父亲趁陈力不注意时,突然闯进房内,结果发现他原来是在网上玩色情游戏。父亲发现,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玩游戏者扮演“成功地猥亵并强奸多名教师和学生”的绝色,成功次数越多,得分就越高。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游戏者可以采用跟踪、恐吓、下药绑架等各种犯罪手段。暴怒的父亲把陈力打了一顿,并严禁他再上网。自此以后,陈力就时常到附近网吧寻找。在深夜1时终于找到他了,母亲差一点因为眼前的一幕而晕倒,陈力一边在玩着色情游戏,一边在手淫。震惊的父母把陈力带回家,进行严肃的批评,让他检讨并写保证书。可是,陈力第二天又偷偷地到网吧去玩色情游戏,而且又手淫了。就这样,陈力在屡抓屡写保证书的过程中,始终无法摆脱色情游戏的吸引,他自己也苦恼不安,父母更是忧心忡忡。
色情网站似乎总是将黑手伸向无知的少年。据《第1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亿人,其中青少年网民超过8000万人。在两亿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的数量已经达到3000万人,中小学生的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在我国3600万高中生中,上网的超过1800万人。
青少年的性意识刚刚萌芽,是“虚拟性爱成瘾”的高发群体。一部分青少年可能因某个偶然机会体验到了某种形式的虚拟性爱,这类刺激和体验对于青年少来说过于强烈,他们容易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另外,因为青少年尚未建立起成熟的性爱和性道德观念,因此在虚拟性爱之后,常常会伴随羞耻、内疚、自责的想法,影响学业、人际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此外,虚拟性爱引起的性冲动,也可能会导致青少年走向犯罪的边缘。
四、虚拟世界的真实杀戮
2005年最热门的词莫过于PK了。现实生活中,PK的含义就是两个人之间相互较量、单挑,而在网络游戏世界里,PK却是血腥和暴力的代名词,它指的是玩家之间彼此残酷地厮杀,直到一方把另外一方杀死为止。由于PK所具有的强刺激,所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2005年底,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首次正式发布的有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的网瘾比例已经达到13.2%,而沉迷于网络的主要原因就是网络游戏。
“当时我已经玩了五个小时的格斗类游戏了,处于高度地亢奋中,脑子里都是打啊、杀啊。身上没钱了还想玩。我已分不清游戏和现实了,一走出网吧,正看到一个单身女青年路过,就跟了上去,还是打、杀、抢……”这是一名拦路抢劫的青少年在被警方抓获时的辩词。
在一些涉及青少年的案件中发现,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8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网络游戏成为他们违法犯罪的直接或间接诱因。
青少年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很大,除了头脑发育受到影响,还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更让人担心的是由其引发出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透视网络酿成青少年违法的系列案件,不难发现:不少网络游戏存在暴力、欺诈、赌博、色情等不健康内容和倾向。如在作战格斗类游戏中,两方或者多方对垒,以消灭对方为目的,血腥、暴力的画面频频出现,画面和音乐也渲染得美轮美奂。这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观有着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性情容易变得焦虑和冲动,特别是出现了囊中羞涩时,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差的青少年,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去偷、去抢、去骗的念头。
据了解,因格斗类游戏玩耍中发生争执而引发的青少年发生冲突的案例也不少见。
2005年3月的一个晚上,上海市某郊县网吧发生了一起数十名青少年持枪打斗的寻衅滋事案件,其中职校生黄某被打成轻伤,他的两名同学一人小腿骨折,另一人手臂多处挫伤。原来当天晚上,黄某与两名同学在网吧玩网络游戏《反恐精英》,他们的游戏角色与一网名为“孤独龙”的玩家在网上遭遇并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双方一边战斗,还一边在网上互发短消息进行语言攻击,无意中,黄某将自己所在的网吧告知了对方。对方在游戏被击败后,勾结七八名男青年携带木棒铁棍赶到黄某所在的网吧,对黄某等三人大打出手。
另外,争夺网络游戏中的“宝物”也是引发纠纷与争斗的原因之一。网络游戏中角色的“武器”、“道具”的好坏及等级高低决定着玩家在游戏中的“社会地位”。为了能在虚拟世界中“掌握力量”、“傲视群雄”,玩家无不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各种虚拟“宝物”、“装备”、“货币”在玩家眼里是真实有价的,是十分“宝贵”的。于是游戏账号及装备的网上交易应运而生,玩家之间既可以进行变卖和交换,也可以直接变现牟利。一些不愿费时费钱练功升级而意图“走捷径”的玩家,便开始用特洛依木马程式或以欺骗的方法,窃取其他玩家的宝物、装备及货币。这类事件在如今的网络游戏中常常发生。
文明上网从我做起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文明上网,戒除“网瘾”要从自我做起。
一、谨记“五要五不”
青少年上网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二、学会自我保护
面对网吧的诱惑,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
首先,要认真学法,自觉守法。遵守有关部门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的规定。
其次,要正确对待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改正沉迷于网吧的错误行为。
第三,青少年应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做到文明上网,遵守网络公共秩序。要树立科学上网意识,不沉溺于游戏;要树立健康上网意识,注重收集和吸收有益的知识和信息,不要浏览不健康的网页。
三、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青少年应从哪些方面养成良好上网习惯?
第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做到文明上网,不浏览不良信息,不光顾不健康网站。
第三,有节制上网,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不沉溺于电脑游戏,网上聊天之中。
警惕“电子海洛因”
一年春节期间,16岁的梁某突然“不会走路”了。他走路时不走直道,而是有规律地左右偏移走Z字步,但他自己根本没察觉自己的走姿异样。经过心理咨询专家诊断,他得了轻度强迫症。梁某的父母说,他从小学开始就流连在游戏机房,去年家里买了电脑,装了宽带后,他一有空就坐在电脑边。今年寒假,他只要一睁开眼睛就坐到电脑前“鏖战”,玩到兴头上时,他的身体也会随着电脑里控制对象的动作而晃动。梁某谈到他在玩的射击游戏时说:“要躲避子弹,步伐很重要,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走‘Z’字形……”
13岁的张某从一幢24层高的大厦上飞跃而下。他留下的遗书表明他已经难于区分现实和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他在遗书里提及的三位知心朋友都是网络游戏中的角色。张潇艺迷恋网络游戏一年多了,他总是从饭钱里省出钱来去网吧,甚至一次连续网游36个小时。结果,过分沉溺于网络游戏导致张某心理失衡。选择了自杀的道路。
2006年4月30日22时,乌鲁木齐的陈海与几名同学到一家网吧玩网络游戏。到5月1日早晨8时许,玩了一个通宵的他,站起来看了看别人的电脑后,又坐下继续玩。8点50分左右,陈海突然脑袋一歪,倒在旁边机位正玩的同学肩膀上,随后人就滑落到地上,呼吸困难,全身瘫软。送到医院急救时,医生发现陈海已全身发紫,瞳孔扩散,心跳消失,血压也已降为零,确诊为猝死。
由于沉迷网络游戏而导致行为问题、心理问题,甚至危及生命的事例已经屡见不鲜。针对如何正确地有节制地使用电脑,在前面我们已经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希望青少年能以以上案例为戒,关爱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
怎样才算染上网瘾
网络成瘾属于心理疾病范畴,但究竟怎样才算染上“网瘾”?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有关专家说,有网瘾的人一般会出现以下九种情况:
一是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满足心理需求;
二是下线后继续想象上网情形;
三是无法控制上网冲动;
四是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方法;
五是长时间迷恋上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
六是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网络的程度;
七是将上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八是因为上网而失学或是失去朋友、亲人;
九是虽然上网后会很后悔,但还是忍不住要上网。
对比以上几点,反思自己是否有“网瘾”,如果你有4项或4项以上表现,同时每天上网大于4小时以上,或每周上网时间大于5天且持续一年以上,并伴有精神症状、躯体症状或心理障碍的一种或几种,那就表明你已患上了“网瘾综合征”,建议你住院治疗。
另外,如果你上网时间符合上述标准,但没有影响你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没有伴随精神症状、躯体症状、心理障碍及戒断反应,只能称为“网迷”,需要给予心理干预,否则会发展成网络成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