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在民间
44864800000009

第9章 梁祝传说

时间:2006年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编号:Ⅰ-7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江苏省宜兴市,山东省济宁市,河南省汝南县化蝶雕塑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属于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在口头传承艺术中它最具有辐射力,而且,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已经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在我国是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千百年来,它以提倡求知、崇尚爱情、歌颂生命生生不息的鲜明主题打动着人们的心灵,以曲折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奇巧的故事结构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梁祝传说和以梁祝传说为内容的其他艺术形式所展现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

这个美丽的故事讲述的是上虞祝家庄才女祝英台,女扮男装赴杭求学,途中邂逅同时到杭州求学的会稽书生梁山伯,于是双双结伴到杭州游学,期间同窗三载,形影不离,结下深厚情义。祝英台学成先归,二年后梁山伯到上虞寻访祝英台时,真相大白,方知祝英台是女儿身,遂回家告知父母,意欲娶其为妻,不料此时祝英台已由父母之命许配马家,梁山伯知后追悔莫及。三年后梁山伯出任鄞县县令,终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后葬鄞城西清道山下。梁山泊和祝英台的墓穴梁死后第二年祝英台出嫁途中,路经梁墓,风浪大作。祝英台闻此处就是梁山伯葬地之后,不禁悲从中来,上山祭奠,祝英台痛哭亡灵,情义感动天地,只见梁山伯墓突然地裂开一道口子,祝英台纵身跃入其中,同穴而死,过后二人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梁祝传说富有江南地方特色,清风杨柳,缠绵悱恻,这种柔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审美心理特点,也显示出梁祝传说产生的地域环境特色,奇丽的情节结构体现了人类对于爱情的忠贞精神。梁祝传说在流传过程中被鼓词、故事、歌谣、传奇、木鱼书、戏剧、曲艺、音乐等艺术形式接受,从而使梁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并形成了庞大独特的梁祝文化。 化蝶剧照浙江杭州民间也流传着一句俗语:“若要夫妻同到老,双照井中照一照。”双照井是位于杭州草桥门外海潮寺内的一口古井,民间传说梁山伯送祝英台回家时,祝英台曾用脚一蹬,使枯井冒出清水,并用“古井喜逢春,兄弟双照影。一男并一女,和合天配成”启发梁山伯,但梁山伯没有领悟。因为梁山伯和祝英台双双在此照过身影,所以清清的井水中,常常会隐现出一对青年男女的身影。海潮寺因为有了双照井,香火更旺。 每年正月初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到海潮寺烧香,都要到双照井来照一照。人们说,老年夫妻照一照,会越活越年轻;青年男女照一照,会夫妻和睦,白头到老。

梁祝的传说形成于晋代,主要流传于宁波、上虞、宜兴、杭州、济宁、汝南等地,并向中国的各个地区流传辐射,在流传的过程中,各地的人民又不断的丰富传说的内容,甚至还兴建了各种以梁祝传说为主题的墓碑和庙宇等建筑。传说还流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缅甸、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它的影响之大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实属罕见。

据梁祝改编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求学、婚恋的独特风尚,构成了庞大的梁祝文化系统。

同其他口头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近20年来,由于受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以口头传承的梁祝传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所有的口头传承人相继的去世,年轻一代不愿接续,传承面临断代的危险,急需抢救和采取保护的措施使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得以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