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现脱水的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要及时地补充水分。喂5%的葡萄糖盐水,每2小时一次,每次15~30毫升。并且鼓励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不够的话,要用母乳化奶粉,同时增加喂养的次数。只要水分充足,宝宝的体温一般会在12~24小时内恢复到正常状态,脱水的现象也会消失。但是要注意,不要给宝宝喂阿司匹林、小儿退热片等。
对于高烧抽搐者或腋温逸40.5℃,要及时地送往医院,接受输液和供氧治疗,得到控制之后,1~2天即可恢复正常。
宝宝也会便秘
通常,2个月以内的新生宝宝,每日大便次数在3~4次。一般吃母乳的宝宝大便都不会很硬。但若宝宝数日内排便困难,排出的粪便为一粒粒硬巴巴的;或者未排便,肚子也胀胀的,食欲很差;那就说明宝宝便秘了。一旦宝宝出现便秘现象,就要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处理:
(1)用棉花棒蘸少许婴儿油或橄榄油轻轻塞入宝宝的肛门2厘米处,然后用手轻轻以顺时针方向按揉宝宝的腹部,片刻后宝宝就会排出大便。
(2)可以给宝宝喝些草莓、桃子或西瓜等蔬菜汁或果汁,使肠内的食物发酵而放屁,以利于粪便排出。
(3)将肥皂削成铅笔头样粗,长1寸左右,蘸水后轻轻塞入宝宝的肛门,1~2分钟后,肥皂头与宝宝的大便会一同排出。
新生儿窒息的预防
1.什么是新生儿窒息正常的新生儿大多数是在2秒钟呼吸,5秒钟开始啼哭,10秒钟到1分钟有规律的呼吸。新生儿的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没有呼吸或者是呼吸抑制,或者是出生时无窒息,没过几分钟出现呼吸抑制者。
窒息对新生儿的影响很大,主要取决于胎儿在子宫内、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的缺氧程度。缺氧时间越长,程度越重,娩出后呼吸出现越晚,窒息症状也越重;缺氧时间越短,程度越轻,出生后呼吸出现得越早,窒息表现也越轻。
2.窒息对新生儿的危害窒息影响的主要是新生儿的大脑,其次是肾脏和心脏。如果窒息严重,没有来得及抢救,那么心脏就会由于缺氧不能有力地收缩,然后使全身各组织、器官因缺氧、缺血,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肾、肺、脑等重要器官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容易引起严重脑组织损害,接着循环和呼吸中枢的功能会进一步恶化,长时间严重缺氧容易导致新生儿死亡。即便被救活,也会留下不能医治的后遗症。
曾经有人做过关于1岁以内的大脑瘫痪患儿统计,25%~50%是因为窒息引起。13%~14%的新生儿死亡中也是因为窒息引起的。所以,预防窒息是提高新生儿质量和降低围生期死亡率的重要环节,一定要加以重视。
3.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
(1)新生儿窒息预防重于治疗。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防止新生儿的窒息。主要靠早期发现胎儿窘迫,提高产前的质量,并且要有适当的预防措施。例如配合胎儿监护,从胎头皮静脉取血查pH等,都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2)临产前要监测胎儿宫内情况,以尽早发现胎儿窘迫。
(3)在胎儿娩出前做好一切抢救准备工作。
(4)定期做产前检查,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高危孕妇,切不可认为产前检查可有可无。
(5)如果发现胎儿心率变慢或不正常加速,应给孕妇吸氧及5%葡萄糖40毫升静脉注射。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的败血症是指出生四周以内的婴儿受到细菌的感染,细菌进入血液中,造成严重的症状,甚至引起死亡。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败血症的发病率为1译~10译。造成婴儿感染败血症的原因有母亲患病、新生儿生长环境因素、细菌、新生儿本身的抵抗力弱等。母亲胎盘早期剥离、羊膜炎、怀孕末期感染等可使新生儿生产时或出生前感染。新生儿患有其他疾病,在使用脐动静脉气管插管、导管等时也容易使新生儿产生病菌。许多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他们的血液中含有中性粒细胞较少,缺氧、酸中毒等代谢异常,杀细菌的功能较差,自身的抵抗力降低,较易被细菌感染。
1.常见症状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症状有如下几点:
(1)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胀、纳差。
(2)肝脾肿大、黄疸、皮下出血或抽筋现象。
(3)活动减弱或嗜睡、烦躁不安、呻吟。
(4)体温不稳定,10%~30%的新生儿可有发热和体温不升症状。
(5)约20%的病婴会有局部发炎的症状,如淋巴腺炎、心内膜炎、肝炎、关节炎等。
(6)酸中毒(代谢性)、低血糖或高血糖。
(7)体温过低或发烧、呼吸急促、吸奶困难。
(8)心率增快、周围循环灌注差,青紫。
(9)吸吮力减低、烦躁不安、神志改变。
新生儿的败血症是非常可怕的疾病,死亡率达到20%~30%,并且容易引起如脑膜炎等并发症,并且会造成神经症状,不及时治愈,还可能会发生神经系统障碍。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早期的预防和治疗。
2.预防措施
(1)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吮奶精神状况及体温变化,保持口腔、脐部皮肤黏膜的清洁,如有感染性病症应及时处理。
(2)做新生儿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保护好皮肤黏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母亲在生产后患感染性疾病时,要与新生儿短期隔离,以避免传染给新生儿。
(4)任何与新生儿接触的东西,如奶瓶等必须消毒。
(5)护理新生儿前一定要用肥皂洗手。
3.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新生儿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及B组链球菌感染所致。感染的途径有:
(1)宫内感染。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感染到败血症,细菌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2)产时感染。在生产的过程中,如果延长、胎膜早破、难产,细菌就会从产道上进入羊膜腔,胎儿可因吞下或吸入已经污染的羊水而导致胃肠炎、中耳炎、患肺炎等,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就会成为败血症。有时也因为助产不当、复苏损伤、消毒不严等使细菌直接从黏膜破损、皮肤处进入血中。
(3)产后感染。细菌可从黏膜、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其中脐部是最容易被细菌入侵的门户。这种感染最常见。
不要人为导致新生儿发热
正常新生儿的腋下温度在36~37℃,肛温在36.2~37.8℃;如果新生儿的腋温超过37℃,肛温超过37.8℃,那么说明他已经发热了。如果新生儿的体温超过40℃,就会造成惊厥,甚至脑损伤,这时家长就要注意。
由于新生儿汗腺组织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也不完善,尤其是早产儿和刚出生10天以内的婴儿,对热的反应强度和耐受程度均较成人差许多,因此,在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大于30℃)时或在包裹过多,保暖过度,即可引起新生儿体温上升。
一些刚出生2~3天的新生儿,因为母汁不足,也没有给孩子饮水或者喂其他乳制品。环境比较热,或者包裹比较多,孩子就会出现脱水、体重下降、尿少、体温升高、烦躁不安等表现。
称为新生儿脱水热。
当然,新生儿发热也会有一些原因导致。例如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脐炎、败血症、肺炎、化脓性脑膜炎以及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等。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除可能会引起发热外,还伴随着其他的症状,家长应仔细观察,如:吃奶减少或拒奶、呛奶,体温高而四肢发凉、皮肤发花,呼吸急促或呼吸不规则,精神不好或烦躁不安,有的时候甚至呼吸暂停、面色发青、惊厥等严重症状,要及时地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新生儿的皮肤病
皮肤是全身最大的器官,婴儿的皮肤光滑细嫩,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很多异样,让家长担心。
1.常见症状
(1)脂溢性皮炎。常在出生后1~2周发生,在婴儿胸前、眉毛处引起油性黄色脱屑,尤其多发生在头皮。
(2)毒性红斑。这种红斑是无害而且短暂存在的。多发生在出生后前几天,开始为红斑,很快变成小丘疹,而后消失。
(3)米粟疹。多发生在面颊、额部及鼻部,多在一个月内自然消失。
(4)新生儿痤疮。像青春痘的病症,多在鼻部及面颊,大部分在6个月内自然消失。
(5)蒙古斑。多发生在背部、臀部,灰蓝色斑块,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退。
(6)汗液疹。可因汗液出口阻塞而形成细小水痘,或形成红色小丘疹。
2.预防措施
(1)洗澡时不要用香皂或肥皂,以免刺激皮肤。
(2)平时要注意剪短孩子的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3)不要让孩子在阳光下暴晒。注意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奶汁、菜汁等沾到脸上。
(4)对患有湿疹的乳儿,平时最好穿纯棉制品衣服,以减少过敏原。
(5)平时多注意婴儿的皮肤护理,尽量少用或不用激素类的外用药。
(6)调整乳儿的饮食,可适当早一些添加辅食,减少牛奶量,减轻湿疹。
3.新生儿的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和其他器官一样,都处于生长还没有发育完全当中,不具备成人的许多功能,所以新生儿皮肤护理就变得十分重要。在新生儿皮肤护理中,不同的部位采取的护理方式也不同,具体如下:
(1)脸部护理。宝宝经常流口水及吐奶。应准备柔软湿润的毛巾,替宝宝抹净面颊,秋冬时更应及时涂抹润肤膏防止肌肤皲裂。
(2)身体和四肢护理。宝宝经常出汗,应常备柔软毛巾为他擦干身体,以防着凉,并经常更换棉质内衣,每天给宝宝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