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三高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44862000000032

第32章 高血脂实用疗法与保健(8)

不可忽视的脂肪肝

脂肪肝简介

现在,患有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了,据报道,脂肪肝的发病率可高达20%左右,而且发病年龄也日趋提前。

脂肪肝是指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脏中的过度沉积。目前脂肪肝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肝病。患有脂肪肝若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发生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炎患者若不积极治疗有20%的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预期寿命缩短。因此,重视并加强对脂肪肝的防治对于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脂肪肝起病隐匿,其临床表现轻微且无特异性。少数患者可有乏力、上腹不适或肝区不适等症状,体检可发现肝脏肿大。化验检查转氨酶可正常或轻度到中度升高,血糖和/或血脂常明显异常。

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和系统治疗可有效阻止其进一步发展,从而防止慢性肝病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预后。脂肪肝的治疗是综合治疗,包括去除病因、饮食、行为、运动、药物等多方面治疗。脂肪肝的治疗必须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需要医患密切配合。

对脂肪肝的治疗还应有系统诊治的观念。日常生活中,对脂肪肝的治疗存在很多误区,如快速减肥、过度限制饮食、滥用降血脂药物等,不但不能缓解脂肪肝,而且会增加发生肝纤维化的危险。

高血脂与脂肪肝

高血脂与脂肪肝可以说是形影不离,相伴而行,尤其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与脂肪肝的关系最密切。脂肪肝是由于甘油三酯在肝内堆积造成的,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是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运出肝脏的。如果肝脏生成极低密度脂蛋白障碍,则肝内的甘油三酯就不能以脂蛋白形式运出肝脏,造成甘油三酯在肝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

脂肪肝是由于营养失调、大量饮酒、糖尿病、肝炎、代谢和内分泌障碍等因素或疾病引起的甘油三酯在肝内沉积过多所致。

长期酗酒是引起脂肪肝常见原因,这是因为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干扰肝细胞对脂肪酸的代谢,从而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酒精在引起脂肪肝的同时,还可诱发肝纤维化增生,而引起肝硬化。

营养过剩也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原因。长期高脂肪、高糖饮食,超过机体热量和代谢的需要,过剩的营养物质便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形成脂肪肝。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营养不良,如缺少某些蛋白质和维生素,也可引起脂肪肝。

肝炎患者易发生脂肪肝。在肝炎的基础上,肝脏易发生脂肪沉积,加上某些患者长期高糖高热量饮食,极易诱发脂肪肝。

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伴发脂肪肝,这与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血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此外,活动过少、重度贫血、服用某些损害肝功能的药物、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都可引起脂肪肝。

脂肪肝的治疗

目前对脂肪肝的治疗仍以消除病因为主,在调整饮食的同时,可选择适当的保肝、降脂药物,并辅以对症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并可使脂肪肝逆转。目前脂肪肝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

消除病因、控制原发病对脂肪肝的防治至关重要,尤须注意易被忽视的病因,如药物副作用、毒物中毒、肉碱缺乏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重症贫血及心肺功能不全的慢性缺氧状态等。

2.调整饮食,纠正营养失衡

调整饮食是脂肪肝治疗的重要环节。原则上应摄入新鲜蔬菜、瘦肉(以牛肉、羊肉为主)和富含亲脂性物质的膳食,以使体重接近正常。需要注意的是,脂肪肝病人的饮食中仍要含适量的脂肪,并注意控制糖类的摄入。因为摄入不含脂肪食物时,机体仍可从糖类及氨基酸前身物质合成脂肪,而摄入过多的糖类(特别是甜食)又可增加胰岛素分泌,促使糖转化为脂肪。此外还应根据不同病因、不同病情确定饮食构成。

3.增加运动

运动治疗对于肥胖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所致脂肪肝的康复尤为重要。

脂肪肝患者的运动处方

脂肪肝患者的运动项目应以中低强度、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这类运动包括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步/分)、骑自行车、游泳、上下楼梯、打羽毛球、踢毽子、跳舞、做广播体操、跳绳和在室内固定自行车、固定跑步机上运动等。

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中最关键的因素。合乎目标的运动强度要比日常活动稍强,强度目标常用心率或脉搏来衡量。脂肪肝患者运动时心率至少应维持在每分钟100次以上,最高心率不超过200减去年龄所得的数。如要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可将心率维持在每分钟110次以上。

患者还可以结合运动中的自我感觉来选择适当的运动量。运动量的大小以达到呼吸加快、微微出汗、运动后疲劳感于10~20分钟内消失为宜。锻炼后若有轻度疲劳感,但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充沛、睡眠好、食欲佳,说明运动量是合适的。若锻炼后感到十分疲乏、四肢酸软沉重、头晕、周身无力、食欲欠佳、睡眠不好,甚至第二天早晨还很疲劳,说明运动量过大,需要及时调整。

运动频率以每周3~5次较为合适。周末休息两天者,一定要抽时间锻炼。肥胖患者每周应锻炼5~7次。

并非所有脂肪肝患者都适宜参加体育运动。因营养不良、药物、酒精、毒物和妊娠等所致的脂肪肝患者,以及营养过剩性脂肪肝伴有心、脑、肾等合并症者,不宜参加运动,或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

步行是老年脂肪肝患者最好的运动方式。起初可每日步行半小时,进而快步行走,并阶段性地增加运动量,将心率或脉搏控制在每分钟125次的中等强度范围以内。老年患者一般不要一人单独运动,要有家人或熟悉健康状况的运动伙伴陪同。还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及健康记录卡,以备出现紧急情况时,医生能迅速了解病情,及时用药。

在运动锻炼的同时,要控制饮食,尤其要少食脂肪和糖类食物。

高血脂的饮食治疗

高血脂症患者饮食要点

一、高血脂症患者的饮食原则

高血脂与高血压、高血糖同为生活方式疾病的成员,与人们的日常饮食密切相关。高血脂症患者的日常饮食也应做到科学、合理,方能起到降低血脂的效果。具体说来,高血脂症患者应按照以下原则安排饮食。

1.热量摄取因人而异

一般而言,标准体重的成人每日每千克体重所需的热量为126~146千焦耳,而超重、肥胖或消瘦者每日所需的热量就要另当别论了。以轻度体力劳动者为例:超重或肥胖者每日每千克体重所需热量应控制在83~105千焦耳,而消瘦者每日每千克体重则应摄入147千焦耳的热量。中、重度体力劳动者可依据此标准酌情增加。

2.平衡膳食是关键

通过合理的膳食结构来控制热量,高血脂症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遵循低糖、低脂、高蛋白的原则。通常三大类营养素的摄入量在总热量中的比例为:

蛋白质15%~20%、脂肪20%~25%、糖类50%~60%。高血脂症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还应有意识地增加优质蛋白的比例。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以保证纤维素、钙、钾、磷、镁以及铁、铜、锌等微量元素的足量摄取,对于维持血脂平衡具有重要作用,高血脂症患者宜多吃。

专家建议高血脂症患者每日应食用500g左右的蔬果。

3.不同类型有侧重

不同患者血脂升高的成分不同,其饮食也应各有侧重。

(1)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饮食原则。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严格限制胆固醇食用量,一般应控制在300mg/日之内,中、重度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以每日200mg以内为度;饮食中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调整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以大于2最为理想。

(2)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饮食原则。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在饮食中应加强对动物脂肪的限制,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以低于总热量的20%为宜,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宜在300mg以下;而蛋白质应首选大豆蛋白。此类患者多存在体重超标的情况,因此应严格限制进食热量。

(3)混合性高血脂症患者的饮食原则。混合性高血脂症患者应同时加强对胆固醇、动物脂肪以及进食热量的限制,并适当地增加植物蛋白质的摄入量。

二、高血脂患者日常饮食安排

限制总热量、均衡营养是高血脂患者日常饮食的永恒主题。那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呢?

1.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

每餐的热量分配是合理饮食的重中之重,高血脂症患者应加以重视。一般而言,高血脂症患者应遵循“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的原则,早、中、晚三餐的热量分配以3:4:3为宜。一些食量较大的患者,可以采取多餐分食的方法,降低每餐的热量摄入。

2.必需的降脂营养素

人体血脂代谢受多种营养物质的调节,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类为维生素和矿物质。

(1)高血脂症患者需要补充的维生素。对人体脂质代谢有益的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

①维生素C:研究发现,维生素C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成人每日需要60~100mg的维生素C,主要依赖于食物提供;②维生素E:维生素E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与胆固醇分解代谢的酶的活性来实现;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可以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成人每日维生素E的推荐摄入量为14mgα-TE(α-生育酚当量);③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以及胡萝卜素等与血脂水平亦有密切关系,高血脂症患者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6的推荐摄入量分别为1.2~1.5mg、1.1~1.5mg。

(2)高血脂症患者需要补充的矿物质。目前研究认为,与血脂代谢有关的矿物质营养成分主要有钙、锌、铜、锰、铬等。人体缺乏这些营养物质时会出现血脂异常。高血脂症患者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地补充无机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