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海战篇
44859100000025

第25章 瓜达尔卡纳尔海空战(5)

11月14日拂晓,美军侦察机发现两支日军舰船编队:一支是三川的巡洋舰编队,他们完成了夜间炮击任务,正在新乔治亚群岛以南海域向西撤驶;另一支是田中的护航运输队,经由“槽海”南下,正向瓜岛航进。上午10时,亨德森机场的陆战队飞机和“企业”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很快炸沉了“衣笠”号巡洋舰、“五十铃”号、“摩耶”号以及三川的旗舰。“鸟海”号同时受创。接着,美军飞机集中力量向防御薄弱的运输船队发起攻击。田中的驱逐舰作着蛇行运动,同时以高射炮火回击美机的轮番进攻。14日上午和下午,运输船上的日本兵遭到了一场真正的浩劫,那可怖的情景使那些九死一生的幸运儿终生难忘。高空飞行的B-17轰炸机丢下的炸弹摇摇晃晃往下掉,舰载轰炸机朝着目标呼啸飞来,好像要往海里钻,投完炸弹后又迅速爬升起来。近矢弹激起冲天水柱,浪花四溅,每颗命中的炸弹腾起浓烟和烈火,运输船一艘接一艘中弹,令人作呕地倾斜着,预示着末日即将来临。空袭的飞机离去后,浓烟散去,现出一幅悲惨的景象,水兵们从正在下沉的舰船是纷纷跳入水中逃生。日军遭受的苦难整整延续了一天,夜幕降临时,执意奋进的田中仅仅剩下了4艘运输船和3艘驱逐舰。这时,山本司令长官发来电令,支持田中继续他无异于“蛮干”的突进,同时指派近藤海军中将亲自率领“雾岛”号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南下,企图再次炮击亨德森机场。

瓜岛的三天海战即将进入最后一次交锋。哈尔西把挡住日军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企业”号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的2艘战列舰上,他命令威利斯·李海军少将带着“华盛顿”号、“南达科他”号战列舰和4艘驱逐舰离开特混舰队北上,务必堵住敌人的夜袭进路。李海军少将是“美国海军中最聪明的智囊之一”,也是舰载雷达专家。他预料这场夜战将极为艰苦,所以制定了一个审慎的作战方案:在埃斯佩兰斯角附近较为开阔的海域里展开战斗。当晚,李乘坐的旗舰“华盛顿”号驶过“铁底湾”。受水下大量沉舰的影响,战列舰上的磁性罗盘不停地来回转动。岸上吹来的风,过去时常带有浓烈的腐臭味,今夜竟然令人惊奇地弥漫着一股金银花的香味,甲板上的美国水兵认为这是一种吉兆。深夜,月光映出了埃斯佩兰斯角山峦起伏的轮廓,美国的两舰巨型战舰以4艘驱逐舰为前驱,沿着一条东南向的航道通过了萨沃岛。李估计日军将在晚上11时来临。果然,等到预计的战斗时刻临近时,“哗盛顿”号的雷达屏幕发现了敌舰群。

这是近藤编队以“川内”号轻巡洋舰为前导、几艘驱逐舰组成的日军前哨突击舰群。李把军舰拐弯冲西,横在日舰前进的航道上,静候日舰驶近。11时17分,李下令开火。日舰上的观察哨将美军战列舰呈现的细长黑影误认为是2艘巡洋舰,直至16英寸(406毫米)的炮弹激起了巨大水柱,倒霉的“川内”号才赶紧放出浓浓的烟幕掉头撤回。数艘日巡洋舰、驱逐舰从萨沃岛的另一侧摸了过来,在照明弹的强光照耀下,李的4艘驱逐舰首先投入战斗。刚一交手,日舰发射的炮弹和鱼雷就占了上风,美军2艘驱逐舰很快沉入海底,其余2艘失去机动能力,而日军只有一艘驱逐舰被击沉。于是,“华盛顿”号急忙向左转舵,“南达科他”号冲着敌舰向右转舵,以避开失去机动能力的舰只。美国战列舰是在战斗的危急时刻,无奈采取这种各自为战的行动的。这时,近藤编队准备再次发起攻击,由战列舰“雾岛”号、2艘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组成的主力舰群正从萨沃岛西北方向接敌。日军主力舰群从萨沃岛背面一出现,就炮击了距离较近的“南达科他”号,该舰天线塔被打掉,上层舱室好几处着火,不得不退出战斗。这样,“华盛顿”号现在就要同整个近藤舰队进行较量。李海军少将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利用雷达指挥射击。李的训练有素的雷达兵测准了敌舰距离,总算救了“南达科他”号,7分钟内,50余发406毫米和127毫米炮弹连续击中“雾岛”号,将它的塔形上层建筑击成了碎片,舷也卡住了,舰身不由自主地打起转来。接着,李转向西北航行一段时间,以便把日舰从美军的伤舰附近诱开,尔后折回去和“南达科他”号会合,“南达科他”号上的舰员正在设法将上层舱室的余火扑灭。

日军驱逐舰仍围着燃烧的“雾岛”号残躯打转。凌晨3时后,近藤海军中将不得不放弃原来的作战企图,令“雾岛”号和2艘无法行动的驱逐舰自沉,然后撤离了战场。但是田中没有辜负自己“顽强者”的浑号,在战列舰决斗的最后阶段,他悄悄地驶向瓜岛塔萨法朗加滩头。山本批准了他提出的孤注一掷的计划:冒着空袭危险派部队抢滩上岸。黎明来临,美海军陆战队“复仇者”式鱼雷机猛攻靠岸的运输船。日本兵顶着猛烈的轰炸和扫射,死命地冲出来,攀着缆绳跳进海水里。这次空袭将田中最后的4艘运输船全部炸毁,把日陆军第38师2000名挣扎上岸的土兵的给养和装备统统炸飞了。

11月12日夜里开始至15日早晨结束的这场海战,标志着瓜岛争夺战的一个决定性转折。日军只有10吨物资和2000人的陆军部队被送上了岸,而日本海军为之付出的代价是:2艘战列舰、l艘巡洋舰、11艘运输船和10余艘驱逐舰。山本司令长官至此认识到,联合舰队再也承受不住如此沉重的代价去支援陆军的作战行动了。这场海战后,“东京快车”虽然仍在坚持运行,但每次只运进了很少的增援力量和物资,而这些少得可怜的东西显然已难以维持3.2万人的日军部队,正如日本人自己所形容的那样,瓜达尔卡纳尔岛已是“死亡之岛”,岛上日军无衣无食,尸骸狼藉,只得在翌年初溜走。

7.角逐马里亚纳群岛

1942年下半年旷日持久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使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丧失了战略主动权,日本陆海军逐步退缩,再也不能自由地选择战斗时间和地点,盟军在哪里进攻,日军就被迫在那里应战。但美国海军实力尚未完全恢复,还无力大举反攻。美英联合参谋委员会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中决定,1943年前十个月,盟军在太平洋方向只收复阿留申群岛西缘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主要任务是在南太平洋向拉包尔发动攻势,待下半年美国“埃塞克斯”级大型航空母舰服役后,再从中太平洋大举反攻,占领日本人称为“太平洋防波堤”的马里亚纳群岛,叩响日本本土的大门。

8.南太平洋的钳形攻势

瓜岛战役之后,山本五十六坐镇于加罗林群岛首府特鲁克,密切不安地注视着步步逼近拉包尔的美军。美军在南太平洋上的战略部署是形成对日本西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军基地拉包尔的钳形攻势,拉包尔位于俾斯麦群岛中的新不列颠岛的东北部,靠近所罗门群岛的最北端。对拉包尔的钳形攻势由麦克阿瑟陆军上将负责统一指挥,麦克阿瑟亲自率领西南太平洋战区陆海空三军部队从新几内亚向西,哈尔西海军上将率领美太平洋第3舰队沿所罗11群岛北上,从两个方向实施分进合围。

所罗门群岛日军岌岌可危的防御态势,使山本五十六司令长官不得不亲赴拉包尔指挥作战,1943年4月下旬,就在山本积极策划新一轮空中攻势,前往前线视察空勤部队途中,其座机遭到事先破译了密码而掌握情报的美军战斗机的伏击,坠落于所罗门群岛北部的莽莽丛林中。

山本因成功地奇袭美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而名噪一时,其被击毙无疑大大鼓舞了美军将士取得胜利的信心。

哈尔西海军上将的两栖部队在舰队和航空兵部队的有力支援下,在中所罗门群岛岛链上粉碎了日军的顽强抵抗,以及日水面舰艇和航空兵对驻岛守军的增援,于1943年11月夺取了所罗门群岛北部最大的海岛布干维尔岛,爬上了使拉包尔失去作用的战略阶梯的最后一级。工兵部队开始在岛上修建机场,这个机场离拉包尔仅仅220海里,哈尔西海军上将的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可对拉包尔及俾斯麦群岛所有地区实施轰炸。在钳形攻势的另一头,麦克阿瑟陆军上将经过一次接一次的速决战,完全控制了新几内亚岛的东北地区,继而在新不列颠岛实施登陆,西南太平洋美军突破了日军以俾斯麦群岛为基地的空中防线和海上防线。

拉包尔要塞陷入了盟军的坚固包围圈中,丧失了制海权和制空权的其他几个残存日军据点也已经完全瘫痪。接替山本出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古贺海军上将不得不放弃了对拉包尔的防御,将分散在俾斯麦群岛和北所罗门群岛的12.5万名守岛日军远远地抛弃在了盟军的大后方。

1943年底对拉包尔的封锁围困基本完成后,经过大半年实力补充和充分准备的美国海军中太平洋部队终于开始向中太平洋方面的日军展开了大规模攻势。在中太平洋发动攻势,从一开始就遭到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陆军上将的强烈反对。他主张,一经占领或封锁了拉包尔,集结在珍珠港的美军即可横渡太平洋,应利用盟军在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已经建立的空海军基地,沿新几内亚-棉兰老岛轴线进军,直取菲律宾,直至日本本土。而尼米兹等美国海军首脑认为,直接横渡中太平洋是一条最佳的进兵路线,不仅运输线较短,气象条件较好,而且既可切断日本本土通往南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又可集中优势兵力去攻占中太平洋那些相距甚远、难以相互支援的小岛和环礁,此外还能把战线迅速推进到日本近海,使日本本土遭到袭击。

海军认为,沿麦克阿瑟的新几内亚一棉兰老岛轴线进兵是舍近求远,既浪费兵力,又必须经过一条漫长的、易受盘踞在中太平洋群岛上的日军袭击的海上航路,而且日军容易判断美军下一攻势的矛头所向,便可在进军路上相互支援,集中兵力予以抵抗。

地面部队还会受到疟疾等热带丛林病的威胁,进兵速度会相当缓慢。经过一番争执,海军的计划最后得到了美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认可,决定开辟中太平洋轴线,以此作为向日本进军的主要战略方向。但是考虑到西南太平洋部队已在追击退却之敌和麦克阿瑟陆军上将对全世界许下的“保卫菲律宾、打回马尼拉”的誓言,参联会同意麦克阿瑟沿新内亚-棉兰老岛轴线继续向前推进。

这样,盟军双管齐下,从两个作战方向向西进攻,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对菲律宾的钳形攻势,这个钳形攻势的规模,比对拉包尔的钳形攻势要大得多。日军将不得不分散兵力,时刻处于顾此失彼的紧张状态之中,搞不清美军下一步攻势将指向何处。

况且,美国新型航空母舰已经完成临战准备,其威力和机动能力足以抵消日军在内线作战的有利地位,以这些堪称海上活动基地的航空母舰为前锋,中太平洋部队即使没有岸基航空兵支援,也可对日占岛屿实施跳跃式的越岛登陆作战。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的范围,随着航母特混舰队的前移而不断扩大。

1942年底至1943年初,太平洋战争朝有利于盟军发生转折的背景是,美国庞大的经济和工业潜力完全转入了战时轨道,军工生产蓬勃发展,其造舰能力3倍于日本,飞机制造能力10倍于日本。1943年春天以后,9艘新型快速航空母舰加入中太平洋部队的主力第5舰队,其中4艘是载机100多架的27000吨“埃塞克斯”级大型航空母舰,即“埃塞克斯”号、“列克星敦”号(Ⅱ世)、“邦克山”号和“约克城(Ⅱ世)”号,这些航速可达32节的海上堡垒,不仅航速快,而且装备好,相当于日本“翔鹤”级、“独立”号等5艘轻型航空母舰,能载机35架,相当于日本“瑞鹤”级。

美国海军占据了太平洋上航空母舰力量对比的优势,它们与8艘护航航空母舰、5艘新式战列舰、7艘老式战列舰、9艘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56艘驱逐舰、29艘运输舰及大量的登陆舰艇一道,组成了第5舰队能实施远程突击的强大兵力,这支新的特混舰队与1942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只剩下“萨拉托加”号和受伤的“企业”号两艘航母的艰苦岁月相比,形成了鲜明对照,它们现在拥有6艘大型航空母舰、5艘轻型航空母舰。海军舰载机和岸基飞机在数量上不仅有了大幅度提高,而且在性能上也占有一定的优势。F6F“恶妇”式舰载战斗机尽管装甲和自密油箱较重,因而不如日军“零”式舰载战斗机灵活,但飞行速度、高度、攻击和防护性能都比“零”式略胜一筹。SB式俯冲轰炸机比过去的SBD“无畏”式速度快、作战半径大、携弹量多。

F4V“海盗”式战斗机适于岸基作战,时速可以超过400海里,爬高性能优于任何一种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