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海战篇
44859100000016

第16章 美、日莱特湾大海战(3)

6时45分,日军了望哨突然发现东南水平线上有4根耸立的桅杆。栗田及参谋人员又惊又喜,认定这就是哈尔西的航空母舰编队。“抓住天赐良机,保持现有队形,立即突击。”栗田发出紧急命令。

实际上,这支美军舰群是C·斯普拉格海军少将指挥的护航航母小队,代号“塔菲3号”。

6时58分,“大和”号战列舰上的460毫米巨炮开始射击,美舰周围立即掀起了高达百米的巨浪。顷刻之间,日军各舰炮火齐鸣,美军被猛烈的炮火所覆盖。

C·斯普拉格拼命向金凯德呼救。金凯德及时向哈尔西通报,并要求他给予支援。7时30分,哈尔西电告金凯德:“我正率部攻击敌航母,难以脱身。”金凯德又下令镇守苏里高海峡的奥尔登多夫率战列舰编队火速北上支援斯普拉格。不料,奥尔登多夫回电:“此时油弹不足,尚需补给,即使不补给也要2个小时以后才能赶到。”

2个小时以后的第7舰队可能早已被日军舰队消灭了,莱特岛的运输船和堆积如山的滩头物资可能早就上西天了。怎么办?金凯德心急如焚。

此刻,在萨马岛海面上,斯普拉格正以16节的速度落荒而逃,而日舰以30节的高速穷追不舍。

日舰愈追愈近,施放烟幕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为了赢得时间,斯普拉格命令担任警戒的驱逐舰反扑过去,实施自杀性攻击。美军3艘驱逐舰奉命调转头来,迅速扑向日舰,一进入8000米有利射程后立即发射鱼雷。日军1艘巡洋舰被击中,其他日舰不得不暂停追击,进行规避。3艘美军驱逐舰不依不饶,仍然对日舰进行猛烈的炮击。

对于重铝厚甲的日军战列舰和巡洋舰来说,驱逐舰的火炮攻击尤如隔靴搔痒。相反,3艘美驱逐舰却被日舰的巨炮轰得百孔千疮,其中两艘迅速沉没。当日舰再次追近的时候,斯普拉格又命令4艘护卫舰冒死拦击,结果又是以卵击石,l艘沉没,3艘负伤失去了战斗能力。

至此,斯普拉格的招数已经用尽。栗田舰队横展在15海里宽的海面上,对美舰展开最后的“围剿”。l艘护航航母中弹后主机停车,减速掉队,9时7分,带着周身大火沉入海底。另外两艘护航航母也中弹数发,但由于仅穿透舰体而未爆炸,逃脱了厄运。

正当斯普拉格绝望之时,日舰突然停止了射击,转向回撤。身陷绝境的斯普拉格终于从死亡地狱中逃了出来。

原来,栗田舰队分得很散,“大和”号与大部分舰艇失去联系。栗田考虑到冲入莱特湾后的燃料问题,便下令停止追击,让其他舰向“大和”号靠拢。10时30分,栗田舰队集合完毕,开始南下。11时20分,航向东南,向最终目标——莱特湾进击。

12时30分,栗田对战场情况作出如下判断:因为与美航空母舰群交战而耗费了时间,失掉了策应苏里高方向部队的时机,因此不到午后不能冲入莱特湾;在午前的战斗中,根据美军“请求援助”和“2小时以后”的报文内容,美舰船不在湾内的可能性很大;随后窃听电报又得知:美方命令航空母舰飞机在塔克洛班基地着陆,又在莱特岛南面集中以多艘航母为主体的舰队,日方如冒险冲入湾内,在狭小海面无法自由行动,将受到美大量飞机的集中攻击,战况对日方十分不利。

基于上述判断,12时36分,栗田下达“全舰队北进”的命令。栗田想在莱特湾外与赶来支援的美军舰队再决战一场。

至此,日军派往莱特湾阻止美军登陆的三支舰队中的西村舰队被消灭,志摩舰队带伤撤离,栗田舰队已经到了莱特湾又命令“全舰队北进”。他们无一冲入湾内,致使湾内的美军从容地卸载那堆积如山的物资。

4.日军“神风”威力

1944年10月17日,刚刚就任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的大西泷治郎中将匆匆赶到菲律宾,企图挽救日本帝国日薄西山的命运。大西是日本“铁杆”军国主义分子山本五十六的心腹,也是策化偷袭珍珠港的核心人物之一,在日本海军航空界素有“瑰宝”之称。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时基地航空部队可投入战斗的飞机还不到100架。而且,这些飞机的性能极差,飞行员低劣的驾驶技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面对日本全线崩溃的危局,大西认为“最大效率地使用我们的微薄力量的惟一办法就是组织由‘零式’战斗机编成的敢死攻击部队,每架带上250千克炸药,俯冲撞击敌航母。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阻止住美军的锐利锋芒以挽救危局,此外别无他法。”大西的想法得到了许多狂热的日本飞行员的欣赏。10月19日深夜,大西召集第一航空舰队的精华,成立了以寻歼航母为目的的“神风”特别攻击队。

“神风”的典故源于公元15世纪中叶,元世祖忽必烈先后两次派出强大的船队攻打日本九州,每次都是在眼看日本就要被征服时,海上突然刮起强烈的台风,使蒙古人船毁人亡,全军覆没。素来崇尚神灵的日本国民便把这两次“葬元军入鱼腹、救日本于转瞬”的暴风称之为“神风”。

此时,正值日本法西斯气息奄奄、危在旦夕之际,他们幻想以“神风”带来天助神佑。

“神风”特别攻击队实施一种自杀性“肉弹”攻击的作战方法,即在机上装上大量的烈性炸药,置于飞行员座舱之前,一旦发现目标,就连人带机撞下去,其机头触及坚硬之物立即发生剧烈爆炸。

这种作战方法在太平洋战争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美日战争的第一天,即偷袭珍珠港战斗中,板田房太郎中尉就曾驾机撞向美军机场。首次有组织的自杀性攻击出现在1944年5月的比阿克岛登陆战中,日本为夺回其与南洋交通线上的要地,与美军发生了激烈战斗。27日,陆军第5飞行战斗队队长高田胜重少佐断然率4架飞机向驶近的美舰撞去,并撞沉了美舰。战后,日将此举通报全军,引起了军内外的震动。此次行动成为“神风”特攻战术的先导。“神风”机在升空对敌舰进行攻击时,一般分为战术小队,一个小队通常有特攻机3架,支援机2架。支援机从事领航、掩护与拦截美机作战、观察战果等任务,由老练的飞行员担任,特攻机则专事撞击目标,他们甘愿为日本法西斯“玉碎”。

24日6时30分,日军的6架自杀飞机在4架护卫机的掩护下,从棉兰老岛向北飞去,一架撞击了“桑提”号护航航母,另一架击中了“苏旺尼”号护航航母。“神风”初试威力。

25日上午10时50分,日军又派出9架自杀飞机。此时,莱特湾海面一片寂静。突然,美“范肖湾”号护航了母的了望哨发现9架日机直奔美航母编队而来。由于日机飞得很低,雷达没有发现,了望哨赶紧拉响了舰上的警报。就在美战斗机升空实施拦截时,日机又一下子爬到好几千英尺的高空。不一会儿的功夫,只见5架“零式”战斗机从高空中俯冲而下,朝着航母编队的方向飞来。这5架日机是由新婚不久的关行夫海军大尉率领的,其中一架“零式”战机扫着机枪朝着“基昆湾”号护航航母冲了下来。此时,“基昆湾”号上的舰员们还以为它会再次拉起来,不料它却直冲着航母左舷的狭窄通道拉去。只听一声巨响,飞机炸成碎片,“基昆湾”号甲板上顿时血肉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