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海战篇
44859100000010

第10章 北极航线战役(7)

早在1944年初,英国海军就决定在“提尔比兹”号修复被X艇所造成的损伤之前再发动袭击,力求击沉或重创它,以彻底消除对北极航线的威胁。由于德军采取了更为严密的防范措施,X艇已难再奏效,所以英军准备以航母舰载机进行攻击。计划出动2艘大型航母和4艘护航航母,搭载150架舰载机。为取得预期效果,英军组织参战的飞行员在地形与阿尔塔峡湾相似的洛奇·博奇尔湾进行了长达数月近似实战的临战训练。

1944年3月30日英国海军本土舰队司令弗雷泽上将亲自率领A编队,共有1艘大型航母、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下午,比塞特海军少将率领的B编队,共有1艘大型航母、4艘护航航母、3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分别从斯卡帕湾启航。原计划两编队于4月3日会合,4月4日发起攻击。由于北极海出现了少见的好天气,使盟军的北极护航运输船队遭到德军攻击的危险大大增加,弗雷泽当即立断,决定提前24小时发起攻击。

4月2日,A编队与B编队在阿尔塔峡湾西北2海里处会合。4月3日,攻击编队到达攻击阵位,航母开始起飞舰载机,第一波包括21架梭鱼轰炸机、10架海盗战斗机、10架恶妇战斗机、20架野猫战斗机,共61架。考虑到德军在阿尔塔峡湾设有防雷网,所以轰炸机不携带鱼雷,而是携带炸弹,总共携有7枚720千克穿甲弹、24枚225千克半穿甲弹、12枚225千克爆破弹、4枚270千克深水炸弹。战斗机的机枪都配备12.7毫米穿甲弹,海盗式负责空中掩护,恶妇式压制“提尔比兹”的舰炮,野猫式压制岸上的高炮。舰载机编队以超低空向目标飞去。德军发出了凄厉的空袭警报,虽然德军雷达早在5时05分就发现英机,但因值班人员时耽误了时间,所以直到15分钟后才发出警报。这时“提尔比兹”正在准备出航,来不及采取损管措施,有1/5的水密门还未关闭。5时20分,英机飞临上空,此时德军没有战斗机掩护,高射炮来不及开火,烟雾也未施放,英机的轰炸非常从容,仅一分钟就投下所有的炸弹。“提尔比兹”号舰身上共命中3枚720千克穿甲弹、5枚225千克爆破弹和1枚270千克深水炸弹。由于英军飞行员为确保命中率,投弹高度偏低,因此炸弹下落速度不够大,没能够炸穿主甲板。结果主甲板上伤痕累累,多处起火。还有1枚270千克深水炸弹落到右舷海里,在水下9米处爆炸。深水炸弹在水下爆炸比直接命中更具威力,强大的冲击波使德舰右舷凹进一个长15米、宽5米,深1米的大坑,龙骨严重变形。

5分钟后,英军航母起飞第二攻击波,原本和第一波机型、数量都一样,但有一架梭鱼因引擎故障而无法起飞,另一架梭鱼在编队时坠海,这样第二波就只有19架梭鱼和40架战斗机,共携2枚720千克穿甲弹、39枚225千克半穿甲弹、9枚225千克爆破弹、2枚270千克深水炸弹。6时32分,英机飞临目标上空开始轰炸。此时“提尔比兹”已被烟雾遮掩住,军舰和岸上的高炮也猛烈射击,有一架梭鱼在投弹前就被击落,另有一架因开关失灵无法投弹,其余17架梭鱼投下了所有的炸弹,共命中1枚720千克穿甲弹、2枚225千克半穿甲弹、2枚225千克爆破弹。炸毁了首楼和1座150毫米副炮,并将上甲板炸开一个直径近2米的破洞,还有1枚近失弹炸伤了右螺旋桨。空袭中,德军高炮火力非常猛烈,仅“提尔比兹”号上的高炮就发射506发105毫米炮弹、400发37毫米炮弹、8260发20毫米炮弹,加上岸上98门高炮的射击,共击落了英军2架梭鱼和1架野猫飞机。但这点损失与德舰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这次空袭,“提尔比兹”号又受到重创,舰员亡122人,伤316人。

1944年5月15日至8月,英国海军又4次出动航母,使用舰载机攻击了“提尔比兹”号,4次共出动舰载机284架次,投弹约200吨。但由于德军或是极为有效地利用烟雾掩护,或是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效果微乎其微。通过这几次的攻击,英国海军觉得以舰载轰炸机使用720千克穿甲弹的攻击很难取得成效,于是便与英国空军磋商,请求空军以重型轰炸机使用重磅炸弹进行攻击,空军欣然应允,派出了最精锐的第617中队和第9中队执行这一任务。

由于从苏格兰到阿尔塔峡湾的距离超出了“兰开斯特”重轰炸机的航程,所以英便和苏联商议,借用苏军机场,获得同意后,于9月11日,第617中队和第9中队从苏格兰起飞36架“兰开斯特”转场到苏联雅戈德尼克机场,由于地球北极的磁场变化干扰了飞机罗盘正常工作,加上飞行员地形不熟,只有30架飞机到达,另外6架则因迷航而返回。

4天后,英军从苏联雅戈德尼克起飞27架“兰开斯特”号轰炸机,其中21架各携1枚5500千克穿甲弹,另6架则携182千克炸弹,没有战斗机护航,以4800米高度取西北航向直取目标。在距目标50千米处,下降到3350米高度,分为4队,以间距1600米鱼贯而入。德军高炮火力猛烈,并施放大量烟雾。使得英军投下的炸弹只有1枚5500千克炸弹命中“提尔比兹”号的首部,炸开一条长14.6米、宽9.7米的大洞。还有大量近失弹在军舰四周爆炸,强烈的震动和冲击波使舰上许多光学仪器和火控设备损毁。英军参战的27架飞机无一损失,安然返航。

由于战局恶化,德军于1944年9月23日决定中止修复“提尔比兹”,将其调往挪威特罗姆塞港,作为浮动炮台为守军提供火力支援。10月15日,4艘拖轮驶入阿尔塔峡湾,将“提尔比兹”拖往新锚地。英军一架侦察机发现其踪迹,由于当时盟军在北极海没有护航运输船队,所以英军摸不清德军的意图,没有贸然进行攻击,只是派出飞机严密监视。10月18日,“提尔比兹”号驶入新锚地特罗姆塞港林根峡湾。德军原以为新锚地水深12米,而且淤泥下是岩基,军舰只要坐底2米就是岩石层,没有翻沉危险。后来发现锚地水深17米,淤泥下是砂层,一旦进水就有翻沉危险,德军只得计划投下2.8万立方米碎石填底来作为弥补。这一工程还未完成,英军的空袭就来临了。英国空军第617中队、第9中队出动32架经过改装增加航程的兰开斯特重轰炸机,直接从苏格兰沃西默思起飞。林根峡湾不像阿尔塔峡湾两侧有山峰环抱,而且水面开阔,因此德军施放的烟雾很快被风吹散,无法有效掩护军舰。只是天气不作美,海面上空阴云密布,英军飞机根本无法进行瞄准,只好胡乱投弹,结果“提尔比兹”号只挨了一枚近失弹,并无大碍。英机在空袭中有一架飞机被击伤,飞往瑞典紧急迫降。

1944年11月12日,天空晴朗,英军第617中队、第9中队又从苏格兰沃西默斯起飞29架兰开斯特,前往攻击。为麻痹德军,英机没有编队,以单机分散飞向目标。直到距目标50千米处才会合集中,然后再分为4队,直扑“提尔比兹”。早上8时许,德军雷达就发现一架英机正在飞来,不久,又陆续发现另3架英机,“提尔比兹”号舰长荣格海军上校接到报告后,要求负责空中掩护的驻巴杜福斯机场的战斗机起飞拦截,但该机场的指挥官以敌情不明为由拒绝出动战斗机。8时28分,“提尔比兹”号上的了望哨已发现来袭的英机,附近岸上的发烟装置开始施放烟雾。随即,德军高炮和舰上的火炮开始射击。9时41分,英机飞临锚地开始轰炸,一连有4枚5500千克重磅炸弹命中目标,“提尔比兹”号左舷被炸开长67米的破口,海水大量涌入,舰体开始左倾。几分钟后,左倾达到70°,而且燃起的大火蔓延到C炮塔的弹药库,引起大爆炸。不久,左倾135°,终于翻沉在挪威特罗姆塞以西4海里的林根峡湾哈依岛南侧海域。全舰有902人随舰沉没。

“提尔比兹”号从未参加过任何一场堂堂正正的海战,但是作为一艘超级战舰,它的存在迫使英国海军本土舰队在北海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丝毫不敢掉以轻心。1942年7月3日,它的出航迫使盟军的PQ-17护航运输船队解散了护航队,召回了护航舰,最后使得失去保护的运输船遭到惨重损失,而“提尔比兹”号在这场战斗中竟然一炮未发就大获全胜,这就是它的价值!

为了击沉这艘超级战列舰,英军曾出动过人操鱼雷、袖珍潜艇,还组织过13次大规模空袭,出动过600架次飞机。历时多年才如愿以偿。英军表现出的执着和顽强精神,令人敬佩。

9.北极航线的胜利终结

1944年5月,美英为全力准备诺曼底登陆战役,暂停了北极航线。

随着诺曼底战役的胜利结束,同盟国决定再次开通北极航线。1944年8月15日,JW-59船队从英国埃韦湾起航,该船队共编有33艘运输船、1艘救生船以及11艘根据租借法案移交苏联的美国猎潜艇,护航兵力为2艘护航航母、1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和11艘护卫舰。

8月17日,英国移交给苏联的“君主”号战列舰更名为“阿尔汉格尔斯克”号,由苏军官兵驾驶,在1艘驱逐舰的护卫下从斯卡帕湾出发。出海后不久便与赶来接应的苏军8艘驱逐舰会合,一起掩护JW-59船队直至熊岛以西海域,再离开船队直接驶往科拉湾。

刚接替弗雷泽出任本土舰队司令的亨利·穆尔海军上将亲自率领本土舰队主力于8月18日从斯卡帕湾出海。这支舰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穆尔率领的由3艘航母、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另一部分则由2艘护航航母、1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此外还有2艘油船在4艘护卫舰掩护下,随同舰队行动,以便随时提供海上加油,这支舰队出海的目的就是为JW-59船队提供远距掩护,并出动舰载机攻击当时德军尚未丧命的德军“提尔比兹”号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