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选处方
(1)桑菊饮加减:桑叶10g,菊花10g,杏仁10g,连翘10g,黄芩6g,薄荷6g(后下),蝉蜕6g,桔梗5g,甘草5g,芦根10g。加水煎服。用于风热感冒夹惊者。
(2)退热方:大青叶10g,连翘10g,薄荷6g(后下),蝉蜕6g,荆芥10g,白僵蚕6g,桔梗5g,甘草5g。每日2剂,每4小时服药1次。加水煎服。用于风热感冒夹惊者。
(3)小儿金丹片:每片0.3g。每次1岁以下1片,1岁以上2~3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风热动风证。
(4)小儿回春丹:每粒0.3g。每次1岁以下1粒,2~3岁2~3粒,每日2次。口服。用于风热动风证。
(5)小儿清咽颗粒:每次1岁以内3g,2~5岁6g,6岁以上9g,每日2~3次。口服。用于风热动风证偏于咽喉不舒者。
(6)柴蝉汤:柴胡、黄芩、僵蚕、赤芍、连翘各10g,蝉蜕、枳壳各6g。加水煎服,或保留灌肠。用于外感发热有热惊史者。
2暑热动风证:多见于夏季。发热,有汗,头痛,恶心呕吐,烦躁惊惕,突然惊厥,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治宜清暑化湿,解热定惊。
基本处方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6g,厚朴6g,鲜扁豆花12g,银花10g,连翘10g,藿香8g,僵蚕10g,蝉蜕6g,大豆卷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清络饮合香薷饮加减:鲜荷叶20g,鲜银花12g,西瓜翠衣30g,鲜丝瓜皮18g,鲜竹叶12g,香薷6g,厚朴6g,鲜扁豆花12g,蝉蜕6g,鲜薄荷12g(后下)。加水煎服。用于暑邪感冒,有高热惊厥史者。
(2)香菊感冒颗粒:每次1~3岁1/3袋,4~9岁1/2袋,10~14岁1袋,每日3次。口服。用于暑邪感冒。
(3)藿香正气水:每次6岁以下3ml,7~9岁5ml,10~14岁10ml,每日2次。口服。用于暑邪感冒挟湿者。
(4)金银花10g,连翘8g,蚤休8g,薄荷6g(后下),香薷6g,以水浓煎至100ml,每次50ml,保留灌肠,每日2次。用于暑邪感冒。
(5)香薷30g,柴胡30g,扁豆花30g,金银花50g,连翘50g,豆豉50g,鸡苏散50g(包煎),石膏50g(先煎),板蓝根50g。煎水3000ml,候温沐浴。每日1~2次。用于暑热动风证。
3湿热动风证:身热不扬,或高热持续,汗出热不解,困倦乏力,精神不振,突然惊厥,伴恶心呕吐,纳差,或腹痛腹泻,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熄风定惊。
基本处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煨葛根10g,黄芩8g,黄连3g,马鞭草12g,车前子10g(包),金银花10g,连翘10g,钩藤10g(后下),珍珠母20g(先煎),石菖蒲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连朴饮加减:黄连5g,厚朴8g,栀子8g,金银花10g,生石膏20g(先煎),鸡苏散10g(包煎),半夏8g,石菖蒲10g,钩藤10g(后下),茯苓10g。加水煎服。用于湿热动风证。
(2)葛根芩连微丸(片、冲剂):丸剂:每次5岁以下1g,6~9岁2g,10~14岁3g,每日3次。片剂:每次1~3岁1片,4~6岁2片,7~9岁3片,10~14岁4片,每日3次。冲剂:每次1~3岁1g,4~9岁2g,10~14岁3g,每日3次。口服。用于湿热动风证腹泻者。
警示
1惊厥发作时,切勿强制按压,以防骨折,应将患儿平放,头侧位,并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放于上下牙齿之间,以防咬伤舌体。
2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涎壅盛者,随时吸痰,同时注意给氧。
3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及脉搏情况,防止突然变化。
4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温湿敷,或35%酒精擦浴。若体温不降,可服解热镇痛药,如美林、泰诺林等。
5对高热惊厥者应立即控制惊厥发作,解除高热,治疗原发病,预防复发。惊厥持续状态时,除选用迅速有效的抗惊厥药物外,可在必要时给予吸氧、降温、纠正低血糖、降低颅内压等治疗,必须结合西医药积极救治。
§§§第九节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引起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等。由于各种病因不一,其发病季节、年龄也较为分散,以散发为主,偶见某些病毒造成流行发病。本病病情轻重差别较大,轻者有发热或不发热、头痛、嗜睡、精神异常等,2周左右可获痊愈;重者发热、昏迷、抽搐,病后可留下各种后遗症。本病属于中医学“温病”、“急惊风”范畴。
诊断要点
1有各种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前或病程中可有不同热型的发热等感染证据。
2发热,头痛,呕吐,婴幼儿前囟饱满,有烦躁、嗜睡,或表现其他各种精神症状,或抽搐。症状及体征表现多种多样、轻重不一。
3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或增高,蛋白、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部分患儿脑脊液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
4脑电图检查:多以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征。少数呈现与体征一致的局灶性改变或有癫痫性放电。
5颅脑CT检查:可见多个或单个大小不等、界限不清的低密度灶或白质区大片低密度改变。
辨治原则
本病辨证重在辨热、痰、风,病位在心、肝、脑窍,在分辨邪气时,应区分是热为主,痰为主,或是痰热、痰火互结。疾病初期可见温热病毒初犯肺卫,表证未解,邪气未清,病情迅速恶化,痰热壅盛,热炽生惊动风,痰浊蒙闭清窍,后期经络受邪,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可出现肢体瘫痪,日久耗气伤阴,病机由实转虚,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在急性期治以清热涤痰为主,辅以开窍熄风、活血通络;恢复期以益气养阴为基本治疗原则。
处方
1痰热壅盛证:发病急骤,壮热烦躁,神志不清,或昏聩不省,或谵语妄动,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肢体阵发性抽搐,喉中痰鸣,辘辘有声,口干喜饮,呕吐痰涎,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数。治宜清热解毒,涤痰镇惊。
基本处方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20g(先煎),知母10g,黄芩10g,栀子8g,水牛角15g(先煎),玄参10g,石菖蒲10g,天竺黄8g,浙贝母8g,甘草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生大黄8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蝉蜕8g,钩藤10g(后下),生地黄10g,板蓝根15g,金银花10g,太子参15g,甘草8g。加水煎服或鼻饲。用于痰热壅盛证。
(2)小儿回春丹:每次1岁以下1丸,1~2岁2丸,每日2次。口服。用于痰热壅盛证。
(3)生石膏50g(先煎),生地黄15g,僵蚕15g,钩藤12g(后下),知母10g,赤芍10g,牡丹皮10g,石菖蒲10g,生大黄6g,全蝎3g。浓煎200~400ml。3岁以上者,每日1剂,分2次直肠点滴。用于痰热壅盛证。
2痰气郁结证:发病较缓,神志抑郁,心神不宁,精神恍惚,目光呆滞,表情淡漠,自言自语,年长儿悲伤欲哭,善叹息,胸闷,短暂性痴呆,反应迟钝,婴儿哭闹,食欲差,小便失禁,舌淡红,苔白或薄白少腻,脉滑。治宜涤痰开窍,顺气解郁。
基本处方涤痰汤加减。半夏8g,天竺黄10g,浙贝母8g,石菖蒲8g,陈皮8g,郁金10g,胆南星8g,朱茯神8g,远志6g,甘草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大青叶60g,生大黄18g,大蓟15g,牛蒡子15g,瓜子金12g。共研细末,以水酒或食醋调膏,敷双足心并固定,每日1次。用于痰气郁结证。
3痰火上扰证:性情急躁,神识昏乱,两目怒视,不知秽洁,骂詈不避亲疏,面红目赤,毁物伤人,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肝泻火,涤痰醒神。
基本处方生铁落饮加减。生铁落20g(先煎),钩藤10g(后下),胆南星8g,浙贝母10g,青礞石20g(先煎),石菖蒲8g,远志6g,朱茯神8g,甘草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镇肝豁痰汤加减:龙齿15g(先煎),牡蛎15g(先煎),珍珠母20g(先煎),代赭石20g(先煎),礞石20g(先煎),石菖蒲10g,广郁金10g,天竺黄10g,法半夏8g,陈皮6g。加水煎服。用于痰火上扰证精神异常者。
(2)礞石滚痰丸:每次3~5丸,每日3次。口服。用于痰火上扰证。
4痰阻经络证:神识不清,或神志朦胧,肢体无力,瘫痪,或面瘫、斜视,言语不清,吞咽不利,口角流涎,张口困难,舌体偏斜,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滑。治宜涤痰通络,活血化瘀。
基本处方指迷茯苓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半夏8g,茯苓10g,胆南星8g,郁金10g,天竺黄10g,桃仁8g,红花6g,赤芍10g,地龙10g,甘草3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十味温胆汤加减:半夏8g,茯苓10g,竹茹10g,枳实10g,石菖蒲10g,远志6g,龙齿30g(先煎),鸡血藤10g,白僵蚕10g,陈皮5g。加水煎服。用于痰阻经络证。
警示
1本病是危急重症,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神志、瞳孔等改变,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抢救治疗。
2对昏迷患儿,喉中有痰时要随时吸痰,防止痰液堵塞而窒息。
3昏迷、瘫痪患儿每2~4小时翻身1次,每日用热水擦洗全身1次,防止发生褥疮。
§§§第十节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病菌感染所引起的脑膜炎症。临床以发热、头痛、呕吐、惊厥、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改变为特征表现,婴儿以前囟饱满为主要特点。本病是儿童,特别是婴幼儿中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属于中医学“温病”、“急惊风范畴”。本病多数起病急骤,病情危重,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均较高,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之一。
诊断要点
1近期有化脓菌感染史。
2全身中毒症状,出现发热,拒食,烦躁,嗜睡,精神萎靡等,重症出现惊厥、昏迷甚至休克。
3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婴儿前囟饱满,常尖叫,易激惹,严重者可致脑疝,呼吸衰竭。
4脑膜刺激症:颈项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也可有不同部位的肢体瘫痪,颅神经麻痹,及深浅反射的改变。
5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甚至成脓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多在1×109/L以上,甚至高达10×109/L以上。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占绝大多数。糖定量降低,蛋白显著增加。涂片查菌以明确病原菌,同时应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辨治原则
本病因毒热侵脑而致,毒热炽盛,化腐成脓,脓积脑内,辨证重在辨邪正消长和转化。治疗以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为主,据兼症不同而佐以清心开窍,平肝熄风,活血化瘀等法。阳气欲脱者,及时回阳固脱。
处方
1毒热上犯证:近期感冒,肺炎等感染史,发热持续,头痛,甚则昏迷,惊厥,喷射状呕吐;新生儿及婴儿拒乳,烦闹不安,啼哭尖叫,双目凝视,囟门饱满,舌红,苔黄,指纹紫滞。
基本处方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20g(先煎),知母10g,黄芩10g,黄连3g,栀子6g,生地黄12g,玄参8g,牡丹皮10g,生甘草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黄连3g,黄柏10g,黄芩10g,连翘10g,大黄6g,栀子6g,金银花15g,知母8g,厚朴6g,石斛6g。水煎成200ml,每4小时服30ml,昏迷者用鼻饲法。用于毒热上犯证。
(2)全蝎3g,胆南星9g,钩藤9g(后下),菊花9g,生石决明15g(先煎),羚羊角粉0.3g(冲服)。水煎待温鼻饲。用于毒热上犯证。
(3)小儿回春丹:每次5丸,每日2次,鲜芦根水送服。用于毒热上犯证。
2脓毒内积证:发热持续不退,头痛不止,惊厥,昏睡,囟门凸起,颈项强直,或见失明,耳聋,肢体瘫痪,舌红,苔黄腻。治宜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基本处方银花解毒汤加减。金银花15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12g,生薏苡仁10g,生地黄12g,皂角刺10g,丹皮12g,黄连3g,生甘草6g。加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