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44839400000030

第30章 血液系统疾病(5)

(6)复方益血散:鹿衔草、还阳参各100g,紫丹参50g。上药洗净晒干,共为细末,取鲜猪肝50g,剁细与药拌匀,加白蜜一匙及水半碗,蒸后食用,每日1次。用于气不摄血证。

4虚火伤络证:全身散在瘀点瘀斑,下肢为甚,时发时止,鼻衄齿衄,血色鲜红,低热盗汗、手足心热,腰酸腿软,心烦颧红,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基本处方大补元煎合茜根散加减。生地10g,丹皮10g,玄参10g,龟板20g(先煎),女贞子10g,旱莲草15g,茜草15g,侧柏炭10g,阿胶10g(烊化)。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丹皮12g,鳖甲15g(先煎),生地10g,知母10g,青蒿10g。加水煎服。用于阴虚内热证。

(2)黄芪鳖甲汤:黄芪12g,鳖甲15g(先煎),地骨皮10g,秦艽10g,生地10g,当归9g,知母9g,茜草根15g,藕节15g。加水煎服。用于阴虚内热证。

(3)生地10g,知母10g,丹皮10g,旱莲草15g,女贞子10g,阿胶10g(烊化),黄柏6g,茜草炭15g。加水煎服。用于阴虚内热证。

(4)知柏地黄丸(片):片剂:每次6岁以下1~2片,7~10岁3~4片,11~14岁5~6片,每日3次。浓缩丸:每次6岁以下1~4丸,7岁以上5~8丸,每日2次。口服。用于阴虚内热证。

(5)二至丸:每次6岁以下1/3丸,7~9岁1/2丸,10~14岁1丸,每日2~3次。口服。用于阴虚内热证。

(6)龟板阿胶汤:将龟板1块,洗净击碎,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1小时,加入适量洗净的熟地黄、丹皮、白茅根。再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50分钟,滤取药汁,阿胶10g烊化冲入之。早晚空腹服食,每日1剂。用于阴虚内热证。

5脾肾阳虚证:皮肤紫癜色暗或暗淡,出血广泛,以下部为主,或伴鼻衄、齿衄,面色少华,形寒肢冷,头晕气短,纳少便溏,精神困倦,舌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或细弱。治宜温补脾肾,益血生髓。

基本处方右归丸加减。生地10g,熟地10g,山药10g,枸杞子10g,山萸肉10g,菟丝子10g,鹿角胶6g(烊化),补骨脂6g,当归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金匮肾气丸:每次6岁以下3g,7~10岁6g,11~14岁9g,每日2~3次。口服。用于脾肾阳虚证。

(2)胚宝胶囊:每次6岁以下1粒,7~10岁2粒,11~14岁3粒,每日3次。口服。用于脾肾阳虚证。

(3)龟鹿二仙膏:每次6~10岁5g,11~14岁10g,每日3次。口服。用于脾肾阳虚证。

(4)龟鹿补肾丸:每次6岁以下1/3丸,7~10岁1/2丸,11~14岁1丸,每日2次。口服。用于脾肾阳虚证。

警示

1急性型症状明显,血小板极低、出血倾向重,应注意神志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出血,可配合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

2出血重致严重贫血者可输新鲜血,急性大量出血可输浓缩血小板。

3对长期或间断存在重度出血,应用各种药物治疗无效或长期大量激素方能维持止血,病程在1年以上的病儿可行脾切除手术。

§§§第七节血友病

血友病是先天性凝血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有家族史,通过女性遗传而男性发病。血浆中抗血友病球蛋白减少。血友病A,即因子桒(抗血友病球蛋白,AHG或AHF)缺乏症;血友病B,即因子桖(血浆凝血活酶成分,PTC)缺乏症;以上两病均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女性传递,男性发病;血友病C,现多为因子桘或血浆凝血活酶前质(PTA)缺乏症,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两性均可发病,较罕见。其共同特点为终身在轻微损伤后发生长时间出血。本病属于中医学“血证”范畴。

诊断要点

1血友病A大多有家族史,血友病B约1/3有家族史,血友病C少数有家族史。

2血友病A和B可在新生儿期发病,但大多在1岁左右发病;发病愈早,症状愈重。重症病儿自幼年起自发性出血,反复关节腔或深部组织出血,并常导致关节畸形;中型病儿于轻微损伤后严重出血,自发出血较少;轻型病儿轻微损伤或手术后出血严重,无自发性出血,亚临床型仅于严重损伤或大手术后有出血倾向。

3实验室检查: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消耗不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异常。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功能等均正常。血中凝血因子桒,因子桖和因子桘活性降低。

辨治原则

本病以八纲、气血、津液辨证论治为原则。出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轻者,以衄血为主,或轻微外伤则出血不止;重者,关节腔、肌肉出血,形成血肿;更甚者,出现内脏出血之便血、尿血及颅内出血之头痛、嗜睡、神昏、抽搐、瘫痪等危重症状。临证时除掌握出血部位、量、颜色等外,还应注意伴随症状,为辨别寒热虚实提供依据。初起实多虚少,以实热为主,治宜清热泻火为要;中后期虚多实少,或为阴虚火旺,或为气血虚弱,治宜扶正补虚为主。虚实夹杂者,斟酌虚实情况,或以祛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在运用止血药的同时,应注意止血活血,做到止血不留瘀。对内脏出血更应如此。

处方

1血热妄行证:鼻衄、齿衄、肌衄,舌衄,肢体血肿,灼热疼痛,关节红肿热痛,或便血,尿血,甚或头痛如裂,呕吐,神昏,肢体瘫痪,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基本处方清营汤加减。水牛角20g(先煎),生地10g,玄参10g,麦冬10g,焦栀子10g,地骨皮10g,紫草15g,大青叶15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羚羊角粉1~3g(另服),水牛角20g(先煎),丹皮10g,生地10g,麦冬10g,乳香6g,没药6g。加水煎服。用于血热妄行证伴关节肿痛者。

(2)犀角地黄丸:每次1~3岁1/2丸,4~6岁1丸,7~9岁1.5丸,10~14岁2丸,每日2次。口服。用于血热妄行证。

(3)小儿羚羊散:每次1岁0.3g,2岁0.375g,3岁0.5g,每日3次。口服。用于血热妄行证。

(4)连翘败毒丸(膏):丸剂:每100粒重6g。水丸每次1~3岁2g,4~6岁3g,7~9岁4g,10~14岁6g,每日2次。膏剂:每次1~3岁5g,4~6岁7.5g,7~9岁10g,10~14岁15g,每日2次。口服。用于血热妄行证,热毒甚者。

(5)紫草丸:每次1~3岁1/4丸,4~6岁1/3丸,7~9岁1/2丸,10~14岁1丸,每日2次。口服。用于血热妄行证。

(6)复方大青叶合剂:每次0.5~1ml/kg(一次不超过30ml),每日2~3次。口服。用于血热妄行证。

2阴虚火旺证:鼻衄、齿衄、肌衄,口干燥,心烦哭吵,入夜尤显,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红,苔少,脉细数或指纹淡紫。治宜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基本处方滋阴清热饮加减。生地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5g,栀子10g,藕节15g,龟板胶10g(烊化),三七粉10g(冲服)。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杞柏地黄汤加味:枸杞子、侧柏叶、生地各20g,女贞子、茜草各10g。加水煎服。用于肝肾阴虚证。

(2)六味地黄丸(片):片剂:每次6岁以下1片,7~10岁2片,11~14岁3~4片,每日2次。浓缩丸:每次6岁以下1~4丸,7岁以上5~8丸,每日2次。口服。用于肝肾阴虚者。

(3)知柏地黄丸(片):片剂:6岁以下每次1~2片,7~10岁3~4片,11~14岁5~6片,每日3次。浓缩丸:每次6岁以下1~4丸,7岁以上5~8丸,每日2次。口服。用于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者。

(4)二至丸:蜜丸:每丸6g。每次6岁以下1/3丸,7~9岁1/2丸,10~14岁1丸,每日2~3次。水丸:每次6~9岁3g,10~14岁6g,每日2~3次。口服。用于肝肾阴虚证。

(5)金水宝胶囊(片):每次6岁以下1~2粒,7~9岁3~4粒,10~14岁5粒,每日3次。口服。用于肝肾阴虚证。

(6)杞菊地黄口服液(丸,片,胶囊):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丸剂:每次1丸,每日2次。片剂:每次3~4片,每日3次。胶囊剂:每次5~6粒,每日3次。口服。用于肝肾阴虚证。

3气血两虚证:鼻衄、齿衄、肌衄,或便血,尿血,形瘦神疲,气短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弱或指纹淡红。治宜补益气血,摄血生血。

基本处方当归补血汤加减。炙黄芪15g,当归10g,党参10g,炙甘草6g。熟地10g,旱莲草15g,仙鹤草15g,鹿角胶10g(烊化)。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人参补膏:每次6岁以下3g,7~10岁4~6g,11~14岁7~10g,每日3次。口服。用于气血两虚证。

(2)血宝胶囊:每次6岁以下1粒,6岁以上2粒,每日3次。口服。用于气血两虚证偏于肝肾亏虚者。

(3)十全大补膏:每次6岁以下3~6g,7~10岁6~9g,11~14岁9~15g,每日2~3次。口服。用于气血两虚证。

(4)八珍冲剂:每次6岁以下1/2袋,6岁以上1袋,每日2~3次。口服。用于气血两虚证。

(5)人参养荣丸:每次6岁以下3g,7~9岁5g,10~14岁10g,每日2次。口服。用于气血两虚,心悸气短者。

(6)人参归脾丸:每次6岁以下1/3丸,7~9岁1/2丸,10~14岁1丸,每日2次。口服。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者。

(7)阿胶补血膏:每次6岁以下10g,7~9岁15g,10~14岁20g,每日2次。口服。用于气血两虚证。

警示

1血友病是需终身替代治疗的疾病,必要时输注凝血因子,并根据出血程度输注血浆或全血。

2避免外伤及不必要的手术,化验抽血后要按压数分钟,避免股静脉抽血。

3严重者出现颅内出血、内脏出血、咽喉或颈部血肿,应及时做好抢救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