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处方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大黄5g(后下),黄连3g,黄芩10g,炒竹茹6g,法半夏8g,陈皮6g,连翘10g,莱菔子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3g,茯苓10g,枳实6g,厚朴6g,泽泻10g,半夏6g,竹茹8g,制大黄5g,连翘10g,甘草5g。加水煎服。用于胃热炽盛证。
(2)木香槟榔丸:每次6岁以下2~3g,7~10岁4~5g,11~14岁5~6g,每日2~3次。口服。用于胃热炽盛证。
(3)左金丸:每次6岁以下1~2g,7~14岁2~3g,每日2~3次。口服。用于胃热炽盛证。
4湿困中焦证:胃脘痞满,胀闷不舒,按之腹软而痛,纳差食减,口干而腻,头身沉重,肢软乏力,小便黄热,大便滞而不爽,或兼见发热恶寒,舌质红,苔白黄而腻,脉濡细或濡数。治宜化湿和中,理气止痛。
基本处方平胃散加减。苍术10g,川朴6g,陈皮6g,半夏6g,白术10g,茯苓10g,枳实8g,焦山楂10g,生姜5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藿朴夏苓汤加减。藿香10g,佩兰10g,制半夏8g,姜竹茹10g,黄连3g,木香6g,佛手片6g,薏苡仁10g,莱菔子10g。加水煎服。用于湿困中焦证。
(2)法半夏10g,陈皮6g,茯苓10g,枳壳10g,炒薏苡仁10g,大腹皮10g,厚朴6g。加水煎服。用于湿困中焦证。
(3)异功散加减:党参10g,白术10,茯苓10g,甘草5g,陈皮6g,焦神曲10g,苍术10g,扁豆10g,生姜5g。加水煎服。用于湿困中焦证。
5肝胃不和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及两胁,情志不畅时更甚,或呕吐吞酸,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基本处方四逆散合小半夏汤加减。醋柴胡6g,炒白芍10g,炒枳壳10g,蒲公英15g,青皮6g,姜半夏6g,元胡10g,郁金10g,生甘草5g,焦山楂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逍遥丸:每次6岁以下1~2g,7~10岁2~3g,11~14岁3~6g,每日2~3次。口服。用于肝胃不和证。
(2)气滞胃痛冲剂:每次6岁以下3~5g,7~10岁5~10g,11~14岁10~15g,每日2~3次。口服。用于肝胃不和证。
(3)柴胡疏肝丸:每次1~3岁1~2g,4~6岁3~4g,7~9岁5~6g,10~14岁6~9g,每日3次。口服。用于肝胃不和证。
(4)越鞠丸:每次3~7岁2g,7岁以上3g,每日2次。口服。用于肝胃不和证。
6瘀血阻络证:胃脘疼痛,灼痛刺痛,痛有定处,持续不已,拒按,食后疼痛加重,或伴呕血,黑便,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瘀斑,苔白,脉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基本处方桃红四物汤加减。党参10g,当归10g,赤芍10g,桃仁10g,五灵脂10g,蒲黄10g(包),白术10g,茯苓10g,三七粉5g(分2次冲服)。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元胡止痛片:每次6岁以下2~3g,7~10岁4~5g,11~14岁5~6g,每日2~3次。口服。用于瘀血阻络证。
(2)云南白药:散剂:每瓶4g,保险子1粒。每次6岁以下0.1g,7~9岁0.2g,10~14岁0.25~0.5g,每日4次。胶囊剂:每板16粒,每粒0.25g,另装保险子1粒。每次6岁以下1/2粒,7~9岁1粒,10~14岁1~2粒,每日4次。口服。凡遇较重者可先服保险子1粒,一般轻症不必服用。用于瘀血阻络证。
7脾胃虚寒证: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断,喜按喜温,得食痛减,时吐清水,纳食不振,神疲乏力,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弱。治宜温中散寒,益气健脾。
基本处方黄芪建中汤加减。炙黄芪15g,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桂枝5g,陈皮6g,制半夏6g,白芍10g,炙甘草5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附子理中丸:每次6岁以下3g,7~10岁6g,11~14岁9g,每日3次。口服。用于脾胃虚寒证。
(2)理中丸:每次6岁以下3g,7~10岁6g,11~14岁9g,每日2次。口服。用于脾胃虚寒证。
(3)丁萸理中丸:每次6岁以下3g,7~10岁6g,11~14岁9g,每日3次。口服。用于脾胃虚寒证。
(4)虚寒胃痛冲剂:每次6岁以下1/3袋,7~10岁1/2袋,11~14岁1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脾胃虚寒证。
(5)小建中合剂:每次1~3岁5ml,4~6岁10ml,7~9岁15ml,10~14岁20ml,每日3次。口服。用于脾胃虚寒证。
8胃阴不足证:胃脘隐隐灼痛,食少或饥不欲食,烦渴思饮,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弦。治宜养阴益胃。
基本处方益胃汤加减。太子参20g,沙参10g,玉竹10g,炙黄芪15g,淮山药15g,麦冬10g,天冬10g,白术10g,乌梅10g,薏苡仁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百合15g,丹参12g,白芍10g,乌梅10g,石斛8g,砂仁2g(后下)。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温服。用于胃阴不足证。
(2)沙参山药汤加减:北沙参30g,山药30g,石斛10g,生地10g,白芍10g,薏苡仁10g,甘草5g。加水煎服。用于胃阴不足证。
(3)生谷芽15g,生麦芽15g,沙参12g,麦冬12g,玉竹10g,瓜蒌仁10g,生地10g,当归10g。加水煎服。用于胃阴不足证。
(4)胃乐宁:每次1~3岁1片,4~6岁2片,7~9岁3片,10~14岁4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胃阴不足证。
警示
1宜卧床休息,进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停食1、2餐。不吃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2有严重出血时应按上消化道出血处理。
§§§第七节消化性溃疡
小儿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上以周期性脘腹疼痛,伴呕吐、泛酸、嗳气,甚则呕血、便血为特征。多由饮食不节所致,较大儿童可与情志失调有关。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冬春或秋冬气候骤变时发病率较高。本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
本病在儿科发病率不高,但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儿童期消化性溃疡因年龄阶段不同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年龄愈小,症状愈不明显。如新生儿期多为应激性溃疡,主要症状为呕血、便血和胃及十二指肠穿孔;婴幼儿期主要症状为反复呕吐、生长停滞和胃肠道出血;学龄前期常为脐周疼痛,食后常加重,食欲差,反复呕吐或胃肠道出血;学龄期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呈周期发作,多为钝痛,进食后可减轻或完全缓解。
诊断要点
1有暴饮暴食病史,或家族中有本病患者。
2以胃脘部疼痛不适为主症,常伴痞闷、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发病常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累受寒等有关。
3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常用方法,看到胃、十二指肠壁龛影即可确诊。纤维内窥镜安全可靠,诊断率高,有条件者应作为首选方法,尤其对有疑似溃疡病症状而X线检查可疑或阴性的患者更应进行内窥镜检查。大便隐血试验:素食3天后检查,阳性者提示溃疡活动。
辨治原则
本病基本病机为脾胃纳运升降失常,气血瘀阻不畅,即所谓不通则痛。治疗多用理气止痛之通法,使气血通畅,纳运复常。寒凝者当散寒行气,食积者当消积导滞,气滞者当疏肝理气,肝郁化火者当疏肝泄热,血瘀者当活血化瘀,阳虚者当温阳益气,阴亏者当养阴益胃。
处方
1寒邪客胃证:胃痛暴作,疼痛剧烈,恶寒喜暖,得温则减,遇寒痛甚,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或呕吐清水痰涎,舌质淡,苔白,脉弦紧或弦迟,指纹淡红。治宜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基本处方良附丸加减。高良姜5g,香附5g,干姜5g,陈皮5g,吴茱萸5g,姜半夏8g,苏梗10g,白芍10g,生甘草5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良附丸:每次6岁以下2~3g,7~10岁4~5g,11~14岁6g,每日2~3次。口服。用于寒邪客胃证。
(2)丁桂散:每次1~3岁0.2g,4~6岁0.4g,7~9岁0.6g,10~14岁1g,每日2~3次。外用。药粉少许置于膏药中,贴敷脐部或患处。用于寒邪客胃证。
2饮食积滞证:胃脘胀满,嗳腐吐酸,呕吐不消化食物残渣或乳块,吐食或矢气后痛减,纳差,泄泻或大便不爽,舌体胖质红,苔垢腻,脉滑,指纹紫滞。治宜消积导滞,和胃止痛。
基本处方保和丸加减。焦山楂10g,焦神曲10g,姜半夏5g,陈皮5g,茯苓10g,连翘10g,莱菔子10g,枳壳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鸡内金10g,香橼皮10g,广木香5g,槟榔10g,莱菔子10g。共研细末。每次0.5~1g。口服。用于饮食积滞证。
(2)保和丸:每次6岁以下2~3g,7~10岁3~4g,11~14岁6g,每日2~3次。口服。用于饮食积滞证。
(3)枳实导滞丸:每次6岁以下2~3g,7~10岁3~4g,11~14岁6g,每日2~3次。口服。用于饮食积滞证。
(4)胃得安片(冲剂、胶囊):片剂:每次6岁以下1片,7~9岁2片,10~14岁3~4片,每日3~4次。冲剂:每次6岁以下1/3袋,7~10岁1/2袋,11~14岁1袋,每日3次。胶囊:每次6岁以下1粒,7岁以上2粒,每日3~4次。口服。用于饮食积滞证。
3湿热中阻证:痛势急迫,胃脘部灼热拒按。患儿啼哭,烦躁不宁,易发脾气,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宜清热化湿,理气和胃。
基本处方加味温胆汤加减。黄连3g,法半夏6g,陈皮6g,茯苓10g,竹茹6g,枳壳10g,胆南星6g,芦根10g,甘草5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木香槟榔丸:每次6岁以下2~3g,7~10岁3~4g,11~14岁6g,每日2~3次。口服。用于湿热中阻证偏于大便干结者。
(2)左金丸:每次6岁以下2~3g,7~10岁3~4g,11~14岁6g,每日2~3次。口服。用于湿热中阻证易发脾气者。
4肝气犯胃证:胃脘胀痛,攻撑走窜,嗳气频繁,或呕吐酸水,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基本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醋柴胡5g,香附6g,枳壳8g,陈皮6g,郁金10g,川芎6g,白芍10g,甘草5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瓦楞子15g(先煎),黄芩10g,炒枳壳10g,青皮8g,陈皮6g。每日1剂,加水煎服。分3~4次温服。用于肝气犯胃证。
(2)逍遥丸:每次6岁以下2~3g,7~10岁3~4g,11~14岁6g,每日2~3次。口服。用于肝气犯胃证。
(3)气滞胃痛冲剂:每次6岁以下3~5g,7~10岁5~10g,11~14岁10~15g,每日2~3次。口服。用于肝气犯胃证。
(4)胃苏冲剂:每次6岁以下1/3袋,7~10岁1/2袋,11~14岁1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15日为1疗程,可服1~3个疗程。口服。用于肝气犯胃证。
(5)柴胡疏肝丸:每次6岁以下2~3g,7~10岁3~4g,11~14岁6g,每日2~3次。口服。用于肝气犯胃证。
(6)越鞠丸:每次3~7岁2g,7岁以上3g,每日2次。口服。用于肝气犯胃证。
5瘀血阻络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如针刺,食后痛甚,或伴有呕血和黑便,舌质紫黯,舌边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指纹紫滞。治宜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基本处方活络效灵丹合失笑散加减。当归10g,丹参10g,乳香5g,没药5g,蒲黄10g,五灵脂10g,白术10g,山楂10g,砂仁2g(后下)。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元胡止痛片:每次6岁以下2~3g,7~10岁4~5g,11~14岁6g,每日2~3次。口服。用于瘀血阻络证。
(2)云南白药:散剂:每瓶4g,保险子1粒。每次6岁以下0.1g,7~9岁0.2g,10~14岁0.25~0.5g,每日4次。胶囊剂:每板16粒,每粒0.25g,另装保险子1粒。每次6岁以下1/2粒,7~9岁1粒,10~14岁1~2粒,每日4次。口服。凡遇较重者可先服保险子1粒,一般轻症不必服用。用于瘀血阻络证。
6中虚气滞证:胃脘隐痛,多食则痛甚,痛处喜按,伴纳少便溏,或大便干稀不调,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痛则欲泻,泻后痛减不显,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色淡。治宜健脾益气,行气导滞。
基本处方香砂六君子散加减。木香5g,砂仁3g(后下),法夏6g,茯苓10g,党参10g,炒白术10g,山药10g,陈皮6g,炙甘草5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香砂养胃丸(片):每次1~3岁1片,4~6岁2片,7~9岁3片,10~14岁4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中虚气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