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济源市的第一站,是看大峪乡的良安移民新村,这个村庄原来在大峪乡的山峦之中,全村有387户,共1300多口移民,移民新村坐落在一望无际的轵城镇的平原沃野,无论用水、用电、交通、种植条件、孩子就学,都较先前的大峪乡的山区里好多了。专家们进入这个村庄,听了村长介绍的基本情况后,鲁德威格就迫不及待地向村里走去。他步履矫健,动作敏捷地从一个角落,走到另一个角落,认真地检查每一处供水设施,每一个厕所,决不放过每一个有卫生设施和供水设施的地方。他工作得异常投入,专心致志。
此刻,鲁德威格在村西侧与我相遇(我正陪同国内专家在了解移民生活标准)。我们立在村子的水泥路边,只见他一身深蓝的衣服上沾满灰尘,头发上像有什么杂物缠绕。我想,大概刚才他在不顾一切地工作。他略带微笑地说,你们良安村比昨日我检查的两个移民村好,你们这里的厕所是水冲式的,特别是你们做到了24小时不停地供水,这样使水管时常有压力,否则,管道就易污染。昨日检查的一个村庄,一天只有两个小时供水时间。为什么呢?因为那里吃水不要钱,不,应该说,不是不要钱,而是用多少水都是大家平摊,因为没装水表,这就造成用水极大浪费,一有水,水管就哗哗乱流。所以他们就用限时用水的办法达到节约用水,这不是个好办法。你们良安村装了水表,就避免了这种浪费。
鲁德威格走进良安小学,首先看的还是厕所,看到孩子的厕所也有水冲洗,才放心地说,这样好,若厕所没有水冲洗,孩子很容易感染疾病,人应该有防疫意识,特别是移民,他们从山上移下来,硬环境比过去好了,可是,软环境却跟不上哩,落后愚昧的生活习气不会一下子随之移走,对他们要注意培训引导。老人说着,将目光凝聚到我身上,说,希望焦市长一定重视这项工作,这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移民的切身利益……然后,他话锋一转,略有些气愤地说,昨天检查一个村庄时,发现搞设计的人把移民的房子基础设计得太低。施工时,政府为了移民的安全,把基础加高30厘米,否则,是要出问题的。像这样的设计人员,是失职,我要是有权力,一定把他撤掉。
第二天早晨,我陪国际专家成员一道用早餐,与鲁德威格同坐一张餐桌,问他昨晚休息得好吗?
他饶有风趣地说:“我昨晚特别愤怒。”
“为什么愤怒?”我不解地追问。
“因为我不能去跳舞。”他诙谐地回答。
“谁不让你去了?”我知道,市一家银行昨晚专门为专家们举办了联欢舞会。
“我自己不让我去。”他耸耸肩膀,严肃地说,“我的事没有做完,等做完了,舞会早散了。”
鲁德威格每天有做备忘录的习惯,当天晚上要记下一天的工作,不是一般地记,而是很翔实地记,且加进对工作的分析,找出工作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同时,还要写出明天的工作计划。所以,他总是在深夜才能写完这种特殊的备忘录。
鲁德威格是众所周知的老舞迷,对小浪底移民区的人,他可算是老朋友了,因为每年春秋两季他都要随世界银行委托的专家团来小浪底考察,这个老舞迷事业心特强,正当的事情没有完成之前,他会放弃一切嗜好的。
鲁德威格自称是亚洲环境工程专业的老祖父(他最早在亚洲搞这种工作),尤其在泰国呆的时间最长。他认为,环境工程是全人类的事业,仅在中国,他已工作过12个省市了。
用过早餐,专家团就要离开济源市到下一个考察点了,他握住我的手,很认真地说,我希望中国的政府官员都能有环境意识,都能重视这项工作。
三天后,我赴省会郑州参加黄河防汛会议,会议在东郊机场附近的飞天大酒店召开。我刚走进安排好的房间,突然有电话找我,我真纳闷,是谁这么快追踪我到会场?对方自我介绍,是华北水利学院移民监理事务所的副教授、总工程师谢庆涛,是鲁德威格在中国工作的助手。他说这位美国老专家离开济源市还一直惦念着我,昨天给我写了一封长达6张信纸的信,信已寄往济源市人民政府,内容多是谈环境工作的,希望我能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抓好这项工作。今天又让翻译打电话到济源市找我,听说我赴省开防汛会议,又打电话到省政府询问防汛会地址,接着,又让助手谢庆涛打电话到会场,目的是在他回国前夕希望再见一面畅叙畅叙,让谢庆涛转告我他下榻的中州宾馆的房号和电话。
好认真诚恳的老人啊!我被他这种执着精神感动了。星期日(打电话的第二天)上午11时多,我遵照约定时间走进中州宾馆,老人已站在大厅里等候。我们一道上了二楼的西餐厅。由于是第二次会面,谈话就很随便了。鲁德威格一开口就夸奖中州宾馆的服务如何如何好。他伸出大拇指,说:“这是你们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景象,譬如我看电视时,小姐会将电视节目单提前送到我手中,供我选择。再如,宾馆可帮我把拍过照的胶卷冲洗好,不管是135或是120的胶卷,前些年就没有这种服务。”
接着,他又言归正传,谈起环境工程,他说:“环境工程是个崭新的专业,目前尚不被更多的人认识或认识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我不是很受欢迎的那类热门的专家,再加上我的价格太贵(工资高),每日650美元,这样就使一些官员认为邀请我来工作很不合算。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前不久,我去山西考察引黄入晋工程,那也是个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可惜我去晚了。如果工程一开始就让我参与,我会提出更合理的建议,使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节约下惊人的支出。可是,至今有人还说,中国不需要你鲁德威格这样昂贵的专家。实际上,这话也有道理,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谢庆涛这样的专家(谢庆涛80年代初曾留学美国,现为水利、水电及移民工程专家,供职于中国华北水利学院),他是中国人,更了解中国情况,工作起来方便。可是,在中国,像他这样的专家太少。我有个愿望,想为中国培养更多的环境工程专家,使这项关系人类健康的事业能更快发展起来……”
谈话间,小姐端上鲁德威格要的三盘西餐,同时端上各人点的饮料和啤酒,我们边吃边谈。我想,老人何以如此关心中国,关心他的事业在中国的发展?是因为他对中国有特殊感情吗?
他用餐的速度比我快多了,一大块一大块地吞下肚,边吃边朗朗地说:“我非常了解中国人,实际上,世界上最容易与美国人沟通的是中国人。在亚洲,与美国人接触最多的菲律宾人和日本人,他们并不真正理解美国人,他们没有中国人与美国人那么相似。”
也许,这是鲁德威格独特的感受吧。也许,这与他有一个具有中国血统的黄种人妻子有关系吧。他的妻子为泰国国籍,居住在曼谷,妻子的先祖是中国人。
说话间,他站起身,双手轻轻地挥舞一下,示意要我小候,即转身回房间了。一小会儿,他持一张30多厘米长,20多厘米宽的画纸过来,将画纸递给我说,这是他全家人的照片,送给我留存。好精致的照片,是用彩色照片制版后胶印出来的。他指着照片介绍,一个在游泳池边嬉笑的活泼的少女,是他的小女儿。另一位在餐桌边与一位男士谈笑风生的漂亮女性是他的大女儿,那位男士是女婿。两个女儿均是攻读医学专业的,大女儿已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妻子则站立在某个博物馆里,正在专心欣赏一只老鹰。还有他和女儿们在郊野山泉处戏水游泳的场景,还有在狩猎场打猎的场景……这些家庭成员照片与我们中国的一个个端庄拘谨、正襟危坐的全家福照片全然不同。
“你为何把家安居泰国,而不住美国?”我问道。
他幽默地说:“我喜欢泰国,不只是我有个泰国妻子,更因为泰国消费水平低,很合算。在泰国,我能用7个仆人,在美国,我可用不起,因为美国人的工资太高,消费也高。可是,居住在美国的异国人,工资就不高了,像非法人美国国境的数目惊人的墨西哥人,他们大多在加利福尼亚洲的农场劳作。那里的葡萄、西红柿及许多农作物便宜极了,是因为有这一批廉价劳力。一个墨西哥劳力只相当一个美国劳力收入的百分之五,所以我们美国还是要留住这批人的,否则,恐怕农作物的价格就升上去了……”
午餐终于在马拉松式的谈话中用完了,鲁德威格盘子里的食物吃得光光的,杯子里的咖啡也荡然无存。年轻翻译的盘子剩下了三分之一的西餐。我却剩下三分之二之多,味口确实不对。
小姐收拾了餐具,擦净餐桌,端上茶水、咖啡和少许水果。我们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海阔天空的闲聊了,整整在餐桌边坐了两个小时。下午鲁德威格与专家团就要从郑州机场走了,我与这位远方的老人在中洲宾馆不得不分手了。
20天后,是5月中旬的一个日子,我收到鲁德威格的第二封来信(第一封信在我当日由郑州返回济源市时已经收到,那是老人用公正的英文书写的6页信纸的长信),信是由泰国发出的,寄来了他的十分翔实的履历表,大概他想让我能更多地了解他吧。还有两张在中国与专家们的合影,每张照片有七八人,照片贴在硬纸上,硬纸上标着每个合影者的名字、身分及供职地址,字迹端端正正,颇似印刷的一般。
鲁德威格,一个年至耄耋之际的西方老人,何以还有如此强烈的敬业精神,又是这么乐观和幽默风趣?从这个日耳曼血统的美国人身上,我们该悟出些什么呢?
8、随康纳女士的两次采访
康纳女士是一名美籍地理与社会学博士,她应世界银行邀请来中国考察小浪底库区的移民安置状况,我与康纳一道进入移民生活区。康纳犹如一个地道的记者,在现场进行认真的采访。
1996年11月8日,一个阳光灿烂、气温宜人的天气。随康纳一行的还有中国水利部专家组。此刻,她坐在济源市大峪乡的洛峪村移民新居。前不久,大峪乡洛峪村的860人移居到思礼乡荆王村一带,移民新村盖上了红砖墙预制板顶的房舍。这是一幢四开间平房,迎门客厅约有15平方米,方正的院子一侧有厨房和卫生间。三十来岁、身板结实、气质憨厚的男主人已来到。
康纳女士坐在客厅的圆桌边问道:“为什么不把女主人请进来?”
“好,我就去喊。”
还没等男主人外出,女主人已踏进门来,她和男人坐在康纳女士对面。
以下是康纳与男女两人的对话。
康纳:“你们搬到这里多长时间?”
男主人:“半年了。”
康纳:“比你们原来住的地方怎样?”‘
男主人:“好。”
康纳:“怎么好?”
男主人:“有房子,有水吃,有电用,还有地。”
康纳:“原来住的房子怎么不好?”
女主人:“原来住的窑洞不能开窗户,光线暗,通风也不好,潮得很。”
康纳:“以前怎么吃水?”
女主人:“原来要跑老远去挑水,后来有了自来水,不过那是许多家共同用一个水龙头。现在好了,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水龙头。”
康纳:“主要收入靠什么?”
男主人:“种地。”
康纳:“这地方种地怎么样?”
女主人:“这地方好,不像原先种的岭地,十年九旱,这地方是平川、水浇地,还能用拖拉机。要是在山上,拖拉机根本跑不开。”
康纳:“哪里来的拖拉机?”
女主人:“用移民款买的,属村集体财产。”
康纳:“搬迁前后收入变化怎样?”
女主人:“现在比以前收入多,在这地方除了种地,还能做点小生意。”
康纳:“村里是否想办企业?”
女主人:“我不知道?”
康纳:“作为一个妇女,你有没有什么特别要求?住到新地方有没有什么问题?”
女主人思索一下,没有及时回答。
康纳又问:“移民工作对妇女有没有颁布过什么政策?”
女主人:“没有。”
康纳:“你们村有没有特困户?”
女主人:“有个老人,没儿没女,是五保户,村里负责照管。”
康纳:“村里比较穷的需要帮助的人有多少?”
男主人:“大概有15%吧。”
康纳:“这部分人为什么穷?”
男主人:“有的因为体弱多病,有的是脑子不大管用,也有因为天灾人祸造成的。”
康纳:“什么样的天灾人祸?”
女主人:“天旱久不下雨,地里收成减少,还有,牛掉到沟里,摔死了什么的。”
康纳:“村里是否为这些人想办法?”
女主人:“要想办法,至少不会让他们饿着。”
康纳:“你们搬迁得早,有没有经验和教训,需要给下批搬迁的人提醒一下?”
女主人:“有,我们村的学校还在建设,眼下孩子上学得到外村去,如果能在搬迁前把学校建好,就更好了。”
第二次随康纳女士采访,是1997年9月17日上午。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此刻,康纳女士一行走进济源市大峪乡良安村的移民新区。它位于济源市轵城镇中王村,移民们从1995年春天,就从偏远的大峪山区迁往这个平原乡村。康纳注视着站在面前的良安村村长,提出她感兴趣的问题,边看边问。
康纳:“移民局给农民的实物兑现费用,你们是怎样管理的?”
村长:“农民是一户一个帐本,统一由会计保管。”
康纳:“帐本里都记哪些项目?”
村长:“建筑材料、房屋、林木、猪圈及搬迁费用等。”
康纳:“这些实物折成的赔偿费,由谁来管理?”
村长:“由村里统一管理。”
康纳:“支出这些钱,由谁来定,是村长,还是农户?”
村长:“农民自己签字,村里就拨钱给他。”
康纳:“农民若想自己建房,你们给钱否?”
村长:“只要是他们计划内的钱,就给他们,但必须是合理的使用。”
康纳:“村里怎么保证这些钱的正常使用?”
村长:“必须见到他们购买的实物,才能确定开来的发票有效。”
康纳:“你们是否不给农户现金?”
村长:“也给,如买小五金、小木料时用的现金。”
康纳:“你们的住房怎么建设?”
村长:“全部自建,我们让老百姓自己找人建房。”
康纳:“农民找的建筑队建房,怎么付款?”
村长:“等到建筑队把房建好,农户认可时,由村里付款,当然是在农户赔偿费的范围之内。”
康纳:“你们有无公共积累资金?”
村长:“有,像补偿给建学的钱,还有赔偿山坡的树木、淹没的小企业之类。”
康纳:“这些公用资金怎么支出?”
村长:“这些钱用在教育方面或公共卫生方面,但必须由党支部和村委会研究通过。”
康纳:“公用资金有无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设想?”
村长:“有。”
康纳:“现在你们村还有多少公用资金?”
村长:“还有120万元。”
康纳:“原来呢?”
村长:“有250万元。”
康纳:“你们村有多少农户?”
村长:“387户。”
康纳:“听说你们只建了355户房子,剩余的32户咋办?住什么?”
村长:“村里的人不一定同时搬来,还有一部分农户在外边的村落户了。”
康纳:“听说搬迁补偿费没有给够,以后给否?”
村长:“以后要给够,不给够是暂时的。”
康纳:“用赔偿费盖房,钱够不够?”
村长:“有的农户够,有的不够。”
康纳:“不够的人有多大比例?”
村长:“70%。”外国人生活营地如诗如画。
说话间走至村口处,村长指着面前一座不错的房舍说:“这家主人叫李好成,他的房子盖得多,超出补偿费7000元。”
康纳:“换个话题吧,你们村有多少人从事农业生产?”
村长:“90%。”
康纳:“这个数字与原来的一样吗?”
村长:“原来有95%。”
康纳:“5%的这部分人是去做生意了吗?”
村长:“是的。”
康纳:“土地比在山上怎样?”
村长:“地少了,在山上人均2亩地,但是山上十年九旱,缺水,收成差,现在人均8分地,都是水浇地,土质也好,还能用拖拉机耕作。”
小浪底工程,将使济源市的4个乡镇约4万农民告别故居,走向移民新村。
随康纳女士的两次采访,在这位年逾半百的异国人身上,我体察到了她对人的关心、爱护及对人的精神和物质的需求的尊重,更感到她对自己事业的敬重和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