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风流小浪底
4478000000013

第13章

“你们跟着我受苦了,在这过大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团聚在舒适的、温暖的家里,享受着天伦之乐,可是,你们却离家远走,来到这孤寂的黄河岸畔。这里没有舒适的房间,没有暖气,没有佳肴,甚至连自来水都没有,就在这么个荒村僻壤的地方过大年,真委屈你们了。可是,我连时间都舍不得多给大家一点点。今天下午,我就带大家进导流洞干活。我这人太吝啬了吧,太没人情味了吧?大家背后是要骂我的,是的,一个有丰富感情的人,都会骂我这样不讲情理的做法的。”

场面很静,谁也没有说话,连不懂事的孩子也绷紧了嘴,模仿着大人们的神态。

片刻之后,王新友继续说:“骂吧,同志们,弟兄们,你们有怨气,有牢骚,就骂一骂吧,我非常理解。不是我太无情,是过去耽误的时间太多了。合同上规定,33个月的工作量,我们必须在22个月内完成,不然,国家领导人宣布的小浪底大坝1997年10月截流的计划就要泡汤。怎么办?赶工!未来的时间一分一秒都不敢浪费。不,我们要把一分钟掰成两瓣使用。我欠大家的太多了。过年了,我也没给同志们带什么礼物,只带了两个字送给你们:理解--”

说到这时,王新友激动得停顿住话语,只是看看大家。车厢里静得出奇,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片刻,王新友又讲话了:“小朋友们过来,伯伯给你们压岁钱,来啊--来啊--”

几个小朋友站起来,一跳一蹦地过去了,王新友把事先准备好崭新的10元的人民币掏出来,给每个孩子手中发了5张。

“小朋友,委屈你们了,要是你们在家乡,会有多少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送你们压岁钱啊!”

一阵掌声打断了王新友的独白,有人又领唱起《咱们工人有力量》。有人站在大家前边,担任起指挥。满车的歌声涌动着、激荡着,把一个平静、寂寥的旷野燃烧得沸腾起来,喧闹起来。

21、他们在这里住宿

中国搞工程的人过去有句老话:“先治坡,后治窝。”那意思是先抓好生产,搞好工作,再说住的问题。在小浪底工地,给人耳目一新的是那些外国生活营地。老外们一进场地,就很注重建造他们的驻地。尽管这个工程的时间仅有七八年,但是他们建设的生活家园却宜人舒适,特别是配套的休闲、娱乐、运动、购物等设施,也是一应俱全。若看看他们工作的营地,就没有生活营地投入的代价大。也许,这是西方人与中国人观念的差异。

不过,小浪底工地上的“先治坡,后治窝”的概念已不大有了。小浪底建管局的办公大楼盖得好,职工们住宿的房子也盖得好,还有条件相当不错的招待所,设施现代化的小浪底宾馆,绿化得很美的生活环境,宿舍里、办公楼里冬天有暖气,夏天有通风和空调设施。许多老水利水电专家说,小浪底的办公条件、施工条件、住宿条件,可以说在中国以往的水利水电工程中是没有过的。也许,这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受国外影响的结果。特别是在小浪底,中国人与外国人同在一个工地施工,住的地方也不能反差太大,中国人好讲政治影响,这里面也有政治罢。

但是,中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还不够强,即使想把工地的生活区建设得好一些,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看,来小浪底施工的工程局的同志们住的条件就很差了,又因为许多工程局是接到紧急命令赶往小浪底的,连准备住房的时间都没有,他们只好住进两三年前小浪底前期施工时的劳务住过的工棚,或者从当地老乡家里租些民房。这样的驻地多是门窗破旧,屋顶掉土,夏天热浪袭人,冬天寒气直人,遇上雨天屋里成了一锅浆。

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住的更差劲,在距离施工区10公里的河滩上,有个小村叫土涯底,从这里到工地的路坑坑洼洼,坎坎沟沟的很难走,十几部汽车自从跑上这段奇特的路以后,一个月下来,底盘钢板全部断裂。这还不算,最头疼的事是这地方没水吃,尽管距黄河很近,却怀抱黄河没水吃。要吃水用水,得跑老远的地方去挑。水在这地方就显得特别金贵,一盆洗脸水你用了我用,我用了他用,最后洗成一盆又混又脏的水才舍得泼掉。用水难,这问题已经叫人够难受了,再加上这地方没有电,让人更难受。哪里会有电?偌大一片村子,见不到一个电线杆,看不到一根电线。水利水电第四局的职工们用一台3000瓦的小型发电机发电,供应60个房间用电d由于,发电量太小,总是超负荷运行,每个房间的灯泡昏昏黄黄的像萤火虫。职工们想看看书、写封信都不行。这种灯光仅仅是照个明,只能是防止夜间出来绊翻身子。可是,就连这种灯光也不能常用,一到晚上10点就停止供电了,发电机关掉了。下夜班的职工三五成群地摸着黑慢慢走回来。没水没电已够水电职工作难了;还有一个困难,人多房少。数百号人住60个房间,每个小房间要摆五六张床,进了屋就都成床了。一个屋里五六张床还是不够睡的,有的小床上分配两个人睡觉。两个大汉不够挤的,就两个人轮换上床休息。

中国的职工真够好的,住这样的宿舍,没人有意见。大家理解工程局很困难,市场竞争又异常激烈,职工们想的是一’定要把工程干好,使工程局有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一切就好了,至于在工地住什么,吃什么,那都无所谓。

土涯底这地方真是够差劲的。由于缺水,就是在流火七月,职工们下班归来,也舍不得用水冲冲澡。不难想象,在工地,在炎炎烈日下,在幽深洞子里,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浑身上下是什么滋味。多少人因为不能洗澡出现了烂档…

现代人的生活呼唤着物质文明,物质文明当然得有经济基础做后盾。我们的水利水电职工知道,我们这一代人是奉献的一代,只有今日的奉献,才能建设好经济基础,才有明日的文明生活。

22、王凤兴事件偶感

1997年岁尾,王凤兴事件第一次由河南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纸披露面世。这篇为王凤兴抱不平的文章很快得到不少地方报纸的响应,有的转载原文,有的发表评论,围绕王凤兴遭遇的话题一直延续到1998年。

自王凤兴事件披露之后,在小浪底就引起一种与社会上截然不同的反响。这是为什么?笔者以为,社会的反响是根据报纸的一篇文章导向出来的,小浪底的反响是根据事情的原由思索出来的。当然,不同的结论和看法完全是由不同的观念和意识决定的。

为使读者能以最少的时间了解王凤兴事件的来龙去脉,特引新华社记者鹿永建的一篇短文:有关人士建议停止王凤兴事件的报道河南农民王凤兴在黄河小浪底工地当外商劳务工,1997年春揭发外方偷工减料,受到中方业主嘉奖。半年多后,因未得到外方雇主批准,两个月不上班而被解雇。这两件事被作为因果关系见诸报端,“小浪底缺乏正气”、“外国承包商打击报复中国人”的说法广为传播。这种报道引起了外国承包商的不满。有关专家建议立即停止眼下所谓王凤兴事件的报道。

王凤兴是洛阳市效邙山镇土桥村农民,1996年底通过劳务中介受雇于小浪底工程三标外方承包商当劳务工。1997年3月,三标尾水渠一处施工现场,外方管理人员萨巴多、刘思敏和民工班长何家平,在被岩粉堵塞、本应清洗后插入4米长钢筋的钻孔,未经清洗就另行打眼,将12根钢筋锯短插入,违反了技术操作规程。王凤兴将这一情况报告了中方监理人员李纯太等。在第三方加拿大咨询公司在场的情况下,李纯太纠正了这一行为。4月17日,水利部副部长、小浪底建设管理局局长张基尧下令奖励王凤兴人民币1000元。萨巴多、刘思敏、何家平被外方解雇。《小浪底工程报》、《黄河报》、《工人日报》、中央电视台对此作了报道。从1997年8月25日起,王凤兴在未确知雇主批准的情况下休病假两个月。同年11月9日,王凤兴被雇主解雇。一个月后,河南一家报纸发表了替王凤兴呼吁的文章,洛阳一家报纸也刊登了类似的报道。几天后,一些地方性报纸也广为转载。今年仍有不少有影响的媒体在作类似的报道。

王凤兴被解雇的报道出现后,小浪底建管局与有关媒体进行了沟通,提出报道失实,希望停止。张基尧局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王凤兴作为受雇于外国承包商的中国民工,能够揭发外国承包商违反合同规定的技术操作行为,是有利于小浪底工程的可贵之举,为此业主对他进行了奖励和保护。众目所视之下,如果王凤兴没有违反他与外国承包商的合同,外方想打击报复也不敢;但现在他违反了两者之间的合同,可以说是授入以柄,外方解雇他无可指责,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则,中外皆然,应该遵守。

以法国杜美兹公司为责任方的小浪底三标联营体对于王凤兴事件的基本态度和反应是:王凤兴未经允许连续缺勤两个多月,将其解雇是很正常的。最近对于王凤兴事件的报道严重失实,联营体正在考虑起诉对方。

无疑,王凤兴在小浪底三标的工作是有功的,他虽然是名普通劳务,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以一个主人翁的姿态,尽到了自己一份神圣的责任。

他的行为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表彰。

王凤兴从1997年8月25日起休了病假,他休病假,自己没有确知雇主是否批准,连续休了两个月的病假,这样,到1997年11月9日,雇主以他旷工两个月为由,将其解雇。

无疑,这种解雇是合乎雇主与雇员之间签订的合同的,而王凤兴在自己没有得知雇主是否批准他的休假的情况下,连续两个月没去上班,反映出他对规章制度,对合同的威严认识不够。

如果这事发生的雇主对象不是外国承包商,而是中国某家公司或单位,也许事情的结果就会大相径庭,即使王凤兴旷工两个月,对他这样曾立过功勋的功臣,雇主也不大好解雇他。退一步讲,即使雇主将他解雇,也是会有权威人物登场为他讲情,事情就会出现转机。这大概是法治与人治社会的不同观念导致的不同结果吧。

中国人目前正在讲实事求是,中国以往吃亏就吃在不实事求是。有人会讲,中国人吃什么亏了,没有吃亏,目的是不承认自己不实事求是。难道还不承认自己的过失吗,从宏观上从历史上看,中国至今仍属发展中国家,仍属全世界经济落后的国家,仍是人均收入的名次排在世界后端的国家。

从眼前看,中国的国有企业何以难以生存,诸多国有企业何以亏损严重,甚至濒临倒闭,下岗职工何以有增无减?

以上问题是否该引起国人深深的反思?

什么叫实事求是?就王凤兴本人讲,他有功时受奖,是实事求是;他旷工违反合同受惩处,也是实事求是。如果把受奖与受罚融汇一起加以混合烹调再以曾有受奖之功抵销旷工之过,这就不叫实事求是。若如此炮制处理事端,势必产生不良的社会导向。曾有一些时间,笔者发现一些文章在提倡一种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无疑弘扬这种精神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民族若缺少一种精神将一事无成。然而,有些文章却陷入误区,误在总是导向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一种无聊的斗争,似乎文章把外国人写得越坏,他就越爱国,把国人写得越优秀,他就越优秀。实事上,无论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有优秀的也都有劣质的。问题的实质还是实事求是。否则,若违背实事,结果只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干扰改革的进程,甚至导向一些人辨不明是非,最后只能是自食苦果矣!

中华民族的兄弟们,认真想一想,思一思,问一问,我们的国有企业为何会滑落到今天的现状,我们是否该真正地实事求是了,决不是口头上的、理论上的实事求是。

23、张光斗话说小浪底

张光斗,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1912年生,江苏常熟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硕士,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顾问。曾主持设计密云水库,获北京市优秀设计奖,参加设计葛州坝工程,获国务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学术着作颇丰,擅长解决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问题,如三峡工程设计。1958年为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198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哈斯国际奖。

日前,我就有关黄河小浪底感兴趣的问题采访了被誉为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泰斗的张光斗。

问:请谈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目前进展的情况,你对这项工程的评价如何?

答:小浪底工程进展状况,总体是不错的,还可以。无论是大坝、洞子和发电各个工程,基本能按照计划正常地进行。至于对小浪底工程如何评价,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这项工程还没有经过考验,就像打仗,现在还没有上战场呢,这是与老天爷打仗啊!客观地说,小浪底工程还是有缺点的,这里防洪用的孔板洞,从未有先例,世界上没有人用过,黄河泥沙那么多是否磨损,都不知晓,这是一种尝试。因为没有先例,能否成功,待经过实践检验之后方可定论。可以这样说,小浪底工程的施工质量总体上是可以的,但不是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