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巨商书架
4476600000020

第20章 道德情操论

第二卷 道德情操论

背景搜索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他的一生经历极为丰富:15岁时他便进入了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三年后又被选入牛津大学进行深造。他先后在爱丁堡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教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著名教授。后来,他又涉足政界,先是担任英国财政大臣养子的伴游导师,后来又成为爱丁堡关税局长。1790年,亚当?斯密去世,他一生未娶,没有子女。

在将近七十年的人生岁月中,他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前一部是一本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在《国富论》的万丈光芒下,《道德情操论》这本伦理学著作似乎显得有些暗淡。后世学者对斯密分别在两部著作中阐释的看似矛盾的利己主义利益观和利他主义伦理观,深感不解,于是,这个“斯密之谜”被争论了两百年。

在经济发展重于一切的时代,《国富论》被奉为经济学的“圣经”,把其中“看不见的手”作为市场经济千古不变的基本原则。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所倡导的道德情操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道德情操论》首次出版于1759年,斯密去世前共再版过六次。全书共由七卷构成,主要阐释的是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斯密在该书中继承了哈奇森的道德感学说和休谟的同情论思想,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情感理论。他反对神学家用“天启”来说明道德的根源,而把他认为是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他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

所以,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这两部巨著中的观点并不矛盾,斯密设想和倡导的市场经济是一个有道德的市场经济,没有同情、仁慈、公正、责任心等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

由此,《道德情操论》这本书也重新得到了世人的重视,在作者谨慎、严肃的行文中,读者可以看到常人可以模糊感知却说不清道不明的做人规则,并从内心深处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情操的人。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就受到世界范围内读者的欢迎,盛行不衰。尤其在今天市场经济迅速变革的大潮中,这本书更能给人们浮躁的心灵带来宁静和思考,因此越来越多地受到读者青睐。

全书通览

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的文字:“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道德法则,像星空一样神圣。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理想,争取做一个有道德、有情操的人。

《道德情操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亚当?斯密的传世经典著作之一。在该著作中,亚当·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以及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了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一步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这部书并非一部学术专著,也不是一本教人为人处世的励志书,也不是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教科书。斯密在书中所议的是人生大题,但行文却清新浅近,幽默风趣。在他那睿智而生动的对人的品行“品头论足”的语言中,读者往往会不自觉的“对号入座”, 检视自己及他人的内心,找出沉在心底的光明与黑暗来,从而也懂得了人的情感,懂得人活在世上应具备的美德,应肩负的责任,应施的善行……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先生曾说:“我们目睹了金钱欲爆发之后的种种罪恶,会感到斯密称《道德情操论》比《国富论》更基本的含义。市场经济应该是一个讲道德的经济。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

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让人自我修炼的书籍,更是一本能够带给这个时代清新空气的心灵宝典。在静静的夜里,尘世的喧嚣渐渐停息,白日里奔腾的心也渐渐平静,缓缓展卷,便慢慢发现这部经典中的惊人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