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鸿章全传
4462800000130

第130章 附录二

一些翰林院学士和54名官员联名上书弹劾李鸿章。

1894年12月5日

这是一份关于弹劾朝中一位位高权重之官员——李鸿章,并要求他下台的奏折,因为他愚蠢无能,狂妄自大,他已经完全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在他的错误指挥下,我国损失惨重。

首先,在日本挑起事端,并煽动我国偏远地区进行叛乱活动后,我们仔细阅读了朝廷8月1日发布的宣战诏书,并发现斥诸武力是皇上最终的手段。然而在最近两个月里,形势出现了反复。我们接连不断地听到了我军战败以及领地失守的消息,这让每一个人都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而9月25日发布的诏书,更是让举国上下焦灼不已,诏书中说到,随着战争的进行,颐和园中所有的庆祝活动被迫暂停,并呼吁所有中国人同仇敌忾,共同抵御外悔。

然而,我们认为,朝廷应针对日本的残暴行径做出严正声明,而中日之战中,我方面由于指挥错误而导致的隐性影响不容小视,因此,在皇上的诏书中应有惩治主要官员的详细陈述。正如大家所知,日本的国际地位以及军事实力与西方国家相比相距甚远。

日本国家债务沉重,人民生活贫困,这说明即使他现在的战争取得了胜利,但这也只是表象而已,他的国家基础并不牢固。日本虽然拥有快速巡洋舰,但大型战舰的数量却为零,这是他军队建制的一个重大缺陷。他的士兵是在匆忙招募中获得,并未经过专门的军事训练。日本的政治在几个政党的控制之中,政党之间的博弈削弱了他们的政治力量。

当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所有的军事专家以及那些通晓外国之事的人士不约而同地把日本比作螳螂,企图用他的触须抵住飞驰而过的战车,日本无疑会被压得粉身碎骨。欧洲人也认为中国的成功是必然的结局,但事实却让他们大跌眼镜。朝鲜首都失守,不久之后牙山也沦陷了。成川最终被清军主动放弃,在平壤的清军也被打得狼狈逃窜。朝鲜汉江上清军的战舰被击沉,装甲舰在鹿岛被放火烧毁。

旅顺港和威海卫是大清重要港口,然而,当敌军巡航舰在此侦查时,却没有遭受任何阻拦。沈阳边界的防御城市翼州也被日军彻底地击垮。经历了百场战争的淮军统领卫汝贵,也仓皇逃跑。丁汝昌由于指挥不当,其手下的强大的战舰摆出的阵型破绽百出,最终让日本有机可乘。由于朝鲜在短时间内无法光复,图们江和鸭绿江上的防御体系的建设成为此时最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而仁川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脱离控制,那么大沽口以及北堂就很有可能被袭,危险迫在眉睫。

然而,清军的总将领是谁呢?是谁指挥着清军的进退,带领强大的清军抵制弱小的日本,最终却让大清节节败退?究竟谁是那个懦弱无能、狂妄自大而又位高权重的官员,将大清置于危险之中,又在民间臭名昭着呢?

此人遭人憎恶主要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当他收到朝鲜求救信号时,却秘密挟持了朝鲜王。因此,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并未采取任何防御措施,直到危险真正来临,我军在各方面处于被动的情况之下,他才有所行动。在小埠、牙山、平壤以及绿岛,我军坐以待毙,消极应战,直至被日军包围。然而,在之后与日军的和平谈判中,他还可能做到如此退让吗?

由于在战争刚开始之时消极应战,没有抓住反击的机会,这使得日本士气提高,中国士气随即下降。在每一次交火中,日本都积极主动地进行进攻,而我军却连连退让。在另一方面,我军总是要等到敌军开始行动了才有所行动,由于一直处于被动之中,战败是必然。在中日之战中,我军意外战败完全是由于指挥不当以及消极应战而延误了战机。

第二、当边界狼烟四起时,充足的粮食供给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而给军队供粮的部门粮饷局也是确实存在着的,然而,当我军在边界鏖战时,这个部门发挥的作用又有多大呢?一些经历过战争的西方国家认为,在战争中,粮食的供给比武器更为重要。而李鸿章作为具有三十余年的军事经验的高官,怎么能够忽略掉这一点呢?

当牙山战役打响时,我军既没有充足的粮食,也没有充足的弹药;而到了平壤之战,情况也同样窘迫;而且,在我军中,我们找不到一名随军侍从,更找不到一辆辎重车,战士们只能在行军时背着自己的粮食和弹药。在极端的饥饿之下,他们不得不通过武力到处觅食,这引来了朝鲜人民的憎恶和敌意。当两军交火之时,我军弹尽粮绝、困饿交迫,只能凭赤手空拳对付敌人,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怎能不屈服。清军作为大清人民的所有希望,却因为没有充足的弹药和粮食,陷入如此无助的境地,我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枉死。这完全是因为一些官员的盲目自信以及消极怠工,不愿意积极为前方进行粮食补给而造成的。

第三、日本对朝鲜的攻占计划已酝酿多年,也日渐成熟,在今年春天日军的行动中便可明显看出,北方贸易监理中的外国事务情报部难道一点也没看到吗?其实,当事态发展到危急关头之时,袁世凯便看穿了日本的计谋,并向朝廷发了多封密信,告知其日本在朝鲜的阴谋,让其认真思考全局,但朝廷瞻前顾后,担心轻率行动会带来不利的后果,因此朝廷在此时不敢轻举妄动。

相反,袁世凯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反击行动,在舆论方面,他放出要与日本决裂的消息,企图让日军方面产生恐惧的情绪。其实,当危机来临时,李鸿章也深谙日本的阴谋,然而,皇上对此却没有深入了解。因为,袁世凯在接到皇上的召见圣旨之后,李鸿章却百般阻挠,不想让其前往北京,所有经他之手呈交给皇上的电报都会被他进行修改,以让电报内容符合他的观点和提议,并封锁所有关于外交事务的真实情况。因此,皇上所发出的指令都是建立在极其失真的情报之上。李鸿章如此歪曲事实欺骗皇上,罪孽深重,就算赐其一死,也不能谢罪。

第四、近年来,所有关乎朝廷利益的重大部门都在李鸿章的控制之下,所有军事力量也听从他的调遣,而皇上更是把他看作是朝中的中流砥柱。然而,他却培养了一群专门欺骗朝廷的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就像他的双眼和双耳,有的甚至能够直达他内心的最深处,而丁汝昌和卫汝贵犹如他的爪和牙,龚照玙和吕汉方则是他的双翼。这些人被所有人嘲笑和蔑视,然而,他们却被这位高官指派到各个重要部门,例如:海关、粮饷局、电报局以及军械局。这些岗位关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必须要适合这些岗位且有才华的人员才能担当,然而,在这位官员的支持之下,他们却牢牢地霸占着这些重要岗位,谁也无法驱逐。

他们总是压迫和折磨着大清子民,并运用各种见不得光的方式掠夺国家财富。然而,当东窗事发时,他们却对如何用漂亮的谎言掩盖他们的罪行谙熟于心。他们不仅帮助李鸿章欺骗朝廷,而且还为了获得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甚至是出卖他。但是李鸿章对于他们从未有过防备之心,就像鸟妈妈打开双翼把孩子护在怀中一样,竭尽全力地保护他们,并满足他们所有要求,当谏官质疑他们时,他也会拼了命地为他们辩护。更糟糕的是,他居然胆敢无视皇上命令其革职丁汝昌的诏令。千里之外的属国正是因为这些无耻之人而落入他人手中。

第五、通过上文所举的实例并没有能够完全证实这位官员的指挥不当之过。但接下来所说的,我们便能从中看出一二了。在李鸿章的同意之下,一艘装载着开平煤矿所产的煤炭的日本轮船被允许驶出中国港口,而被逮住的日本特务也被秘密释放。

一位住在海关附近的王姓男士在天津被逮捕并搜身;而李鸿章的儿子,作为日本公使,出面进行调停。

当日本告密者细川氏以及军械局刘姓官员被逮捕时,李鸿章之子牵涉其中的证据便显现出来了,因此,他与军械局头头一道即将要接受朝廷的指控,一位道台给予天津官员李晨鹏一个暗示,即:李鸿章想要掩盖住这些证据,并企图迫使他篡改证据,颠倒事实。在李鸿章的干涉之下,这件事就此搁置下来。

接着,皇上下了一道特别的圣旨,其中同意释放在台湾海域附近截获的日本舰船。而此时,保管武器的军械局却将积攒多年的武器卖出了一部分,并将卖武器所得之财私自收入囊中。因为在战争爆发之后,一批前装炮的弹药已经无法派上用场,它们被以140,000的价格卖给日本,而这些钱最后却被李鸿章以及军械局官员瓜分掉了。签署出售弹药同意书的,正是李鸿章。而且,李鸿章还投资了数百两银子在日本茶山煤矿,而他的儿子在日本岛上则建立了三个洋行,由于过度地贪婪,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使得他不得不被日本牵着鼻子走,因此,当朝廷忍气吞声,步步退让时,他会十分欣喜,而大清的胜利则会让他沮丧。

虽然这些故事大多都来自于坊间传闻,但并不可能全是空穴来风。总而言之,在丁汝昌带领之下的海军畏战逃跑,让大清蒙受重大损失就足以让我们推翻李鸿章一党人。在战争之初,李鸿章为了避免与日军正面交火,曾试图将日本拦在祖国大门之外,但成效不大,但在舆论的压力之下,他最终也不得不参与到战争之中来,但在战争中,他却处处退让,消极作战。在黄海大战中,“定远”号第一个冲破防线,积极应战,冲向敌军之后,竟然没有一艘舰船紧跟其后。丁汝昌作为总指挥官,他尽到了应尽的责任了吗?最终,“定远”号管带自尽而亡,而其他舰船的指挥官却得到了朝廷的宽恕,这样看来,海军改革也无望了。

对于此次战败,卫汝贵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在听到敌军临近的消息后居然落荒而逃,而叶志超竟也紧随其后。

据说在我国经历第一次战败的几天后,左宝贵向朝廷发了一封密报,其中说到就算卫汝贵的军队逃跑了,其他军队也会坚持奋勇抵抗,直至死的那一刻,但这一席话并未引起朝廷重视。当卫汝贵的军队被击败时,卫汝贵和他儿子躲在一丛芦苇之中,差点被自己的士兵杀死,因为他不仅侵吞了士兵的俸禄,还虐待士兵,如今战败,军中愤怒的情绪达到了极点。

虽然他们的罪过世人皆知,但始终没有受到皇上的处罚。一直以来,朝中高官的势力都集中在北方,尽管这些大叛徒恶行不断,却仍然身居高位,面对如此状况,军中的士气已经低迷很长一段时间了,而战败仍然继续着。军队的士气对于行军作战极为重要,当士兵们看到自己的长官被授予嘉奖时,自然士气高涨,奋力御敌,但从下面的一段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士兵的心路历程。

刘步蟾,虽然被弹劾,但仍被李鸿章指派为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国祥,虽然英勇作战,但却无法保住战船,最终被李鸿章降职。应为战败以及指挥不当而承担责任的大罪人卫汝贵,最终也没被革职。面对类似的情况,李鸿章却做出了不一样的评判,太有失公平。如此处事,军中的士兵怎么可能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外悔呢?

听说日本天皇为了亲自直接指挥日军,已将皇宫搬至广岛,在八月的时候,要求日军在二十天内攻下平壤。实际上,只用了16天,平壤就在日军控制之中了,接着,他又发出指令,要求日军四周内攻下沈阳,在九月底之前务必占领天津和大沽口。

日军出兵总人数为90,000人,现在,这些人已经武力攻占朝鲜,并将继续进犯我国满洲地区,接着,便是天津和大沽口,毫无疑问地,他们最终的目的地是北京。我军在这些懦弱无能、狂妄自大、道德低下的官员的管理之下自然不会有什么建树,人们可能会对他们所宣称的大清防御体系坚不可摧,大家没有必要担心首都会落入贼人之手这些言论深信不疑吗?

当战争刚刚开始时,宋清、刘永福这样的忠诚勇敢的将领正满怀着激情准备前往战争前线御敌,他们却被李鸿章拦截并监禁起来。在这些官员中,还有可能指派为总将领的呼声最高的淮军将领聂士成以及天津曹国永,他们的行动同样被李鸿章的党羽阻挠而无法开展。后来,在战场上宋清被任命为军队的总指挥,但是如果李鸿章继续控制着后方,可怕的是他的嫉妒之心会让他继续对其进行妨碍。战争情报的传送会被延迟,粮食和弹药的供给将会跟不上,之后又会重蹈平壤之战的覆辙,最终人心涣散。

根据人民普遍的观点,李鸿章必须被严厉谴责,并在我们英勇骁战的军队和将领发挥其最大力量,至死拼搏将日军驱赶出境之前被革职。

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大清的命运以及人民的幸福安康完全取决于李鸿章是走是留,我斗胆请皇上遵从民意,尽快下达一道关于此事的明确的指令。如果迟迟不作出决定,李鸿章主和、拖延的政策继续,将会导致我军萎靡不振,士气低下,沈阳失守,紧接着威海卫和旅顺港也必然会落入敌军之手。陪都沈阳的沦陷,为京城敲响了警钟,随之而来的,便是满城的恐慌与混乱。面对这样的情况,恐怕万能的李鸿章也束手无策了。

如果李鸿章没被革职,那么我们将面临更大的恐惧,除此之外,在他的阻拦之下,皇上无法及时地了解人们的诉求,无法了解当前国家真正的局势,那么接下来所发生的便可想而知了。但在另一方面,皇上认为他是一位经验丰富,值得信任的将领,他久经沙场,积累了大量的军事经验,因此常常被派往前线,以便及时、准确地下达军事指令。李鸿章也深知战争发生时,他代替军事总指挥在后方匆忙地下达指令是非常不合适的,但如果一些高官为了保全自己而设法给敌军让路,那么后果将会非常不堪设想,在这时候,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领土被别人侵占。

现在,李鸿章所考虑的是中日和平谈判问题,在朝鲜和台湾落入日军之手之后,我们还要赔付巨额赔款。但这样的共识一旦达成,那么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土地将会被拱手让人,我国的财富也将被外夷榨干,而瓜分中国的狂潮也将拉开帷幕。虽然这也只是谣传,但李鸿章先前的行为和处事倾向告诉我们,他一定会同意日军无理的勒索,他甚至会为了早日平息战火而牺牲我国更多的利益被掠夺的越多,他才会感到安心。

因此我们虔诚地希望,李鸿章立即被革职,并逐出朝廷。当他离开朝廷之后,我们将重新迎来和平,我军的士气将会高涨,我们失去的土地很快将被收复。

只有这样,一切才会圆满,举国上下才会欢欣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