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歧沟关获胜后,辽朝皇太后萧燕燕觉得此次北宋北伐,明显是欺负她们孤儿寡母,是一种典型的小人行为,为了报复,也是为了显示辽朝在自己的统治下依然强大无比,在北宋雍熙北伐行动还没有彻底结束之时,当年七月,萧燕燕决定御驾亲征,她率领辽朝南北皮室军以及五押惕隐军队十多万人对北宋进行反击,辽朝大将耶律汉宁为南征先锋。
考虑到北宋王朝将自己的主力部队都部署在河北平原地区,萧燕燕决定避开东线宋军,集中攻击山西西路宋军。
在“雍熙北伐”时,西路宋军由潘美为主帅,杨业杨无敌为副主帅,他们率军先后攻占了山西的蔚州、飞狐、应州、寰州等地。
萧燕燕率领大军攻来,北宋考虑到西部宋军人数较少,战斗力薄弱的情况,就下令放弃先前占领的云、朔、寰、应4个州城,城池虽然放弃了,但是北宋要求潘美等人要将4州城里的百姓安全护送回南迁。
当时,潘美正带领宋军驻扎在代州,杨业见到辽军来势汹汹,他就给主帅潘美出主意:“现在辽兵兵力、士气很旺盛,不能和他们交战。朝廷只是让我们护送这几个州的百姓,只需带领部队从大石路出发,先派人秘密告诉云州、朔州的守将,等到大军离开代州的那天,命令云州的部队先出发。我的部队驻扎在应州,契丹人必然来抵抗,就下令让朔州百姓出城,直接进入石碣谷。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谷口,命骑兵在中路支援,那么三州的百姓的撤退,就能够万无一失了。”
这个主帅潘美,他就是后来小说《杨家将》里臭名昭著的大奸臣潘仁美,在小说《杨家将》里,潘仁美公报私仇,致未予以接应,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还暗中杀害了杨七郎和杨三郎。由于受到小说《杨家将》的影响,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在头脑里都认为潘仁美是个坏的不能再坏的家伙。
但是,真实的事情却和小说大相径庭,小说实在是冤枉这位潘美潘大人,我先介绍一下潘美的基本情况,大家就能懂得潘美为什么不可能害杨业了。
潘美字“仲询”,他是宋太祖、宋太宗时的两朝元老。潘美在北宋开国初期的重要征战,除西蜀之战外,都有潘美的智慧与血汗。其威名在平岭南、定江南、征太原、镇北门等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中表露无遗。
我翻看了许多史书,得出潘美不是害杨业的主要凶手的证据有三点:第一点潘美自己因边事屡受封赏,在此期间被赵光义封为代国公,随后改封忠武军节度使,又加封韩国公。杨业只不过被提拔为正五品的观察史,两人地位相差悬殊,杨业威胁不到潘美,他犯不着嫉妒杨业。第二点潘美从无上书谮谤他人的历史,他也没有这个必要。他与杨业已共事六七年,配合默契,处置边事诸般顺利,屡传捷报,雁门关大捷是最好的诠释。第三点潘美是两朝重臣,根正苗红,深受皇帝信任,在部队威信很高,又是杨业的顶头上司,若对杨业有什么不满,直接招呼就行了,用不着费尽心机地去陷害。
当然小说《杨家将》的作者也意识到潘美没有必要害杨业,为增强小说生动性和可读性,所以,作者不断把潘杨两家的矛盾恩怨前移和后拉。
在明代小说里称:北宋在进攻北汉时,潘美曾被杨业之妻射了一箭,自此他常思报仇。刘兰芳的评书又加上了杨七郎力劈潘美的儿子潘豹等情仇恩怨,这些经过考证,都是虚假设计,在实际生活中根本没有发生过!
在事实上,还真有一个小人陷害杨业,此人不是潘美,而是当时担任宋军西路监军的王侁,王侁才是导致杨业死亡的直接祸首。
我查阅资料,发现这个王侁早就有通敌的嫌疑,理由是:在雍熙北伐之前的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5年),辽朝到北宋的使臣多为王侁负责接待,一年中往来数次,王侁可能收受辽朝的贿赂,所以,他在给皇上赵光义的奏折中对辽朝都是夸赞之词。
北宋的监军职权是负责监督军队里的纪律鼓舞激励官兵士气,对于杨业提出的正确建议,根本不懂兵法的监军王侁居然超越自己的职权,他当着潘美的面,立即反驳杨业,王侁说:“杨业,你带领好几万精兵却如此畏惧怯懦。现在你必须直奔雁门北川,大张旗鼓的前进就行了,辽朝自然会害怕的退兵。”,大家不难看出,王侁等人做的这些行为,属于越权越位,干涉阻挠军事谋划,羞辱逼迫军事将领。
看到自己的铁哥们王侁这么说,另一个宋军的监军刘文裕也来了精神,他随声附和赞成王侁的建议。
对于监军王侁、刘文裕的不学无术,作为副主帅的杨业当即反驳他两个,他提出如果按王侁的做法施行,这次战斗非失败不可!
在关键时刻,还是监军王侁这个小人比杨业心眼多,他竟然对杨业说:“将军一直号称‘无敌’,现在看到敌人却犹豫不前,难道有别的心思吗?”,从王侁的话中,我们能听出一些弦外之音来,他无非就是要揭杨业的老底,对主帅潘美和众位将领宣传:他杨业本来不是北宋的将领,你是辽朝属国北汉的将领,现在,战局对北宋不利,杨业你难道有二心,想投降吗!
杨业也不是傻子,他当然能够看出王侁的险恶用心,他听到这些挑拨的话,当即激动地反驳王侁:“我不是怕死,只是时机对我们不利,白白让士卒死伤却立不了功。现在您责怪我为何不死,我应当在大家前面。”
这时,作为主帅的潘美没有纠正王侁的错误举动,他听信了王侁的谗言,决定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命令杨业主动出击,这一个愚蠢的决定,无意造成杨业在不久以后悲惨的命运!
知道自己被小人陷害,估计此次必死无疑了,杨业在将要出发离开宋营时,他哭着对潘美说:“这次行动一定对我们不利。我是太原的降将,按理应当处死,皇上没有杀我,恩宠我让我做了将帅,交给我兵权。不是我放过敌人不去攻击,只是想等时机,准备立点军功来报效国家。现在大家责怪我躲避敌人,我应当率先死命杀敌。”
杨业指着陈家谷口对潘美说:“大帅,现在让各路军马在这里摆开步兵、弓箭,支援左右翼的兵力,等我转战到这里,就用步兵夹击敌人救援你们,否则,我的部队都会被敌人所杀。”
说完后,杨业无奈率兵出战,并与潘美等约定在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县南)派兵接应。
开始,主帅潘美按照与杨业的约定,和王侁等人率领部下的兵马在谷口布阵。从寅时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眺望,看到杨业与契丹军队相遇,然后尘土飞扬,王侁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要撤走的时候,王侁见到有利可图,他心里想:不如趁此捡漏的机会,率领自己的部队,前去截杀契丹军队,也立上一个功劳。
王侁命令先前在陈家谷口埋伏的军队立即随自己出发,主帅潘美看到这个情况,立即赶到王侁面前,试图劝阻王侁,王侁哪里听得进去,他率兵飞速离开谷口,其他众将一见王侁带头抢功劳去了,他们也一拥而上,陈家谷口成了空谷。
可伶杨业还不知道陈家谷口发生的内幕,他孤军北进,在中途早就埋伏好的辽朝军队发现这股宋军,对其进行伏击,主将杨业拍马舞枪奋力交战,从中午杀到傍晚,他一边战斗,一边撤退,按约定来到来到陈家谷口,一看谷口竟然没有人。
被人戏耍的杨业气愤的拍着自己的胸膛,无奈之下,他继续率领部下士兵奋力作战,毕竟是双拳难敌四手,不多时,杨业身上受了十多处伤,他率领的一千多士兵都快死光了,杨业亲手杀了数百名辽军。
最后,他的战马受了重伤不能前进,于是杨业被契丹人擒住,他的二子杨延玉也战死了。
被俘后,杨业叹息说:“陛下待我很丰厚,我期望征讨敌人保卫边境来报效他,反而被奸臣所胁迫,导致军队被打败,有什么脸面活着呢!”于是在辽军营帐中绝食三天而死。杨业死在战场上,他求仁得仁,求义得义,杨业或许是没有什么遗憾的吧!
辽朝主帅耶律斜轸没有尊重这位平生大敌,而是把杨业的首级斩下,先送往漠北辽廷请功,然后传首边疆,让契丹军队和宋军都看到杨无敌的下场。消息传进开封,赵光义既愧且怒,把潘美连降三级,检校太师变成检校太保,然后继续到边疆站岗;至于王侁和刘文裕,被彻底罢免,消职为民,一个流放金州,一个流放登州,从此永远别想再当官。
为了表彰他的忠勇不屈,追赠为太尉、大同节度使,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硕,把他剩下的五个儿子都加官进爵,继续为国效力。
宋王朝对辽发动的雍熙北伐,又惨遭失败,三路大军,仅中路军顺利退回。
北宋太宗赵光义错误地判断了敌情,在自身准备不够充分,时机不够成熟的条件下轻率发动战争,因而招致失败。
在此次作战的指导上,宋军3路分进合击,企图率先控制燕山山脉要隘,然后合攻幽州,这一方针本来是正确的。但在战略上却未能有效协同。
东路田重进军和西路潘美军未能及时会师东进,负责主攻方向的曹彬军开始时轻敌冒进,继则退进无度,举止失措,亦未能与中路田重进部取得协同,切断辽的援军,以致造成合围幽州的企图未能实现。
宋军对幽云地区地理特点不熟悉,缺乏与大规模骑兵作战的装备、训练和经验。企图以迂回的手段断辽骑兵的援路,但未能制定在平原地区有效对付敌骑兵的战法,故阻援不成,即束手无策,被迫撤退又屡遭袭击,一溃而不可收拾,再次遭到重大挫败。
反观辽军,在这次作战中虽处于战略上的防御地位,但萧燕燕出入疆场,习知军政,以一部兵力牵制山后两路宋军,集中兵力打击对幽州威胁最大的曹彬部。因曹部不仅是宋军主力,且在这个方向上便于发挥辽骑兵的优势,又有幽州坚城可以依托,是同宋军决战的理想战场。
此外,耶律休哥在援兵未至之前,采取各种手段削弱、疲惫宋军,不仅赢得了时间,也为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击败曹彬后,乘机扩大战果,实施大胆追击。并迅速转移兵力,先破田重进部于蔚州之东,又在飞狐之北击败潘美部,完满达成了各个击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