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辽朝那些事儿
44405700000036

第36章 小山压大山

辽太宗耶律德光是在母亲的鼎力支持之下,才成功取代其兄,皇太子耶律倍继承了皇位,耶律倍对这样的安排自然不满,契丹诸贵族们虽然嘴上不明说,但是内部也有很大分歧,有许多人内心还是同情耶律倍的,有的正直的大臣不顾述律平的意见,公开反对耶律德光继位,述律平用高压的手段,将这部分反对势力屠杀和流放,才暂时压服住大家。

辽太宗继位后,他最担心的,当然就是大哥耶律倍,因为他知道大哥可是父亲确立的名正言顺的皇太子,而且还有自己的独立王国--东丹国,他手上有一部分可支配的军队,这些都是耶律倍手中的资本,他说不定什么时候,明白过味来,会和自己争夺帝位,自己叔叔剌葛等人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啊。

耶律德光考虑着怎么打击和削弱耶律倍的计划和方案,经过深思熟虑,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兄长治下的东丹国,耶律倍统治了原渤海国的大片领土,北至松花江流域,南至鸭绿江流域,物产丰富,居民文化素质也较高。在耶律倍管辖下,东丹国持续发展,东丹国的壮大将对耶律德光的契丹政权形成巨大的威胁。

事不宜迟,早下手比晚下手强,在耶律德光继位后的第二年,大哥耶律倍离开东丹国留居上京养病,这个是个绝好的机会啊,耶律德光授意东丹国丞相耶律羽之上书,耶律羽之在他的这份奏折中强烈要求,鉴于目前东丹国的百姓已经习惯了契丹族的生活,靺鞨族和契丹族已经融合,现在要将东丹国原来的都城天福城焚毁,然后把渤海的臣民都迁入距离契丹国境内的辽东辽阳地区,然后还建议辽阳城扩建,并升格为南京,这样,东丹国就直接划分到耶律德光的直接统辖之下,便于耶律德光监视管理东丹国。

历史上,东丹国南迁,实际上是渤海遗民的大转徙,渤海国原来的州县百姓,同时也随之俱迁。这样大规模拟举国南迁是在契丹人强迫下执行的。契丹统治者为强迁渤海民众迁居,不惜焚毁王都宫殿、宗庙,以绝渤海人对其文明故土的留恋。渤海国229年创造的文明与文化随着南迁亡灭。

多年来,随着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的清理和发掘,宫殿、寺庙、官衙、宅邸以及其他建筑遗址,均发现许多被烈火烧焦的砖、瓦、泥土和石材,甚至一些砖瓦、泥土和石块被烈火烧焦粘在一起;墙壁、路石、柱础都被大火、烧烤而碎裂残断,由此可见当时火势之猛烈。

做了这些措施,耶律德光还是不太放心,毕竟每天听那些安插到耶律倍身边的间谍们的情报,还无法使他安心,他要亲自看看兄长最近有什么变化,于是,耶律德借助外出巡守,频繁在新建的南京和上京逗留,他多次驾临兄长耶律倍的住所,名义上是看望哥哥的病情,实际是近距离观察耶律倍,耶律倍对于弟弟的光临,自然心知肚明,他也装出非常热情的态度,盛排酒宴,欢迎皇帝的到来,在酒席之间,兄弟两人,不亲假亲,不进假进,谈笑风生,耶律德光仔细观察大哥的一言一行,觉得没有什么反常的表现,自然心满意足。总之,这如果不是兄弟间亲密无间的反映,则必定是矛盾加深的表现。

在耶律倍留居上京皇都期间,太宗又只身前往辽阳,继续实施剥夺兄长治理东丹国权力的计划,为了切断耶律倍与其封国关系的人事安排工作,他把原来四位东丹宰相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

为了进一步刺激耶律倍,贬低耶律倍的权威,耶律德光在母亲述律平的教唆下,册封自己的弟弟耶律李胡为皇太弟,即选定弟弟为继承人,此举是对耶律倍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因为这样安排,耶律倍就更加不可能当上皇帝了。

当然,耶律倍的东丹王的头衔是父亲加封的,自己在过分,也不能给予剥夺,当耶律倍在上京养完病,要回到辽阳新的东丹国之前,耶律德光还在便殿宴请兄长的僚属,这样做,自然也是授意他们日常加强对耶律倍的控制与监视,有什么风吹草动及时报告。

耶律倍回到新东丹国后,耶律德光又下诏派遣舍利普宁等人长期住在辽阳安慰耶律倍,辽太宗还将自己的亲信,派遣到耶律倍周围,从自己身边选派心腹侍卫到耶律倍周围担任警戒,名义上还宣称是为了保护哥哥的人身安全,这实际上就是将耶律倍变相地软禁起来了。

昔日,父亲在世时,耶律倍在东丹国是说一不二,他享受着无穷的快乐,如今二弟当权,耶律倍在弟弟的压迫下,自然日常生活的比较压抑,心情可想而知,他闷闷不乐,只有不断地写诗和作画,排解心中的愁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