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三十年:1981~2011
44399400000018

第18章 论固始寻根(1)

张新斌

在中国古代的大规模移民活动中,北方移民的中心为“山西洪洞大槐树”,南方移民的中心为“福建宁化石壁”。如今,这两处移民集散地,不仅在学术上得到认可,也已开发成为万众瞩目的寻根旅游胜地。但是,在东南移民中有着永远的“中原情结”,他们对中原的印象便是“光州固始”。

一、谱志中反映的根在固始的移民

王姓,《晋江凤头王氏族谱》(乾隆始修本)载:今晋江城东镇凤屿村王氏以唐末王审知为入闽始祖,明洪武十年(1377年)第二十二世王宾和始迁居凤里。《晋邑金安王氏二房三派西春公派族谱》载:今晋江金井镇西坡王氏,始祖王一齐兄弟在宋治平年间(1064-1067)自光州固始南来,暂寓福海庵。

《金鸥王氏五柱敦项公派家谱》载:今晋江东石镇金瓯(山前)王氏,出于五代泉州刺史王延彬之后,推武肃王王审知为入闽始祖。《峣阳开闽王氏族谱》载:今安溪西坪镇西部的峣阳,王为当地大姓,其先祖上溯唐末入闽的王潮、王审知。始祖王佛生,为防倭事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与弟王兴祖由长乐迁居安溪崇信里屯种,“四传”后王毅庵迁居峣阳。《台湾通志·氏族篇》收录的台北县板桥镇《王氏族谱》云:“三十四世晔为光州定城令,因家于固始,晔曾孙曰恁,三子曰审潮、审邽、审知,兄弟有检,王绪辟为军正,以副前锋提兵入汀、漳,遂有闽、泉之地,而审邽之曾孙曰晔,又分居泉之西南隅船方巷。”

陈姓,《高阳、乐陶陈氏族谱》载:今德化县浔中镇陈氏均来自河南固始,宋元由晋江迁居同安,明正统甲子(1440年)陈质来、陈顺德由同安衍居德化并在高阳、乐陶播迁、发展。《鳌城陈氏大宗族谱》载:今石狮永宁村(鳌城)开基祖陈成庵源出河南光州固始县颍川派下。陈成庵,为宋代礼部侍郎,受命镇守永宁卫,遂携眷在此定居,已达二十余世。《溜江陈氏族谱》载:今晋江金井镇溜江,俗称溜澳,其陈氏始祖上溯河南光州固始,其名讳莫能稽考,宋元由莆田迁晋江,遂有溜江陈氏。《太平康陈氏公谱》载:今晋江东石镇平坑村陈氏始祖陈九郎,为光州固始人,其后裔于元至元年间(1271-1294)迁居安海门头(文头)、平坑,遂有平坑陈氏。《杨滨乡康松陈谱》载:今南安码头镇新汤、康安两村陈氏,系永嘉元年(307年)由固始入闽,始祖为陈润。其后裔陈振元于明初由漳州而寓居于汤滨。《浯阳陈氏族谱》序云:“太始祖讳政公,原系汝宁府光州固始县籍也,股肱唐室,历建弘猷,因赐姓曰唐将军,是朝总章二年(669年)奉敕驻闽,追厥子孙元光、珦公,累袭祖职,复进驻于漳城,其丰功伟烈,卓越今古,啧啧载人口碑焉。”另据《台湾通志·氏族篇》:“留居河南之陈姓,随王潮入闽者,为数似亦不少。本省《陈氏大宗谱》有收录。《福清陈氏宗谱》王风州序云:唐僖宗光启二年,祖元王潮入闽,而家福清之南阳村,三传徙长乐之江田,又徙古田县。”

刘姓,《塘滨刘氏九耀公派族谱》载:今晋江英林镇的塘滨刘氏,为彭城派,先祖刘存及侄刘昌,于唐末自光州率部入闽,开基福州凤岗一带,后又分居长乐、福清,其裔孙于宋末元初由福清徙居晋江塔头,历经十世后又分居塘滨。《泉南芦川刘氏族谱》载:今南安罗溪(古称芦溪)刘氏先祖为唐尚书刘文静,于唐末入闽,徙居武荣(南安),其后裔刘恒于宋代为侯林乡开基祖,传至侯(刘)二郎为芦川派之祖。《刘林刘氏族谱》载:今南安码头镇刘林刘氏之祖为唐代尚书刘文静,遭谗而子孙逃入光州固始,后易姓为侯,于唐末入闽,后再徙居武荣(南安)。宋代刘恒开基刘林,为刘林侯姓之祖,至民国方易侯为刘氏。《刘氏大宗世谱》载:“始祖刘讳锜,宇信叔,号重珍,先是河南汝宁光州固始人也。唐天佑开平间……避地入闽,居建安,又居莆阳,数传而生皇祖讳极。”另在《宋太学生致政刘公妣太孺人合葬圹志》中,也记其先祖刘显斋为河南汝宁光州固始人,后梁时为威武军节度使,其二子刘崇安、刘建安居闽,刘建安之后为刘极,刘极子为刘锜,其后迁居泉州。

黄姓,《东石檗谷黄氏族谱》载:今晋江东石镇黄氏,与湖头(玉湖)、永坑合称为“东石三乡黄”,共奉黄龙为基祖。据载,黄龙祖父黄岸之先人系于唐末由光州固始避乱居闽。《虎丘义山黄氏世谱》云:今祖州黄氏先祖为黄霸及黄敦、黄膺父子,唐末自光州固始随王审知入闽,初居清流梓潭村,后居闽清梅溪场盖平里凤栖山。《闽杭黄氏宗谱》载:今闽西及粤东黄氏始祖为黄峭,其先祖由江夏迁河南光州固始,复迁福建邵武坪西,以后在闽西、粤东一带繁衍。又据明代黄风翥《金墩黄氏族谱序》所言:“晋永嘉中,中州板荡,衣冠入闽,而我黄迁自光州之固始,居于侯官。”《黄氏族谱》载:“其先四十三世南陆,居河南光州固始……七十三世志,由和平迁福建邵武……八十八世肃,子四,分居福州、江西、南剑。”《台湾通志·氏族篇》引台湾《黄氏族谱》:“其先四十三世南陆居河南光州固始。”台北县深坑乡《黄氏族谱》云:“世居光州固始。至晋,中州板荡,南迁入闽,始祖黄元方仁晋。”

李姓,《晋邑圳山李氏族谱》载:今晋江金井镇石州(圳山)李氏先祖李晦翁,初居砀山,后因中原变故,而侨居光州固始。唐末偕子李乐泉避兵福建,其后裔于元末由福州徙泉州,据圳山西卜居。《芙蓉李氏族谱》云:今南安梅山镇芙蓉李氏,先祖为光州固始人,于五代初从王潮入闽,其子孙因家于武荣(南安)芙蓉乡。《岭兜李氏族谱》亦云:今南安金淘镇李氏远祖系固始人,随王潮入闽,其后裔肇居梅山芙蓉,传至李仰宗时迁居岭兜。《台湾通志·氏族篇》引《台北县李氏族谱》谓:“先祖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潮入闽。”

郑姓,《永春鹏翔郑氏族谱》载:今永春城关东门桃李村郑氏,其始祖郑可远因中原战乱于唐末随王潮入闽,统戍桃林场(今永春县),后肇居姜莲龟山坪上,传至四世郑懋为宋真宗潮阳军都巡检使,告老后卜居今县城东门一带,因地在大鹏山之阳,又取原祖居“坪上”之谐音,故称“鹏翔郑氏”。《三修永春夹漈村郑氏族谱》载:今永春仙夹乡夹漈村郑氏,为郑樵之后裔,其谱所载郑氏入闽时间较早,但郑樵为《荥阳郑氏家谱》作序时亦讲到,郑氏先祖自固始入闽者不在少数。另据《台湾通志·氏族篇》引台湾马巷《郑氏族谱序》谓:“唐垂拱间,陈将军趋闽,郑姓遂星布闽、粤。”因此,郑姓分三次来闽,与固始也有一定的关系。

周姓,《桃源前溪周氏族谱》载:今永春桃城镇桃溪村周氏先祖于唐末随王潮、王审知由河南光州入闽,始居莆田。九世孙由莆田迁永秦盖福,明初由盖福迁前溪之象山。《铭山周氏族谱》载:今德化(铭山)赤水镇铭爱村周氏先祖周梅林,于唐中和三年(883年)自固始从王潮入闽,先后居于仙谿(仙游)之东乡、延平郡之周田(今大田)。南宋时,周少九由大田移居赤水埔之铭山。

许姓,《湖头虞都许氏家谱》载:今安溪湖头镇郭埔(虞都)许氏先祖许侍御为光州固始人,唐末奉旨入闽,镇守漳州诏安,后又迁晋江石龟村,传至许景玉迁至南安诗山镇钱塘,景玉次子许振奴移居虞都。《漳州府志》有闽台许氏奉为始祖的许天正的传记:“许天正,河南光州固始人,陈元光首将也。从元光入闽,元光有所申请,必讨论而后行。”许天正的后裔不少是客家人,并散居于闽、粤、台各省。

方姓,云霄《云阳方氏族牒》称方氏:“祖子生,系河南光州固始人,自唐高宗垂拱二年(686年)随陈将军政与其子元光下征南闽,乔居漳州。”该谱《晚唐六桂》云:“方廷范,祖籍河南固始,唐昭宗大顺二年(891)辛亥科进士,官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历宰闽之长溪、古田、长乐三邑,所在有惠政,百姓归心,颂称为‘长官’。因当时中原割据,故定居莆田刺桐巷,遂名为方巷。廷范有六子,俱从河南登第,时称‘六桂联芳’。”《崇正同人系谱》卷二载:“唐时有方姓昆弟六人,均赐进士,是以有六桂堂之名。其父母平黄巢有功,受赏殊勋,后由河南迁于闽之莆田。”另据《台湾通志·氏族篇》引《惠州淡水西湖方氏族谱重修序》谓:“莆田之祖,乃……廷范府君,唐季王审知据闽中,府君六子皆仁于王……人称六桂。”

曾姓,《武城曾氏重修族谱》载:今德化浔中镇曾姓,以“武城”为郡望,唐末从王潮入闽。《武城曾氏宗谱》收录的韩琦《清源曾氏宗谱序》云:“唐僖宗光启间,王潮由光州固始趋闽,中原士民避难者皆徙以从,曾氏亦随迁福、漳之间,子孙因居焉。”《台湾通志·氏族篇》引晋江《曾氏族谱》有录《清源曾氏族谱序》亦讲到,曾姓随“王潮由光州固始入闽”,“随迁于漳、泉、福、兴之间,晋江之曾,始祖延世,为光州刺史也”。曾姓为曾参的后代,素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上述记载应具有代表性。

吴姓,《古东吴氏通族谱》载:今石狮宝盖镇坑东村吴氏先祖由光州固始入闽后,卜居于兴化平海卫。宋元时,吴十七迁居坑东村。《诗山古宅吴氏族谱》载:今南安诗山古宅岭兜吴氏先祖,唐僖宗时随王审知由光州固始入闽,宋代吴定居今泉州鲤城浮桥镇一带(古武荣黄龙江),称“黄龙吴氏”。明初吴大冶迁居南安古宅,遂称“古宅吴氏”。《崇正同人系谱》卷二:吴氏“世居渤海,散处中州,其后随王潮入闽,由闽而入于粤之潮、嘉等处。”《台湾通志·氏族篇》引本省《吴氏族谱》中《祭公家传》:“其祖有吴祭者,固始县青云乡铁井兜人,唐僖宗中和四年,兄弟一行二十余人,住福州侯官县,王审知据八闽之地,乃避地福、泉之间,遂为闽人。”

谢姓,《魁斗谢氏族谱》载:今永春坑仔口镇魁斗谢氏先祖,唐末随王潮入闽,始居莆仙,后迁安溪、永春,由留坡居魁斗。《清溪谢氏宗谱》卷首之《谢家分派源流考》云:“吾谢为着姓……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盖宣伯远裔有十六郎者,后唐时任藩长史,时乾符之乱,至乾宁四年(897年)丁巳,从王审知入闽,为黄连镇之将,生子望,望生彦彬,世袭镇将。”《台湾通志·氏族篇》引《清溪永安谢氏族谱》谓:“祖为光州固始人,从王审知入闽,始迁泉州之安溪县永安东皋居焉。”

尤姓(沈姓),《蓬莱尤氏族谱》载:今永春达埔蓬莱村尤氏,源出自沈氏,沈思礼为河南光州固始人,随王审知入闽,升为验马都尉,因避王审知之“审”、“沈”之讳,改姓尤,定居于武荣金田,后迁永春,明初尤琼由永春的逢壶魁源而居达埔蓬莱。

施姓,《得海承德堂施氏家谱》载:今石狮永宁镇前埔村施氏之祖施柄,由河南光州固始播迁清高楼,其后施菊逸迁居晋江南浔(今衙口村),清初分居各处。《钱江长房派石厦厝后分施氏家谱》载:今晋江龙湖镇石厦村施氏,俗称“前港施”,始祖施典于唐末避乱入闽,屡经周折,后择吉钱江而居,故以“钱江”为堂号,数世传至施宽惠开基石厦。《永南施氏宗谱》载:今南安施氏,其先祖在唐末自光州固始入闽,先居浔海(今晋江龙湖衙口),后迁居永南。《台湾通志·氏族篇》引《漳州府志》云:“随陈元光开漳,有施光缵者,官府内校尉。”本省《施氏合谱》亦云:唐之中叶,始由河南光州固始县迁徙入闽。有秘书承公者,宅居于泉州钱江乡。

余姓,《诗山前山余氏族谱》载:今南安诗山镇前山村余氏,其先祖余黄敦本居光州固始,唐末五代时迁居南剑新安,后择武荣之北而家焉,其地号称余山,元时其后裔居诗山。建阳《余氏宗谱》称:“有青公者……由河南固始而宰建阳……是为入闽鼻祖也。”《台湾通志·氏族篇》据《漳州府志》云:“陈元光开漳,已有固始余氏,随之入闽。”

颜姓,《颜氏续修宗谱》载:今永春达埔镇中村的“蓬莱颜氏”,先祖颜洎于唐时由固始入闽,居德化顾杰泗滨,又徙居今永春达埔。《桃源东山颜氏族谱》载:今永春东平镇东山村一带颜氏,其先祖颜芳,号教先,由河南入闽,居德化泗滨,传至颜潾,迁居永春清白里。《台湾通志·氏族篇》据《漳州府志》载:陈元光入闽之后,已有颜氏从之入闽。

吕姓,《杰山吕氏族谱》载:今永春蓬壶镇杰山吕氏,先祖于唐末随王潮入闽,先后迁居泉州、南安、永春等地。台湾的吕氏族谱中也记明闽台吕氏始祖为吕占,唐肃宗宰相吕諲之后,世居光州固始,唐末徙居福建泉州府晋江县相公巷,后改居曾埭之草安。

龚姓,《沙堤蓬莱龚氏家谱》载:今石狮永宁镇沙堤村龚氏因王潮自固始入闽,遂卜居于龚山。《西偏西房龚氏家乘》载:今石狮永宁镇西偏村龚氏始祖龚十三,自光州固始首居晋江之龚山,以后分居沙堤、南塘、西偏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