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幸福就在抬头间
44370300000003

第3章 第二辑:爱在原处谁痴等(1)

爱在爱中丰满,爱在爱里闪亮。人间情,天下爱,莫不是永不曾老去的英雄梦想。追寻爱的踪迹,所行之径,幸福一串串。

可是,我们身边那那些卑微的生命,向谁学习呢?或许,他们不需要学习什么,因为自己已炼就一副铁身板,而且岁月的风霜打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价值体系:隐忍,坚强和不屈地奋争。承载这一特征的,是一条条卑微的生命。

我们身边卑微的生命

看《动物世界》,一只小昆虫,昂首向天,迎风霜接雨露,抑或低头向地,啃草根,吞吐粒,快乐而执著。曾一直以为,生如昆虫之辈,是渺小而卑微的,人过三十,才知,它活得轻松自然,自娱自乐。而我身边的一些人,更为卑微地存在着,挣扎着,活着。

他是一个小木匠,神态和表情,我十分熟悉,像是见了老家的人。及至他说他来自余江县,我才释然,因为,那是一个与我老家相邻的小县,标准的农业县。

我说:“这些年,我们村里年轻人都到城市来打工了,而且,村村都差不多这样。”他接茬说:“县县大概都差不多吧!我们那一大片地方,正月没过几天,人们就挤火车来城市谋生。”他的方言都与我们差不多,说慢一点,交流没什么障碍。

他是我一个亲戚介绍来的,帮我新家做木工装修,手艺不错,也很勤快,原定一个月做完,他日做夜赶,二十天就基本上完工,剩下的等油漆过后,半天就能收尾。

一个星期后,油漆完毕,他再次被我叫来,做扫尾工作。厨房里的橱柜,表面贴的是防火板,由于涂抹胶水不均匀,边线四周有残存的胶水印迹,怎么除也除不掉。我把这事给他提了,他二话没说,到建材市场买来两瓶“香蕉水”(学名二甲苯,有毒),用抹布醮一点,然后擦拭。屋里顿时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刺鼻气味,有点像臭鸡蛋的味道。

我也像他一样,用抹布醮一点“香蕉水”,手指立刻有火烧的感觉,极不舒服。

他说:“你们读书人,细皮嫩肉,怎么能吃这样的苦?”

我问:“那你怎么能忍受呢?”

他说:“用手抓算什么,有一次做事太困了,口渴时,一把抓起装了‘香蕉水’的纯净水瓶子,猛喝了一口。”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惊问:“你洗胃了没有,这可是有毒的东西。”

他笑了笑,云淡风轻地说:“没事,灌了几口自来水,就没事了。”

他真的没事,和我说起这等惊心动魄的人生插曲,居然像是说别人的故事,嘴角还挂着浅笑。而我,有几次在梦里遇见这事,分明看到一个受极端苦刑的年轻男子在流泪,目光流露出无助和无奈。

这是我居城十年后,第一次直面并切肤般感受到其苦其悲的卑微的生命。曾经,我和他一样,同属一个概念:农民。

1998年,家乡遭遇洪水,等洪水退出田野,我和母亲便从灾害那里,抢回那残存的一点稻谷。有一个细节,今生已无法抹去,任何时候想起,都足以让我恐慌无措。那时,我抱着一把稻穗到打谷机里去脱粒,一条青花蛇“嗖”地从禾把里钻出来,滑过我的手,从我鼻尖窜出去。我是一个患有“恐蛇症”的人,刹那间,人都给吓晕了,瘫在泥田里,半晌一动不动。

母亲一个人坚持了5年“耕妇岁月”之后,因体力不支,罹患永久性腰疾,身体早早地,不可逆转地变坏了。这是一个失去丈夫的农村妇女,卑微身世给予她的无情馈赠。我的母亲却对自己身体的变坏不以为然,她说,村里的二狗,才坏得彻底呢。

二狗是条壮汉,身体好,力如牛,一餐能吃三海碗饭。

这么一个壮劳力,勤于耕作,却难以养家糊口。在一个花炮四起的正月十五,他选择了进城,和所有打工者一样,凭一身力气,挣钱养家。唯一不同的是,他是一个极度念乡恋家的农民,所以,他只进离家最近的县城——方便照顾家小,便于照看田地。

那是一个极为酷热的暑天,他老婆托人带话来:田里的稻谷患了稻瘟病,有空就赶紧回来打农药吧!他在县城买了一瓶“多灭灵”,价钱比乡里便宜两毛,这让他一路含笑。

回到家里,正值晌午,是一天最热的时候,他一放下行李,就背上喷雾器,下田去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么热的天,去喷洒农药,是非常危险的,农药中的毒素,很容易趁热挥发,将人击倒。

二狗为了能尽早赶回县城打工,他已顾不上那么多了,只想赶快打完农药,然后,赶末班车回城。结果是,他没能赶上回城的班车,而是倒在正午的田埂上。

家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倾其所有,送他去曾经打过工的县城的医院,命保住了,但毒素侵略过深,神经受伤,人变得手脚不灵活,并且,处于半失聪半失明状态。

我再见二狗,是他出事后的那个秋日,田野金黄金黄,空气里尽是稻谷的清香。他在稻田里很艰难地做着农活,动作机械,一如当年我曾跳过的霹雳舞。见我,他笑了,是那种半笑不笑的机械性的微笑——秋日里,他是那么卑微,如摇摆的狗尾草,表面绒绒的,却注定了衰枯的命运。

也就是这个秋天,我目睹比草更卑微的人的生命的消失。他是村里的木匠,名叫熊仔,五十好几的人,被人唤来唤去,还像个小孩似的,应得不亦乐乎。他是一个非常开朗的人,全村老小没有谁不对他的笑声记忆深刻。然而,这么一个极为乐观的乐天派,在一个秋雨的黄昏,选择一根麻绳了结自己的一生。

起因是他断了3根手指,右手一根,左手两根。熊仔的老伴哭得昏天黑地,后悔没有把他的话当话,以为他想死只是一时气胡涂才说的。

熊仔自尽的理由很简单,手指断了,木工做不了,种田又不在行,活在世上只是累赘,只会给儿女添加负担,带来麻烦。

我们无法批判熊仔他们想法做法之极端,因为我们无法体会那卑微的生命仰望头顶天空时的急促与慌乱。谁不想好好活着,谁不想无忧无虑的行走在这个世界?可是,我们身边卑微的生命,如疾风打过的浮萍,是沉没,还是挺立,有时,只取决于风向,或者风力。

行走于城市坚硬的柏油马路,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卑微的人,回想与过去的自己同属一个概念中的那些人,我才算明白,我是一个卑微的人,但不是一条卑微的生命,因为我还有世俗的幸福,尽管也有世俗的烦恼。有时,我觉得自己还得向《动物世界》里的昆虫学习,抬头低头间,要保持幸福的心和快乐的表情。

可是,我们身边那些卑微的生命,向谁学习呢?或许,他们不需要学习什么,因为自己已炼就一副铁身板,而且岁月的风霜打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价值体系:隐忍,坚强和不屈地奋争。承载这一特征的,是一条条卑微的生命。

那夜,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温暖,而且让我第一次坚信,这世上有一种光亮是有硬度的,支撑这一奇特的硬度,是人间大写的爱。

那夜,那温暖的灯光

那一年,我才8岁,懵懵懂懂的年纪,一片照亮雨夜前行路的坚硬的灯光,让我刹那间明了人世情宽展与温暖。

一个赶集的日子,我怀着喜悦心情,跟着父亲去集上卖黄豆。父亲把百来斤黄豆系在自行车后座,一把提起我来,让我斜坐在横杠上,叮铃铃,飞也似地骑出村庄。

黄豆并不好卖,后晌,父亲才卖出十几斤。来买豆的人都只问一个价:“这黄豆四毛卖不卖?”父亲坚持着:“四毛五,少一分也不卖。”来人说:“还是四毛五?人家都卖四毛啦,看你豆好,给你四毛,卖不卖?”父亲坚决拒绝:“不卖!”

因为就在头一集,母亲卖的豆就是四毛五,高的卖到五毛呢,他不能贱卖自家这么饱满黄澄的好豆。

开始下集了,人越来越稀,天边云却越聚越浓,间或炸响一记惊雷,吓得我直往父亲身边挤。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去吧!”

父亲沉默不语,焦急地盯着来来往往的路人,谄笑着问每一个看过我们这边的人:“看看吧,我这豆是好豆!”终究没迎来一个买主。

雨落下来,一如我们身旁蛇皮袋里的黄豆,颗颗粒粒,砸得人头上酥酥麻麻。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推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父子俩眼巴巴地看着风吹雨打,不知如何才能回家。

集上没有可供留宿的饭店,即便有,父亲也舍不得花那住店的钱,附近也没有我们家的亲戚,离家有二十多里地,可怎么办呢?

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软棉棉的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

父亲把我放在自行车横杠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路上,我几次被震跌下来,右脚被车踏板刮得生疼。父亲摸摸我的脚,心疼不已,在黑暗中对我说:“你坐到黄豆上面,我推着走!”走了大约十里,路两旁已难见灯光,耳畔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再也听不到狗叫。我想,我们开始进入山道了。

山道经雨淋,红土变成粘泥,把自行车轮粘塞得结结实实。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使力也慢如蜗牛行走。

父亲把我从车后座抱下了车,让我走到车后边帮着推。我下车后,抓住后座,在后面推,使劲地推,但作用并不大!父亲摸黑在树林边折来一根松枝,刺空夹在挡泥板和车轮间的泥巴,自行车才稍稍地滚动几下,没几步又陷在泥中了。天太黑了,我们无法择路,简直寸步难行啊。

一路跌跌撞撞,我们父子俩终于来到了三岔路——一个让人闻之胆战心惊的地方。这儿遍地坟场,夏天,能看见跳动的“鬼火”。偏偏这时林间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吓得我魂儿都丢了。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半哭似地喊:“爸,我怕——”

“别怕,跟着我来!那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嘛!”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我。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落在林间泥地的一轮明月。

“你们去哪里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

“陈坊。”父亲应声答道。

“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

“8岁。”父亲答。

俩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沉静了。

“我送送你们吧!”那人说。

我非常纳闷,这么一个鬼地方怎么会冒出一个打马灯的人来呢?他是不是鬼呀?越想越怕,躲在父亲身边,不敢看他!

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他儿子的故事。

那年,他儿子也是8岁,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他妈急得不行,连夜将儿子送到山下的医疗站去打针。因为走得紧急,忘了带马灯。摸黑走的时候,他摔了一跤,从土路上跌倒在沟边的一块红岩石上。他自己摔昏了过去,这倒没啥事,关键是他儿子的脑子跌坏了。那时,也是下了一场雨,道路泥泞难行。

停了一会儿,他说:“后来,我老是骂老天不长眼,为什么跌傻的不是我,而是我那可爱的孩子呢?”

父亲劝他:“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不要再折磨自己了。人啊,有时真是命中注定啊!”

他说:“是啊。所以,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雨夜里,没什么事就打马灯出来看一看,帮走黑路的人照一照,免得人家摔倒。这儿路上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尽是硬硬的红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是危险啊!”

我乐了,他不是鬼,是个好人呢!

他问父亲:“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家呢?”

父亲说:“我带儿子去集市卖黄豆。不好卖啊,所以拖得太晚了!”

他叹了一口气,说:“是啊,田里地里出的东西,都不好卖,卖不出好价啊!哎,你也真是,儿子这么小,怎么能拖着他一起走夜路呢!就少卖几个钱,早点回呗。”

父亲长叹一口气,低低说:“想多卖几个钱,开学时,好给他交学费呢!”

他说:“幸好,今天下了一场透雨,让你骑不成车。要是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雨,不粘车轮,你还能骑行,一旦滑倒,那可真危险啊!”

这是他第二次提到“危险”二字,想起他那个我未曾谋面的儿子,顿时感觉不寒而栗。

一路走,一路话,尽管不曾相识,父亲和他却有那么多的共同话题,那么亲密地聊着,像生活多年的兄弟。

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很酸很痛,走不动了——”

那人二话没说,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然后,一路驼着我走。他直起身来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啊!”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寸寸坚硬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堂堂的,照得一地烂泥好似家门口专门用来晒谷的水泥地,具有奇特的硬度。可他一脚踩下去,坚硬的灯光里,便叭嗒叭嗒地飞溅一串红泥来。

夜风吹起,顿感一阵凉意,不由地紧紧地趴在他背上,我感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就热乎乎的。

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并邀请他有空来我们家做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浓浓的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他嘿嘿地笑了笑,说:“不用谢。有机会我一定去你家看看!”

下面的路,因为是沙泥,不会塞车轮,而且,父亲对路也十分熟悉,知晓每一个坑洼,骑上车,一会儿就到家了。

多少年过去了,那夜,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温暖,而且让我第一次坚信,这世上有一种光亮是有硬度的,支撑这一奇特的硬度,是人间大写的爱。“坚硬的灯光”,凝聚了陌生的关爱,弥漫着温暖的人间情。

天底之下,只有母亲才会做出如此自残自伤的选择,只有母亲才会不顾一切地去护佑自己的孩子。

孩子,妈妈不让你上法庭

这是我从一个律师朋友那儿听来的故事。

一个女人与丈夫共苦多年,一朝变富,丈夫便不想与她同甘了。他坚决提出离婚,并且带走他们唯一的儿子。女人四十多岁了,是个不容易再婚的年纪,当然不答应,想方设法修复已经破碎的婚姻。

最后,她失败了,不得不和丈夫离了婚。

为了要回孩子的抚养权,女人决定与前夫打一场夺子官司。准备材料起诉,是她唯一的选择,让儿子跟自己,是她唯一的渴望。女人请了我的朋友去做辩护律师,抛出自己的底线:只要儿子判给自己,其他什么都可以不要。

女人在朋友的指导下,做好了充分的应诉准备,有九成的把握能赢。

开庭那天,男人提出女人的身体状况差,没有能力带小孩,并拿出了她以前的住院病历作证。女人当庭出示了开庭前一天由某大医院核发的体检结果,轻松驳倒了前夫。男人接着提出,女人欠下巨额外债,没有经济能力抚养儿子。女人出示了前夫转移财产,转嫁债务的商务函件,又一次驳回了前夫无理的指控。

激烈的唇枪舌战,拉锯式的辩论,女人一直占上风。前夫见势不妙,使出最后的杀手锏:“女人是全职太太,呆在家里很苦闷,经常打骂孩子,对儿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伤害。儿子不愿和她生活,只想跟我在一起。”

审判长传唤他们的儿子出庭作证,法警正要向证人室请她儿子出庭的时候,女人的脸由红变白,又由白变紫,忽然,嚯地站起来,大声宣布:“审判长、审判员,我——撤诉!”

女人掩面大哭,跑出了法庭,留下惊愕的丈夫愣愣地坐在那里,显然,他被前妻的莫名其妙的举动弄傻了。为她辩护的我的朋友也惊呆了,不明白她究竟中了什么邪。

事后,我的朋友找到女人询问:“你真的一直在虐待你的儿子吗?”女人无力地摇摇头:“我爱我的孩子还来不赢,怎么可能会虐待他?”

朋友惊诧了:“那你怎么不反驳你前夫,从法律层面上讲,轻而易举就能驳倒他。你为什么要放弃?”

女人说:“我孩子胆小,一旦出庭作伪证,必将留下巨大的心灵伤疤。我怎么忍心……”她以泪代语。所有的说词,在女人那母性的哭泣中都显得那么苍白,那么虚伪。

朋友感到深深地震撼,当我听完朋友的讲述之后,同样感到无比的震撼。我想,天底之下,只有母亲才会做出如此自残自伤的选择,只有母亲才会不顾一切地去护佑自己的孩子。

旷野秋风,那一串串金黄的谷穗是村人洒落的关爱,是对一位世纪老人最体面,最真心的敬重。此爱,不是简单的施与受,而是无心与有意的杰作,是乡里乡亲与人生暮年的老人,藏于心间最温馨的秘密。

雕刻在深秋的爱

这是一个偏远封闭的小山村。

王婆住在村里,已有几十年了,看山看水,看得头发也白了,听风听雨,听得耳朵也背了。但她一颗心是那么敏感,性格还是那么倔犟,像经年的古树,盘根错枝,却也四季常青。

王婆是一个苦命的人,父母因疟疾而亡,丈夫在长征路上牺牲了,三个儿子二个女儿在抗战中死于日本枪炮下,最后一个亲人——小儿子也在文革中含冤而死。她孤家寡人苦熬岁月,拒领政府的救济,也谢绝好心人的施舍。

早先,她寻中药换钱,打猪草喂猪,帮人带孩子,替人打短工,日子过得相当活络。勤快人,总是被人自觉不自觉地推为楷模。在村里常常能听到这样的教训:“做人做事,就要像王婆那样!”

但王婆终究是老了,老得全村老少都喊她“王婆”。王婆在村人心中的地位极高,她轻言浅笑,能化解村人的矛盾,暖烘他们的心。这么高龄的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还自己谋生活,谁看了也于心不忍的。村里人主动给王婆送去柴米油盐,却一次次被她推了回来。

后来,有人发现王婆常常在深秋田野里捡谷穗,大伙便自觉地在田间地头故意遗落一把。却没想到,王婆会将哪家遗下的整把谷穗,原封不动地给人送回去,还劝道:“过日子得俭省点,这样浪费,不行啊。”

一计不成,再施一计。

村里的乡亲在收割二晚稻的时候,将一串一串谷粒饱满的稻穗“无心”地遗弃在田里,整个收起来足有一大把。这一回,王婆照单全收了,一边捡,还一边责怪:“唉,后生们多不懂得珍惜。这么多禾穗都洒落了,也不晓得捡起来。”

每逢深秋,村里的乡亲都能看到王婆佝偻着身子,一串一串,将谷穗拾进那个她曾用来装草药的竹篮里。旷野秋风,那一串串金黄的谷穗是村人洒落的关爱,是对一位世纪老人最体面,最真心的敬重。此爱,不是简单的施与受,而是无心与有意的杰作,是乡里乡亲与人生暮年的老人,藏于心间最温馨的秘密。

多年后,王婆含笑离去,平静安详的脸上,涂抹了满满的幸福。她走后,村里的乡亲依照老习惯,无心地洒落谷穗在田间。王婆是不会再来捡拾了,只有蓝天下树林间的鸟儿欢快地来啄食。饱食的飞鸟,在秋风中欢唱,声声如歌。

此情此景,旷世少有,一如雕刻在大地深秋,鲜活的爱的塑像!

有人说,天使是在经受了苦痛之后,才长出翅膀在天空飞翔的。台湾妹妹,那个上帝派来的救人一命的天使啊,就这样永远活在章莹心里,活在她感恩社会感恩他人的行动中。

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值得回忆的日子

那一年,杭州姑娘章莹不幸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生命亮起红灯。

父母视女儿如己出,却是爱莫能助,他们与女儿的骨髓配型,都不成功,毕竟不是亲生,互相深爱着的女儿和父亲母亲,生生少了一份血缘亲情。二老想方设法找到章莹的胞姐,眼看着有了生机,姐姐却临阵脱逃,只甩给他们一缕冷如箭的寒风。年轻的生命,如风中烛火,明明灭灭,此刻亮着,不知下一秒是否还能光闪如初。

是台湾妹妹让章莹看到未来的亮光,看到无尽的希望。她眼里的光,一缕一缕,经海峡的清风吹拂,柔美如琥珀,泛着生命绿洲深处最浓烈的深绿。据来自台湾花莲的慈济骨髓库的消息,一位读大二的台湾妹妹,与章莹配型成功,而且,愿意随时为她捐献造血干细胞。

2001年4月10日,章莹在无菌仓经过严格化疗后,只待输入新的骨髓。因为骨髓从供体取出之后,只有24小时的生命活力,又因为两岸没有直航,接到杭州方面的消息,慈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便忙碌着,抱护在怀里,不停地翻动装着1280CC造血干细胞的骨髓箱,在花莲、台北、香港、上海和杭州等五地,上演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

无论如何也说不尽台湾妹妹的救命之恩,隔着玻璃,章莹挤出带泪的微笑,那圣洁如雪莲般的笑容,流淌着她心底最深的感恩。慈济的工作人员还给章莹带来了捐髓女孩写给她的祝福卡片,并当场念给她听。这张署名“台湾妹妹”的祝福卡片,简短地叙述了抽髓时的恐惧心理,她说,她非常怕,“但是,我知道受者比施者更难受后,也就不再害怕了,再说配型成功是三十万分之一,咱们是天定的姐妹缘分呢。”最后,台湾妹妹给章莹鼓劲:“加油啊,你会没事的!加油——”

章莹的手术非常成功,出院后,最大的心愿便是见一见那个给她第二次生命的台湾妹妹。她写信给慈济,表达了想和救命恩人见上一面的强烈愿望。然而,以“甘愿做,欢喜受”为至高至善理念的慈济人,订立了自己的保密原则。她只收到慈济转来的台湾妹妹的短信,在信中,落款成了:妹妹,发自台湾。章莹的父母也写信台湾妹妹,希望能见上一面,认个亲,却是无法实现。

恩人只在云端,看不见,摸不着,而每一阵风,每一场雨,每一片雪,以及世上所有的美好,都是她美的化身罢。

2006年夏天,章莹又一次收到慈济转来的一封信,开启信封,发现还有一个盖了加拿大邮戳的信封,从里面取出信笺,熟悉的字体映入她泪珠重重的眼帘。台湾妹妹在信中说,4月10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姐姐康复的起点。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值得回忆的日子……4月10日,这是台湾妹妹身受苦痛的日子啊,而身在加拿大读书的她还在为此对章莹感恩。这是怎样的一种人间情啊!

有人说,天使是在经受了苦痛之后,才长出翅膀在天空飞翔的。台湾妹妹,那个上帝派来的救人一命的天使啊,就这样永远活在章莹心里,活在她感恩社会感恩他人的行动中。泪无声地落了下来,感动长盈于心,感恩长绕左右,握着信,章莹看见天使飞过,落在自己身边,融入自己的生命。

那句天使之语“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值得回忆的日子”回响在她的耳边,回荡在大爱弥漫的人间。

琴声悠悠爱悠悠,人间真爱在月亮河里流淌,在高墙内弥漫,她们吟唱:月亮河,是一条爱河。

高墙边上那条河

这是一条无名的小河。

清冽的河水在阳光下泛着金光,有小鸟在小河上空飞掠而过,留下阵阵美妙的清音,仿佛天簌绝响。本是美如画的天水一色,却沉重如斯——河边高墙内关押着一批重刑女犯人。

这座女子监狱,如一口烧烫的高压锅,随时都有崩裂的可能。一个外号为“独眼龙”的女犯人抓住女囚绝望的心里,兴风作浪,给监区制造麻烦,让狱长他们难堪,没别的,只是释放心情,好玩罢了。狱长面对这帮情绪被调动的死缓、无期等重刑女犯人,十分头疼。

这天,从法庭走下来一位年轻漂亮的女人燕子,她因杀害音乐学院的老教授而被判死刑,又因肚子里怀着孩子而被临时安排进女子监狱,待孩子产下后,再执行。燕子的到来给这个监狱吹来一缕清新的风。她每天傍晚都会坐在无名河边拉小提琴,琴声悠扬,把夕阳渲染得通透红润。月儿爬上树梢,漫漫琴声如水,滋润月下的高墙和高墙内孤寂的心。“独眼龙”对燕子的特立独行,大为恼火,几番收编之后,仍不见效,便想出一狠招,痛殴她,让她流产,之后,便要被拉出去枪毙!她不容许有一个姐妹不听自己的话。

“独眼龙”的阴谋被狱长识破,燕子被特别地保护起来。

通过查阅卷宗,狱长发现燕子案疑点重重的案子。作为一名音乐学院的高材生,燕子是为了参加国际小提琴大赛,而委身于老教授,并为之怀孕。但最终的参赛名单中,却没有她的名字。一气之下,她再次引诱老教授,并将他杀死。案发后,警方审讯时,她一一招供,不久,检方公诉,法院结案,定为死刑。但就在验明正身之时,发现她怀着孩子……

一个喜欢在黄昏里拉小提琴的女人,怎么会下手如此狠毒,残忍地杀害自己的教授呢?为了解开谜团,狱长开始了漫漫求索之路。他从燕子的男朋友那里找到突破口,发现案情存有惊人的错误。他一步步搜集证据,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杀害教授的真正凶手是燕子的男朋友!因为教授提名燕子参赛,但已怀有男友孩子的她不具备参赛资格,便替男友向教授说情,希望自己的男友能成行,但遭拒绝。

之后,她男友便导演了一出“借刀杀人”以获取参赛资格的荒诞剧。

整个调查取证过程中,燕子一无所知,依然在每个黄昏,临河拉琴,向潺潺河水和清亮月光诉说无尽的心事。

法院来女子监狱宣布燕子无罪的时候,受到震撼的不是燕子,而是“独眼龙”。燕子在同意男友无理请求之时,便心如死灰,生死都无所谓了,何况震撼。而“独眼龙”得知狱长居然为了一个女囚,为了自己的分外之事,宁愿把自己的腿跑断,满心颤然,如发高强地震。她想,狱长是用行动写下了对咱们女囚的大爱啊。

燕子出狱那天,“独眼龙”伸手拥抱了她,泪光闪闪如星。她问燕子:“每天黄昏你拉的是什么曲子,那么好听?”燕子说:“外国的曲子《月亮河》。真的好听吗?下次有机会一定再为你拉一回。”

燕子走后,“独眼龙”向全体姐妹宣布:认真接受改造,争取重新做人!她不再做头做大姐,不再兴风作浪。再次面对狱长,她动情地说:“你居然不顾一切把燕子从死神手里拉回来了,今天我才明白,你是爱我们,而不是羞辱、抛弃,我们凭什么不好好接受改造呢?”

从此,这条无名小河,有了一个动听的名字:月亮河!

琴声悠悠爱悠悠,人间真爱在月亮河里流淌,在高墙内弥漫,她们吟唱:月亮河,是一条爱河。

岁月风尘,卷走了太多沉重,太多沧桑,今天的人们,还有谁知道那场振奋人心的战争中的第48个义士,那个曾经存活于家国苦难深处的默默无名的民族女英雄呢?

第48个义士

1938年4月2日,日军攻陷台儿庄。

我守军池峰城师部,奉命反击,誓死夺回阵地,因战斗太残烈,伤亡惊人。半夜时分,攻坚团的两个团长找到池峰城师长,请求缓兵,说:“与其全部将士阵亡,还不如暂时退一退,补充实力,再图反攻。”池峰城师长语气坚定,目光锐利,向两位团长下令:“来前线之前,我是已经接受了总指挥的命令的。总指挥说:‘你们若在上峰没有退却之前而想退却的话,请先来把我杀死!’究竟该怎么样,你们二位看着办吧!”

听了这话,团长铁了心,死也要在冲锋线上!

团长回到部队后,调整了兵力和武器,同时下了一道紧急命令,组建“敢死队”。他把总指挥的话原样复述了一遍,然后,在夜空中,大声地喊道:“如果你是不怕死的义勇战士,就站出来!今晚涉水渡河,绕到右翼,袭击敌军后方!”军中男儿立即响应,呼啦啦走出47个义士。这是一支注定有去无回的队伍,在这个寒夜,他们个个壮怀激越。装置好手榴弹、手枪、大刀、轻机枪和迫击炮等武器后,他们换上轻便的草鞋,沿铁道向西北迂回进发。

没出多远,东面运河边上,从冰冷的河水里,爬上来一位50多岁的农妇。义士们把枪口对准她,而她一言不发,怒目圆瞪,显出从容赴死的决心与坦然。及至敢死队义士开口说话,她才发现,是自己人,立即像孩子一样大哭起来。

被带回师部,农妇见师长池峰城,没有诉苦,而是激动地对他高喊:“你们的炮打得不准,打得不准啊!”她传来的,是极有价值的军事情报。

农妇告诉师部的军官,日军从东北面进到台儿庄东头的泰山行宫,在东头庙里驻扎,现在正挖掘战壕,修筑工事。而我们的大炮还在向早晨的敌人集中点猛放,根本没打到敌人,白白浪费了炮弹。现在他们的位置距离我们的炮击点,还有半里路的样子,只要打得近一点,就能打到日军的弹药库和大部队。

情报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池峰城师长让她喝口水,嘱她有话慢慢说。农妇已没有了眼泪,一字一句诉说着自己的苦痛。原来,她是被日军从村里抓去军营,充任慰安妇的,天天受到蹂躏,到后来,两条腿都不能走路了。她想了很久,反正都是死,就下决心,偷渡过运河,来报告敌情。池峰城师长闻之,极为震撼,同时,也确信了这一珍贵情报。

事不宜迟,池峰城师长命令救护队把她送到后方去治疗,然后下令改短大炮射程,继续炮击,以配合敢死队的行动。没过多久,果然爆炸声四起,火光冲天。

黎明来临,日军开始退却了。我守军一大早,就冲到东岳行宫。掩护敌人撤退的残军,和池峰城部对峙到黄昏,也被全歼。

那47个敢死队员,45位在敌军空袭中,壮烈牺牲,剩下的2位,在送往徐州战地医院的途中殉义。第48个义士,也就是那位农妇,送到后方后,不知去向,生死不明。

当年一位留法归来的学者称赞道:“这真是我们的老圣女冉·达克(现在通译“贞德”——作者注)!”他把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比作法国百年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岁月风尘,卷走了太多沉重,太多沧桑,今天的人们,还有谁知道那场振奋人心的战争中的第48个义士,那个曾经存活于家国苦难深处的默默无名的民族女英雄呢?

是的,周大观小朋友一只脚都渴望走遍世界,而我们健全人士,还有什么资格轻生厌世呢?生命是可贵的,也来之不易。人活于世,就是要像周大观小朋友那样,把活着的价值,把生存的意义,一笔一笔,刻进生命里,刻在我们生活着的这个美好世界。

活着

周大观,是一个台湾小朋友。

见识他,是在中央电视台一档对台节目里。也许是正处在清明节之故吧,看电视时,我的心情很不好,灰灰地,满脑子纠缠着生生死死的东西。周大观小朋友在电视画面里一出现,我的心旋即为之一震,灵魂也为之一亮。

周大观的出世,父母受了不少苦。他是试管婴儿,父母在医院来来回回做了6次手术,才孕育成功。也许是父母的苦,都化作他的智慧,打小,周大观就非常聪明,6岁就开始写诗,才华横溢,是个远近闻名的小诗人。

然而,天妒英才,可爱的周大观,不幸罹患恶性横纹基癌,右腿膝部以下,疼痛难忍。住院后,周大观连续进行了32次化疗,30次电疗,其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样高频度高强度的治疗,就是一个大人,也难于承受,但小小的周大观却硬是忍受了下来。瘦弱的他,只剩一副皮包骨,任何人看了,都会心生怜惜。

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一首小诗《活下去》:医师是法官/宣判了无期徒刑/但是我是病人/不是犯人/我要勇敢地走出去。医师是法官/宣判了死刑/但是我是病人/不是犯人/我要勇敢的活下去。我要与癌症恶魔争康/向上帝争公平/我才只有十岁/我应该不只有十岁(选录自周大观诗集《我还有一只脚》)。

多美的诗句啊,一句一句都是对世间的留恋,一行一行都抒发着生命的顽强。

在病中,周大观坚持学琴。他有一个奇妙的周氏理论:“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学琴的恶魔也会变好!”所以,他立志学琴,让自己身体内的病魔变好,不再折磨他,祈愿世上所有的恶魔都变好,不再去折磨天下的好人。

1997年4月24日,周大观进行了右腿截肢手术。身体稍稍恢复,他提笔欣然创作了《我还有一只脚》,在这首小诗里,他这样写道:贝多芬双耳失聪/郑龙水双眼失明/我还有一只脚/我要站在地球上。海伦凯勒双眼失明/郑丰喜双脚畸形/我还有一只脚/我要走遍美丽的世界(选录自周大观诗集《我还有一只脚》)。如此坚韧,竟然源于一个不到10岁孩子的不屈灵魂,令人赞叹不已。

周大观小小的心灵,包容着天下所有的美好,他要用自己仅存的一只脚,去走遍这个美丽的世界。

然而,他没能实现走遍世界的想法,就匆匆地走完不到10年的生命苦旅。他的坚强与勇敢,他的对活着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这个世界,点燃一把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

周大观小朋友去世之后,他的诗集《我还有一只脚》印行于世,短短数月,就售出120多万册。他的父母用卖诗集所得版税收入1000万新台币,设立了周大观文艺基金会“全球热爱生命奖”,用于奖励热爱生命,勇于和病痛作斗争的坚强人士。凤凰卫视著名女记者刘海若、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阳光女主播梁艺,都曾从周大观爸爸手中,获得“全球热爱生命奖”金质奖章!

是的,周大观小朋友一只脚都渴望走遍世界,而我们健全人士,还有什么资格轻生厌世呢?生命是可贵的,也来之不易。人活于世,就是要像周大观小朋友那样,把活着的价值,把生存的意义,一笔一笔,刻进生命里,刻在我们生活着的这个美好世界。

活着,坚强而有意义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艾滋病人,一个渐渐被主流社会歧视、遗弃的弱势群体,一如即将倾覆的舟船,而世上如舒畅先生一般的医生,用自己的慈悲与仁心,催生一个春天,万木竞发的美丽春天。

妙手仁心

救护车鸣笛声,他和同事都听惯了,见怪不怪,甚至听时,还会有一种职业化的冲动。有一句话,可以形容他们:良医闻声而动。但是,这一次非同寻常。

急救车送来一位处于昏迷中的病人,她的右腿根部包扎了厚厚的一层绷带,不断涌出来的鲜血,把白色绷带变成一线“红泉”。接诊医生,初步判断这名患者患的是动脉血管瘤,随时可能因大出血而死。他作为血管外科主任,迅速赶来,问过她的病史后,得知她有多年的吸毒经历。他便命医护人员抽取病人的血液样本送检。

结果让全场的人大吃一惊:这位女病人,是一位艾滋病患者!

病人隐瞒病情,也是情有可原的,如果公开自己的病情,哪家医院敢接收她呀?她的到来,给他和他所属的医院,出了一个大难题。

这如何是好?瞬间,他有了茫然无从的慌乱之感,毕竟,这里不是传染病院,没有那么齐备的隔离防护设施。瞬间慌乱过后,他决定要做这台手术。毕竟在全国,还没有艾滋病人的专门医院,如果不做,病人随时都有可能死亡,而手术成功,她还可以在世上活十几甚至几十年。

他毅然向院方报告疫情,召集相关科室的医生对病人进行会诊,商讨要怎么处理这个病人,手术中,如何不让医护人员感染艾滋病。为这一病人做手术,必然要接触到传染性很强的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医生极有可能会被感染。更可怕的是,患者血管瘤随时都可能爆裂喷血,而且,在病人动脉上做手术,血液将喷溅而出,这将给医生带来灾难性后果。

如果有任何医护人员在手术中,被感染艾滋病,对他而言,是不可饶恕的,他将会背负一世的痛苦与负担。他怕,他的同事也难免不怕,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危重患者,他们已经没有退路。

他和同事们,带着本能的惧怕心理和神圣的医学使命,专门为病人制订了一个详细而周密的手术方案。

2007年3月7日,也就是病人入院后的第二天,她被医务人员推进了手术室。

这是一台奇特的手术,参与这次手术的人员都是极富经验的专家,但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医院还是组织了另外一组医生在手术室外待命。如果在手术台上一旦有医务人员被感染,第二组医生将接替他们继续手术。他们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冒着极大的风险,救治病人!

进入手术室的每一位医生除了穿上正常的手术衣以外,外面还穿了一套不透水的隔离服,手套戴的是双层,另外,再戴一个大的防护罩,把眼睛都防护起来。

下午4点钟,麻醉科的医生开始对患者实施麻醉。就在麻醉即将结束的时候,所有人都担心的意外出现了:患者伤口上的那个动脉瘤突然破裂,血喷溅得老高。

血管外科的医生李全明第一个冲上手术台,双手按住了患者的出血点——难能可贵的是,他当时安全防护措施还没来得及做好,但作为一个医生,他本能地上前,去努力控制住病人出血。随后,医生黎明又冲上了手术台。

由于对病人喷血处理及时得当,出血很快止住了,他对身边人说:“这里压住以后,一切小心,包括递器械,递刀子都慢一些,一定要准,好吧,开始——”

6个小时后,手术结束了,一切都顺利,手术成功了,而且,医护人员无一被感染。

这是中国第一例为艾滋病人进行的动脉血管瘤手术。他,就是长沙中南大学附属湘雅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舒畅。

事后,舒畅医生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如果)因为你有艾滋病病毒,我就不给你治,这是完全不应该的。艾滋病(的话)实际已经成为一个群体了。你把他和这个社会隔离开来,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也不应该做到的。他们也是人。因为他免疫力缺陷,更加容易得病,更加要给他进行治疗。所以这个群体我们有责任(还是)给他以关爱,给他以照顾。”

没有大话套话,一字一句,透着厚重的四个字:妙手仁心。

这位患者手术成功后,很快康复出院了,舒畅医生给她送了一幅自己手书的毛笔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艾滋病人,一个渐渐被主流社会歧视、遗弃的弱势群体,一如即将倾覆的舟船,而世上如舒畅先生一般的医生,用自己的慈悲与仁心,催生一个春天,万木竞发的美丽春天。

她像神农氏一样,给我们村庄带来菖蒲,同时,也带来了,真正的雅。她,一个文弱的女人,就这样,成了我们的雅之祖,成了一个村庄的精神图腾。

菖蒲绿·菖蒲香

从青云谱校区出来,只见校门口一农妇横着一担艾叶在卖,一大圈人将她围着,挑拣着,说笑着。又闻艾叶香,又到端午了!居城十多年,年年端午未有艾香,儿时快乐的端午节,过着过着,就被我过丢掉了,一时间,心里空落落的,伤感如雾迷漫。蹲下来,问农妇:“艾叶怎么卖?”她说:“一块钱一对。”给她五块钱,她给了十枝艾叶,还赠十枝“绿剑”似的青嫩欲滴的长叶。我问:“这个是什么?”农妇涩涩一笑:“我也不知道,村里老人说,二枝艾叶配二枝这个,挂在门前。”一边说,她一边演示这两种端午植物如何搭配。

回家的路上,我愣愣地看着这碧叶葱茏,根须莹白,清爽高雅的修长叶儿,琢磨着,这会是什么奇草呢?突然想起儿时的一个阿姨,终于明白,这就是——菖蒲,一如那女人一般雅致的仙草。

故乡在江南,却未见水边生长菖蒲。年年端午,只有艾草盈门,香随风飘散,许久了,艾叶枯黑,其味仍弥而不散。而菖蒲,究竟为何物,人们只听说过,未见其容。

直到她的到来,水边浅塘处,袅袅婷婷地长起菖蒲来,剑形叶,绿染透,挺拔超然。

她叫什么莲,我们都叫她莲姨,而大人都叫她阿莲。她是从省里来的下放女知青,一个人住在村里的旧祠堂里,隔壁就是关牛的大棚,臭不可闻。她笑得真美,特别是我们叫她莲姨时候,仿佛一声叫唤开启了她的微笑机关似的。

当大队部的知青们一走而光,留下的,只有她一人。据说,她家里,已是没有亲了人。她的至亲都在一次次“运动”中,或忧郁,或受害,离开人世。知青返城时,她的肚子里已有了一个孩子,和村里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心无旁骛,守着一个家,过安心日子。

然而,孩子三四岁的时候,莲姨的爱人,因病去世了。村里人都说她克夫,相凶人不吉,渐渐地,疏远她,不理她。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守几亩薄田,日子过得怎样的苦焦,可想而知。而她的笑依旧,她的优雅依然。

也就是那个时候,不知她从哪儿弄来一把菖蒲,植入门口池塘里,每年蒲公英飘散的时候,团团花苞,从叶的旁侧,抽长而出,或淡黄,或嫩绿的花,密密丛生,好看极了。没有人知道莲姨种菖蒲的真正含义,直到那年,我久病未愈,她找我的父亲。

那是一个仲夏夜,莲姨披着一身月光,来到我家,手执一把菖蒲,交与父亲,她跟父亲交代了很久。临走时,她摸着我的额头,用一种略带普通话的本地口音对我说:“乖崽,好好休息,过几天就好了!”那时,月光从她发尖流泻下来,如银灰色的瀑布。

喝过一周菖蒲煎的水,我渐渐恢复了元气,有了力气,冒着密密的细雨,欢蹦乱跳地跑到牛棚边找莲姨。站在莲姨家门口,望见雨中的菖蒲如擎天绿柱,直指云端。雨淅淅沥沥下,雨丝里,漫着淡淡的奇异的香,那是塘边菖蒲散发的清香。

莲姨见我来了,笑着说:“乖崽,全好了?真好!”

细雨飞,菖蒲香,莲姨笑,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仿佛镂刻记忆里,生生难忘。

此后,村里人彻底改变了对莲姨的看法,有小病小灾的,都会主动到她家里去咨询。她笑脸相迎,耐心细致。每年夏天,莲姨教我们燃菖蒲驱蚊灭虫,让一村人,守着清夜,好梦到天亮。每逢耕作,莲姨都会在忙完自家田地之后,帮村里人出主意。因了她的点拨,年年丰收,年年好景笑颜开。

一个人,让一个村庄有了主心骨。

更难能可贵的是,莲姨彻底改变村庄的精气神,因为她让我们这帮乡下孩子,喜欢上读书。多少年后,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村”,考上大学的孩子,占全乡八九成。

莲姨,一个苦命的女子,成了一乡人,共同膜拜的女神。

那一年五月初五,莲姨被调回省里一所中专学校当老师,家家户户,在自家门口,依着艾叶,插上菖蒲,送别多年的邻居。

她走的时候,村里仍然没有人知道那池塘边上的植物就叫菖蒲,一如我们只管她叫阿莲或莲姨,而不知她姓甚叫啥,不知她家到底在哪。

端午插艾叶,是我们十里八乡共有的风俗,而在门前挂艾叶插菖蒲,只是我们村独有,包括菖蒲,独独生长在我们一村的池塘里,独自迎寒轻启笑,独自迎风展花容。

菖蒲和兰花、水仙、菊花,历来被文人雅士并称为“花草四雅”。古人赋诗云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莲姨秉承“菖蒲精神”,在我们村里生活了十几年,多少苦也吃了,多少累也受了,守着淡泊享安宁。她像神农氏一样,给我们村庄带来菖蒲,同时,也带来了,真正的雅。

她,一个文弱的女人,就这样,成了我们的雅之祖,成了一个村庄的精神图腾。

年年端午今又是,我翻遍全唐诗,只找到张籍吟咏过菖蒲。他在其乐府诗《寄菖蒲》写道:“石上生菖蒲,一寸十二节。仙人劝我食,令我头青面如雪。逢人寄君一绛囊,书中不得传此方。君能来作栖霞侣,与君同入丹玄乡。”谨以此诗,献给我永远的莲姨。

呵,菖蒲绿呀,绿遍我的清梦,菖蒲香啊,香彻我的人生。

世界是大爱的世界,就让世界少一点恨,多一点爱吧。

就让世界少一点恨

幼年丧父,老来丧子,都是人生极端的悲事。

他家财过亿,是市里著名的私营企业家之一,处世低调,乐于慈善事业,但仍没逃过劫难。在一个清寂的寒夜,他那刚过20岁生日的儿子,被一个歹徒杀害了。凶手明显是冲着他的钱来的,却阴差阳错,对他儿子下了毒手。警方投入精干力量侦破此案,却是一无所获。杀害他儿子的凶手,逍遥法外,警方和他,都无可奈何。

他的天空,从儿子遇害的那天起,就彻底塌陷了。如果罪犯一天不伏法,他就一天也不得安宁,死,也不会瞑目。咬咬牙,满含怨怼,他抛开一切,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漫漫追凶之路。

他以一个刑侦门外汉的身份,全身心地投入,搜集缉凶线索,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他觉得,能进自己家门的行凶的人,无外乎自己的亲友。于是,他要求警方对自己所有亲友,过筛一样,接受审查。最先受不了的,是她的第二任妻子。她无法忍受丈夫对她的怀疑,这比怀疑她红杏出墙,更让她感到恐怖万分和不可思议。她不缺钱花,娘家人,也不在乎她的钱,根本不可能向他家要钱,更不可能丧尽天良般地杀害他与前妻的儿子。

在警方公开她无作案时间和动机的那一天,她和他离婚了。

接着,他把怀疑的目光投向自己三个儿女。儿女们愤怒到极点,以死相逼,拒绝警方前来调查。即便这样,他还是一个一个把他们送进警局,接受全面调查。

在警方公开其他几个儿女无作案时间和作案动机的那一天,儿女们和他彻底疏远了。

最后,他把怀疑之网,撒向公司所有员工。

警方忙乎了很久,仍是一无所获。

经过这么一折腾,他的公司元气大伤,关门的关门,停业的停业,继续支撑的,也是勉强保本度日。亿万家财,如溃堤的洪水,一泄千里。但年过半百的他,并没有停止追凶行动,索性放下手中的所有业务,一个人走南闯北,打听凶手的下落。

他在报纸、电视上发布广告,印发百万份传单,告知天下,如果提供有益线索,愿付给百万酬金。一年过去了,一点消息也没有。

这天,他接到一个电话,声称知道他儿子被害的线索,但要先预付十万元酬劳,再谈其他的。为防止敲诈,他迅速报了警,然后,二话没说,提巨款与那人见面。

那人和他接头的那天,警察布下天罗地网。当那人告诉一些案发现场的情形之后,他便认定了:此人正是凶手。因为那人所述的所有细节,除了他和警察,没有任何人知晓。

警察当即将那人抓获,经审讯后,凶手招供了作案的全部经过。

杀害儿子的凶手,伏法了。他也彻底解脱了,对着儿子的遗像,长燃三柱香,告慰儿子的在天之灵。

那一天,他走出儿子那久不曾撤去的灵堂,向第二任妻子,向其他的儿子,请罪。他单腿跪地,请求前妻,请求儿女们原谅。

亲人,永远都是心与心相连的。更何况,这个头发花白,一脸倦容的他呢?亲人们打心里都谅解了他,亲亲热热,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与和睦。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当他从警方得知,杀害儿子的凶手,妻子早逝,家中还有一个无人扶养的年仅五岁的儿子。他特意去看了那个小男孩,然后,就把他接回家,并当着家中所有亲人的面说,要收养这个可怜的小男孩。收养十个百个孩子,收养世上任何一个孩子,家人都不会有任何反对意见,但偏偏无法接受眼前的这个小男孩,尽管他看上去那样可爱,眼睛明亮如缀了宝石,笑起来有浅浅的酒窝,煞是好看。但这孩子是仇人的儿子,是杀害自己亲人的凶手的儿子,怎么能接受他,怎么能把他扶养成人呢?

他说:“我散尽家财,千里追凶,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让我和我们家人,在这个世界上不要有遗恨。为的是告慰儿子在天之灵,为的是让我减轻老来丧子的痛苦。凶手罪有应得,是死有余辜,但是,他的儿子是无辜的。这个孩子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长大后,一定会恨透这个世界,甚至恨世上所有的人!我希望人间少一对冤家,少一份仇恨,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真爱!”

家人不再言语,而心里,明显有了一层隔膜,甚至,儿女们都觉得父亲在这些年的追凶过程中,是不是精神变得不正常了。

他看出了家人的不满和疏远,毅然立下字据,从自己的存款里,提出50万元,用于这个孩子的抚养费和教育费。家人越发觉得他无情了,原本就存于心间的距离,便越拉越大。家人疏远了,他一个人活在孤独之中,与那个凶手的儿子,形影不离。

有一天,他因突发脑溢血离开了人世。他原本就有高血压的宿疾,这些年长期在外漂泊,不规律的生活,使得病情雪上加霜。

亲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几本厚厚的日记本,那里,全是他追凶的日记。

在一本日记本中,最后一页,他是这样写的:“幼年丧父,中年丧偶,老来丧子,是人生的三大极端悲事,后两项,我全体会到了,太悲苦了。我不想这个世上的任何人再去体验这样悲苦。所以,我要收养这个孩子,毕竟,他是无辜的。世界是大爱的世界,就让世界少一点恨,多一点爱吧。我相信,亲人们,终究会理解我的心,会善待那个孩子的!”

看到遗像上他露出浅浅笑容,亲人们泪水涤荡着遮山的雾罩,让他们看清了世间情,读懂了“大爱”二字。活在世上的亲人们,牵着那个可爱的男孩的小手,一路流泪一路泣,引到灵堂,伴着悲凄的哭声,嘱他跪下。孩子很懂事地磕了三个响头,对着他的遗像清脆地喊了一声:“爷爷——”

然后,和所有亲人一样,哭得昏天黑地。

所谓爱,是不忍心伤害,哪怕是伤害已经降临,也要用桔黄色雨衣、用“外星人的感冒”,去阻挡,去缓冲,稀释愁苦,化解悲痛。爱不是大而无当的口号,浅之,是不去伤害,深之,是去化解伤害。没有伤害的世界,方为大爱的圣地啊。

AIDS是外星人的感冒

Ari的人生旅程在那场突如其来的惨烈车祸中,转了一个弯。

从医院出来后,五岁的她被叔叔领进寺庙生活,远离了尘世喧嚣,远离杂乱人间。上学的时候,叔叔给她套上桔黄色的雨衣,不管天晴下雨,都是这么一个奇怪的装束,仿佛套中人。与Ari最要好的是附近村庄的一个男孩,他与她一道上学回家,为她在暴雨的农田捕捉蜥蜴,而她给他的回报是,让他与自己并肩坐在古刹静幽的大门石槛上。他问Ari,你为什么老穿黄色雨衣呢?Ari回答说,我是外星人,外星人是碰不得的,一碰就要倒霉,所以用雨衣将我和你们隔开。

一次,老师拧Ari的脸蛋,不久,便从自行车上重重地摔了下来。从此,再无人敢碰她,都对她敬而远之。惟独他,不离不弃,青梅竹马的一段光阴,呵护着,贪恋着。却因搬家,两个相好的孩子,分开了,音讯全无。

再聚首,他们都长大了。爱还在,恋恋情怀,绵延这么多年,生生不灭。他无意中探寻,Ari的誓言快把他逼疯了:“我要嫁给银行家。”表面上,他装得若无其事,并打趣地说:“因为你,我总有一天会成为银行家的。”而Ari自说自话:“嫁给银行家后,我就伙同他一起抢很行,用抢来的钱买一架俄罗斯飞船,离开这里。因为我不属于地球。”他不再是小孩,不再听信外星人的骗人把戏,疯也似的,要去找她的叔叔对证。

他以点火焚烧寺庙相要挟,终于,从Ari叔叔口中得知一切。原来,在那次车祸中,Ari不仅失去双亲,而且因为输血,不幸患上艾滋病。

年幼的Ari问医生:“艾滋是什么呀?”

医生说:“艾滋是外星人的感冒。如果你好好吃饭,好好学习,外星人会给你治好的。高死亡率不可怕,外星人会给你他们的药。高致病性也不可怕,你很快会好起来的。”

他终于明白,她为什么说自己是外星人,其实,她是一个“感冒的外星人”。他决心为她引来UFO,搭载她和他们的爱情飞离地球,飞向太空。他要承续Ari叔叔制造的那一个“外星人感冒”的爱的神话。

于是,他在郊区踩踏庄稼,制造了一个“农田怪圈”,仿佛有飞碟来过一样……

看完韩国电影《蜥蜴》,我久久无言,以静默之姿,为爱投去至高无上神圣的注目礼。是呵,所谓爱,是不忍心伤害,哪怕是伤害已经降临,也要用桔黄色雨衣、用“外星人的感冒”,去阻挡,去缓冲,稀释愁苦,化解悲痛。爱不是大而无当的口号,浅之,是不去伤害,深之,是去化解伤害。没有伤害的世界,方为大爱的圣地啊。

对于艾滋病,我们听了太多劝告,不要歧视携带者(患者),要关爱他们,然而,身边一旦有人发病,即本能地群起自护,将艾滋病人逐出正常人的生活圈子,无情地将他们边缘化。

“AIDS是外星人的感冒!”一语动人,是我所听到关爱艾滋病人,最美丽的说法。Ari的人生遭遇和她的奇美爱情,注定是稀世珍宝,以温暖边缘群体那一颗颗寒苦的心。

同样的奇异的爱,还有一段让我记忆深刻。一次同事聚会,一朋友带来他6岁的女儿叶叶,父女亲融,让人好生羡慕。大家都抢着抱叶叶,问候好,亲吻她。

叶叶拉着我问:“陈叔叔,你见过天使吗?”

我说:“没见过,但我听说过她,她非常美丽,会帮助每一个善良的人。”

她说:“陈叔叔如果你见到天使,就请帮我告诉她,让我妈妈回来。我想妈妈了。你看我脖子上这个玉兔,爸爸说是天使送我的,有这个玉兔,妈妈就不会找不到我了。”

叶叶有所不知,她的妈妈在她3岁时,扔下她和爸爸,远嫁重洋,去纽约安生了。

后来,那位朋友告诉我:“叶叶老是闹着要见妈妈,我就编了一个故事,说天使要找地球上一些优秀的妈妈去谈话,妈妈太优秀了,就被召了去。妈妈去了之后,天使就会送她的儿女一枚玉兔。他们聊一个小时,就相当于在地球的一年。天使要和妈妈聊上好友几个小时呢?所以,要见妈妈,得等很久。”

后来,朋友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女人,两情相悦,琴瑟和鸣。她第一次见到叶叶,很是激动地说:“叶叶,天使告诉我,这个玉兔是送给我乖女儿的——”小小的她,乐颠颠地扑进女人怀里,大声地喊:“妈妈——”

两个版本一种爱,让我相信,天下的爱啊,都是至情至性至美的神话。

看着眼前的种种美好,他想起第101张彩票,那个曾经如此接近梦想的离婚道具,却是这般地成就了婚姻的完美。

第101张彩票

他和她,是经人介绍相识,囫囵吞枣式的恋爱了一番,匆匆步入婚姻。婚后谈不上什么恩爱,也没有什么大碍,平平淡淡里流露的真味,让他们感觉,生活,就不过如此罢了。

不知什么时候起,他们宁静的生活,强塞进了吵闹,就像一台机器因为异物嵌入齿轮,运转颇为不正常了。

那一次,他在外面应酬,没回家吃晚饭。她在气头上,就冲正在看电视的婆婆,大发雷霆,要她滚回乡下去。婆婆哭着说:“我在你这儿,又没吃什么好的,穿什么好的,为什么要赶我回去?这个家,我儿子也有一半呢。”见婆婆还敢顶嘴,她就开始摔东西,一边摔,一边喊:“这个家,没有我,你们母子俩回乡下啃土去吧!”

的确,她是城里人,父母拿着退休工资,生活悠然,不像婆婆,一分钱没有,做家务又不利索,眼瞅着心烦。买房时,她出的钱,占大头,这让她很有吃亏的感觉,所以,现在家里,月供等一应开销,全逼他一个人出。

婆婆无言,躲进客房,嘤嘤而泣。

他回来,见地上一片狼藉,母亲躲在客房,不时地耸动双肩,啜泣着。而她,已安然入睡。那一刻,他愤怒到了极点。他觉得,嫌自己可以,嫌老人家怎么行?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受了太多的苦,老来跟着儿子,凭什么还要受儿媳妇的气?

他质问妻子:“你为什么要这样?你不可以对老人家好点吗?”

她反问道:“哼,你不想过,就离婚吧!”

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这样的日子,还这么过?

可若真要离婚,怎么分割房产?失去房子,他和母亲又到何处安生?想了一晚,他终于得一妙法。对,买彩票,每吵一次架,就买两张,若能中大奖,是我幸,净身出户,婚姻解体;如果不中,是我命,就在婚姻的苦水里泡烂了吧。

婚姻围城,是俩个人的对垒,难免有强有弱,而他,明显身处弱势。妻子挑起事端,像只好斗的公鸡,吵吵闹闹,他紧抱防御性的吵闹政策,只象征性地顶着,然后,就去楼下的彩民俱乐部,买俩注彩票。

回到家后,她再起不了势,闹声渐弱,相安无事。有时,他还没来得及下楼,或者,买完彩票之后,她就赌气到娘家住去了。

四块钱的仙人两注彩票,于他,是吵闹的缓冲阀,每每怒发冲冠,想想百万大奖,便消弥于无。事后,她也会夸他:“老公,你的脾气真是越来越好了!”而在心里,他安慰自己:哀莫大于心死罢了。自己脾气好,不过是对这桩婚姻彻底死心了吧。

他们吵着,闹着,他买的彩票越积越多,却是连两块钱的奖金,也没中到。他甚至觉得,中奖和维持婚姻一样,渺茫得很。

又是一次大吵,他受不了她的盛气凌人,回嘴,恶狠狠地与她对骂。她开始疯狂地摔东西,狂喊:“这日子,我不过了!”

他也不去阻拦,任她所为,一个人下楼,去彩票投注站,买下第101张彩票。

他母亲一直躲在客房,实在看不下去,就出来劝:“闺女,摔坏了东西,都是自己的,何必呢?”

她二话没说,激怒之下,给了婆婆几巴掌,然后,丢下一句:“要你多管闲事!”又回娘家去了。

他看到母亲异常悲苦地哭着,一边哭,一边喊逝去的父亲的名字!这一回,他母亲坚决要回乡下去,一刻也不想在城里呆了。

在久无人住的乡下老屋里,母亲告诉他:“儿子,妈受点苦不要紧,可我希望她对你好呀!夫妻之间,怎么能老吵呢!要亲,要和,要好好过。”

母亲受的这一屈辱,他真的气炸,心里暗暗发誓:不管怎样,回去,就把这婚离掉,没法过了!

而母亲却劝他:“儿子,莫谈离婚的事,离了,再找,说不定,还是这样。回去你们好好过吧,不要记挂我。”

回到城里的家,她还在娘家,他给她打电话:“我把我妈妈送回乡下去了,你回来吧!”

她说:“你送她回乡下关我什么事,我就不回来。你一个人过吧!”

他下了碗面条,放在客厅茶几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吸清汤寡面。电视正直播彩票开奖。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买来的彩票,摊开,紧盯着那些写了数字的球,一个一个从机器里滚出来。

所有的球都滚出来了,他高喊一声:“我要离婚了!”

他终于盼到了梦寐以求的那一刻,那第101张彩票中奖了,足足150万元!

领到巨款后,他给她娘家打电话,没有人接,打她手机,也没有人接,打到她单位,被告知没来上班!这种情况,和他中奖一样,是头一回碰到。莫非她知道自己成了百万富翁,正商量瓜分?没可能啊,她压根不知道自己有吵架后买彩票的习惯啊!

第二天,她主动打电话来了,声音有些低沉:“老公,我们离婚吧!”然后,就是止不住的哭泣,一种绝望的哭泣,全然没有往昔的强者之姿。

居然会是她先提出来?简直太好了,好到不可思议。

他完全搞不明白了,自己隐忍这么久,终于可以辞别这个伤心的家,一个人去找寻新生活,她怎么会如此成全呢?

后来,她妈妈打来电话说:“我女儿在住院,你有空来看看吧!”

去到医院才知道,她被查出患有了子宫积瘤和乳腺癌,双重重病,让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她不想拖累他,所以,提出要离婚。

她说:“你真是个好老公,心地善良,人好脾气好!我不该气你,更不该打你妈妈。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你老婆,做你妈妈的儿媳妇!我的病,我们家是治不起的,就不想再拖累你了。”

他抚着她的手,坚定地说:“我问过医生了,这病能治好的。而且,我们家有钱,一定能治好你的病的。”

半年后,她病愈出院。

她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陪他去了他乡下的老家,去接住在老屋的孤苦伶仃的婆婆。她给婆婆买了好多好看的衣服,一件一件,帮她试穿,老人鲜亮起来,一片片红云在苍老的脸上,如花般绽放。

看着眼前的种种美好,他想起第101张彩票,那个曾经如此接近梦想的离婚道具,却是这般地成就了婚姻的完美。

是啊,鞋里有沙,倒掉就是,真的没必要终止征程,失去欣赏前路美景的机会。

前院薪柴后院火

离婚的理由千千万,而千万条理由,在外人看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一次酒后,开了一间律师事务所专替人打离婚官司的王可,给我列出几条最容易导致离婚的理由:“1、她挤牙膏从来不从后面挤;2、他晾毛巾从来不拧干;3、她只管洗衣服不愿晒、收、折;4、他只管看足球不愿给儿子擦屁股;5、她晚归从不打电话告诉一声;6、他有事出去从来不说,饭煮都好了,也是说走就走……

正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摧毁婚姻大厦于无形。之后,就是如何绝情地在财产分割孩子抚养费等问题上讨价还价。往日夫妻情分淹没在那些恼人的细节里,陌生一如狰狞的魔鬼,把原本幸福的家,吞噬得只剩一副骷髅。

王可律师还给我讲了一个外国笑话。80岁的玛丽像往常一样,给自己的丈夫詹姆士递去涂了黄油的面包,老詹姆士接过面包,愤愤地说:“我不吃黄油面包,不喜欢,太不喜欢了!”玛丽大吃一惊:“黄油面包不是吃了几十年吗?你从来没说不喜欢啊?”这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共同生活了数十年的老夫妻大吵了起来,最后,以离婚告终。

王可律师的结论是;“古今中外,离婚,起因都是微小的,琐碎的,甚至还有点可笑。正如一哲人所说,双脚可以征服千山万水,却因鞋里的一粒砂而终止征程。”

我否定了他的说法:“其实不尽然。有一对爷爷奶奶的经历,就很能说明问题。”

他们是我读高中时的房东,住在县城附近一幢有前后院的二层小楼里。那时,他们已退休多年,为了省钱,老头常常到附近的一些建筑工地捡拾一些被人丢弃的材料,堆在前院檐廊下,风雨难侵入,却能被太阳晒干。老太太嫌老头子把前院堆满柴火,有碍观瞻,一边骂骂咧咧数落老头,一边把柴火搬到后院去。厨房设在后院,老太太搬去,方便烧火做饭。前院空空如也没几天,老头又把柴火从后院搬了回来。两人搬一次吵一次,吵一次搬一次,吵吵闹闹中,日子行云流水一般地过去。

直到高中毕业,他们也没有因这等小事而吵离了。

前不久,去他那里寻访旧迹,他们更老了,前院还有柴火,只是堂前墙上多了一张“模范夫妻”、“五好家庭”之类的奖状。

再次遇见王可律师,他乐呵呵地说:“来我这儿打离婚官司的人越来越少了。我要求每一个前来咨询的人都听一遍你讲的那个前院薪柴后院火的故事。他们听完后,我就劝他们,夫妻之间,一些事,吵一吵,闹一闹,就过去了。而他们或会心一笑,或自嘲一笑,作罢。”

是啊,鞋里有沙,倒掉就是,真的没必要终止征程,失去欣赏前路美景的机会。

这就是烟火爱情吧,为了爱人,哪怕丢掉所谓的尊严;服侍爱人,哪怕颜面受损。爱情是俗世中的烟火,袅袅升腾着,如雾一般弥漫开来,笼罩着一对对相知相爱相依偎的红尘男女。

烟火爱情

吴老师是我的同事,一个憨厚、纯朴的汉子,宽宽的胸膛像极他老家的大山。在我们这片高校青年教师住宅区,他是唯一拥有老式火炉的人。谁都搞不明白,他究竟从哪儿弄来这么一个古旧的炉子。

开始的时候,他用炉子熬药。一罐一罐黑如墨汁的中药,他一天天地煎熬,然后,把药端到妻子床前,一匙一匙,喂给她,像是服侍病弱的女儿。他心细,在送药到她嘴里之前,总会挖两小勺白糖,放到药汁里,以免她吃得苦口。

吴老师的妻子曾是某县财政局的工作人员,工作踏实人缘好,那年,局里缺一个女副局长,她是唯一的候选人。偏偏在这节骨眼上,吴老师把她招来南昌,团团圆圆,夫妻恩爱。她没有叹息,没有埋怨,一个职业女性,从此,换了天地,变成了一名纯粹的家庭主妇。

大学里,进人极为严格,吴老师想破脑袋,磨破嘴皮子,仍是不能把妻子调进学校。她是一个极要强的女人,在女儿刚满周岁的时候,接了两份事做,早晚送牛奶,上午替报社送报纸。一个准女副局长,就这样,和城里的下岗女工一样,做起了粗活。

她是太累了,终于在一个夜里趴在床上,不能动弹,是累倒的。一家的重担,全落在吴老师肩上,重如泰山。

从那时起,每天黄昏,我都能看到吴老师把炉子从家里搬出来,添薪加柴,烟火缭绕,药味飘飘。一个大学老师,进出各种工地,携幼儿拾废旧木料,已然是一大罕见的风景。让我惊奇不已的是,吴老师从不蹙眉,哀叹,脸上永远挂着一副独特的吴式微笑,那笑容里少有快慰,却是源于内心,纯朴自然的,漾着绵绵的幸福。

吴老师妻子病愈之后,学校照顾她,让她做零时工,一月600元。她笑了,笑得那么开心。

原本以为,吴老师会彻底与炉子告别,没承想,依然在最后一道下课铃响起的时候,踩着金色的夕阳,搬出那个炉子出来,引火,加柴,然后,在炉子上放置一个黑乎乎的水壶。他在烧开水呢,一壶接一壶地烧。

蓦地,我备感悲哀。世人都说老师吝啬,难道堂堂一个大学仅仅为省几分钱电费,而去开炉烧水吗?

我把自己的想法与吴老师说了,他还是那副独特的吴氏微笑:“我老婆喜欢喝柴火烧的水,反正没什么事,就天天为她烧呗!”不是省钱,是为了爱,一薪一木,都是为爱而燃烧啊。

想起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有一个知名教授,在妻子患病的时候,没钱买营养品,便向老乡讨来几只羊,以便挤些羊奶,为妻滋补身子。于是,一代知名教授开天下之先河,牵羊上课去。这是怎样的幅图画啊,绿绿的草地,儒雅的教授,心系弱妻,手牵母羊,阳光从树间打过来,一片金光,渲染着这世间难觅的爱情风景画。

这就是烟火爱情吧,为了爱人,哪怕丢掉所谓的尊严;服侍爱人,哪怕颜面受损。爱情是俗世中的烟火,袅袅升腾着,如雾一般弥漫开来,笼罩着一对对相知相爱相依偎的红尘男女。

电话问候,短信调情,网上暧昧,电梯间抛媚眼,酒吧里狂放电……也是思念,也是思念啊。可是,思念的厚重感和质感,都到哪儿去了呢?

也是思念

王奶奶是个文盲,对于“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式的才子佳人的浪漫,一窍不通。乡下的农妇,情感就像那双手,粗糙,略有点僵硬。村里人都曾听过她大骂丈夫:“雷劈的,炮子穿心的,不得好死的……”像是对不共戴天的仇敌,要将他五马分尸才解气恨。骂完了,她照旧淘米做饭,摘菜烧菜,把饭菜端上桌,倒好一杯酒,等丈夫回来吃。

那天,王奶奶又骂上了丈夫:“天收的,填炮心的,怎么没有被军队收走啊!”咒语极灵,当晚,丈夫被收走了,从此没再回来。也许是去了台湾,也许是尸横沙场。

她还是像往常一样骂,只是没了听众。一天倒一杯酒,供丈夫回来喝。等人不来,又倒回酒壶。倒来倒去,总有酒滴会洒落,不知不觉,已泼洒了10多壶。

农闲时节,就在屋檐下纳千层底,一年两双。纳时,燕子飞回,纳完,藏进木箱时,燕子已成群地飞走,只有鞋底上绣的那两只燕子,永远不弃不离。

王奶奶走后,后人才发现,酒壶断了嘴,提手也不知哪儿去了,箱里堆满了各时风月的鞋底,细细一数,竟足足110双。

历历尽数,都是思念啊。

感情没有贵贱之分,而思念却有动人与不动人之别。苦涩的土酒,细密的针脚,不是诗,不是词,却也是思念,一滴滴,一寸寸,都是动人的诉说。不喊相思苦的王奶奶,那苦都化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其苦无处不在,好似梅雨时节的雨,细细密密,一天一地。

我不认识王奶奶,对她身后留下的思念的物证,极为感动。我想拿走一双绣了双飞燕的鞋底,却遭拒,此地有“死人遗物天火烧”之俗。王奶奶的衣物,连同那110双千层底在池塘边被付之一炬,酒壶烧不着,敲成万千碎片,沉在厚厚的灰烬之中。

刹那间,火光照亮了我阴湿的天空,那种版本的思念像一只火凤凰,在天空飞舞。没见过思念一个人,还有这么多生命的物证,古老而又鲜活的物什里,藏着多少女人的心事啊。

人世间,此情何处寻?

是不是,绮丽的思念都在那一把天火中烧尽了呢?

电话问候,短信调情,网上暧昧,电梯间抛媚眼,酒吧里狂放电……也是思念,也是思念啊。可是,思念的厚重感和质感,都到哪儿去了呢?

爱将来临,敢爱,是一种境界。勇气,能将爱人揽之于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