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数据在中国
4433900000022

第22章 大数据与生活变革(1)

云分享与云消费

大数据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当然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我们人人拿着一部手机,有的人甚至好几部智能手机;我们的面前也摆着电脑,并随时可以上网;我们面对爆炸式的信息,遨游在信息之海,可轻松地获取数据,来改善生活的质量,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

数据爆炸引发了生活变革。这不仅使我们的世界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而且其增长速度也更快,快得让人感觉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种信息总量和速度的变化,最终导致了信息形态的变化,从量变引发了质变。

☆云分享--史无前例的信息扩散速度

第一个与生活有关的质变,就是云分享的出现。通俗的解释是:云分享是依托互联网各个终端的用户作为一个“数据库云”,并且把自己喜欢的各种资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格式的资源,以一种非常统一的方式分享到数据库,形成独立并联结于外界的数据节点。

这时,其他用户如果有需要,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查找工具方便快捷地查找到这些资源,然后进行共享。需要担心安全吗?不需要,因为每个人所提供的分享的资源都是通过某一安全协议来实现的,互联网技术已提供了足够强大和稳定的保护机制。

这一理念出现于2009年,谷歌等巨头都投入到了对于云分享的研发和推动。目前,它在中国的发展也十分蓬勃。比如现在十分流行的“云推送”应用,人们在电脑上看到有趣的信息要想给朋友分享时,只需要通过右键选择这一功能,就可以实时地推送到好友的手机或者邮箱之中,对方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分享到你提供的信息了。

云分享的这个特点让人们感受了自由,因此它的受众极广,对于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也极为巨大。可以说,云分享是大数据引发的第一场生活变革,它真正地让我们的生活、兴趣与别人的需求连接到了一起,构成了一个共同的世界,推倒了之前那堵厚厚的封闭的墙。

☆云消费--每个人都是一个消费信息终端

云消费是什么呢?它首先体现在消费的实时性和无阻碍上,是指利用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技术,通过云整合团购网站、运用云物流等手段,能使供应链的团购端向外来延伸和发展,建立起基于电子商务云的集中的团购平台,从而达到构建安全、稳健的供应链渠道,既服务消费者,又实现超大规模销售的商业目的。

比如,当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了一部智能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SNS账号的时候,人们通过购物搜索和消费体验所分享的动作,就让自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消费信息终端”。在这时,人们既可以通过SNS获得其他人的消费建议,也可以向他人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

“云消费”时代的典型特征:

全裸时代

就像扒光衣服的圣徒一样,企业在市场面前、在消费者面前没有秘密可言,任何一方面都处于(经常是被迫)公众的注视之下。这包括产品的生产过程、供货的流程、成本甚至企业高管的道德品行。

在全裸时代,有什么东西可以逃过公众的监督吗?没有!云消费和云分享的环境是如此开放,其威力是如此之大,让消费者通过这个环境都拥有了一副透视镜,能够全方位地监控企业。

风暴特征

在“云消费”时代,企业如果发生了危机,即便这种危机不是它造成的,它也会立即陷入一种噩梦般的环境之中,引发大范围的“声讨”。就像一场风暴,它的后果是摧毁性的,会延伸到媒体环境和政治环境,波及大量的消费者,并造成极大的压力。风暴特征还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参与度高,社会成员人人参与;二是传播面广,业界、媒体、政府、公众,传播到每一个角落;三是影响大,可迅速成为社会热点,人人关注;四是破坏力强,就像一场无可抵抗的风暴,企业一旦控制不好,后果极其严重。

国内有一些很典型的例子,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就具有这种风暴特征。

骨牌效应

骨牌效应讲出了云分享之于云消费的辅助效能,当危机发生时,由于分享的速度极快,引发人肉搜索或集体抨击:人人来推墙,就像推倒了骨牌,导致某个行业的全面危机,波及无辜不说,还会对大众的生活造成深远的影响。

这三个特征首先给企业的品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第一,品牌的内涵有时不太重要了,或者说在某一些特定的时期将不被人重视,而是被口碑替代。人们说你好,你就好,说你不好,你无力辩驳。第二,品牌管理的操控性被极大降低,在对品牌形象的塑造中,只能诚实对待,说谎的风险被无限扩大,因为人们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很容易就能发现真相。第三,企业在进行品牌管理时,要采取更加聪明的做法,既不能无所作为,又不能过于虚伪和夸张。

这其中既有机会,也有挑战。但是有一个方向是肯定的,那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将会越来越重要。你怎么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做。

好的企业一定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非此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比如美国的苹果公司,它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榜样,令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企业可望而不可即。

我们的“私人订制”

我们在看视频网站的时候,通常会在页面的底栏或者侧栏看到有个“猜你喜欢”的选项,你仔细一看发现:咦?我还真的喜欢。这些网站似乎有知晓我们喜好的能力,而且每个人都是“私人订制”,比如你喜欢综艺节目“,猜你喜欢”里就有综艺节目;你喜欢恐怖电影,“猜你喜欢”里全是恐怖电影。

大数据进入了“人性化”时代,更是一个“私人订制”的时代。不仅是“猜你喜欢”,而是“我知道你喜欢”。

不过,关于大数据,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仅仅是知道这个抽象的概念,至于大数据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多数人的感觉更像是“听说过,不大清楚”。

大数据发展到现在,作为普通用户也可以利用大数据的入口。在2013年底的时候,视频网站爱奇艺率先让用户“尝了鲜”,如果你最近用爱奇艺关注了综艺节目,就会发现在当前播放节目的进度条下有两个虽小但很实用的小字:绿镜。点击之后,你就可以看到剪辑过的节目片段合集了,这就像一部电视剧的精华版,绿镜替你删减了你可能不喜欢的情节。就拿时下最热门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来说,这个节目一期的总时长是90分钟,开启绿镜之后,你会看到一个仅有29分钟的精华版。这个精华版,是由网站的视频编辑剪辑的吗?当然不是,是后台系统进行的,也可以说是所有观看视频的普通用户一起做的。因为我们在看视频的时候,通常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击暂停、快进或者倒退键,不要小看了这些动作,视频内容的好坏正是通过这些无意识的点击动作体现出来的。

“用鼠标来反映哪些是他们认为好看的、哪些是无聊的。”爱奇艺的首席技术官汤兴说。

而绿镜呢,就是所有用户“评价”的汇总,后台系统经过一系列运算,把不喜欢的过滤,把最受欢迎的剪辑出来,从而形成符合绝大多数人口味的精华版。

我们刚开始提到的“猜你喜欢”是传统的算法,绿镜在这方面做了创新,比传统方式更简单更实用,第一天的用户点击量就超过了20万,而且是在没有经过宣传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预测,很快就会有更多这样的大数据产品出现,这不仅节省了用户的时间,而且给节目制作方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他们将更加精准地把握人们最喜爱的内容。

私人订制的时代来了,而且是悄悄来临的。绿镜的诞生其实是源于“吐槽老板”,刚开始不过是几个工程师开的玩笑。2013年2月份的时候,湖南卫视的节目《天天向上》邀请了爱奇艺的CEO龚宇作为嘉宾,与此同时还有电视剧《笑傲江湖》的两个主演霍建华和陈乔恩。第二天,这个节目在爱奇艺上线,几个工程师出于某种好奇心偷偷地在网站后台运用算法做出了这一期节目的用户行为数据。

结果,如大家猜测,当他们的老总出现的时候,节目收视曲线狂降到谷底,而到了两位《笑傲江湖》的主演出场后,曲线陡然升上高峰。收视曲线反映了一个很“残酷”的问题,一个嘉宾究竟受不受欢迎,不需要做民意调查,看看曲线一目了然。

就是这次意外的观察成为了绿镜开发的灵感来源。爱奇异的工程师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做出了绿镜的算法。

通常,一个产品的研发需要几个部门的分工协作。就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如果要产生一个绿镜版,首先需要收集数据,然后进行清洗,最后根据清洗后的数据建立模型,完成视频的编辑。这里的清洗就像过筛子一样,是滤掉那些“噪音”数据,这些数据并不是真实的用户行为。比如一个用户在某一点上暂停几秒钟,他可能是在截屏,这种数据就是无意义的;而如果他在一个点上停留了几分钟,那他可能是去上厕所了。

据绿镜的研发者说,他们在建模的时候,对于快进、快退、暂停、分享、评论以及截图等行为会有不同的权重,然后根据重要度为每个片段打分,这个过程是最为复杂的,而之后的计算过程就非常简单了。比如一个30分钟的视频,只需要十几毫秒就能做完。

相对于传统行业,互联网对用户数据的收集要容易得多,因为用户的所有交互行为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痕迹,这些数据并没有被抹去,而是存储在各家公司庞大的数据库里。就像绿镜,需要生成绿镜版本的前提是一个节目要有10万以上的播放量,这个数量很容易达到。

通常,那些一线综艺节目整体播放量的单位是亿,比如《爸爸去哪儿》,由于热度极高,基本上上线一小时就可以达到生成绿镜版本的数量要求了。而且,每隔20分钟,后台系统还会重新更新一次。

由于大数据刚刚兴起,绿镜也尚不成熟,所以绿镜版本的节目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不够连贯。也就是说,虽然视频片段被剪出来了,但是并不能衔接流畅地播放。由于这个局限,绿镜暂时只能用于综艺节目。综艺节目对剧情连贯性没有太高的要求,观众主要看的是自己喜欢的话题或者表演嘉宾,有些片段全部截取掉也不会有影响。而电视剧或者电影则对连贯性要求很高。

当然了,绿镜的版本仍然在继续优化。由于内容的连贯度并不容易解决,所以研发团队着重把精力放在满足每个用户对时间的需求上。如果你是比较繁忙的人,也许只需要通过绿镜版本了解下大体内容就可以了,而对于那些有大把时间,特别关注某个综艺节目的观众,就需要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