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看的世界历史
4430500000074

第74章 从潘神和他的笛子到留声机

青蛙呱呱叫;

小猫喵喵喵;

狗儿汪汪吠;

小羊咩咩笑;

母牛哞哞哼;

狮子呜哇嚎;

鬣狗咯咯笑。

可是只有鸟儿和人才会唱歌。

可是人能做的事情鸟儿却不能做。

因为人可以用乐器创作音乐。

你有没有自己动手做过香烟盒小提琴,或者别针钢琴?再或者更简单的,在玻璃杯里倒上不同分量的水,就可以敲出音调来了。

很久很久以前,在神话故事的时代,阿波罗用一对牛角和牛皮做成了一把琴,他把牛皮搓成七根琴弦,用牛角拉起来,就能弹出音乐了。这种琴,叫作里拉琴,或者七弦琴。你可以用手指拨弦,也可以用别的拨片来弹,那声音别提多美妙了。人们还说,阿波罗的儿子俄尔甫斯从他父亲那里学会了弹琴的技艺,他弹奏起七弦琴来,非常动听。每当他弹琴,天上的鸟儿、地上的野兽,甚至连同树木、岩石都围拢来,听他演奏。

森林之神潘,也会演奏乐器。潘神的相貌古怪,他有羊的角,羊的耳朵和羊的蹄子。潘神把好几个不同长度的哨子绑在一起,吹出的声音就像我们今天的口琴。这种乐器叫作潘神笛子。

七弦琴和潘神笛子是两件非常非常古老的乐器。七弦琴属于弦乐器,潘神笛子则属于管乐器。长的弦或者长的管子,发出的声音低沉;短的弦或者短的管子,发出的声音则高扬。

后来,阿波罗的七弦琴被人们改进成了有很多很多弦的钢琴。你有没有见到过钢琴的内部?那里面有很多很多根弦,每根弦的长度都不一样。这些弦不是像七弦琴或者竖琴那样用手拨动发声的,而是靠琴键连通的一个软锤击打在琴弦上发声。

而潘神笛子被人们改进成了教堂里使用的管风琴。教堂的管风琴有巨大的哨管,比潘神当初使用的哨子可要大得多。这样的大管子当然不可能用嘴吹得动,而是靠气泵来吹,每当你弹下风琴的琴键时,气泵就被发动起来吹响琴管。

我们能够知道古时候那些乐器的样子,但是我们没法知道那时候人们演奏的音乐听起来是什么样子。那个时代没有留声机,不可能把声音记录下来,让今天的人们听到。因为音乐一旦发出来,就随着空气四散而去了。

直到公元1000年,人们才有办法把音乐写下来,在那之前,所有的音乐都是演奏者即兴发挥的,同一个人弹同一首曲子,可能每次都有点不一样。因为不可能把乐谱写下来让乐曲有固定的样式。后来,一位本笃会的修士发明了一种记录乐音的书写方式。这位修士的名字按照意大利语发音叫作圭多,是他给每个乐音起了唱名,也就是哆、来、咪、发……这些音。这几个乐音的唱名是一首献给圣约翰的颂歌开头一句的几个词,它们刚好按照音阶排列着。

另一位意大利人被称为“现代音乐之父”,他的名字叫帕莱斯特里纳。这个人死于公元1594年。他将教堂的礼拜活动添加了音乐方面的内容,此举得到了教皇的赞同,教皇要求所有的教会都要遵守这种新的仪轨。只是,帕莱斯特里纳所创作的音乐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喜爱,换句话说,他的音乐并不流行。

时间又过了一百年左右,第一位伟大的欧洲音乐家出世了,他所创作的音乐真正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直到今天人们依然热爱他的音乐。

这位音乐家是个德国人,名字叫亨德尔。他的父亲是个理发师,同时也是牙医,这位老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名律师。可是这个孩子唯一感兴趣的只是音乐。

在亨德尔的时代还没有钢琴。那个时候有一种靠琴键敲击的击弦乐器叫作翼琴,或者叫古钢琴。这种琴有的还有木制的腿儿,像个小桌子一样,有的没有腿儿,就直接摆在桌子上。

亨德尔在六岁的时候,才刚刚能够到琴键,他把一架翼琴悄悄放在自己的房间里,所有的人都没有注意到他的这个举动。他的房间在阁楼上,因此,每天晚上当家里的所有人都睡着了以后,小亨德尔就拿出琴来自己练习。他可以不知疲倦地练习到很晚。有一天晚上,家人听到了阁楼里传来的奇怪声音,都搞不明白上面发生了什么情况,于是点起灯笼上楼去查看。他们静悄悄地走上阁楼的楼梯,突然打开门,看到小亨德尔穿着睡衣坐在椅子上弹翼琴。椅子太高,他的腿垂下来还够不着地呢。

从此之后,亨德尔的父亲意识到,这个孩子真不是当律师的料。于是他为亨德尔聘请了音乐老师。没过多久,这个孩子就掌握了弹奏的技巧,他的演奏震惊了当时的欧洲。他后来去了英国,并一直住在那里,成了一名英国人。当他在英国去世的时候,人们把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那里是历史上著名的英国人才有资格葬身的地方。

亨德尔最重要的成就是把《圣经》谱了曲。这些以《圣经》文字为词的歌曲,往往由很多人一起合唱,这种歌曲有个专门的名字,叫作“圣经乐曲”。最著名的一首圣经乐曲叫作“弥赛亚”。圣诞节期间,几乎所有的教堂都会唱这首歌。

和亨德尔同时期,还有另一位伟大的德国音乐家名叫巴赫。亨德尔擅长演奏翼琴,而巴赫则在管风琴上有惊人的造诣。巴赫为管风琴写了很多乐曲。这些乐曲具有开创性,因为此前很少有专门为管风琴创作的曲子。非常奇怪的是,亨德尔和巴赫在老年都成了盲人。不过,他们两人的才华体现在音乐上,同视力没有太大的关系。嗯,这里引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如果在听力和视力当中你必须得失去一样,你会选择哪一个?

几乎所有的音乐天才在他们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在他们学会读书写字之前,他们就已经是伟大的音乐家了。

另一个这样的音乐天才刚好在亨德尔去世之前出生。他是奥地利人,他的名字叫莫扎特。

莫扎特在四岁的时候就可以把钢琴弹得非常好。他同时还作曲给别人弹。

莫扎特的父亲和姐姐也是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因此这三个人经常举办音乐巡演。莫扎特这位音乐天才,在皇帝王后、王公大臣面前表演。每到一处,人们都像对待王子一样对待莫扎特,人们对他宠爱有加,毫不吝惜对他的赞扬,为他举办舞会,送给他礼物。

后来莫扎特长大了,成了家。可是这之后的生活并不像他小时候那么如意,他得为生计辛苦地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就是音乐,所以他不停地创作乐曲。莫扎特创作了几乎所有样式的音乐,写作歌剧和交响乐,交给交响乐团去演奏。可是所有这些努力都不能帮助他赚钱。莫扎特去世的时候,几乎身无分文。埋葬他的地方是乱葬岗。没有钱的穷人买不起墓穴,尸体最后就被堆放到这里。一代伟大的天才音乐家,死后竟然是这样的结局。后来的人们认为,伟大的莫扎特,竟然连一块墓碑都没有,真是太令人感到难堪了。可是那个时候已经太晚了,已经没法找到莫扎特埋骨的所在了。后人们还是为莫扎特修建了一座墓碑,但是那里没有他的遗骸,没有人知道他的遗骸在哪里。

一个德国人为音乐天才莫扎特的事迹所感动,于是他立志要把自己的孩子也培养成这样一个音乐天才,让他的孩子在国王和王后面前弹琴。所以,当他的孩子路易斯才只有五岁的时候,这个德国人就要求自己的孩子每天好几个小时地练习钢琴。小路易斯最终累得眼泪直流。不过,经过这样的苦练,小路易斯,或者按照德文的发音,他就是路德维希·贝多芬最终成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可以坐在钢琴面前,就那么弹,弹出非常动听的乐曲来。这就是所谓的即兴创作。不过每当自己有了灵感的时候,贝多芬都想要把曲子写下来。他对自己创作的乐曲要求非常严格,他经常会涂掉某个音符或者段落,然后重新写这一段。一首乐曲在全部完成之前,往往会被他修改很多很多遍。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贝多芬的听力逐渐下降了,他非常担心自己最终可能完全失去听力。失去听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更何况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讲,听力就是他全部的希望所在,没有什么事情比失聪更让人绝望的了。而命运最终也没有眷顾贝多芬,他变成了一个聋人。这样的打击几乎让贝多芬绝望,他的脾气也变得很差,他甚至诅咒任何人和任何事情。然而,他没有放弃,他依然像从前一样继续创作音乐,尽管他再也听不到他写下的音乐是什么样子。

还有一位伟大的德国音乐家叫瓦格纳。瓦格纳出生于1813年,去世于1883年。尽管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练习弹琴,但是他本人演奏得并不好。虽然演奏不好,并不妨碍瓦格纳是一位卓越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歌剧是音乐史上最富感染力的作品。而且,他不仅仅作曲,很多歌剧中的唱词也是他写作的。他从古代神话或者传奇故事中取材,然后把这些故事编成戏剧,再配上音乐演唱。一开始,有些人拿他创作的音乐开玩笑,因为他所创作的音乐音量都很大,对这些人来说,这种音乐似乎太喧闹了,而且缺乏固定的旋律。而现在,人们拿那些曾经听不懂瓦格纳创作乐曲的人开玩笑!

我们在前面的故事中讲过画家、诗人、建筑家和其他很多聪明人;我们也讲过国王和英雄、战争和动乱。在这一章,我讲的都是好几个时代音乐家的故事,这样你可以把脑筋从紧张的战争中换一换,像幕间的休息。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亲耳听过任何伟大的音乐家演奏。而今天,我们想要听音乐的时候,只要打开录音机、CD机等,就能随时欣赏到像帕莱斯特里纳、莫扎特、贝多芬以及瓦格纳的音乐,当然还有另外许许多多其他音乐大师的演奏,或者歌唱。没有任何一个《一千零一夜》里面的哈里发能够享受到这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