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看的世界历史
4430500000040

第40章 当白种蛮族和黄种蛮族 遭遇世界霸主

从日耳曼人盘踞的欧洲往东走很远,有另外一支野蛮凶狠的部落,这一支蛮族,叫作匈奴。匈奴人聚居的地盘离日耳曼人很远,他们生活的那个国家,当时的西方人一点都不了解。

和白皮肤的日耳曼人不同,匈奴人是黄皮肤。而且,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黄皮肤的匈奴人比日耳曼人还要凶狠可怕得多。日耳曼人打起仗来几乎无人能敌,可是他们却打不过匈奴人。而且,正是由于日耳曼人在匈奴人面前吃了大亏,他们不得不远远地避开匈奴人,这才跑到了西方,入侵了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来说,比起迎战匈奴,拿下罗马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匈奴人好勇斗狠的性格让其犹如野兽一般。他们的领袖名叫阿提拉,是个非常强悍的军事统帅。他曾经扬言,铁蹄踏处,寸草不生!阿提拉率领可怕的匈奴骑兵,从东往西,一路攻城略地,所到之处,山河破碎,真的是被他们的大军破坏殆尽。就这样,匈奴人一路打到了今天的法国巴黎城下。在这里,日耳曼人终于站出来试图抵挡匈奴人了。这两大蛮族,在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叫作沙隆的地方展开了一场血战。

日耳曼人被匈奴人步步紧逼退守到欧洲。现在匈奴人又打到了家门口,日耳曼人一点退路也没有,只得孤注一掷,拼死抵抗。这场沙隆大战,是白种蛮族同黄种蛮族的殊死较量。最终的结果是,黄种蛮族匈奴输掉了这场战争。对于西方人来讲,沙隆大战以匈奴人的失败告终真是大幸。因为,如果匈奴人赢了的话,那黄种蛮族匈奴人随后就会逐步征服整个世界。白种蛮族日耳曼人虽然凶恶,但是对于西方人来讲,黄种蛮族匈奴人更为可怕。这一场沙隆大战对于西方历史意义重大,它发生在公元451年。

在沙隆遭受了打击之后,阿提拉率领匈奴大军转道向南,避开日耳曼人,开始攻打罗马。罗马人对匈奴人怕得要死,觉得匈奴人根本不是人类,而是可怕的野兽,所以罗马人毫无抵抗地就让匈奴人进入了意大利。匈奴人一路上所向披靡,所经之处杀得罗马人片甲不留,眼看就要逼近罗马城了。

当时罗马城的教皇是利奥一世,他的名字的意思是“狮子”。可是教皇是文职人员,本身不是武士,也不会指挥打仗。然而,这位教皇利奥一世,在穷凶极恶的匈奴大军即将攻入罗马城的时候,率领所有的红衣主教和大主教们走出城门,面对面地去见阿提拉。从教皇到主教,没有一个人身披铠甲,也没有一个人携带武器,他们只是穿着最庄重的法袍,就这样去面对匈奴的大军。看起来,这是一个一边倒的局面。教皇和他的主教们就像羊入虎口那样,一定会被阿提拉给通通杀掉。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阿提拉竟然没有杀掉教皇和主教们,甚至他最后连罗马城也放弃了占领。阿提拉在见过教皇之后,率领全体匈奴人撤离了意大利,回到了他们在东边的那个不被西方人所知的国家。在教皇和阿提拉的这次会见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了。也许阿提拉在见到了教皇和各位主教的庄严相貌之后,被他们的精神彻底震撼,所以放弃了伤害这些人。又或者教皇告诉了他人死后会上天堂、下地狱的道理,阿提拉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由衷地害怕,害怕自己死后会到地狱受苦,所以回头是岸。当然,这里面的真相究竟是什么,现在无人能知,但无论如何,罗马没有毁在匈奴人的手中。

可是,阿提拉前脚刚走,汪达尔人后脚就来了。汪达尔人看出了罗马现在的空虚,知道这是自己的好机会,于是趁阿提拉一离开,就渡过地中海,从非洲登陆意大利半岛,很快地渡过了台伯河,进入了罗马城。他们没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罗马城,将罗马城中的一切值钱的东西全部洗劫一空。

可怜的罗马!曾经那么庞大的帝国,统治了世界几百年的时间,到头来昔日的荣光尽落,走到了覆灭的这一天!在不同的蛮族部落的轮番攻击下,衰弱的罗马再也没有能力保卫自己。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有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叫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你还记得罗慕路斯是谁吗?他是那对被母狼收养的双胞胎之一,后来成了罗马城的建立者。而“奥古斯都路斯”的意思,是“小奥古斯都”。奥古斯都就是恺撒大帝,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可悲的是,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在位的时候国运衰微,他什么权力也没有,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当时他的情形,就像一个留着卷发、穿着漂亮的天鹅绒大衣的小男孩儿,手无寸铁地待在一座空荡荡的大理石屋子里,眼睁睁地看着野蛮的、恶棍麦克式的汪达尔人攻进屋来。这之后会发生什么,不用我说你也可以想得到了。

罗马是在公元476年被完全摧毁的。不过,被蛮族摧毁的只是以罗马城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这一半。西罗马帝国分裂成了很多的小国家,被不同的日耳曼部落控制着。西罗马残余的军事力量再也没法从蛮族手里把西罗马重新统一起来。不过,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的命运却有所不同。东罗马帝国没有被蛮族征服,得到了保全,因此一直持续发展了下去。从这时候起,东罗马帝国又继续维持了差不多一千年的时间,直到——嗯,直到我们这本书讲到那段历史的时候,我再告诉你东罗马帝国后来的故事吧。

人们把公元476年称之为古代史结束的年份。从公元476年到公元1453年这段历史被称为“中世纪”或“中古时期”,这段历史是人类历史上相对黯淡的一页。因为在这漫长的几个世纪中,统治欧洲的几乎都是这些既不会读也不会写的日耳曼蛮族,古代人类的文明成果遭受了巨大的摧毁和压制。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蛮族日耳曼人征服了西罗马之后,他们自己却逐渐被西罗马的文化同化了。即使是在征服西罗马之前,就有不少的日耳曼人已经信仰了基督教。

文化同化的另一点体现在语言上。为了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日耳曼人必须学习当地的语言,而整个罗马帝国统一的语言就是拉丁语。在学习拉丁语的过程中,日耳曼人将自己的方言融合到了拉丁语里,从而在不同的地方创造出了不同的地方语言。生活在意大利的日耳曼人,将自己的语言融合入拉丁语之后,就形成了意大利语;同样地,在西班牙的日耳曼人,融合之后形成的语言就是西班牙语;在法国的日耳曼人,融合之后的语言就是法语。

而在不列颠岛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情况则有所不同。他们没有接触到罗马人的语言和文化,因此也就基本上完全保留了他们自己的语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种语言就成了今天我们熟知的英语。同时,盎格鲁—撒克逊人还保留了他们的宗教,一直到大约公元600年,他们依旧崇拜主神沃顿、雷神索尔等日耳曼神话中的神祇们。

但这种情况在公元600年左右发生了变化。当时一些盎格鲁—撒克逊人被作为奴隶卖到了罗马。这些盎格鲁—撒克逊人相貌堂堂,长得非常漂亮。罗马教皇一见到这些人,觉得非常吃惊,于是就问他们是哪里人。

“这些人是盎格鲁人。”“盎格鲁人!”教皇很惊讶,又说,“这些人长相这么漂亮,算得上是天使的相貌了。他们应当成为基督教徒。”于是教皇派了传教士到不列颠去传播基督教,打算把英格兰的英国人变成真正的基督徒。就这样,不列颠岛上的人们,最终也信了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