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只要活着,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4428900000035

第35章 学会取舍,不必活得那么累(5)

与以往其他年代的人不同,现在美国18岁至35岁的青年都是伴随着债务文化成长的。这种文化是由方便易行的信用卡产品、持续繁荣的经济以及昂贵的生活方式组成的。有关人士指出,现在许多美国青年往往是靠欠单生活,利用信用卡和贷款,来支付餐馆费用,来购买高技术玩具,以及新款汽车。有很多学生在他们大学毕业之前,就已经债台高筑。因债务缠身,不少人发现自己现在已经很难买得起房了。就像有人说的:我们得竭尽全力来偿还我们的欠款。

看完这篇报道,我在想,这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信用卡不好,是“超前消费”不对,还是经济繁荣、高科技发展有罪?你看,什么手机、寻呼器、配有第二部电话线的计算机或者DSL的接头、因特网服务产品和掌上电脑,等等,可不都是高科技的产物?而这些东西又是年轻人最喜欢的,尽管它们价格昂贵。

还是一位美国青年自己说出了问题所在:电影、电视节目以及广告都在鼓吹这样一种观念——当今的年轻人有权享受丰富的生活方式。“在那疯狂的紧跟时髦生活的浪潮中,我们便不知不觉地陷入了金融麻烦中。”

睿智的中国古人早就指出:“世味浓,不求忙而忙自至。”所谓“世味”,就是尘世生活中为许多人所追求的舒适的物质享受、为人欣羡的社会地位、显赫的名声,等等。今日的青年人追求的“时髦”、“新潮”、“时尚”、“流行”,也是一种“世味”,其中的内涵说穿了,也不离物质享受和对“上等人”社会地位的尊崇。这种“世味”一“浓”,人就会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一样忙碌起来——或拼命打工,或投机钻营,应酬、奔波、操心……你就会发现自己很难再有轻松地躺在家中床上读书的时间,也很难再有与三五朋友坐在一起“侃大山”的闲暇。你忙得会忽略了自己孩子的生日,你忙得会没有时间陪父母叙叙家常……

可怜的美国青年人,在电影、电视节目以及广告的强大鼓动下,“世味”一“浓”再“浓”,疯狂地紧跟时髦生活,结果“不知不觉地陷入了金融麻烦中”。今日的美国青年人尽管也在努力工作,收入往往也很可观,但收入永远也赶不上层出不穷的吸引你的消费产品的增多。如果他们不克制自己的消费,不适当减弱浓烈的“世味”,他们就不会有真正的快乐生活。

菲律宾《商报》登过一篇署名陈美玲的文章。作者感慨她的一位病逝的朋友一生为物所役,终日忙于工作、应酬,竟连孩子念几年级都不知道,留下了最大的遗憾。作者写道,这位朋友为了累积更多的财富,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终于将健康与亲情都赔了进去。那栋尚在交付贷款的上千万元的豪宅,曾经是他最得意的成就之一。然而豪宅的气派尚未感受到,他却已离开了人间。作者问:“这样汲汲营营追求身外物的人生,到底快乐何在?”

这位朋友显然也是属“世味浓”的一族,如果他能把“世味”看淡一些,像陈美玲那样“住在恰到好处的房子里,没有一身沉重的经济负担,周休二日不值班的时候,还可以一家大小外出旅游,赏花品草……”这岂不是惬意的生活?

陈美玲写道:“‘生活简单,没有负担’,这是一句电视广告词,但用在人的一生当中却再贴切不过了。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迷惘里,还不如过着简单的生活,舒展身心,享受用金钱也买不到的满足来得快乐。”

“只有简单着,才能快乐着。”不奢求华屋美厦,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时髦,不扮贵人相,过一种简朴素净的生活,一种外在的财富也许不如人,但内心充实富有的生活。这是自然的生活,有劳有逸,有工作着的乐趣,也有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温馨、自由活动的闲暇,还用去忙里偷闲吗?“世味淡,不偷闲而闲自来。”

西方包括美国的许多人,现在倡导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他们试着离开汽车、电子产品、时尚圈子,看能不能活得快乐。这被称作“草根运动”。他们强调简化自己的生活,而非完全抛弃物欲。《不要为琐事烦恼》一书的作者在书中谈了他自己是如何“简单生活”的——他在几年前换了办公室,新办公室比原来的便宜,使他减少了一些财务上的压力。另外,新办公室离家很近,以前需要15分钟的车程,现在只要5分钟就可以了。作者一年几乎要工作50周,现在这个简化的策略,使他无形中一年省下了两百个小时。当然,以前的办公室看起来气派一些,但作者现在回顾起来,真是不值得为那“气派”付出这么多。

在中国的城市青年中,与一些仍孜孜追求物质财富的同龄人不同,另一些青年人也开始过起了简单的生活。《北京青年报》介绍了一个叫杨景的青年人,他自称是一个崇尚简约的人,在周围的人都热衷于大搞居室装修的时风中,他住的房子没有装修就“白着”住进去了。他说:“装修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装修。”“房子是给自己住的,不是给别人看的。”他还略带几分鄙夷地说:“将自己居住的房子装修得像个五星级宾馆,简直是太土了!”在他看来,由着个性简单地装修一下,更顺眼、更舒服。在吃的方面,像杨景这样的年轻人认为粗茶淡饭足矣。穿的方面就更简单了,一股简约劲风,把服装上的“零碎儿”都刮没了,使服装简单得分不出男女。

也许这些年轻人的某些做法带点儿“矫枉过正”的味道,但对于我们这个以过度消费、疯狂追求时髦而牺牲掉人生真正快乐的世界来说,他们是明智的一群。

“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有“布衣将军”之称的冯玉祥生活就很简单。1934年春,蒋介石派孙科来拜访冯玉祥,冯玉祥以惯常的家常饭招待,吃的是馒头、小米粥,只有四样小菜。孙科吃得很香,说:“我在南京吃的是海参鱼翅,却没有冯先生的饭菜香甜。真怪!”怪吗?在崇尚简单生活的人看来,这才是生活的真味。

简单的生活是快乐的源头,为我们省去了多少欲求不得满足的烦恼,又为我们开阔了多少身心解放的快乐空间!

“简单生活”并不是要你放弃所有的一切。实行它,必须从你的实际出发。一位成功人士说,他提倡简单生活,但工作决定了他必须拥有电脑。他说,简单生活不是自甘贫贱。你可以开一部昂贵的车子,但仍然可以使生活简化。一个基本的概念就在于你想要改进你的生活品质而已,关键是诚实地面对自己,想想生命中对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让我们接受这位成功人士的建议,对“简单生活”的概念也多花一点时间来想一想。

以淡泊的心境看待人生

淡泊给予你苍白的外表,却让你拥有了一个充实、坦然、意蕴深厚的人生。

有一个传颂很广的寓言。说一个小狗,它问它的妈妈,说我有一个朋友,跟我打赌,它说你一定要完成一件事,你就能够得到最好的幸福,最大的欢乐。什么事呢?很简单就在你身上,你把自己的尾巴抓着,小狗说我可费劲了,我这一天就跳着蹦着追自己的尾巴,怎么抓就抓不着,他说妈妈是不是我这一辈子就没有快乐可言了?我怎么在自己身上的东西就是抓不着呢?它妈妈就笑了,说其实幸福和快乐就跟你自己的尾巴一样,你无心获得它的时候,你自己往前走,它永远都跟着你,人永远不要和自己已经获得的部分去较劲,尾巴就还在你的身上,它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你为什么非要抓住它不可呢?你忘了它吧,你自己往前走,一切会跟随你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付出了努力,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获得了成功。所以就需要我们以淡泊的心境去看待你所经历的和你所得到的。

有些人一直以为只要认真地付出了就能够得到回报。其实人一生中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在付出的,而得到的却未必就可以与付出成正比。在人的一生中,因付出而不能得到回报的烦恼几乎伴随着生命的全部过程,而名利欲望过重则是导致烦恼的重要原因。例如少年人曾对人生问题的百思不解;青年人曾对人生方向的确立与选择;老年人曾对人生目标的力不从心……还有不可尽数的人生细节、生活琐事都可成为烦恼的根源。

庄子说,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东西就是由于我们心中欲壑难平,贪欲太多,不断地附加附加,而最后折损了自己的本性。一个人,在生活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抛弃一切后天形成的人生杂念,回归到生命之初的纯洁境界,才可以谈人生境界、人生智慧,才可以品味自然与生命的博大。

许多人的毕生追求无非是功成名就,高官厚禄,不仅能够光宗耀祖,还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而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对此看得十分淡泊,尤其在他功成名就之后,能激流勇退的做法,更是让很多人争相效法。

公元前506年,吴楚两国爆发战争,孙武指挥吴国军队大破楚军。

战争结束后,吴王阖闾大宴群臣,论功行赏,封官进爵。吴王征求众臣意见,谁的功劳最大,众臣一致认为首功非孙武莫属。众臣的推举,正合吴王的心愿,所有受赏的将臣中孙武的赏赐是最丰厚的。

出人意料的是,孙武不但对吴王的赏赐坚决不受,并提出辞官要告老还乡,解甲归田,对此,众人感到不可理解。

在给吴王的辞呈中,他说道:“臣本是乡野之人,承蒙大王厚爱,深感荣幸,吴国的强盛,征战的业绩,我只是尽了作臣子应尽的义务,厚禄高官,实在不敢领受……”

正是孙武的这份淡泊之心,使得他能够善始善终,保得一生清名。

拥有了淡泊的心境,将多彩绚丽的欲望拒于窗外的天空,让自己的灵魂在平静的家园中安然入梦,受过损伤的心才会得到意外的修补,得到愉快的平衡。

欲望左右着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与感情世界,我们常常为欲望而感伤人生之累,为欲望而慨叹人生短促,为烦恼而抛弃可贵的人生目标,甚至有人因欲望而厌弃了生命。

有能力的人,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做出一番事业,这是无可厚非的,而各方面优势并不明显的人,如果也硬要强求自己达到怎样的成功,这种欲望就是好高鹜远,一切的努力只恐怕给自己带来的就是无尽的苦恼。

淡泊给予你苍白的外表,却让你拥有了一个充实、坦然、意蕴深厚的人生。欲望给予你一个个焦灼痛苦的花环,却使你陷入无底的深渊。甘于淡泊,以超然的心态把握人生,就超越了世俗凡境,在悠然怡然的心情中,品尝大自然的美丽,品尝多姿多彩的人生风景。

平平淡淡才是人生的真谛

人,各有长短,每个人有他的缺陷和不足,也有属于他的优势和长处。所以在平常的时候,你不要和别人对比什么,只求把握好自己就可以了,因为你那样的比没有任何意义,比来比去的最终结果只能使自己怒火中烧,心态不平衡,有一句话说得好,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两不相干。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态,正确地对待他人,正确地对待自己,如此才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让自己活得快乐。

有一个女孩,她长得美丽而又文静,说话语速总是缓缓的,音量小小的,但却很能说到人的心底里去,你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就被她看穿了。

她的业绩说不上骄人,但是却无可挑剔;她嫁了一个相爱的普通人,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她不要求自己的孩子课余时间学这学那,双休日一家三口经常出去游玩;她每天都要睡一个午觉,每天都做健美操,生活得很有规律;她不嫉妒那些荣誉加身的同事,也不鄙薄偶犯错误的同事,只对一些势利小人冷眼旁观,但也不针锋相对,她觉得他们不会有好的心态与好的结局,她心明如镜绝顶聪明,与周围一些拼尽全力却活得七上八下不尽如人意的人相比,我总觉得她的人生本来还可以更为精彩,但她却没有那样做。

有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们两两相对,她说起是她父亲的一句话奠定了她人生的基调,在读初中时她的体质非常弱,任何体育活动都没法参加,学习上她又非常争胜好强,偶尔有一门功课得不到第一就会难过就会自责。父亲跟她说:以你的条件,你不必追求优秀,但你可以做到良好。她很听父亲的话,于是比较轻松地将每门功课都保持了良好,同时她的体质也恢复到了良好的状态,在高中毕业时她给自己的定位是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因为压力不重反而发挥更好,结果轻松地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时她选择了中等城市的专业对口单位,因为她只求离父母近些,可以相互照料。她这样地娓娓道来,就如她不急不躁地构筑她的良好人生。

良好人生肯定不被小说家和剧作家看好,因为良好人生不能构成他们的创作素材,令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事业有成而家庭破裂,辉煌的阴影里藏匿着堕落,幸福来临却紧随着死神,有一项优秀就总有一项不及格等等。

而生活也的确是如此的,假如这个人的某个单项特别的优秀,那么他人生的另一重要项目,缺憾也往往特别地大。或者是,正因为无可弥补这缺憾,才发愤地去追求卓越。

所以其实良好人生的境界已经是至高。当一个人的事业、爱情、品行、心境乃至体格都能达到良好时,又有谁能说那个人的人生不够优秀呢?

看过米兰·昆德拉的一本书叫“生活在别处”,我对这五个字有很好的联想,我们的生活总是在远方,都在想:如果明天我有钱,我就可以……

但是如果你现在赚钱少不快乐,就算有再多的钱,也许还是不快乐;如果你一个人的时候不会自得其乐,即使嫁了人,娶了老婆,别人跟你一起一样不快乐;如果现在不懂得享受生活,未来也不会享受生活。有人问什么叫做自由,所谓的自由就是:你想要拒绝一个人的约会,已经不需要任何理由,你有权力过自己要过的生活,有权力去自己要去的地方,其实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在纷繁复杂的人生里,不要和别人去对比什么,要知道平平淡淡才是人生的真谛,把握自己、相信自己才是人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