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幼儿教育学
44171700000017

第17章 幼儿园环境概述

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人们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环境是支持与影响人的活动的外部条件。幼儿园环境是支持与影响幼儿教师与幼儿在园活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幼儿园环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园环境,包括幼儿园内、外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则专指幼儿园的内部环境。

幼儿园的外部环境,是指幼儿园之外的,影响教师与幼儿在园活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来自家庭、社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政治经济制度,国家的教育政策与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这些外部环境虽然是存在于幼儿园“围墙”之外的,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幼儿教师与幼儿在园的活动。例如家庭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职业与社会地位等,不仅影响家长在家中抚养和教育子女的理念与方式方法,而且还通过他们对幼儿园教育的期望与要求、通过他们与幼儿教师和其他家长的接触与交往、通过他们在子女身上培养和形成的行为与习惯等,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幼儿教师与幼儿在园的活动。国家的教育政策与社会上人们对幼儿教师工作性质的认识与看法等,影响着幼儿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态度,也间接地影响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对幼儿的态度、情感与教育的方式方法等。

幼儿园的内部环境,是指幼儿教师与幼儿在幼儿园直接参与并体验到的特定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总和。幼儿园的内部环境,是直接支持与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的条件,是制约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幼儿园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联系。一些联系,是通过人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的活动的自然转换形成的。例如,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或者从幼儿园回到家庭,这种环境的转换,就使不同的环境之间自然发生了联系。如果不同的环境对幼儿的期望与要求一致,就可以形成影响幼儿发展的合力,不仅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而且也可以增强不同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如果不同的环境,对幼儿期望与要求不一致,那么,不仅不能形成影响幼儿发展的合力,而且也会减弱不同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使教育影响相互抵消。所以,为了充分发挥不同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有利影响,应当加强不同的环境,尤其是幼儿园、家庭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有意识有目的地建立与形成不同环境之间的合作关系,使不同环境之间的联系,成为支持幼儿教师与幼儿在园活动的有利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一)物质环境

广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

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幼儿教师与幼儿在园活动的物质条件与基础,它影响与制约幼儿园教育的质量。研究表明,幼儿园场地和活动室面积大小、空间结构、玩具材料的丰富与否等,对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的方式与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如果地方小,幼儿又缺乏必要的玩具、游戏材料与设备,那么,就难以开展以小组或个别活动为组织形式的教学活动,而只能采取以教师讲、幼儿坐着听为特征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即“上课”。

“物质环境会影响幼儿的行为表现”,是多年来幼教工作者的共识。由于幼儿对物质环境的依赖性较大,给幼儿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条件,就可能引起幼儿什么样的活动,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幼儿的某些行为就不会出现。如当儿童必须轮流使用铁锹和水桶等工具才能把小树种好时,他才主动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轮流与合作的行为。

幼儿园的物质设备中,幼儿操作的材料、玩具的质量如何是很重要的。好的材料、玩具除了安全、卫生、美观、耐用之外,还应有变换性、多功能性,即一种材料或玩具可以用多种方式去摆弄它、去玩它,这对于保持材料、玩具的新鲜性,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是很有意义的。另外,材料、玩具应当是经济的。有的昂贵的玩具玩法固定,又容易损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发展价值。而水、沙、黏土等自然材料以及各种废旧物资如果加以有效利用,是非常符合幼儿特点及活动需要的。

(二)精神环境

广义的精神环境泛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的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

狭义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等。

幼儿园内的精神环境构成了影响幼儿教师与幼儿在园活动的心理气氛,它可以影响和制约教师与幼儿参与幼儿园和班级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教师与幼儿对幼儿园或班级的认同与归属感,影响教师与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制约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却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对幼儿情感、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生活和学习,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可以说,一所幼儿园能否成为真正的儿童乐园,主要取决于幼儿园精神环境。

三、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环境可以影响人的行为,这是环境的基本功能。例如,一个整洁干净的环境,具有抑制随地乱扔废弃物的行为的功能;一个又脏又乱的环境,则会助长这种随地乱扔废弃物的行为。幼儿园环境的基本功能,是影响与控制幼儿的行为,引发幼儿符合教育目的与要求的行为。这一功能,是通过创设符合教育要求的环境来实现的。

幼儿园环境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教育性。幼儿园环境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是教师根据既定的教育目的与要求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环境中的各种要素,为幼儿创造出来的具有教育功能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材料的选择与投放,空间的安排与结构等都要经过教师深思熟虑的思考,体现着一定的教育意图。如幼儿园场所布置的目的之一,在于向儿童说明什么地方该做什么事情。进入图书角的幼儿,只能安静地读书,而不能大声喧哗。这种经过教师设计的教育环境,是会“说话”的,可以发出特定的信息,影响和指导幼儿的行为。例如,教师在“娃娃家”门上贴上4双小脚印,这就意味着这里只能进去4个人,当4双脚印上放满了鞋子以后,有个小姑娘也很想进去玩,但是,她只有等待别的小朋友出来后才能进去。在这种情况下,蕴含于环境中的“规则”,在影响与控制着幼儿的行为。可见,幼儿园环境的教育功能是通过教师对环境的建构与创设来实现的。

幼儿园环境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可控性,即幼儿园内部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的控制之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等在进入幼儿园时,必须经过精心筛选甄别,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的需求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如教师观察到图书角里书架上有些书孩子很少问津,就把这些书撤换下来,增添一些新的图书,以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总之,教师要对环境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最好每一天甚至每次活动后都重新审视一下环境,及时地通过调整来保持环境的发展性、教育性。可见,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准备环境、控制环境、调整环境。教师的活动决定着幼儿园环境的教育功能的强弱与教育功能的实现。

四、影响幼儿园内部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幼儿园的内部环境,从结构上来看,由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两个部分组成,但是这两个部分,实际上都是由“物”与“人的活动”这两种要素构成的。物资设备与材料,虽然是构成幼儿园内部环境的要素之一,但是,对于物的要素的利用与安排,仍然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精神环境更是人的活动的直接结果与产物。人的活动是决定幼儿园内部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例如:一个幼儿园可能有很好的物质条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幼儿园的内部环境的质量就一定好。幼儿园园长、教师的观念、专业知识技能等,是影响幼儿园内部环境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幼儿园的物质设备与条件,能否得到合理、科学地利用与安排,幼儿园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合理的生活制度及常规要求,取决于幼儿园园长、教师是否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反映幼儿园园长、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水平。

在幼儿园的内部环境的构成上,幼儿的活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幼儿直接参与幼儿园或班级的心理环境的构成。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彼此之间结成的相互关系直接影响着幼儿对于幼儿园或班级环境的感受与体验;另一方面,幼儿也有能力对幼儿园或班级的物质环境发生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第一,按照自己的想法与兴趣选择材料、使用材料,例如,教师为幼儿准备积木,希望幼儿用来搭积木,但是,有的幼儿却把积木拿来当给娃娃吃的饼干或蛋糕;

第二,对幼儿园或班级的环境布置有自己的看法;

第三,用“人在心不在”只动手不动脑的方法,或干脆选择不参与的方法,来否定教师设计的环境。

总之,幼儿园的内部环境,是由幼儿园的成人与幼儿共同创造的,其中成人(包括园长与教师)的活动,是决定幼儿园内部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