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能量场
4412300000010

第10章 情绪的“磁场能”(1)

◎能量变化:改变情绪振动的频率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心情很快乐的时候,感觉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向上的力量;当沮丧、愤怒、失望等情绪来临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毫无兴趣。

正:“心情真好啊!世界竟然这么美好,连咖啡都觉得很甜呢!”负:“我真是太失望了,哪有心情理睬那个麻烦的家伙?”不管你是不是重视它,情绪好像总能指引我们的行动;无论你愿不愿意,它的力量时刻存在。一位叫作丹尼尔的学员称,他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被别人的情绪牵着鼻子走。“我的很要好的朋友库伯向我诉说他最近的种种不幸,我瞪大了眼睛竖起耳朵认真地听每一个字,希望他能好过点。可是我竟然逐渐地失去了方向。天呀!我跟他一样难过,甚至哭了起来。我发现我的快乐、活力和思考清晰度,都渐渐消失。被取而代之的是与库伯一样的难过、疲惫和困惑。我不能分解他的悲伤了,因为我比他更难过。我是一个失败的倾听者。”

丹尼尔的经历就是很好的情绪振动案例。你可以回忆一下,当你的朋友或者亲人向你诉说他们的事情的时候,你一边认真倾听,一边在内心着急地寻找解决方案,很快便与对方的问题产生了互动和共鸣。听得越多,就越容易陷入他们的情绪当中,和他们感同身受。

“我最苦恼的是无法认清事情的真相,找到最合适的办法,摆脱眼前的不快。这种痛苦的状态看起来一无是处,却让我很懊恼。”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不快并不是由诉苦对象带来的,而是由于当下的状况与我们内在的真正愿望产生了落差。这个落差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外在与心灵的振动频率不一致。这种不一致的状态导致了情绪的混乱,使我们短时间内无法产生有效的思想、概念、行动、言语等。在这种状态下试图解决问题,完全是徒劳的,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如果你有所察觉的话,眼前正是一个“扩展生命状态”的好机会。处在令人苦恼的混乱中,你可能会产生新的愿望。新愿望的产生意味着你已经做出了选择或者有所期待,你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如果你将“想要”的新愿望投射出去,内在的自己与之协调,形成与新愿望相符合的振动频率,那么正面的情绪会重新出现,你将再次获得快乐。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振动频率的调和与平衡。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情绪的任何活动都会导致内在力量的改变。情绪的振动频率越高,情绪越正面,心灵的正能量越高,反之则越低。根据这个原理,如果要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情绪,唯一的途径就是改变情绪的振动频率。也就是说,要学会有意识地改变不良的情绪,使其向正能量的方向转化。

追求最令你感觉自在的想法

不同的想法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用心选择自己的想法,虽然这样做不一定使所有人感觉愉快。

情绪低落的克丽丝抛出了一个观点:如果一个男人不能给我好的物质生活,我就无法忍受他的坏脾气。坐在一旁的苏姗很想反驳她,她完全不同意克丽丝的说法。她很想反问:如果他能够给你提供好的物质生活,却有着天生的坏脾气,你能够忍受吗?

可是,她忽然又觉得,这不过是克丽丝在抱怨她的男朋友而已,反驳她的话,只会让大家都不愉快。所以,苏姗选择了沉默,她决定找个更愉快而合适的时间再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场谈话愉快地结束了,克丽丝轻松地握住苏姗的手说:感谢你忠实、平静的倾听,这真的让我放松了。

苏姗“沉默”的选择成功地避免了尴尬和坏情绪的侵袭,她认为倾听比反驳更让自己感觉到自在。这个自在的选择使得她和克丽丝的情绪始终处在一个平衡点上,双方都感觉到了自在和舒服。

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感受

这是提升我们情绪水平的关键。如果不能觉察自己的情绪感受,就无法了解真正的自己。如果有意识地对自己正在经历的情绪进行感知判断,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状态是否健康,是否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当你处理一件很棘手的事情时,如果负面情绪不断增强,表示能量方向是负面的、不健康的;而正面情绪的增加,则表示事情正在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你的能量也正在上升。

内在的自己与外在的愿望合一

当我们想要超越现状,追求新的事物时,内在的自己会变成新愿望的振动频率。随着生命的持续演进,你会不断产生新的愿望,内在的自己不断扩大。

此时,你要做的是保持内在的自己与愿望的合一。为了达到这种一致,你需要放下抗拒的想法,选择正面的思考方式。事实证明,越放开自己并对世间万物加以包容,就越自在;而越是加以抵抗、拒绝,就越沮丧。

◎你和他的默契有多少?

请告诉我:你相信心灵感应吗?如果你摇着头,哈哈大笑着说“这简直跟有人告诉我这世界上有鬼一样好笑”,好吧!你一定把“心灵感应”视作那些传说中的只可想象、不可当真的超能力了。

心灵感应并非是影视剧作品中描述的超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到处都充斥着“感应的火花”。这种能力能通过我们感官之外的途径传播到另外一个人的心中,又以能被感官感知的行为表现出来。

比如,你正在想念一个人,或者谈论一个人,被想念和谈论的对象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但是会“打喷嚏”“耳根发热”;如果你讨厌一个人,虽然不动声色,不加言语表示,但是他能够感觉到“自己被讨厌”。这就是心灵感应的力量。

那么,心灵感应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出去的呢?根据研究发现,心灵感应其实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通过信息的传递又引起了彼此能量的变化。人们之间的这种信息传递,是通过地球空间中带有磁场的无线信息影响人体当中的微弱电流,从而进行传播的。人的行为活动可以影响地球磁场,这种磁场又使人体中的微弱电流发生变化从而在大脑中形成感知讯息,这种现象即被称为心灵感应。

当然,人与人之间的感应能力不同,所以能否产生心灵感应,就取决于你和他的默契指数,也就是说,你和另一个人之间是否存在一个共振的指标,是否处于相同的能量层级。

陌生人之间很难产生这种心灵之间的交流,而在恋人之间只需要一个眼神或者一个轻微的表情变化,心灵之间的交流就会轻易地实现,这是为什么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场,由于个体感知能力的不同,在能量场当中表现的频率也就不同。但是这种频率在恋人之间是有很大相似性的,当双方的频率相交,就会产生共振使得磁场变大,从而,这种振动的频率也被加大,恋人之间也会因此出现奇妙的感觉,类似于触电的感觉。也许你觉得难以置信,但这确实是事实。史威登保说:“灵与灵之间想进行沟通时,只要想一想对方的脸,就可以使那个灵呈现出来,沟通时提问会化成脸上的表情,以及头上的‘相’,让对方一眼就看出来,回答时也一样,化成相就可以了。灵的思想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在视界终点挡住视界的山峰或森林,只要灵的内心穿越过它,便可以使阻挡的景物变成半透明及至透明,而使视线再往前看到新景物。”

量子物理学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身体振动频率产生的能量制造出不同频率的电磁场。而频率相近的电磁场又可以相互交汇而形成更大的磁场,于是便有了触电的感觉。人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受到了这种振动频率的吸引。

科学研究发现,能通过心灵感应产生很高默契指数的通常是以下几种人:相似的人、亲人、相爱的人以及母婴之间。

▲相似的人

这种相似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很常见,比如双胞胎的姐姐在遥远的外地生病给家里的双胞胎妹妹打电话,恰巧得知妹妹正莫名其妙地感觉到难受。这种现象真实存在,却不被科学家认同。这种现象,就像是物理学上振动频率相近的两个振动源,它们会形成共振而产生更大的振动。

▲亲人之间

母子父女之间,有时也会存在这种现象。你是否曾在生病的时候恰巧接到母亲的电话,告诉你说她做了一个关于你的噩梦?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

▲相爱的人

恋人、亲人之间由于存在着各种亲密的感情关系,会在长久的相处中变得相似。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夫妻相”“母子相”。

在爱的行为当中,我们会因为彼此相似的振动频率而产生共振,进而产生更大的磁场来影响彼此,而又在彼此的普通感官当中表现出来。亲密的人之间通常无所顾忌,无论是交流方式、行为方式都是自然流露,正是由于这种巨大的共振,使得我们的内心很自然地打开了。

▲母婴之间

怀孕中的母亲最能感知到这种现象,如果母亲心情不好,她会发现今天肚子里的孩子会非常“闹”,不时地对母亲“拳打脚踢”。其实这个时候婴儿对母亲的感知更为明显。当婴儿出生以后,孩子经常会在母亲心情不好的时候又吵又闹,这种频率在母子之间的磁场产生共振,从而使得场面更加糟糕。

“今天真是糟糕透了,我被公司辞退回家,非常不开心,而我三岁的孩子杰瑞也不合时宜地跟着闹,我越是不开心他越是闹得厉害。”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情绪低落的母亲不主动控制情绪,情况只会越来越坏。

心灵感应最为著名的实例来自于一匹名叫汉斯的马,它能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比如让它算54除以9,它就会敲6下蹄子。在19世纪90年代,这个名叫汉斯的马成了震惊欧洲的、令人赞叹的聪明马。它不仅能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拼字,甚至能辨别音乐曲调。它的主人称它为比人类还要聪明的动物。因为它还能愚弄它的训练师。

对于一向以“最聪明的物种”自居的人类来讲,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接下来,一批杰出的心理学家开始对“神马”汉斯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显示,汉斯并不具有人们猜测的特异功能,似乎和别的马没什么区别。这让这匹轰动欧洲的马更具盛名。

三年后,史特伦普夫的学生对这匹马进行了更为全面细致的测试,最终发现了这匹聪明马的秘密。原来,汉斯能够感知训练师微妙的面部表情,在出题之后,汉斯会不停地敲打蹄子并注视训练师的面部表情。当训练师的面部表情发生细微的变化之后,它就会停止敲打蹄子。

汉斯是一匹马,根本无法读取人的心智或者演算数字。但仍旧值得称赞的是,它能够轻易地读出训练师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并作出反应。

这样说来,我们的意识可以在空气中游荡并随时都可能被别人捕捉,听起来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当然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谢尔德雷克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发现:对于我们所散发出来的磁场的频率,总有一部分人比另一部分人更加敏感。另外,心灵感应只能够在相互了解很深的人之间发生传递,并且这与人们之间感情的深浅和复杂的社会联系紧密相关。

与之相比,人际的默契感要来得更简单和更加容易。在英国有一种非常文明的习惯,在公共场所、公寓场所以及住宅区,人们出入往来的大门都是可以自动弹回的,人们在推门进去之后一定要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如果后面有人,他们一定要用手扶住,等后面的人进门之后再松开手。这样就避免了大门反弹后对后面的人造成伤害。

每个英国人都保持着这种好的习惯,即使是面对陌生人。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相互尊重和礼让的默契感,这就使得这个国家变得更加文明。

文明的行为是相互的,每个人既是这种行为的施与者,同时也是被施与者。施与的双方无时无刻不发生着转变,今天驾车的人给你让路,明天当你驾车的时候就会主动给行人让路。今天你站在电梯的右侧,让有急事的人先行通过,明天当你有急事的时候,你同样会受到别人的礼让。

人际关系的默契,不仅适用于公共场所中人们之间的友好相处,同时也是团队中实现上下级沟通交流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人际关系的默契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一种共识。也就是说,你的原则与行动方式是否与“我”的相一致。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我们信奉的不是同“一套”,必然没有办法产生默契。

◎远离情绪的极端

长期以来,我们的意识会凭经验建立很多令人兴奋或不兴奋的情景。很多时候,我们将不幸的情境固化,以经验的方式填充到我们的意识里。这些成分作为我们已掌握的资料,为将来的判断提供基础,从而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知不觉利用了这些经验做出充满偏差的决定,致使能量的振动频率变得杂乱无章。

自卑与自负

人们过低地评价自己,表现为自卑,过高地评价自己则表现为自负。两种极端情绪的出现,都是人们由于受到不正确经验的影响,意识能量出现大幅度振动的结果。

自卑与自负紧密相连,像一对孪生兄弟。自负的人处处想压倒别人彰显自己,看上去高傲自大,其实内中空虚,非常脆弱。自负的人一旦遇到挫折,失去了满足强烈自尊的市场,便走向另一极端--自卑。自卑的人虽看起来不爱张扬,但他们每做出一点成绩,便迫不及待地想让人知道,以此显示自己的实力,满足强烈的自尊心。此时,他们的自卑急速地转为自负。

自负与自卑的表现机制不一样。自卑的人对交际活动有一种内在抑制,他们通常表现为不热衷于社交。自负心理的人以自我为中心,对交际对象实行外在排斥,他们轻视他人的言语和行动。

找到内在的自我,并客观地看待自己,是协调这两种负面情绪的关键。当我们意识到本我既有缺点又有优点,能主动放下自我,投入到对别人的关心时,也就跳出了个人的小圈子,提升了正能量,能够按照个人的原则去做事了。此时,意识的振动幅度减小,情绪平和,也就不会再出现自卑或自负的极端。

过度理智与狂热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使其迷恋、倾慕、感染和冲动的情景,人们通常会出现狂热的情绪。无论是沉湎电脑游戏不能自拔,还是疯狂地爱慕某一影星难以自制,或者对一位名人的业绩与品格坚信不移,都是在伴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

当人们处于狂热的状态时,情绪的振动瞬间加快,在脱离理智的情况下高频率运转。这种情绪是一种狭窄且缺乏思考的盲目,虽炽热无比,却不能长久。狂热无论指向何种对象,即便是指向富有积极意义的工作,也不是一种良性的状态。

所谓“物极必反”,狂热到了癫狂的程度,必定会带来损失,而一旦现实与理想中的美好出现巨大的落差,狂热的人会立刻跌入谷底,出现极端颓废的情况。狂热与正常状态的热情不同,是一种被冲动蒙蔽了的失调或失衡的情绪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