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花木兰精神
4410800000006

第6章 智勇女性要有一颗坚强的心(1)

智慧和勇气是一个女人获得人生快乐,实现人生幸福的必经之路。拥有智慧和勇气的女人,都会在充满种种希望和期待的人生岁月中,充分享受生活的甜蜜和温馨。

§§§第一节 打磨坚强才会绽放夺目光彩

花木兰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花木兰征战沙场,统率千军万马,一马当先的英姿,气吞万里如虎。但是,在这飒爽英姿的背后,花木兰也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和其他的女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纤细敏感,有着自己的柔软细心。所以,当心爱的他陷入危险时,她会不顾一切地前往营救,只求和他并肩作战,和他同生共死;当得知心爱的他阵亡之后,她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份,只管悲恸欲绝,不知路在何方,每天醉生梦死的混日子。这样作为普通女子的木兰,面对生活表现出的感性行为,对一个普通女子来说是最自然不过的了。

但是,花木兰不愧是花木兰,她除了是一名普通的弱女子,她还是一个坚强的女人,所以在一时的退缩之后,在流了很多眼泪之后,在释放了自己压抑的心情之后,她选择了再次披挂上阵。当看到花木兰重新振作,再次站上点将台,那一番震撼人心的演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的女人在历尽磨难后表现出的顽强斗志。坚强的女人,她的那份坚强的品质就如同一颗坚硬的钻石,在历经种种磨难之后,她会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坚强的女人有着自己那份独有的美丽。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坚强是男人独有的品质,至于女人嘛,既没有坚强,更不需要坚强。其实不然,坚强不是男人独有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多很多坚强的女人,她们用自己的坚强展现着自己特有的魅力。

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女士就是一位坚强的女人。1932年,杨绛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时,认识了钱钟书。两个人第一次相约见面时,钱钟书便说我还没有订婚呢,杨绛接着说自己还没有男朋友呢。这时候的两个人虽然没有明说彼此对对方的爱慕之心,但是从他们这些言语中便可窥得一二。后来,两个人便经常互相书信来往,一起在林间散散步,就是这样,他们开始了以后长达六十多年的爱情生活。

抗战时期是钱钟书杨绛夫妇最困难的一段时期。两个人在沦陷的上海生活,杨绛在一所小学教书,业余时间写一些话剧,如《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这些话剧在上演之后都非常成功,就这样杨绛一下子变成了名人。

当时家庭生活并不宽裕,在这样的情况下,杨绛即便是一个大名人,但是在家里却是什么活都要做。家里的一切她都要操持,烧火劈柴,做饭洗衣,有时候会被烟火熏得满脸泪水,有时切菜不小心切破了手指,有时做菜又被滚烫的油烫出一个大泡。因为女儿的身体不好,杨绛还要辅导女儿的功课……就这样,为了自己的家庭,杨绛默默地操持着一切,就算是再苦再累,她也会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

到了解放战争末期,钱钟书杨绛夫妇没有听从朋友的劝告,没有去朋友帮着安排好的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他们舍不得离开自己生活了这么多年的祖国。最后,他们一起回到了母校清华大学,在那里担任教学工作。

“文革”时期,钱钟书杨绛夫妇俩被下放劳动,吃了很多的苦。当时,杨绛的工作就是打扫两个女厕所。杨绛扫厕所的时候,自己准备好了小刀、小铲子,而且还用竹筷和木条扎了一个小拖把,然后再带上肥皂、去污粉以及盆子,去认真地打扫,仔细地把每一处都擦得干干净净。原本的脏厕所焕然一新,每一个来如厕的女同志都非常惊讶,并且对杨绛心生敬重。但是,也有人批评杨绛“人性论”“人道主义”,但是杨绛从来不会太在意,因为她深信,人性确实是存在的,人道主义永远是温暖的主义。

杨绛写过一篇文章《乌云和金边》,在文中她说,在“文革”期间,有很多的监管人员其实是“披着狼皮的羊”,他们对很多受管制的人,时不时地就会说出一些人性的语言。这时候,已经失去人身自由的杨绛,每每听到“革命群众”的这些话语,心中都甚觉安慰,满怀感激之情。杨绛说,同情和友爱的人性永远都不会泯灭的,乌云也不会永远都占领着天空的,永不磨灭的则是那道满含光和热的金边。

1997年,杨绛最爱的独生女儿钱瑗因病去世,第二年,和杨绛恩恩爱爱,相濡以沫六十多年的老伴钱钟书又撒手人寰,两个最亲的人相继过世是对杨绛很大的打击,有人担心她无法承受。但是,杨绛却显得很坚强,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重新出发。坚强的杨绛说道,她要去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进去,以忘掉自己的伤痛。她找到了一本可以让自己逃避伤痛的书——柏拉图的《斐多篇》,她决定要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版本。

《斐多篇》这本书讲述的是:伟大的苏格拉底在慷慨就义之前,在雅典的监狱中和门徒们的谈话内容。书中的内容涉及了灵魂离开肉体的独立存在问题,也就是精神不死的问题。这本书探讨的是哲学问题,这也不是杨绛的专业,《斐多篇》是希腊文,她不认识希腊文,要做好这件事情对她来说难度很大。

但是,杨绛并没有放弃,她找来了《斐多篇》的英文译本和希腊原文对照本,再参考英文、法文等多种对《斐多篇》的注解和评论,再三予以校改。杨绛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让整本书通达流畅,尽量不使用很多哲学术语,而是用一些戏剧性的、生动的对话来予以呈现。《斐多篇》的中文译本出版之后,杨绛身边的朋友们和读者们都知道了,坚强的杨绛没有被生活中接踵而至的打击所击倒,没有因此而对生活失去自信,更没有因此而封笔。

生活岂能一帆风顺,每个人的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甚或挫折。对于每一个女人来说,面对生活的磨难坚强以对,就犹如倔犟的在岩石上生根发芽的小花,会在平静无波的湖面泛起波澜壮阔的浪花,会对未来无论怎样艰难的生活也抱有很大希望的自信。

坚强的女人是伟大的,她们非常真诚而且宽容大度,包容和豁达就是她们最宽广的胸襟。坚强的女人就像是默默奉献的母亲们,她们宁愿自己受点委屈,宁愿自己满含辛酸,宁愿自己承受伤痛,即便是生活再苦再累,她们也会为自己的家人撑起一片充满爱的天空。

郑小英是一颗活跃在世界乐坛的常青树,她用自己的坚强向大家展现着一份特有的魅力。舞台上的郑小英魅力无限,但是舞台下的她却承受了很多的压力,先是婚姻的失败,然后癌症又汹汹来袭,但是她没有倒下,她坚强地走出了婚姻失败的阴影,顽强地与病魔一次次地抗争。坚强的她战胜了一切磨难,再一次健健康康、潇洒自信地站在了舞台上,再一次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

每一次看到郑小英笑容满面、意气风发地站在舞台上的时候,她的从容、她的镇定,她的执著,她的矍铄精神,她的雍容气度,这一切都很难让人想象到在她的背后曾经经历过那么多的艰难,更很难把这一切与她已经八十岁高龄的年龄相挂钩。郑小英说过,一个女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却不能没有工作。因为当你什么都没有了的时候,你至少还有你的工作。郑小英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当今女性自强自立、笑对磨难的坚强之美。

不管是挫折也罢,不管是磨难也罢,是坚强磨炼了女人的性格,是坚强让女人赢得了自己的自尊,是坚强让女人永远魅力十足。

坚强不等于要强。在2008年《赢得中国》第三赛季的总决赛上,从7张火锅台子起家,10年间,从当初3000元投资的小火锅店发展成了今日拥有200多家连锁店的奇火锅快乐餐饮连锁公司的总经理谢莉以精彩的表现,折服了现场所有的人,获得冠军。当时评委马云就送给了谢莉一句很有分量的话语,马云说道,你首先要记住,你是个企业家,然后你才是个女人。在商场上,有些时候不要总是去跟男人比,不要总是要强。点睛之笔,要坚强不要要强。谢莉这位女性创业者的成功之路,正是体现了坚强女性们不折不挠的魅力。

坚强的女人不惧怕生活的苦难,不害怕别人的误解,不惧怕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不会害怕世事的变迁,也不会害怕深深的孤独和寂寞。坚强的女人会在生活的挫折和磨难中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地挑战自己,让自己得到更大的发展,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完美。

坚强的女人不会随便说放弃,不会向生活屈服和低头,她们拥有百折不挠的坚强品格。坚强的女人像在秋霜中依然傲然挺立的秋菊,又像是不惧寒风冬雪依然怒放的梅花,也像是雪域高原上昂首挺立的雪莲。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次灾难,一次坚强。这句话对于女人来说尤为适用。就像花木兰在经历了心爱的人阵亡之后,尽管伤心欲绝,尽管难过得肝胆俱裂,但是之后会重新振作,会坦然地面对人生的一切悲欢离合。就像杨绛女士虽饱经抗战时期的困苦,经受了“文革”时期的磨难,后又连遭丧女、丧夫之痛,但是她依然坚强,她看清楚了生命的匆匆,更加珍惜和亲人短暂的相聚。其实,在很多光彩夺目的成功女人背后,也都会有一些常人不能忍受的伤痛,只不过她们经受住了生活对她们一次又一次的考验,磨炼了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

§§§第二节 智慧令成功和美丽不减分褪色

《木兰诗》中写道,花木兰在替父从军之前,为了遮人耳目,东奔西走从不同的地方置办打仗需要的装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为什么要如此小心谨慎、煞费苦心呢?因为花木兰知道,在当时军队中是绝对不允许有女人的,自己替父从军,一旦被发现了,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花木兰不仅是分头购买打仗的装备,而且选择在晚上出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每一件事情都小心翼翼的,尽量不出现一点差错。这一切举动尽显花木兰的机智和聪敏,机智的女人最懂得在危险的环境中如何保护自己。

朱德总司令唯一的女儿朱敏就是一位智慧的女性,她是从德国纳粹集中营中活着走出来的一位传奇女性。

1941年,十几岁的朱敏刚和父亲朱德见面一个多月之后,就被送到了苏联学习。到了苏联之后,朱敏便隐去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化名为“赤英”。而“赤英”这个名字既曾经登载在了苏联万诺沃第一国际儿童院的花名册上,也曾经登载在了德国东普鲁士纳粹集中营的囚徒名单之上。

朱敏到苏联之后不习惯那里的气候,也因为水土不服,先是得了气管炎,后来又引发了哮喘,整晚整晚地咳个不停。当时,为了让朱敏好好养身体,苏联儿童医院把她送到了白俄罗斯明斯克的少先队夏令营去疗养。可是,没有想到,一夜之间,德国军队突然入侵苏联,正在疗养院休养身体的朱敏和来自其他不同国家的20个孩子一起成为了纳粹德国的囚徒。

朱敏被囚禁两年之后,和另外5个女孩子一起被德国人押到了闷罐车上,送往位于德国本土的集中营。德军的闷罐车里塞进了太多的囚徒,人们在车里只能一个人贴着一个人。车厢里就变得臭不可闻了,这时候有的人开始呻吟,有的人开始哭了起来。就这样持续了两天之后,朱敏发烧了,她明白如果让德国人知道自己发烧了那可就没命了,德国人一定会把她扔下闷罐车去。就在朱敏烧得迷迷糊糊的时候,突然感觉到好像是有人在往自己嘴里喂水,于是她便吃力地挣扎着睁开了眼睛,发现是一个苏联红军正在给自己喂水,那个苏联红军对朱敏说道,无论多么困难,你都一定要撑着,一定要活下去,哪怕像牲口一样,也要努力地活下去,活下去了就是胜利。你还要活着回到自己的祖国,我知道你的父母肯定在那里焦急地等待着你。

在进入集中营之前,德国人命令囚徒都要换掉身上的衣服,并且没收囚徒们携带的所有东西。朱敏有一支父亲送给自己的派克金笔,笔帽上还清晰地刻着父亲的名字,好在德国人并不认识汉字,只是看见是支派克金笔就给没收了。朱敏想起来在自己的口袋里还缝了一枚列宁纪念章,那是在国际儿童医院的时候,一位苏联同学送给她的。朱敏想要保住这枚精致的列宁纪念章,于是她便把这枚纪念章含在了嘴里,压在了舌头底下。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小动作,但这却足以给朱敏带来灭顶之灾,不过幸运的是,朱敏竟然躲过了德国士兵们严格的检查。

在集中营里的日子并不好过,朱敏每天吃的都是霉面包,还要做很多的苦役,经常会被打。在这里,朱敏亲眼目睹了德国法西斯的屠杀,她的心里多次被惨绝人寰的场景震撼着。朱敏知道在集中营里要保护好自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所以在集中营里,她从来没说过一句和中国八路军相关的话,以至于在后来的几年里,她没有说过一次中国话。

1945年的新年,朱敏和难友们在集中营里已经能够听得见外面时断时续的枪炮声了,他们一直盼望着苏联红军能够早一天打到这里,早一天把他们解救出去。甚至有几次,枪炮声听来已经离集中营很近很近了,但是很快又渐渐地远去。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朱敏和难友们紧绷的神经都已经快要被扯断了。

1945年1月30日清晨,朱敏和难友们突然发现集中营所有的大门都被打开了,周围平静得有些可怕。过了一会儿,大家猛然意识到,原来是德国人逃跑了,他们的苦难要结束了,朱敏和难友们激动得互相拥抱。这时候,突然有人想起来了德国人的仓库,大家便迅速地朝仓库那里跑过去。朱敏被拥挤的人流挤来挤去,瘦弱的她根本无法靠近仓库。在一片混乱中,朱敏被一个硬东西绊倒了,她爬起来一看,原来是个油纸包,而且里面有一大块黄油。看到这块大黄油,朱敏和伙伴们高兴坏了,她们赶紧抱起了那块黄油,挤出了拥挤的人群。

朱敏和伙伴们害怕德国人会回过头来加害她们,于是商量之后,决定往靠近苏联的东边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朱敏和伙伴们在混乱的战火中穿行,白天不停地跑,晚上随便找块地方休息一下。谁知,到了波兰的一个小镇子时,半夜中大家被远处射来的一个炮弹惊醒了,吓得四散逃跑。当时正在发着高烧、昏昏沉沉的朱敏一不小心和伙伴们跑散了。天亮的时候,朱敏被一个曾经为德国军队做翻译的苏联人发现了,他抓走了朱敏,把她当做和苏联红军谈判的人质。几天之后,朱敏辗转地被送到了苏联的难民收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