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灵异盗墓狂女两世纠缠
4408200000011

第11章 古董的行家

陆雨林虽说在经文保工作多年,但经历的文物案仅此一例。以前曾到过东山博物馆参观和安全防范和消防检查,也看到过博物馆中陈列一些古代文物,有几千年前石器、生活工具,还有后期的陶器、瓷器及青铜器,要不就是近代的生产工具、战争中的刀枪等,观看这些时,也是走马观花。而他更对现代的科学发展感兴趣,博物馆中现代馆中有一个电子显示窗,展示了东山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由电子控制的街市景象,显得是那样繁荣,一个个很小的人,车、在窗内竟能行走,象真的一样,只是比例小些,让他看的入了迷。此时他有些后悔,有那么便利的条件,以前为什么不注重多了解些文物知识,如在博物馆中多看看那些古代文物,了解一些知识,现在都可以用上。此时,陆雨林站在一个厨柜前,认真的观看着里面的一些陶瓷器,但哪些是辽代的呀?

“陈老板,这件陶器是哪个朝代的?”陆雨林指着一件圆口,中间象飞碟,而底坐也很高的陶罐问。

“这件是元朝蒙古人用来装酒的器物,具有蒙古族的民族特色,你看这上面还有图案是典型的草原图腾标志。虽然年代很久,但这种器物在我们这个地方民间很多,故价并不高。”陈二说。

“那能值多少钱?”

“也就三千左右元吧。”

陆雨林又指一个黄绿色的扁壶问:“这个是哪个年代的?”

“这是辽代的,也是产于我们地区。是辽代晚期的,价也不高,但也要三千多元。”

“这件是辽代文物?”

“不,还不能说是文物,只能说是辽代的古董吧。”

“你这里还有哪些物品是辽代的?”陆雨林对此很感兴趣,借此也想看到更多辽代的东西。

“我这里并不多。你看这件东西。”

“这不就是一个铜香炉吗?”陆雨林说。

“你看它几个脚?”

“三个。”

“这是三足铜香炉,纯辽代的。是我从北边花两千元买来的,不过现在的行情涨了,这个香炉至少也值五千元。”陈二得意地说。然后,他带陆雨林到这边的柜台边,从柜台里拿出一枚铜镜说:“这也是辽代的东西,你看后这是两只凤凰,这叫双凤铜镜,还有四凤铜镜呢。除此,还有龙凤铜镜等。”

陆雨林仔细观察着铜镜,一块有些发污的器物,说是铜镜,没有一点光泽,根本不能用来照人。陆雨林在东山博物馆也见过这种东西。

不过,看完这些,陆雨林和张剑锋都感到收获很大。

“陈老板,到你这来学到不少东西,以后我要是搞收藏大不了就要往你这跑,给你添麻烦了。”陆雨林微笑着说。

“哪里,只是略知一二,无需卖弄。但陆警官若是常来,我当然欢迎。”

随后,张剑峰拿出古墓中的死者照片让陈二辨认,他看了半天也是摇头。

难道死者不是倒卖或收购古董文物人员?张剑锋和陆雨林都有些疑惑。

“陈老板,我们打扰你了,请原谅。但还有一事请你帮忙,我想这伙盗墓的人中间有可能有东山的人,他们盗得文物早晚要出来销赃,我分析到外地去出手可能性大些,但也有可能零打碎敲,在东山一件件销赃。”张剑锋说。

“张队长,我认为不太可能。新出土的文物很显眼,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但内行人却看得出来。在东山盗窃,再在东山销赃,按常理不太可能。”陈二说。

“但是,有些盗贼就是认为我们不会想到他会在本地销赃,也可能铤而走险,偏在你眼皮底下来销赃。不可不防呀。”

“张队长,这你放心,一旦有来我店的可疑人员和出手的可疑物品,我一定给你打电话。你们为了保护国家利益,没日没夜的奔波,也是不容易的。我虽是个古董商,但这点正义感还是有的。”

“在此,我们二人谢谢你了。”

走出了陈二的古董店,他俩又来到站前的另一家古董店,这家店主姓赵,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头。通过询问也发现有两件辽代古物,全是陶瓷器。经了解,店主说这些日子卖出几件明清时的花瓶和一些小物件,但没有来店出售古物的。他看了张剑锋拿出的杨树园子古墓中的死者照片,他说没见过这个人,根本就不认识。

随后,张剑锋他们开车来到站前东北面丁香公园北,这里的人行路上有几个摆地摊的,若是双休日会有几十人或上百人来此摆摊,平时就十几人。

张剑锋和陆雨林将车停在路边,他们下了车。来到摆摊的地方,发现真有几位卖古董的。

他俩先到一份古董摊前观看,在地上铺着一块红布,上面摆着几尊铜佛,还有两上瓷坛,还有个陶制的小房子,和陶人。在一个盒里还有一堆铜钱。除此,还有几个旧算盘,几个造型各一的老砚盘。摆摊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人。

张剑锋看着那件陶房子,并带有点绿色,而那件陶人,却是一色的灰色,象过去人们使用的青泥盆的颜色。从颜色和品相上看,这两年物品很古旧。张剑锋指着那个陶房了问摆摊的摊主:“师傅,这个陶房子是哪个年代的?”

摊主看了张剑锋一眼后说:“我也不知道哪个年代的,只管卖。”

“这件物品多少钱?”

“三百。”

“这个陶人是哪个年代的,多少钱?”张剑锋又问。

“我说,不知哪个年代的,只管卖,一百元。”

张剑锋笑了:“这是一个糊涂卖主,什么也不知道。”

他们又看了另外一个卖古董的,这位用报纸铺在地上,有古老的瓷碗、壶、花瓶,还有铜人,多种玉件。摊主是位中年男子。张剑锋指着那个淡绿色碗问摊主:“师傅,这个碗是哪个年代的?”

“这个碗和壶,全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你看那个碗底的铭号,还有壶底的铭号,清清楚楚。那对花瓶是民国早期的。”摊主看着张剑锋说。

“都得多少钱?”

“不贵,碗八百,壶五百,花瓶给三百元就卖了。”

“这些玉件?”

“也便宜。这是汉代的玉片,这是宋代的玉佩,这是民国的玉镯。你看这件,虽是现代产品,是正宗的新疆和田玉呀。这件是玛瑙的佛珠,这串是琥珀的串珠。”

“这块和田玉得多少钱?”

“三千,不贵。你看那品相质地,透亮白没有一点杂质呀。”

张剑锋看看,离开了。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走到张剑锋跟前说:“那个人真能吹,什么汉代的宋代的清代的,全是现代仿品。只有那块和田玉是真的,不过要价太高。”

张剑锋注意了这个人一下,便停下脚步说:“看来师傅是古董的行家?”

“谈不上,没事时来看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