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那封急递被一方和阗羊脂玉镇纸压在大案上,没有风,三根羽毛竟也一动不动。
四个秉笔太监都望着坐在案前的吕芳,每张脸都像案上那封奏疏,一动不动。"那个送急递的驿差现在哪里?"吕芳开口了。
陈洪急忙接言:"回干爹,儿子已把他扣在禁门值房里。"吕芳:"扣住他,不能让他见任何人。"陈洪:"晓得。"吕芳:"锦儿。""儿子在。"黄锦应道。
吕芳:"这一坎得我去过了,得要半夜才回,主子那里不能没有人伺候,你去吧,主子习惯你。"黄锦:"儿子这就立刻去沐浴更衣。"吕芳:"主子要是问起,就说这封奏疏你们都没看,告诉主子,就说我去镇抚司诏狱了,去见那个高翰文。详情待我回来一一向主子陈奏。"黄锦愣了一下。
另三个秉笔太监都对望了一眼。
吕芳:"这件事要回话,就得明白回话。杨金水为什么会疯?江南织造局的事,杨金水和沈一石的事,或许那个高翰文知道一些内情,还有那个曾经跟了杨金水四年的女子知道一些内情。一切等我回来,向主子明白回话。""儿子明白了。"黄锦答着疾步走了出去。
吕芳跟着站了起来:"杨金水是我派到江南去的,有罪我会担,你们都把心放到腔子里,今晚都待在值房,这个消息一点也不能透露出去。"三个秉笔太监:"儿子们明白。"吕芳大步走了出去。
明朝的北京,除了紫禁城,"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处不知凡几,平常百姓都要绕道而行。至若北镇抚司衙门这座诏狱,那便是连文官武官都绕着走,不愿意见到这道长有里许高有两丈的青砖深墙,更不愿见到那两道黑黝黝的生漆大门。年代久了,便传出许多关于这条幽深的巷子和巷子高墙里的话头,都说天一黑,这条路上就有许多冤鬼游荡,黑角落处还时常听到哭声。因此这条路面一年到头都十分清静,尤其到了黄昏后,不但没有人走,鸟都不从这里飞过。
两盏灯笼在前面照着,四个提刑司太监,一顶小轿,抬着吕芳从西苑方向进这条巷子已是戌时末,疾步无声,很快抬到了黑漆大门前。
提灯笼的太监抓住大门左边那环兽面吞口敲击了三下。
里面立刻传来了问声:"是老祖宗驾到了吗?"显然事先已有快报通告了这里。门外提灯笼那太监:"知道还问?开门吧。"沉沉的大门从里面向两边打开了,早有一片灯笼光在里面候着,院子里跪着好些顶戴。
提刑司提灯笼的太监又发话了":老祖宗说,派两个人引路就行,没事的都歇着去。""是。"一地的答声,中间闪开了一条路。两盏灯笼一顶小轿飞快地飘抬了进去。大门带着嘎嘎的声音又沉重地关上了。
外边的人不知,以为镇抚司诏狱里只有铁槛锒铛关押待决官员的牢房,其实里边还辟有多处软禁罪名未定待审官员的小院。
这里就是其中之一。院中之院,也就是墙中之墙,一道铁门锁着,开钥进去便是一块数丈见方的院子,院内照例有一口井,靠墙根长满了草,墙上还爬着青藤。靠北便是三间小屋,各有房门,互不相通。西边一间关住被审的官员,正中那间是暗审口供的录房,东边那间平时空着,备作锦衣卫审问罪官累了时喝茶歇息之用。
这样的院子照例是只锁院门不锁房门,这时引路的锦衣卫开了院门的锁,推开了门,在前面引着,灯笼照着小轿进来了,停在了院内。
左边那个提刑司打灯笼的太监掀开了轿帘,右边那个提刑司打灯笼的太监伸过手搀着身着便服的吕芳从轿子里出来了。
老祖宗亲自审讯罪员,两个锦衣卫可不能待在这里,这时已退到了院门外,在外面把铁门带上了,钉子般守着。
一个提灯笼的太监早已奔进正中那间录房,点亮了座灯。另一个提灯笼的太监这才领着吕芳向录房走去。之所以用提刑司的太监抬轿,是因他们才兼有密与提审罪员的差使。后边抬轿的两个提刑司太监站在院内,面对门墙,前面抬轿的两个提刑司太监走到了靠西那间关罪员的房间门口,敲了敲:"高翰文。"门从里面慢慢开了,现出了穿着粗布蓝衫,梳洗后面容憔悴的高翰文。提刑司太监:"有话问你,出来吧。"高翰文从门内慢慢走了出来。东边那间屋子的窗棂后,芸娘两只眼透着不安在静静地望着院子外。
提刑司那太监静静地领着高翰文进了录房,桌上放着一盏灯,灯光柔柔地照着坐在桌子后身穿便服的吕芳。高翰文与吕芳二人的目光对上了,吕芳满目的慈祥,高翰文心中一动,怔怔望着这个人,默默站在那里。
按理,参加过殿试的进士都见过皇上,自然也就都见过须臾不离皇上左右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只因嘉靖帝二十年不上朝,三年一届的殿试也不去主持,因此大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后的科甲官员都无缘一睹天颜,自然也就不认识吕芳。
吕芳轻挥了下手,提刑司太监连忙退了出去,轻轻将录审房的门带上了。高翰文这才敏感到今日有些不同,目光不禁向那张桌面望去,桌子上并无纸笔墨砚,难道今日审讯不用记录?带着疑问的眼光忍不住又望向了吕芳。吕芳:"我不是来审你的,不用记录。坐吧。"高翰文默默地在他的对面坐下了。镇抚司的规矩,问官不说,罪官是不能问对方身份的,高翰文只能仍望着吕芳,在心里猜着此人是谁。
吕芳一眼便从他眼里看到了心里,平和地说道:"我叫吕芳,现在司礼监任掌印之职。"尽管早已心如死水,高翰文这波澜一惊还是非同小可,立刻站起了,跪了下去:"罪员高翰文拜见吕公公。"吕芳坦然受了这一拜,待他拜完后,煦煦地说道:"请起,坐吧。"高翰文再站起后就没有进来时那般平静了,坐下后脸上立刻涌出了激动:"朝局败坏,已成痼疾;苍生之苦,实难名状!吕公公知否?我主皇上知否?"果然是个书生,吕芳默默地望着他,不答他,反问道:"何为知?何为不知?"高翰文一怔,刚才还激动的面容立刻显出了失望。
吕芳仍然十分平和:"圣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今天来就是想问一些你知道的事。知道的你就回答我,不知道的你就说不知道。"高翰文只好答道:"公公请问。"吕芳:"沈一石的家是你去抄的?"高翰文:"回吕公公,是罪员去抄的。"吕芳:"除了那些织坊、铺面、一百匹丝绸、两万两银子,还有没有别的什么东西,比方一些文字的东西?"文字的东西当然有,便是沈一石写给高翰文那张"侯非侯王非王"的遗言,这可不能说,高翰文当即答道:"回吕公公,只有实物,并无文字。"吕芳:"账册呢?沈一石经营丝绸二十多年一本账册都没有?"高翰文:"应该有账册。可一把大火,是不是都让烧了,罪员也不知道。"沈一石的账册一共八箱,四箱当面落到了郑泌昌何茂才杨金水的手里,还有四箱被杨金水秘密送到了宫里,这些详情杨金水都禀报了吕芳禀报了皇上。吕芳这时还问,就是担心沈一石死前有没有将其他的账册给了高翰文,或是给高翰文看过。
吕芳望着高翰文的眼睛,要从他眼睛里看出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高翰文这句话本是真话,这时对视吕芳的眼睛自然坦荡。
吕芳:"你到杭州第二天就见了沈一石,他都陪你去了哪里?除了陪你看丝绸,就没有给你看账册?"那双看似慈蔼却深不见底的目光又盯紧了高翰文的双眼。
高翰文突然警醒了,莫非浙江的案子已经查到了织造局,查到了杨金水,这才惊动了这位宫里人称老祖宗官场暗称"内相"的吕公公深夜亲自来了!
他立刻想起了一个人,想起了自己槛送京师的前一天晚上在杭州知府衙门后堂曾经提醒过他的海瑞。他定在那里,眼前的吕芳虚了,慢慢幻成了海瑞……吕芳见他目光虚了,紧接着说道:"我今天到这儿见你,为了救你。有什么就说什么,全都说了,你就没事。"人之幻相皆由心生!或是天意,吕芳这时说的话共是五句,二十七字,海瑞那晚对他说的话也是五句,二十七字,这时高翰文眼前的吕芳既已幻成了海瑞,他那和海瑞说的同样字句的声音自然地幻成了海瑞的声音:"那我也不能送你了。到了京里,什么话也不要说。只有沉默,才能出狱。""说吧。说了我也好给你解脱罪名。"吕芳依然不紧不慢地催道。高翰文眼前的海瑞消失了,还是那个吕公公坐在那里。他知道该怎么说了,可就在这时屋外传来了好大的声音!是芸娘似乎在挣脱别人大声呼喊:"他到浙江才一个多月能知道什么?你们让我过去,我跟吕公公回话!"一直和煦如风的吕芳这时目光也倏地望向了那条门,接着又望向了高翰文。
高翰文却在这时慢慢闭上了眼。
门外传来了提刑司太监的声音:"什么地方,懂不懂规矩?问你的时候再说话。回去!""让她进来。"吕芳发话了。"是呢!"提刑司太监的声音立刻变了,"进去吧。"门从外面轻轻推开了,吕芳慢慢向那个方向望去。
穿着粗布女衫,一头梳得整整齐齐的黑发,只插着一支铜簪,脸上也没有任何脂粉,这时的芸娘已然无有了丝毫的风尘气,也不像贫寒家女子,倒隐隐透出大家闺秀的风范。
吕芳好一阵看,芸娘站在门口低垂下眼。"罪员先行回避吧。"高翰文这时竟一眼也不看芸娘,低着头便要向门外走去。"不必。"吕芳叫住了他,又对芸娘说道,"你进来。"芸娘轻步走了进来,在吕芳的另一边停下了。
吕芳对着门外:"都出去,院子外待着。"房门外的几个提刑司太监齐声应道:"是。"一个人从外面又带上了房门,接着一阵脚步声,所有的人都退出了小院。"你就是那个跟了杨金水四年的芸娘?"吕芳这才向芸娘发问。"是。"芸娘这一声答得极轻。
"没有什么丢人的。"吕芳神态十分自然,"宫里十万太监宫女,结为对食的有好几百对呢。人有五伦,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是也。你和杨金水虽无夫妻之实,毕竟还有夫妻之名。想不想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芸娘的心像被刀子在割着,微抬起了眼没有看吕芳而是掠向高翰文。高翰文两眼依然闭着,只眉头锁紧了。
芸娘这才望向吕芳:"回吕公公话,芸娘跟杨公公没有什么夫妻之名,我只是伺候他的一个奴婢。后来杨公公认我做了干女儿,我应该称他干爹。""称什么都行。"吕芳神态一下子冷了,"我问你想不想知道他现在怎样了。"芸娘:"干爹有吕公公呵护,再怎样也会平平安安的。"竟是这样回话,吕芳望了望她,又望了一眼高翰文,面容陡地端严起来:"没有谁能呵护谁。在我大明朝只有一个太阳能照着两京一十三省,那就是皇上。这颗太阳上面还有更大的主,那就是老天爷。我告诉你们,杨金水现在谁也呵护不了了,老天爷收他了。"芸娘眼中闪出了惊愕。高翰文也倏地睁开了眼,望着吕芳。
吕芳:"浙江的八百里急递今儿下晌到的,杨金水疯了。"芸娘的眼和高翰文的眼终于碰在了一起,从出杭州的驿站到现在,这是两个人第一次正眼相对。高翰文本能地要将目光移开,但被芸娘眼中闪着泪花的凄苦眼神勾住了,是不忍还是不舍,他到底没有移开目光。
吕芳轻轻站起:"杨金水想呵护你们,我也想呵护杨金水,但要是他自己作了孽那就谁也呵护不了谁。我答应过他,让你们住在一起。记住我的话,无论谁来问你们,江南织造局的事你们一概不知。这是其一。"两个人紧紧地望着吕芳,等听其二。
吕芳:"除了我,没有人敢杀你们,就怕你们自寻短路。无论谁来逼你们,你们都不要理睬,都要好好地活着。""为谁活着?"高翰文终于忍不住反问了。
吕芳:"为了朝局。该死的有些已经死了,有些立马要死。不该死的就不能死。这是其二。"两个人似乎明白了吕芳的来意,也似乎感觉到了杨金水何以要将他们二人一同押解进京。至于这层意思背后还有何深意,他们一时还想不明白,但毕竟作为当今"内相"今晚能亲自来此,能有这一番嘱托,二人心中泛起了波澜。几乎同时,高翰文和芸娘不禁同时望向了对方,这一次眼神相碰,两人都很快移开了。一齐沉默在那里。
"我有个习惯。"吕芳前所未有地像个真正的长者望着这一对难中的玉人,"除了伺候皇上,我一个人夜晚睡觉前总要将碗里的茶全喝了,一点也不剩。因为我不知道明天早上还能不能醒来,还能不能再喝一口茶。"如此人物,突然又说出如此话语,俩人心中又是一动,全怔怔地望着吕芳。吕芳这时再不看他们,只虚望着前方那条门:"老天爷只要让你活,一辈子是活,一年是活,一天也是活。我那个干儿子要说坏比谁都坏,要说好比谁都好。让你们来之前他就给我写了信,说你们两个是天下最般配的。"说到这里他停了停,"他说这个话我听得懂。做了我们这号人这一辈子缺的就是这个,羡的也是这个。有时还真望别人般配。高翰文,你是个最聪明也最糊涂的人,咱家教你一句,芸娘并不辱没你。不要想过去,也不要想今后,只要还活着,就在这所院子里跟她过好当下每一天。"说完这句他向门口走去。
"老祖宗!"芸娘泪水夺眶而出,竟叫出了他这个名号。吕芳站住了。
芸娘在他身后跪下了:"小女子既认了杨公公是干爹,老祖宗也就是小女子的干祖父。老祖宗刚才的话我都听进去了,不管他嫌不嫌弃我,我都愿伺候他。请老祖宗跟镇抚司说一声,不要叫锦衣卫每天送饭了,我想在这个院子里开一间厨房,自己做饭。"吕芳慢慢转过身来,望着跪在那里的芸娘,又望向高翰文。高翰文心中大动,却不敢看芸娘。
芸娘接着说道:"名也好实也好,我会每天照看好高大人,直到哪天老祖宗叫我们死。"
吕芳对高翰文:"高翰文,她说的话你都听清了?"高翰文低着的头想抬起又停在那里。
吕芳不再看他,转对芸娘说道:"从明天起,你就搬到西边高大人那间房去,你现在住的那间房我会叫镇抚司的人改作厨房。"说完这句径直开了门走了出去。
屋里只剩下了仍然跪着的芸娘和还站在那里的高翰文。
从北镇抚司诏狱再回到司礼监值房,已经半夜了,不只那三个秉笔太监在等着,奉命应在玉熙宫精舍伺候皇上的黄锦这时竟也已在这里等着吕芳。
"主子歇了?"吕芳直直地望着黄锦问。
黄锦满脸忧色,跪了下来:"回干爹,主子万岁爷已经猜着了,儿子不敢欺瞒,没有照干爹吩咐的回话,将杨金水疯了的事如实奏陈了。""你做得对。主子什么旨意?"吕芳的言词和语气里都没有丝毫责备的意思。黄锦如释重负地从大案上捧起一个里面镂空的和阗玉圆球:"主子只叫儿子将这个球拿给干爹看,然后叫我们今晚就拟旨,八百里加急送到杭州。"吕芳双手郑重地接过了那个被灯笼光照得晶莹闪亮的玉球,看了好一阵子:"你们说主子这是何旨意?"有吕芳在,其他人就是有想法也不敢说,都一齐摇着头。吕芳把目光望向了门外的夜空:"主子这是告诉我们,"外重内轻"呀。"四个人都望着他,等他说得更明白些。
吕芳:"无论是江南织造局还是宫里的尚衣监巾帽局这都是内,都不能护短了,该查的要查,该办的要办!只有胡宗宪抗倭才是大事!立刻拟旨,着在杭州的锦衣卫立刻把杨金水押解进京,让赵贞吉署理江南织造局的差使,命他不惜一切给胡宗宪东南前方筹措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