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都市通灵人
43990200000745

第745章  孩子的恶念(一)

糟心的事情一多被忽略的孩子理所当然的没人去在意,等人走后老爷子拍着孙子的肩膀连说了三个好字,欣喜之情意于言表。

孩子在旁看在眼里痛在心上,长辈现在有了更好的培养目标,那么一无事处的自已呢?是不是意味着被无情的割舍掉了?

不甘心的低垂着头撇了撇嘴,心情再怎么恶劣也没敢当场耍小性子与父亲于长辈翻脸闹开。

孩子除了心生不快外,最最重要的无非巴望着父亲身上的血,什么时候才能找到机会品尝第二次,身体内的渴望搅扰的心绪翻涌,整个人因得不到满足而急得掏心掏肺般坐卧难安。

被老爷子表扬了好一阵的廖宇航收拢起几许留于外在的兴奋,这才低头看到身边的孩子,发现对方正闷闷不乐,一下子猜到了关键,立刻抱起孩子循循善诱给出合理的解释。

廖宇航不希望孩子因为自已可以修习的事而心怀芥蒂,他们是血浓于水的亲父子,又不是为了争名夺利的仇家,不该因此闹出矛盾产生隔阂让外人看了笑话。

面对父亲的劝解,孩子即使听不进去执拗的认定个人的想法没有错,在大人面前也得装出一副听话懂事的模样。

廖宇航一向看重孩子的聪慧,既然听明白了小脸上表露的情绪渐缓,内心的担忧稍稍放下,抱着孩子说了好一会话,希望孩子能够做到并懂得明理二字所蕴含的真义。

岂不知怀中的孩子为了掩人耳目已经像演员级别迈进,与长辈虚与委蛇做着当面一套背后又一套的事。

孩子的聪慧学习能力极强,为了不被长辈发现口不对心脸上的表情当然得学会如何收敛,外表看上去没那么违和,自我保护意识开启,从此走上了一条绝无可能回头是岸的死亡之路。

第二天廖宇航仍记着孩子身体的事,打电话去请木家人出手,才得知熟悉的木家两兄弟出了远门,走了有一阵子了这下略感为难。

本想请木老爷子这尊大佛跑一趟价钱不是问题,但是一经提起反被拒绝,给出的借口是木老爷子最近身体不便不宜出门。

廖宇航虽然心里不愉,也不能为此开罪木家,只好退而求其次求到木家其他通灵者那里,只要跟木家兄弟不相上下的人,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结论的全面与真实性。

这点要求对于木家而言简单一句话的事,当天就有人到访,细致诊断后说辞居然同上面派下来的那人一个样,唯一的不同是对符纸的运用远超前者,给孩子开据的符用法更为细致考究,更能养护孩子的身体,这让廖家人非常高兴。

廖宇航送走了人独自坐在沙发上沉吟良久,难道真的是自已的毛病,此番一思量不难想到身上那朵花纹,到现在都难以说清是否依旧存在,连木老爷子都没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实话,这东西也太邪门了,更加气恼的还属萧家那盆花,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弄出来,这是要气死自已的节奏。

孩子每天都会粘在廖宇航这个父亲的身边,就连晚上睡觉也要在一张床上,搂着父亲受伤的手臂嗅着血液的腥香才能睡得安稳。

超乎常态的举动不单单是一个孩子对父亲的孺慕之情作怪,还带有鲜为人知的可求,孩子对鲜血的期待已经到了百爪挠心如坐针毡的地步。

整天在脑子里想的全是如何能够从父亲的身上得到充足的血量压下不断涌现的嗜血欲望,种种想法纷乱纠结在一起却没有一个可以解决其愁。

主要问题落在如何解释上面,孩子因为惧怕这种不正常的行为被长辈察觉,会以另一种极其厌恶的方式看待自已,搁谁家孩子身上都接受不了如斯打击,像是被家里的亲人无情抛弃的可怜虫一样,感觉天都要塌下来重重的砸下来哪还有活路可言。

一下子砸死还能一了百了两不相欠,万一弄成了半瘫或是半疯这日子可怎么过,老爷子绝对会发飙掀起滔天怒火,死都不一定待见自已,孩子可不想被动的陷入到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境况,由于年纪小心生惧意的同时又杂七杂八想得太过复杂,说不出的悲伤。

明知打算要干坏事,在孩子眼里心中当然不可能正大光明的告诉长辈,因为涉及血液的关键搁谁身上能愿意心平气和的接受,从等等的孩子变成嗜血成性的怪胎。

就连早有主见的孩子也不敢打包票表露出此种心态,将想法全心全意的抖落干净,相信家人的力量可以帮到忙,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戒备与厌弃。

孩子有自已的思想与并不完全的思考能力,促成了某些事情必然压在心底隐而不发,这样大逆不道的事封在心里也是一种极重的心里负担。

孩子被本能的可望控制住全部的身心,萌生出越渐嚣张的恶魔在不停的肆虐嘶吼,挥之不去的心灵折磨令幼小的孩子饱受煎熬。

不能再这样下去,压抑的太紧迟早要疯,于是孩子只得采用最为笨拙的办法,想方设法的制造事端,达到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蠢笨目的。

比方说每天在家里趁着父亲不备拿了水果刀剥苹果皮,小孩子哪里会这种一触即通的技巧,一不小心便有可能伤到自已。

正好让廖宇航发现赶过来,孩子再用手中的水果刀把对方的手指划伤即可,然后一脸愧疚的上前抓起父亲流血的手指道歉,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将受伤的手指含在口中小心的舔了舔。

在父亲回过神之迹自主吐出手指含住自已的,美名其曰唾液有消毒杀菌的作用,这样即可蹭一点可望又可及的鲜血以解心底的焦虑。

当然此种方法只能用一两次,次数多了以父亲的精明程度再傻也能看出是否故意为之,这就造成孩子来不及有个解馋的过程又恢复到望梅却不一定止渴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