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挪威
43754400000002

第2章 挪威的历史

公元前8000年左右人类开始在挪威现在所在的区域活动,以狩猎、捕鱼为生。公元前2500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

随后经历了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一些日耳曼人部落不断迁入,但还没有出现聚居的村落,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是氏族经营的农庄,这些氏族农庄组成若干松散的小国。

8世纪末,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的挪威人开始渡海侵袭爱尔兰,由起初的小股骚扰发展到大规模军事征服活动。挪威海盗在对外扩张冒险中于874年发现冰岛,并移民定居。911年挪威海盗联合丹麦海盗南侵欧洲大陆,在塞纳河流域建立了诺曼底公国。934年挪威国王奥拉夫古思·夫里特松(?-941)率军攻克都柏林,成为都柏林国王。985年挪威发现格陵兰。爱尔兰人于999年夺回了都柏林,又于1014年克朗塔夫战役中大败挪威人。此后挪威再也无力入侵爱尔兰。1028年丹麦克努特达帝兼挪威国王,宣布挪威成为“北海大帝国”的一部分。1035年“北海大帝国”瓦解后,挪威陷入了争夺王位的长期纷争动乱之中。至13世纪中叶,统一的挪威封建国家形成。

14世纪中叶由英格兰传来的黑死病造成挪威近一半人口死亡,2/3土地荒芜,挪威在政治和经济上更加依赖于强大邻国丹麦。1380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1353—1412)让她的儿子兼任挪威国王。1388年挪威政务委员会推举玛格丽特为挪威永久的摄政王。1397年,由玛格丽特女王主持在卡尔马会议上成立了斯堪的纳维亚联盟(又称卡尔马联盟),丹麦国王成为丹麦、瑞典、挪威三个王国的君主。除丹麦外,新兴的汉萨联盟在挪威拥有强大的经济势力和贸易特权。汉萨同盟中的吕贝克拥有挪威的渔业控制权和贸易特许权,并在卑尔根设立了许多商站。

1450年,挪威与丹麦在卑尔根缔结邦联协议,挪威进一步丧失民族主权,挪威政府的高级官吏逐步改由丹麦人充任,官方语言亦改用丹麦语。1513年挪威人民不堪忍受丹麦的统治和汉萨同盟的经济压榨,在大主教奥拉夫·英格尔布雷克特松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争取独立。1534年遭丹麦镇压。挪威被取消王国的称号,降为丹麦的一个州,由丹麦副王和官吏治理,丹麦语成为挪威官方书面语言。

17世纪,瑞典为争夺波罗的海霸权和对挪威的宗主权同丹麦交战。丹麦失利,将挪威割让给瑞典,1645年割让耶姆特兰郡和海德尔峡湾,1658年又割让布胡斯兰郡。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在对俄国战争大败后曾于1716、1718年两次进攻挪威,但均未取胜,卡尔十二世亦在挪威战场上被暗杀。1718—1807年丹麦由于战争频频失利,国力衰弱,放松了对挪威的控制。在此期间,挪威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木材加工业、航运业和渔业。农业虽较前略有进步,但仍很不发达。丹麦的宗主国地位和对挪威贸易的垄断成了挪威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挪威各阶层的民族意识越来越强烈,脱离丹麦争取独立的运动不断高涨。

1807年,丹麦同法国结盟并参加了拿破仑一世的大陆封锁。由于丹麦海军被英国消灭以及英国实行海面封锁,丹麦与挪威之间的海路联系中断,挪威基本上处于自治状态。反拿破仑战争中,挪威亦蒙受巨大损失,商船队被英国扣押,木材出口停顿,粮食奇缺,经济濒临破产。1814年5月17日挪威临时行政委员会在埃兹沃尔召开国民议会,通过宪法,宣布挪威为独立的君主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然而独立未能实现,丹麦在同年签署的《基尔和约》中将挪威割让给瑞典。瑞典强迫挪威接受挪威瑞典联盟,允许挪威对内享有自治权。1815年以后欧洲大陆的经济萧条使挪威木材出口和航运业陷于停顿,农业生产无力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为了摆脱饥饿和经济因难,挪威在1842年改革货币制度并大幅度削减关税以促进粮食进口。挪威人口19世纪内增长了1.5倍,为饥荒所迫,大量挪威人外出谋生,主要移居北美大陆。1840—1914年挪威对外移民达75万,按人口比例是当时仅次于爱尔兰的世界第二大移民国家。

摆脱瑞典的控制是挪威举国上下关注的问题。1884年由J.斯韦德鲁普领导的挪威自由党在资产阶级支持下首次大选获胜,挪威政府提出改变挪威在联邦中的次等国地位,取消在挪威设立总督和挪威外交事务不应由瑞典外交大臣主管等摆脱联邦约束的施政纲领。1891年自由党又以设立单独的挪威外交大臣来主管挪威外交的主张而再次赢得大选胜利。瑞典拒绝批准并以斥诸武力相威胁。1899年爆发了“旗帜事件”,挪威不顾瑞典的禁令擅自取消了挪威商船队旗帜上的联邦徽号。1905年,挪威议会单方面宣布解散瑞挪联邦。1905年8月31日瑞典、挪威在卡尔斯塔德进行谈判,正式宣布废除《瑞挪联盟法》。

挪威重新获得独立。政体为世袭君主立宪制,选丹麦亲王查理为国王,称哈康七世(1905—1957年在位)。国王为元首兼武装部队统帅,并提名首相人选。

19世纪末挪威工人阶级力量开始壮大,以社会主义学说为指导的挪威工党于1887年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挪威奉行中立政策,本土没有受到战祸波及,战争中虽然损失了商船队的50%,但战时航运业亦给挪威带来巨大的利润。战后挪威于1919年获得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工党于1919—1923年为第三国际成员。1923年工党左派成立挪威共产党。1928年挪威工党首次大选获胜组阁。20世纪30年代挪威受到世界经济大衰退的冲击而陷于经济因难,1933年失业率高达33%,挪威工党再次大选获胜后采取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如劳动保护立法、建立全民养老金和社会失业救济金等。1935年以后挪威几乎一直由工党当政。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挪威重申传统的中立,在外交上十分谨慎,1939年拒绝德国希特勒提议的互不侵犯条约,同时也不倾向同盟国,不接受同盟国提出的封锁挪威海的要求。1940年冬芬兰战争爆发后,挪威给予芬兰以道义支持,但拒绝同盟国借道运兵至芬兰的要求。1940年4月8日,法西斯德国袭击挪威。挪威政府和军队奋起抵抗,6月底挪威全境陷落,王室和政府流亡英国。挪威民族叛徒吉斯林组成卖国傀儡政府。挪威人民在祖国阵线领导下向德国占领者展开英勇斗争。流亡政府在英国也组织了挪威旅和空军中队等武装力量。1945年5月德国占领军宣布投降,挪威光复。

1947年挪威接受马歇尔计划,恢复经济。到20世纪50年代,挪威经济发展水平已远超过战前,商船队占世界第3位。1949年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4年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57年哈康七世逝世,其子即位,即奥拉夫五世(1903—1991)。1959年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自20世纪60年代起,关于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问题成为挪威的重大政治问题,形成赞成和反对两大派别,并曾几次导致内阁危机或倒台。1972年9月就加入共同市场问题进行的公民投票中,反对者占53%。1980年11月,挪威政府与共同体商定:挪威外交大臣同共同体理事会主席定期举行会晤。自20世纪70年代起,挪威用平台在北海开采石油,在卑尔根等地兴建3座炼油厂,年炼油能力达1 400万吨。石油出口为挪威带来巨额利润,推动经济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