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加拿大
43750900000024

第24章 加拿大的民俗

一、日常生活

邮政系统

婉转地说,信件分发不是加拿大邮政系统的强项,如果信件不丢失的话,也会在途中耽搁很久。然而,如果您相信官方数据的话,“没有分发”信件的百分率不超过0.5%。

邮局自取业务在大多数邮局中都能得到保证。在加拿大内发一封信件花45分。HT国际信件要花2倍的钱。电话传真业务也得到可以保证。邮局一般9∶30到17∶00间营业,很多药店在邮局营业时间外也有邮政服务。

购物

您要想购物,有像IGA、MAXI、METRO等这样的大型食品超市,但在市中心很少见。(要注意的是、蔬菜、水果、水产品和酒类的价格都是按磅计算的,也就是454克)。幸亏每个收款台有两个秤,后一个顾客从推车里拿东西的时候,前一个顾客从容地收拾他的物品。有些商店,是店员负责帮您打包,以便能装进您的车的物品箱里。一般来说,商店开到下午五、六点,星期四和星期五开到晚九点,一项法律规定,星期天可以开门。食物是免税的。

货币系统

银行:一般上午9∶30开门,下午4∶30关门(很多银行在特定日子一直开到20∶00)。蒙特利尔银行和皇家银行的开放时间更长些。星期六营业的银行星期一就会关门。那些为通用货币(尤其是欧洲货币)开放汇兑处的银行在加拿大很少见。

外币:加拿大元是本币。硬币分为2元、1元、25分、10分和5分。纸币分为2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在魁北克加拿大有时还被称作“皮阿斯”,一百元通常被叫做“苏”或“赛内”。25分的硬币也被称作“三十个苏”。至于支票,它们很难被接受,尤其是没有被赋予法人资格的情况下。最常用的支付手段是信用卡(对于租车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旅行支票:旅行支票通常很容易被接受,而且它的汇率通常比现金汇率合算。再有,在丢失或失窃的情况下,在当地24小时(甚至48小时)内旅行支票可以更换。

生活规则

您排队等候人时一定要与您前面人留一定的空间。魁北克人在宽敞的空间中生活,厌恶拥挤和压抑。

尽量避免用他们的口音说话,也不要评论他们的做法:他们觉得这样做是很粗鲁的。不要与他们长时间争论,他们是拉丁美洲人,最好的方式是“简而短”。

在酒吧消费时至少留50分的小费,如果少与50分您就会很丢面子。尽量避免谈宪法、英语、独立、经济、失业、戴高乐……

电力:人们用110伏的电,电线是美国式的扁平的(不是欧洲那种圆的),最好还是准备220伏和110伏的电线装置。

时差:正常时间比巴黎晚6小时。

小费 在加拿大,小费一般来说是15%,不包括在账单里。

餐馆和出租车的小费一般是应交费用的10%到5%,根据提供的服务和顾客的性格各有不同。有时,也可以视情况而定,但并不是为了摆阔而给小费。给1分钱的小费意味着对提供的服务不满意。

二、加拿大人的性格

在加拿大人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急躁和不安,但他们还是很坦白和真诚的。很明显他们的脾气随着季节变化。在冬末,加拿大人躁动不安、易怒,一直到春天的到来,而且他们声音沉闷,直到看到第一束温暖的阳光。夏天,如果离水近,他们就成了乖孩子。

加拿大人能够安静地遵守纪律,在吵闹的汽车喇叭声及毫无希望的塞车中他们能保持镇静。为了早点结束,他们从不固执地坚持,这点与有些人不同。

三、加拿大人的禁忌

核武器、军队、印第安人是加拿大人的禁忌。

对大多数人来说:用外语贴的广告也是禁忌。夫妇之间的暴力行为不再是禁区,人们向公众揭露而且社会舆论对此的惩罚很严厉。

四、加拿大的社交

约会一定要准时,社交约会最迟不能超过半小时。如果不得已而迟到,最好先打电话通知对方,并告诉他你将会到达的时间,对方会欣赏你的做法。

加拿大人习惯拥有较大的个人空间。例如在使用银行自动提款机的人,在他后面的人应保持几尺的距离。推推碰碰别人是极不礼貌的举动。

一般人都习惯于在购物付款、银行存款和等车时排队,即使没有一条正式的人龙,也要遵守先到先得的规则,因此等候服务时一定要有耐心。加拿大人最不喜欢别人插队。

拉开门,让你后面的人通过,会受人赞赏。你也许会觉得加拿大的生活节奏更为缓慢。但加拿大人认为最好的服务是友善而非快捷,办事多花点时间又有何妨。

外出用膳

除禁止在餐馆吸烟的城市外,多数加拿大餐馆分吸烟区及非吸烟区。餐馆收7%的货品及服务税。账单不加服务费,若服务好,顾客通常给15%的服务费。

如果几个人一同外出吃饭,通常是各自支付自己那一份。如果你不敢肯定,可以在结账之后问一声。

服务社区将你的时间和技能用于社区志愿服务可以协助你认识更多的朋友和建立广阔交际网,并争取别人的尊重。慈善机构、医院、艺术中心、学校、社区服务组织和体育机构等,都欢迎义务工。

捐钱亦同样受欢迎。上门募捐、电话募捐或向办公地人劝捐是常见的事。此外,还有政党要求支持,学生兜售朱古力糖和投资券,还有慈善机构筹募善款等。如果你不想捐,应有礼貌地委婉拒绝,马上关上门是十分无礼的举动。

出席晚宴

如果有人邀请你晚上到他家里做客或吃晚饭,一般做法是带一件不太昂贵的礼物,例如鲜花、巧克力或一瓶餐酒。问清楚男主人或女主人应什么时间到达,并问明穿着要求是正式还是随意。

若是聚餐,可问明应不应带点自制的食品。女主人照例带头开始用餐。先让客人取用主菜,然后自己才用。多数加拿大人都率直,如果不喜欢吃某样东西,只需说“不,谢谢你”。如果你喜欢吃传给你的东西,就接下来,说“谢谢”即可。临近结束时,主人或女主人如有疲倦的迹象,则意味着该是告辞的时候了。

宴会之后数天,打一个电话或寄一张简短的致谢函,会令主人感到欣慰。礼尚往来,如果礼仪周到,应该在几个星期之后回请一次。

日间托儿所

大多数加拿大家庭的子女都少于两个,而且有不少是单亲家庭。加拿大人共同生活而不结婚的情形相当普遍。大多数加拿大夫妇请不起保姆,因此需要托儿所替他们照顾子女。

日间托儿所为出生6周至13岁的儿童提供全日或钟点监护服务。法律规定12岁以下儿童不能独留家中,必须有成年人陪同。家里小孩需要照顾,可在电话簿黄页上查找“托儿中心”找到托儿服务所。

五、加拿大人的生活习惯

加拿大人很多事情要事先预约。公事要预约,私事也要预约,找工作面谈,请客,甚至去朋友家串门都要预约。不速之客是不受欢迎的。

西方人在餐桌上讲究很多。实行分餐制,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嚼东西不要张开嘴等,不一而足。只有多观察,才能体会其实质。即使请当地朋友来自己家做客,也应该尊重其餐桌上的习惯。

中国人喜欢谦让,但西方人更喜欢随意。有些礼让如劝酒劝吃会使人感到难以接受。中国人社交的表达方式比较含蓄,外在的表示往往不是内心的意思。加拿大人直来直去,有时对中国人来讲表现得不那么“善解人意”。这些区别都需要“磨合”。

刚到加拿大的中国人对有些事情感到很奇怪,甚至有些在中国普遍存在的东西在这里见不到,如暖水瓶,洗脸盆之类。加拿大人喜欢喝凉水,无论档次高低的宴席,加冰块的凉水总占一席之地。由于卫生得到保障,人们平时也饮用自来水管里的凉水。

家庭垃圾要装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专用的大黑塑料袋,每星期有固定的一天市政垃圾车要收走。要在前一天的晚上将大塑料袋放在房前。如果垃圾量大,种类又多,应该用专用塑料筐按照种类分开。一般分为纸类、金属、玻璃容器和杂类垃圾,以便回收。

六、加拿大人的手势习惯

在加拿大,标准的问候致意方式是紧紧握手并目光直接接触。如果女士先伸出手来,男人应和她们握手,但是许多妇女会仅仅说“你好”,也许会点一下头,而不握手。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拉丁美洲或远东要大得多。人们站着交谈时相距大约有半米左右。几乎不随便碰触。唯一的一些例外是男性好友会偶然拍拍对方的背部,亲密的亲戚会把手臂围着对方的肩膀,女性好友在长期离别后相遇会偶尔拥抱致意。

保持得体的目光接触是重要的,不论是在进行业务洽谈还是社交性的谈话。

在社交场合,每当有女士进屋,男人们通常应起身相迎。

在西部和大西洋地区各省的加拿大人被认为是“友好的”、“拘谨缄默的”、“比较保守的”。因此,过分应用示意动作在他们中间并不常见。

男人们坐着的时候,一般交叉双腿,而且下列三种形式都很普遍并可接受:在脚踝部交叉,把一条腿的踝部搁在另一条脚的膝上。

召唤别人是举手,手指向上,手掌向内,手指向自己的脸或身体摆动,这和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的召唤形式不同。在那些地区,一般是伸出手臂,手掌向下,手指作搔痒状。

要召唤侍者,只要举手到头部的高度或超过头顶。要告诉他你要账单,用双手做在纸上写字的动作。

加拿大人或者是用欧洲大陆式的用餐方式(始终左手握叉),或者是用美国人的用餐方式(不停地左右手交换握叉)。

由于法国文化在魁北克非常强烈,因此在这里可以看到某些和欧洲有关的动作。紧紧握手仍然是这里最普遍和喜欢使用的问题致意方式,但可能比较频繁(例如在到达和告别的时候,以及一切社交场合都要握手)。此外,亲密的男性朋友在相遇时会轻轻拥抱,女士们也会这么做,而且还要轻轻地在脸颊上吻一下。

讲法语的加拿大人比他们的南方的美国邻居要保守,要注重各方面的礼仪。在街吃东西被认为是不良行为。

七、加拿大的结婚习俗

加拿大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英裔、法裔、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华人和少量欧美及亚洲各国移民。这些民族都具有自己的传统习惯和风俗,在婚礼上也表现如此,从而使加拿大成为一个有着多姿多彩婚礼习俗的国家。

婚前准备

加拿大的英裔居民和法裔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他们的婚礼习俗同西方信基督教的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多数加拿大青年对婚礼非常重视,他们总是力求将婚礼办得热烈隆重、多姿多彩、富有纪念意义,通常在婚礼前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便开始有关的准备工作。近些年来,加拿大各级政府部门在全国各地建立起结婚咨询机构网络,准备办喜事的男女可以到商场、饭店、旅馆甚至市政厅等处进行新婚购物咨询,这种咨询服务是免费的。如果咨询者感到满意,可以在导购小姐带领下当场选购物品,并配有免费送货上门的服务。各地每年还要举行结婚用品展销会,届时热闹非凡。

彩车

加拿大青年男女喜欢在5月到9月这段时间举行婚礼,尤其爱在7月份喜结良缘,而且婚礼仪式多选在星期六这一天。在这期间,每逢周末,加拿大城乡教堂从早到晚传出悦耳的《婚礼进行曲》,新郎新娘乘坐的彩车队徐徐行驶,围观的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相遇的车辆鸣喇叭表示祝贺,各地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之中。由于众多的男女选择在同一段时间内举行婚礼,教堂显得异常繁忙,因而一切准备都须在婚礼前三四个月联系妥当。加拿大人喜爱鲜花,他们婚礼上的鲜花十分考究,教堂、宴会厅、新房都要用玫瑰花、兰花、百合花装扮,色彩艳丽、浓香扑鼻,因此采购鲜花也是一项重要事情。

婚礼仪式在教堂里举行,仪式内容同西方许多国家大体相似。其中,加拿大新婚夫妇相互赠送的戒指内侧刻着各自姓名的缩写字母和结婚日期,双方视为珍品而留作永久的纪念。教堂仪式结束,新婚夫妇要乘坐装扮得花枝招展的彩车沿着繁华地区走一圈,随后到风景秀丽的公园或名胜游览地拍摄新婚合影照片。

加拿大人的新婚宴会一般都选在晚上举行,先是非正式的酒会,接着是正式的冷餐和热餐,气氛热烈,场面隆重。加拿大新婚夫妇也有婚后蜜月旅行的习惯。由于加拿大冬季漫长,因此经济条件好的,多爱到加勒比海诸岛和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去度假,尽情享受阳光、沙滩和海浪。

酋长

婚礼的主持人是酋长和两位长老,当他们来到现场时,全场的人向他们致礼表示敬意。酋长身着民族服装,头上象征权威的高高的羽毛格外醒目。酋长在大厅中央坐定,两位长老分坐酋长左右,他们是当地年岁最大的人,灰白色头发结成长辫垂在肩上。新郎新娘身着白色的鹿皮传统服装,跪坐在酋长对面。成年男子围坐在酋长、长老、新郎新娘周围,妇女和儿童围坐在男人的外围,每人面前放着刀叉和盘碗。

仪式开始,酋长面向空中,高举双手,全场鸦雀无声。他点燃艾草,随着一股伴有浓香的青烟升起,酋长用民族语言向神明祈祷,为新婚夫妇祝福。酋长说完,由左右两边的长老边说边唱,歌声豪放粗犷。祈祷完毕,酋长从身上取下一根长管烟枪,在艾草上点燃,再将烟枪平举在胸前,自左而右地转一圈,放进嘴里吸几口。随后,将烟枪交给左边的长老,这位长老照酋长的样子做一遍后交给右边长老,接着传给新郎、新娘、客人们。

根据印第安人传统习惯,新郎婚前要设法猎获一头糜鹿,用鹿肉加野米熬成汤,婚礼上分给大家喝。按照古老惯例,印第安人婚礼上吃玉米饼时,还应吃烤野牛肉,但今天的野牛成为保护动物,所以许多人婚礼上的烤野牛肉便用美国的“肯德基炸鸡”代替了。这样,印第安人的婚礼既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习惯,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喜宴结束,酋长和长老离去,人们来到一块空地上,随着欢快的鼓声,通宵达旦跳传统的印第安太阳舞。

抢亲

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爱斯基摩人,至今流行着“抢亲”的古老习俗。爱斯基摩人注重诚挚的感情,不讲究结婚的形式。一对男女青年产生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男方给女方家盖一幢房子或者送给女方一套能够御寒的衣服,女方家庭成员住进房子或者女方穿上衣服,就算相互间的婚姻关系确定了。

爱斯基摩人的婚礼日期多选在隆冬季节举行,因为这段时间大雪封门,无法外出捕鱼或打猎。举行婚礼的那天,男子偷偷隐藏在女方家附近,一旦有机会,便将姑娘“抢走”。姑娘自然知道小伙子在门外挨冻,为了考验他是否忠诚,故意深居内室,让他难于“抢”到手。聪明的小伙子,总是用计谋将姑娘引出家门,达到“抢”人的目的。如果婚礼选在夏天,小伙子可以钻进女家,扯着姑娘往外跑,姑娘佯装不从,家人视而不见,最后姑娘的喊叫声慢慢消失在远方。

爱斯基摩人婚礼异常简朴,新郎新娘叩拜家族长老、父母兄弟、亲朋好友等,大伙吃一顿鱼肉饭、喝一碗鱼汤,纵情跳一阵舞,婚礼宣告结束,客人各自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