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身危险因素较小且尚无骨量丢失者,应进行防治骨质疏松的教育,采取降低危险因素和维持骨量的预防措施。从青春期甚至儿童期开始合理运动其实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有助于先期积聚充分的骨量以应对日后的骨流失。
运动可掌握以下原则: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但这只是一般运动范例,应根据医生建议设计个人的运动方式。如患者正处于疼痛期,应先止痛及向有关医务人员查询后方可运动。运动中注意转身、转颈及弯腰动作不宜太猛。
而对于已有骨量丢失的患者,应进行降低危险因素和对环境危险因素控制的教育,以及营养咨询、适当药物和非药物的干预,并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和身体检查,依据骨量丢失的程度和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有氧运动的方式能够直接刺激骨形成并抑制骨吸收。常选用有氧耐力运动、肌力训练以及平衡和灵活性训练,如慢跑、快走、踏车、登台阶等。
运动定量是运动处方的关键,应针对个体运动能力的差异、骨密度及是否有骨折来制订具体的有氧耐力运动方案。最好在有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的基础上,从事低强度较长时间的运动,并以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为宜,通常可以每周3次。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也可进行间歇运动。
肌力的训练可以防止由于年龄增长引起的肌力降低,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通常推荐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以较轻承重为主的综合运动方案,这样可增强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群。与耐力运动相比,渐进抗阻运动对增强肌力和增加骨密度的作用更大,可以增强骨健康并改善功能,但这只适用于无骨折者。
平衡和灵活性训练则是预防跌倒的重要运动方式,如体操、舞蹈、太极拳等。像太极拳运动就被证实能够减少跌倒的发生率,尤其可以降低髋部骨折的发生率。灵活性训练则可保持关节的适当活动范围,维持肌肉骨骼的正常功能。中等强度的静态伸展运动有益于减轻肌肉神经的张力,且发生外伤的机会很少,非常适合中老年人,但应注意伸展程度要以不引起疼痛为限度,每周3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