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肾脏、肝脏、心脏和肺的移植已经成功,而且移植后的生存率也大大提高。这样的成绩应部分归功于环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因为这类药物的应用,降低了器官排斥的发生率,也明显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时间。尽管环孢菌素的应用降低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但还是有许多接受移植的病人并发骨质疏松和骨折,这些并发症大大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引起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是免疫制剂的使用。
(1)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后常常使用,尤其在刚移植后和严重的免疫排斥时,使用剂量最高。近年来,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已大大降低,而多用其他抑制排斥反应的药物。即使是这样,在最初所用的糖皮质激素已经引起了骨丢失。一般来说,在治疗后12~18个月,骨丢失是最快的,并和用药剂量及时问有直接的关系。然而,即使用药剂量很小,长时间的应用也会影响骨的矿化。肋骨、椎骨和长骨的远端所受的影响最为严重,这些部位也是易发生骨折的部位,绝经后妇女比其他人群更易发生骨折。
(2)环孢菌素的使用。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了环孢菌素来抑制排斥反应,并提高移植后的生存时间。它的应用降低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但并不会改善移植后对骨的危害作用。环孢菌素引起的骨丢失可被骨吸收抑制剂抑制,如雌激素、二磷酸盐和降钙素。在大多数情况下,环孢菌素A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连在一起的,因此,很难确定它是否对人类骨矿化有特异的作用。
由于器官移植的不同,其继发的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也有不同,这和患病器官有很大的关系。